本發明屬于果樹種植領域,特別關于一種梨樹的修剪和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原有梨樹修剪:原來梨樹樹形修剪需要有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花前復剪,夏季修剪需要摘心、打頂、短截過密枝、疏除徒長枝等,而冬季修剪往往都需要通過人工修剪,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果農修剪效率低下,需要疏除病蟲枝,去除重疊枝、過密枝和徒長枝等無用枝,各種梨樹樹形還要根據樹形確定主枝、側枝的修剪,修剪的原則大致有以下幾點:①必須重視控制頂端優勢,限制樹高,重視生長季開張枝條角度,平衡骨干枝長勢;②根據梨萌芽力強而成枝力弱的弱的特點和枝條基部有盲節的現象,為保重早期結果面積,并防止中﹑后期樹勢衰弱,應在修剪中適當增加短截量,減少疏枝量,少用重短截,盡量利用各類枝;③必須注意培養中﹑大型枝組,精細修剪結果枝群。傳統的樹形給修剪帶來了大量的工作,不利于果農規模化種植梨園,嚴重的降低了投入產出比。
傳統樹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技術要求高,不利于關鍵技術推廣;
(2)修剪工作量大,還需要人工修剪,增加了梨生產中的勞動力成本;
(3)傳統樹形栽植過密,不利于機械化作業,施肥、打藥、修剪、采摘都需要人工進行;
(4)同一個果園里由于各個修剪工人的技術掌握程度和個人喜好,容易在同一個梨園造成個體差異大的樹,給梨生產帶來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成形快、便于機械化作業、容易豐產穩產、修剪容易簡單的梨樹的修剪和管理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梨樹的修剪和管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一、第一年,梨樹在定植的當年樹干高50-60厘米定干,第一年以培養中心干為主,在中心干下部初夏長出的新梢在20-30厘米左右時摘心處理,促進中心干向上生長,到冬季修剪的時候將這些在中心干上當年發出的新梢留樁修剪,樁長2-3厘米;
二、第二年,在開春萌芽前對中心干上所有的芽進行刻芽處理,等到初夏時所有經過刻芽處理處都會萌發新的枝條,待新梢長到10厘米左右時用兩頭帶尖的牙簽對新梢進行開張角度處理,開張角度約為60度,加強梨樹的肥水管理,促進新梢生長,在6、7月份對新梢進行拉枝處理,把新梢的開張角度擴張至80-90度,有利于促進花芽形成,第二年主要以開枝為主,為第三年開花結果打基礎;
三、第三年,著生在中心干上的枝條就會開花結果,變成結果枝或者結果枝組,第三年根據樹勢確定合理的負載量進行相應修剪;
四、以后各年根據著生在中心干上結果枝的長勢強弱和著生位置,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待發生新枝條后,翌年去強留弱,并回縮至弱分枝處,再培養結果枝組。
進一步地,所述梨樹的株行距密度是株距1米,行距4米,在行中間2.5米可以生草。
進一步地,步驟一和二中,在中心干上綁竹子,利于中心干筆直的向上生長。
進一步地,步驟一和二中,利用在行間拉鐵絲綁扎,在梨樹行兩頭各豎立一根水泥柱,水泥柱高2.5米,0.5米埋在地下,在水泥柱地上1.5米固定一根0.8米長的橫桿,在水泥柱離地1米高處綁一根鐵絲,在橫桿兩端各綁上一根鐵絲,把所有的鐵絲拉緊后,行上的梨樹可根據需要進行綁扎。
更進一步地,把滴灌的管子綁在所述鐵絲上,便于實施肥水一體化。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采用大行距栽培模式,行間便于大型機械的行走和作業,這樣在采用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的梨園可以充分利用開溝機、施肥機、打藥機、割草機等中大型機械,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大大提高了果品梨的生產效率;
(2)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簡單,成形快,提早進行豐產期,而且穩產,技術簡單易學,便于大面積的推廣;
(3)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統一,管理簡便,有利于梨樹標準園的建設,生產果品一致的梨;
(4)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行距大,在行間生草,有利于增加梨園的土壤有機質,提高果實品質等。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和達到的技術效果,以下結合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梨樹的修剪和管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一、第一年,梨樹在定植的當年樹干高50-60厘米定干,第一年以培養中心干為主,在中心干下部初夏長出的新梢在20-30厘米左右時摘心處理,促進中心干向上生長,到冬季修剪的時候將這些在中心干上當年發出的新梢留樁修剪,樁長2-3厘米;
二、第二年,在開春萌芽前對中心干上所有的芽進行刻芽處理,等到初夏時所有經過刻芽處理處都會萌發新的枝條,待新梢長到10厘米左右時用兩頭帶尖的牙簽對新梢進行開張角度處理,開張角度約為60度,加強梨樹的肥水管理,促進新梢生長,在6、7月份對新梢進行拉枝處理,把新梢的開張角度擴張至80-90度,有利于促進花芽形成,第二年主要以開枝為主,為第三年開花結果打基礎;
三、第三年,著生在中心干上的枝條就會開花結果,變成結果枝或者結果枝組,第三年根據樹勢確定合理的負載量進行相應修剪;
四、以后各年根據著生在中心干上結果枝的長勢強弱和著生位置,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待發生新枝條后,翌年去強留弱,并回縮至弱分枝處,再培養結果枝組。
本發明中梨樹的株行距密度是株距1米,行距4米,在行中間2.5米可以生草,草高了可以割草還田,增加梨園有機質含量。
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樹高3-3.5米,全樹只有一個中心干,在中心干上沒有傳統樹形的主枝和側枝,在中心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和結果枝組,這樣的樹形修剪簡單,易于機械化作業,便于標準梨園的建設和管理。
由于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只有一個中心干,這樣在行間可以形成統一的樹形,統一的行寬,就是進入豐產期,樹行的寬度也只有1米左右,結果枝或結果枝長度在0.5米左右,行間還有2米左右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大型機械的行走,便于開溝機、施肥機、打藥機、割草機的行走和作業,也便于采摘時方便運輸。
梨樹一個中心干樹形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需要一些輔助的設施來幫助形成樹形,一是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可以在中心干上綁竹子,利于中心干筆直的向上生長;二是利用在行間拉鐵絲綁扎,在梨樹行兩頭各豎立一根水泥柱,水泥柱高2.5米,0.5米埋在地下,在水泥柱地上1.5米固定一根0.8米長的橫桿,在水泥柱離地1米高處綁一根鐵絲,在橫桿兩端各綁上一根鐵絲,把所有的鐵絲拉緊后,行上的梨樹可根據需要進行綁扎。這樣在離地1米高的鐵絲上不但可以綁扎梨樹中心干,還可以在標準化梨園把滴灌的管子綁在這一根鐵絲上,便于實施肥水一體化。
上述說明已經充分揭露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動均不脫離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相應地,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范圍也并不僅僅局限于前述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