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驅蟲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包括供電模塊,供電模塊與昆蟲計數站連接,昆蟲計數站與處理器連接,處理器分別與電子驅蟲器和LED顯示屏連接,供電模塊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與二極管一端連接,二極管另一端與蓄電池連接,昆蟲計數站還與土壤溫濕度傳感器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昆蟲計數站將昆蟲數目、土壤溫濕度數據傳給處理器,處理器進行數據分析并控制電子驅蟲器進行驅蟲,驅蟲效率高,且可將獲取到的溫濕度數據,昆蟲計數器采集到的數據顯示在LED顯示屏上,方便農田管理人員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把握。
【專利說明】
_種電子驅蟲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子驅蟲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傳統農業關乎基礎經濟發展,然而農業的發展模式還存在諸多不足,傳統的農業驅蟲方式是通過人工噴灑農藥,這種方式耗時耗力,效率較低,而且農藥殘留問題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驅蟲系統,解決現有驅蟲方式效率低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包括供電模塊,供電模塊與昆蟲計數站連接,昆蟲計數站與處理器連接,處理器分別與電子驅蟲器和LED顯示屏連接。
[0005]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0006]其中供電模塊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與二極管一端連接,二極管另一端與蓄電池連接。
[0007]其中昆蟲計數站的型號為DATA-LYNX。
[0008]其中昆蟲計數站還與土壤溫濕度傳感器連接。
[0009]其中土壤溫濕度傳感器的型號為HR-HTS。
[0010]其中處理器為型號STC12C5A60S2的單片機。
[0011]其中電子驅蟲器為型號xt-sc-003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
[0012]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子驅蟲系統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太陽能供電的方式為整個驅蟲系統供電,傳感器模塊中的溫濕度傳感器插入或埋入土壤中用以監測農田的溫濕度情況,昆蟲計數站用以記錄昆蟲的大小和數目,當記錄到蟲子的數目過多時將自動開啟驅蟲裝置開始驅蟲,處理器的作用是收集到溫濕度傳感器測量的數據后顯示在LED顯示屏上,并且將獲取到的昆蟲計數傳感器的數據加以分析,如果蟲子的數量過大,就控制驅蟲裝置自動開始驅蟲,本實用新型能夠科學檢測蟲害情況并自動啟動驅蟲器進行驅蟲。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子驅蟲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供電模塊,2.昆蟲計數站,3.處理器,4.電子驅蟲器,5.LED顯示屏,6.土壤溫濕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如圖1所示,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包括供電模塊1,供電模塊I與昆蟲計數站2連接,昆蟲計數站2與處理器3連接,處理器3分別與電子驅蟲器4和LED顯示屏5連接,其中供電模塊I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與二極管一端連接,二極管另一端與蓄電池連接,昆蟲計數站2的型號為DATA-LYNX,昆蟲計數站2還與土壤溫濕度傳感器連接6,土壤溫濕度傳感器6的型號為HR-HTS,處理器3為型號STC12C5A60S2的單片機。
[0017]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子驅蟲系統的工作原理為,通過昆蟲計數站將昆蟲的大小、數量進行記錄,昆蟲計數站與土壤溫濕度傳感器6連接,土壤溫濕度傳感器6將土壤中的溫濕度數據進行檢測記錄,并將檢測信息反饋給昆蟲計數站,昆蟲計數站2將檢測到的昆蟲數量信息和土壤溫濕度信息反饋給處理器3,處理器3將昆蟲數量和土壤溫濕度信息顯示在LED顯示屏5,同時,處理器3處理信息后,由電子驅蟲器4進行驅蟲,電子驅蟲器4將驅蟲結果反饋給處理器3,處理器3再將驅蟲信息顯示在LED顯示屏5上,人們通過觀察LED顯示屏5的數據信息,實時觀測農田殺蟲情況。
【主權項】
1.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電模塊(I),供電模塊(I)與昆蟲計數站(2)連接,昆蟲計數站(2)與處理器(3)連接,處理器(3)分別與電子驅蟲器(4)和LED顯示屏連接(5);所述的供電模塊(I)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與二極管一端連接,二極管另一端與蓄電池連接;所述的昆蟲計數站(2)的型號為DATA-LYNX;所述的昆蟲計數站(2)還與土壤溫濕度傳感器(6)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溫濕度傳感器(6)的型號為HR-HTS。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處理器(3)為型號STC12C5A60S2 的單片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驅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子驅蟲器(4)為型號xt-sc-003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
【文檔編號】H02J7/35GK205695256SQ20162042783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2日
【發明人】李 浩, 高寅生, 李立, 曹雪同, 李雪亮, 金婷小雪, 張佩
【申請人】西安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