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包括矩形支架、菜箱、澆水管、施肥管、濕度傳感器、集水箱和主機箱,多個菜箱依次固定在矩形支架內,兩個澆水管分別固定設置在菜箱的兩個內側面的上端,澆水管上設置有多個出水孔,施肥管固定設置在菜箱的中部,施肥管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滲水孔,濕度傳感器設置在菜箱內,集水箱設置在菜箱的下方,菜箱的底面上設置有多個漏水孔,澆水管、施肥管、濕度傳感器和集水箱均與主機箱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濕度傳感器對土壤層的濕度進行實時的檢測,并通過澆水管對土壤層進行澆水;同時通過施肥管定時補充土壤層內的肥力,以上均通過控制器控制自動進行,節省了人力物力,減輕了種植者的精力耗費。
【專利說明】
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種植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室內種植時,因為室內的環境與室外的環境之間的區別,使得室外的自然種植的模式不適合于室內種植,因此在室內種植時,需要對土壤的濕度、肥力,以及所處環境的光照度經常進行查看,以便于種植物正常的生長,需要耗費種植者將較多的精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0005]—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包括矩形支架、菜箱、澆水管、施肥管、濕度傳感器、集水箱和主機箱,所述主機箱設置在所述矩形支架的底部,多個所述菜箱依次固定在所述矩形支架內,并位于所述主機箱的上方,兩個所述澆水管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菜箱的兩個內側面的上端,所述澆水管上設置有多個出水孔,所述施肥管固定設置在所述菜箱的中部,所述施肥管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滲水孔,多個所述濕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菜箱內,所述集水箱設置在所述菜箱的下方,所述菜箱的底面上設置有多個漏水孔,所述澆水管、所述施肥管、所述濕度傳感器和所述集水箱均與所述主機箱連接。
[0006]具體地,所述主機箱內設置有澆水栗、施肥栗、水箱、肥料箱、廢料箱和控制器,所述澆水栗的進水口與所述水箱連接,所述澆水栗的出水口與所述澆水管連接,所述施肥栗的進液口與所述肥料箱連接,所述施肥栗的出液口與所述施肥管連接,所述集水箱的出液口與所述廢料箱連接,所述澆水栗的控制端、所述施肥栗的控制端和所述濕度傳感器的信號端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種菜機還包括光照傳感器和植物補光燈,所述植物補光燈固定設置在所述菜箱的上方,所述光照傳感器通過直桿固定在所述菜箱的上方,且其與所述菜箱的上端的距離等于種植物的上部與菜箱的上端之間的距離。
[0008]具體地,所述菜箱內設置有土壤層,所述澆水管位于所述土壤層的上方,所述施肥管和所述濕度傳感器均位于所述土壤層內部。
[0009]優選地,多個所述菜箱之間的距離相等,且相鄰的所述菜箱之間的距離不小于種植物的最大高度。
[0010]進一步,所述水箱、所述肥料箱和所述廢料箱內均設置有水位報警器,所述肥料箱內設置有攪拌機構。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實用新型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通過濕度傳感器對土壤層的濕度進行實時的檢測,并通過水箱、澆水栗和澆水管對土壤層進行澆水;同時通過施肥管、肥料箱和施肥栗定時補充土壤層內的肥力;并且通過光照傳感器和植物補光燈對種植物進行補光,以上均通過控制器控制自動進行,節省了人力物力,減輕了種植者的精力耗費。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包括矩形支架1、菜箱2、澆水管3、施肥管4、濕度傳感器5、光照傳感器8、植物補光燈7、集水箱6和主機箱10,主機箱10設置在矩形支架I的底部,多個菜箱2依次固定在矩形支架I內,并位于主機箱10的上方,兩個澆水管3分別固定設置在菜箱2的兩個內側面的上端,澆水管3上設置有多個出水孔,施肥管4固定設置在菜箱2的中部,施肥管4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滲水孔,多個濕度傳感器5設置在菜箱2內,集水箱6設置在菜箱2的下方,菜箱2的底面上設置有多個漏水孔,澆水管3、施肥管4、濕度傳感器5和集水箱6均與主機箱10連接,植物補光燈7固定設置在菜箱2的上方,光照傳感器8通過直桿9固定在菜箱2的上方,且其與菜箱2的上端的距離等于種植物的上部與菜箱2的上端之間的距離,菜箱2內設置有土壤層,澆水管3位于土壤層的上方,施肥管4和濕度傳感器5均位于土壤層內部,多個菜箱2之間的距離相等,且相鄰的菜箱2之間的距離不小于種植物的最大高度。
[0016]主機箱10內設置有澆水栗、施肥栗、水箱、肥料箱、廢料箱和控制器,澆水栗的進水口與水箱連接,澆水栗的出水口與澆水管3連接,施肥栗的進液口與肥料箱連接,施肥栗的出液口與施肥管4連接,集水箱6的出液口與廢料箱連接,澆水栗的控制端、施肥栗的控制端和濕度傳感器5的信號端均與控制器連接,水箱、肥料箱和廢料箱內均設置有水位報警器,肥料箱內設置有攪拌機構。
[0017]本實用新型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8]多個層疊設置的菜箱2,可以增加該種菜機的種植面積;在進行種植時,濕度傳感器5對土壤層的濕度進行實時的監控,并將濕度信息傳輸至主機箱10的控制器內,當濕度傳感器5檢測到土壤層的濕度過低時,控制器控制澆水栗工作,澆水栗將水箱內的水栗送至澆水管3內,并從出水孔中噴出,澆淋在土壤層上,水從土壤是上表面一直滲透至底面,多余的水分從菜箱2底面的漏水孔中漏出,然后被集水箱6收集,集水箱6—邊傾斜設置,且在較低端設置有排水管,將廢水排至廢料箱內,以便進行處理。
[0019]根據種植物的生長肥力需求,通過控制器控制施肥栗定時工作,將肥料箱內的液態肥料栗送至施肥管4內,同時在施肥管4上設置多個直徑較小的滲水孔,使液態肥料從滲水孔中逐步緩慢滲出,達到了補充土壤層肥力的目的。
[0020]光照傳感器8對植物所處位置的光照強度進行檢測,通過直桿9將光照傳感器8設置在于種植物高度相當的位置,使其檢測的更為精確;光照傳感器8將光照信息傳輸至控制器內,因此該種菜機設置在室內,因此光照強度一般均低于植物生長所需的光照,控制器將具體光照強度與植物生長所需的光照強度對比,如果光照強度較低,則控制打開植物補光燈7對植物進行補光,便于其操作。
[0021 ]在水箱、肥料箱和廢料箱內設置水位報警器,使其在水箱和肥料箱水位過低的報警,在廢料箱水位過高時報警。在肥料箱內設置攪拌機構可防止肥料箱內的液態肥料出現沉淀。
[0022]位于下層菜箱2的植物補光燈7和光照傳感器8固定在位于上層的集水箱6的下側面上。
[002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支架、菜箱、澆水管、施肥管、濕度傳感器、集水箱和主機箱,所述主機箱設置在所述矩形支架的底部,多個所述菜箱依次固定在所述矩形支架內,并位于所述主機箱的上方,兩個所述澆水管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菜箱的兩個內側面的上端,所述澆水管上設置有多個出水孔,所述施肥管固定設置在所述菜箱的中部,所述施肥管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滲水孔,多個所述濕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菜箱內,所述集水箱設置在所述菜箱的下方,所述菜箱的底面上設置有多個漏水孔,所述澆水管、所述施肥管、所述濕度傳感器和所述集水箱均與所述主機箱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箱內設置有澆水栗、施肥栗、水箱、肥料箱、廢料箱和控制器,所述澆水栗的進水口與所述水箱連接,所述澆水栗的出水口與所述澆水管連接,所述施肥栗的進液口與所述肥料箱連接,所述施肥栗的出液口與所述施肥管連接,所述集水箱的出液口與所述廢料箱連接,所述澆水栗的控制端、所述施肥栗的控制端和所述濕度傳感器的信號端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光照傳感器和植物補光燈,所述植物補光燈固定設置在所述菜箱的上方,所述光照傳感器通過直桿固定在所述菜箱的上方,且其與所述菜箱的上端的距離等于種植物的上部與菜箱的上端之間的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菜箱內設置有土壤層,所述澆水管位于所述土壤層的上方,所述施肥管和所述濕度傳感器均位于所述土壤層內部。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菜箱之間的距離相等,且相鄰的所述菜箱之間的距離不小于種植物的最大高度。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室內智能種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所述肥料箱和所述廢料箱內均設置有水位報警器,所述肥料箱內設置有攪拌機構。
【文檔編號】A01C23/02GK205694672SQ20162056434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3日
【發明人】董沛, 郭海芳, 李德民
【申請人】卒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