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移栽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松樹移栽方法。
背景技術:
天然生長的松樹大部分生長在高山生態環境中,多數為自然播種成苗,并生長了至少20年以上。其根系較深,支、側根不會很發達。挖樹時斷根多,保存的細小根、吸收根不足,即使帶有土球成活率也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松樹移栽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松樹移栽成活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種松樹移栽方法,包括步驟:
在第一年中夏末秋初選擇樹干直徑為8~12cm的松樹,以樹干為中心,在松樹周圍挖一個直徑為松樹樹干8~10倍的半圈,以切斷延伸到該半圈的松樹的根;
挖好半圈后將土混合有機肥及移栽地的土壤再回填到挖半圈的坑內;
第二年早春,在頭一年未挖的另外一半按同樣的方法挖半圈回填,讓松樹長出新根;
第二年秋末,挖出該松樹,且保持松樹根部的土球直徑大于半圈的直徑,并對松樹的枝葉進行修剪,以保持樹冠與樹根土球大小一致;
在一天之類將松樹移栽至事先挖好的直徑大于土球直徑的移栽坑中,且保持至少1/3的高度土球位于移栽坑外;
填土至移栽坑內,并在高出移栽坑的土球周圍培土,然后澆水。
其中,還包括:在第一年中夏末秋初至第二年秋末期間,每隔25~30天取松樹生長地周圍的土壤,每次取3~5kg,將取回的土壤與移栽地的土壤混合。
其中,所述澆水時在水中按體積比混合10%~15%的白醋。
其中,澆水之后,采用生根粉兌水澆灌。
其中,移栽完成之后每隔2~3天用清水噴撒松葉、枝條以增加周圍空氣的濕度。
本發明的松樹移栽方法中,在一年前對松樹斷根,使其長出較多的側根系,在移栽時成活率較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松樹移栽方法流程圖;
圖2為松樹斷根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實施例的一種松樹移栽方法流程如圖1所示,包括:
步驟s1,在第一年中夏末秋初選擇樹干直徑為8~12cm的松樹,如圖2所示,以樹干1為中心,在松樹周圍挖一個直徑為松樹樹干8~10倍的半圈2,以切斷延伸到該半圈2的松樹的根,斷根處會再生產若干新的側根,移栽后能夠更快地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樹干直徑為8~12cm的松樹適合園林景觀,而且也是成年松樹,成活率相對較高,
步驟s2,挖好半圈后將土混合有機肥及移栽地的土壤再回填到挖半圈的坑內。加入適量移栽地的土壤使新根在移栽后更加適應移栽地的土壤環境。
步驟s3,第二年早春,在頭一年未挖的另外一半按同樣的方法挖半圈回填,讓松樹長出新根。挖圈分兩次進行,不一次挖斷松樹所以的側根,對松樹的生長影響較小。
步驟s4,第二年秋末,挖出該松樹,且保持松樹根部的土球直徑大于半圈的直徑,以更多地將側根保留,并對松樹的枝葉進行修剪,保持樹冠與樹根土球大小一致,使根的吸收與枝葉蒸騰達到的基本平衡。移栽時要保護好土球,用草繩或木板包裝,防止土球散開,
松樹的移栽季節很關鍵,俗話說冷松熱柏,栽松樹要在冷的時候栽,秋末后的天氣漸漸變冷,因此比較合適移栽,成活率相對較高。
步驟s5,在一天之類將松樹移栽至事先挖好的直徑大于土球直徑的移栽坑中,且保持至少1/3的高度土球位于移栽坑外。
步驟s6,填土至移栽坑內,并在高出移栽坑的土球周圍培土,然后澆水。由于土球高出移栽坑,多余的水會向四周流走,不會沉積浸泡樹根。以后澆水就要嚴格控制,不是特別干就不能澆。
本實施例的松樹移栽方法中,從斷根到移栽后澆水的每一步驟均考慮到松樹的習性,盡量減小對松樹不利的影響,因此本實施例的方法移栽松樹的成活率高,多年的實驗證明可達95%以上。
本實施例的方法還包括:在第一年中夏末秋初至第二年秋末期間,每隔25~30天取松樹生長地周圍的土壤,每次取3~5kg,將取回的土壤與移栽地的土壤混合,以逐步改善移栽地的土壤,使其接近松樹源生地的土質,進一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松樹喜歡微酸至中性的土質,土壤含堿量不能太高,因此澆水時在水中按體積比混合10%~15%的白醋,以改善土質。若移栽地的土質本身是弱酸性,則可不加或少加白醋。
澆水之后,采用生根粉兌水澆灌,使移栽后的松樹盡快生根,以適應周圍土質環境。
本實施例中,移栽完成之后每隔2~3天用清水噴撒松葉、枝條以增加周圍空氣的濕度,有利于松樹枝葉恢復生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