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葡萄培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高原玫瑰蜜葡萄種植壟式控根技術。
背景技術:
rosehoney――"玫瑰蜜"已經在歐洲絕跡的釀酒葡萄的名種,卻在百年前由法國人帶入云南,從而得以保全。由于云南的高海拔,陽光日照比傳統葡萄帶長,晝夜溫差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所以云南的葡萄品種多,品質優異。然而傳統的種植方式是追求高密度高產量,畝定植700-1000株,生產管理困難,種植技術落后,科技含量低,化學原料投入過大,嚴重影響葡萄的品質。傳統的大田栽培玫瑰蜜,長勢弱從幼苗到掛果最短需要8個月,一年最多可掛兩次果且第二次果的品質較差,出現果皮厚含糖量低的缺點。如果采用根域限制栽培可以縮短一定的時間,但也需要6、7個月,一年可以產兩季。如何實現將此瀕臨絕跡的葡萄品種可快速生長并一年可以產多季,這是目前玫瑰蜜葡萄生產中的一道瓶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為此,我公司學習了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研發出一種高原玫瑰蜜葡萄種植壟式控根技術,對玫瑰蜜葡萄的根部進行了精確的肥水調控,使果肉甜度、香度增加、葡萄品質大大提高,且其長勢是傳統種植的好幾倍,平均生長速度達到5cm/天,一年可以實現三季果,一季葡萄的畝產量和傳統葡萄種植產量差不多。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高原玫瑰蜜葡萄種植壟式控根技術,在地面鋪墊塑料膜,在其上堆積營養土成壟,將葡萄樹種植其上;生長季節在壟的表面覆蓋黑色或銀灰塑料膜,保持壟內土壤水份和溫度的穩定。
可優選的,所述壟的規格為上寬50-100cm,下寬70-140cm,高50cm,葡萄樹栽培密度為行距4-8米。
可優選的,利用膨化處理過后的珍珠巖作為葡萄根基填充基質代替營養土做壟。
可優選的,利用樹皮、泥炭土按1:3比例混配的種植土作為葡萄根基填充基質代替營養土做壟。
可優選的,田間套種其它耐蔭蔬菜或花卉。
可優選的,選擇玫瑰蜜葡萄作為栽種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原玫瑰蜜葡萄種植壟式控根技術,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操作簡單,由于土壟的四周表面曝露在空氣中,底面又有隔離膜,根系只能在壟內生長。這一方式操作簡便,適合于冬季沒有土壤結凍的溫暖地域應用。傳統的種植方式是追求高密度高產量,畝定植700-1000株,生產管理困難,種植技術落后,科技含量低,化學原料投入過大,嚴重影響葡萄的品質。通過引進先進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術加強技術推廣,建立一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統一標準、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采收、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全方位閉合服務體系,該項技術顛覆了沿襲幾千年的“根深葉茂”傳統果樹栽培理論,是果樹栽培理論的重大突破,推動了葡萄等果樹栽培技術的變革。采用此技術使我們的葡萄達到5個月葡萄掛果,生長速度達到傳統種植的2—3倍,畝產量和傳統種植一樣,一年可以掛三次果。
本項技術利用物理或生態的方法將果樹的根域范圍控制在一定容積的范圍內,通過控制根系的生長來調節地上部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過程的一種新型栽培模式。根系分布在已知的范圍內,克服傳統栽培條件下施肥的盲目性,便于實現灌水和施肥的自動化,省力省肥省水。可提高著果率、促進受粉、減少無核果的形成,使果粒增大、果穗緊密,并促進著色、提高糖分累積,葡萄標準化程度高,90%以上為優等品。抑制了新梢的旺盛生長,減少了夏季修剪次數,有利于省力化栽培。使得施用有機肥徹底改良土壤成為可能。使果樹的栽培能不受土壤條件的限制,由于根系范圍只有樹冠面積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大量的空地可用來套種其他耐蔭蔬菜或花卉,達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同時通過間套種輪作改良土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高原玫瑰蜜葡萄種植壟式控根技術,選擇南北緯30-50度之間,海拔2000-2500米之間,光照充足的地區作為種植基地,用玫瑰蜜葡萄作為栽種品種,在地面鋪墊塑料膜,在其上堆積營養土成壟,將葡萄樹種植其上,壟的規格為上寬50-100cm,下寬70-140cm,高50cm,葡萄樹栽培密度為行距4-8米;生長季節在壟的表面覆蓋黑色或銀灰塑料膜,保持壟內土壤水份和溫度的穩定。在田間套種香椿。其余種植條件按照常規方法種植。
實施例2
一種高原玫瑰蜜葡萄種植壟式控根技術,選擇南北緯30-50度之間,海拔2000-2500米之間,光照充足的地區作為種植基地,用玫瑰蜜葡萄作為栽種品種,在地面鋪墊塑料膜,在其上堆積膨化處理過后的珍珠巖成壟,將葡萄樹種植其上,壟的規格為上寬50-100cm,下寬70-140cm,高50cm,葡萄樹栽培密度為行距4-8米;生長季節在壟的表面覆蓋黑色或銀灰塑料膜,保持壟內土壤水份和溫度的穩定。在田間套種玉棠花。其余種植條件按照常規方法種植。
實施例3
一種高原玫瑰蜜葡萄種植壟式控根技術,選擇南北緯30-50度之間,海拔2000-2500米之間,光照充足的地區作為種植基地,用玫瑰蜜葡萄作為栽種品種,在地面鋪墊塑料膜,在其上堆積利用樹皮、泥炭土按1:3比例混配的種植土成壟,將葡萄樹種植其上,壟的規格為上寬50-100cm,下寬70-140cm,高50cm,葡萄樹栽培密度為行距4-8米;生長季節在壟的表面覆蓋黑色或銀灰塑料膜,保持壟內土壤水份和溫度的穩定。在田間套種白術。其余種植條件按照常規方法種植。
以上實施例于第一個月初,根據需要適當施肥,可每壟施氮肥9-11g、磷肥13-15g和鉀肥10-12g,長出葉片后,按常規方法噴施葉面肥及修剪多余枝梢,可用磷酸二氫鉀250倍液加尿素200倍液,或者綠芬威2號肥料,每個月噴霧兩次,于第四個月末,葡萄成熟,即可采摘上市。畝產量和傳統種植一樣,一年可以掛三次果,并且通過本方法后,葡萄的風味、口感都更優質,且粒度飽滿,糖度、酸度均勻。同時,由于根系范圍只有樹冠面積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大量的空地可用來套種其中草藥、蔬菜或花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