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滴灌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園藝智能滴灌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園藝綠化的占地面積越來越廣,尤其是新建設的居民小區,其綠化種植更加豐富,加速綠化的建設顯然可以凈化城市的空氣。水分是綠化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條件,合理的澆水才是維持綠化植物的成功關鍵,然后澆水過勤同時也會不利于綠化植物的生長,因此,合理的控制澆水量勢必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園藝智能滴灌系統,以達到智能化控制園藝中綠化植物的澆水量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園藝智能滴灌系統,包括控制中心和分別與所述控制中心通過無線通訊連接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儲水箱、電機、水泵、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監控中心、滴灌中心,所述水泵一端與儲水箱相連接,另一端與電機相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端與所述蓄電池相連接,所述蓄電池的輸出端設置有逆變器,所述逆變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電機相連接,所述監控中心包括若干攝像頭和顯示監控畫面的液晶顯示器,所述滴灌中心包括滴灌電磁閥、與所述滴灌電磁閥相連接的滴灌管道和設置在所述滴灌管道上的噴頭,所述滴灌電磁閥一端連接水泵,所述控制中心控制電機的啟停、滴灌電磁閥的打開與關閉,所述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將檢測的數據實時輸送至所述控制中心。
優選的,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固定,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通過電線連接。
優選的,所述攝像頭呈對角設置,其通過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二支架固定,所述攝像頭通過無線通訊將視頻圖像實時傳送至液晶顯示器上。
優選的,所述噴頭的噴水高度為1m。
優選的,所述液晶顯示器內部設置有存儲器。
優選的,所述控制中心為8051單片機。
優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與所述控制中心相連接的gps定位器,所述gps定位器設置在所述滴灌管道上,并靠近所述噴頭。
優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若干與所述控制中心相連接的led燈,所述led燈設置在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處和攝像頭處。
優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設置在移動終端上的app客戶端,用戶通過app客戶端實時查看所述監控中心和滴灌中心的狀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園藝智能滴灌系統,通過智能化的控制,先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對園藝中綠化植物的缺水情況進行監測,再通過控制中心控制電機和滴灌電磁閥的打開和關閉,實現了合理的控制園藝中綠化植物澆水量的目的。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園藝智能滴灌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園藝智能滴灌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控制中心和分別與所述控制中心通過無線通訊連接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儲水箱、電機、水泵、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監控中心、滴灌中心,所述控制中心為8051單片機,所述水泵一端與儲水箱相連接,另一端與電機相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端與所述蓄電池相連接,所述蓄電池的輸出端設置有逆變器,所述逆變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電機相連接,所述監控中心包括若干攝像頭和顯示監控畫面的液晶顯示器,所述滴灌中心包括滴灌電磁閥、與所述滴灌電磁閥相連接的滴灌管道和設置在所述滴灌管道上的噴頭,所述滴灌電磁閥一端連接水泵,所述控制中心控制電機的啟停、滴灌電磁閥的打開與關閉,所述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將檢測的數據實時輸送至所述控制中心。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固定,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通過電線連接,所述攝像頭呈對角設置,其通過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二支架固定,所述攝像頭通過無線通訊將視頻圖像實時傳送至液晶顯示器上。
所述噴頭的噴水高度為1m,具有一定高度可模擬自然的下雨狀態。
所述液晶顯示器內部設置有存儲器,對監控中心的視頻畫面進行存儲。
所述系統還包括若干與所述控制中心相連接的led燈、gps定位器和設置在移動終端上的app客戶端,所述led燈設置在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處和攝像頭處,用于夜間的照明,所述gps定位器設置在所述滴灌管道上,并靠近所述噴頭,實現定位,為噴頭損壞和異常工作提供精準定位,用戶通過app客戶端實時查看所述監控中心和滴灌中心的狀態。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園藝智能滴灌系統,通過智能化的控制,先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對園藝中綠化植物的缺水情況進行監測,再通過控制中心控制電機和滴灌電磁閥的打開和關閉,實現了合理的控制園藝中綠化植物澆水量的目的。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