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淺水直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作物種植機械,特別是一種水稻淺水直播機。
目前,國內水稻生產方式絕大多數仍是采用育苗、插秧的傳統辦法進行生產,這種辦法雖然利于水稻的高產,但是費時、費力,致使其生產成本大為提高。也有少數人少地多的地區采用手工撒籽(包括撒經過包裹一層放氧劑的種子)的辦法進行生產,這種辦法雖然簡便,但產量較低。
鑒于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可降低生產成本,又可達到插秧產量,實現高效、高產的水稻淺水直播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由發動機、變速箱、行走總成構成的小型拖拉機驅動行走機體和與該機體相連的拖板以及設在拖板上的齒輪傳動機構、播種機構,小型拖拉機驅動行走機體中變速箱的動力輸出軸經一傳動軸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軸相連;播種機構由種箱、排種盤和設在種箱下端口與排種盤上端口之間且其表面帶有種勺的排種輪構成,排種輪的輪軸通過軟軸與齒輪傳動機構的輸出軸相連。工作時,由小型拖拉機變速箱動力輸出軸帶動齒輪傳動機構及播種機構工作,由排種輪上的種勺將種箱流下的種子(該種子已經包裹一層放氧劑)經排種盤播至地里。
為了防止排種輪工作時因出現卡滯現象而造成播種機構損壞,也可將上述排種輪軸制成固定軸,其上裝有從動齒輪,該齒輪通過一驅動彈簧片與排種輪相連,從動齒輪的下方設置一個與其相嚙合的主動齒輪,與該主動齒輪固連的輪軸通過軟軸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出軸相連。當排種輪出現卡滯現象時,驅動彈簧片與排種輪可自動脫離,即可起安全離合器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將目前水稻生產采用的育苗、插秧傳統方式改為機械化淺水直播的生產方式,因此省時、省力,大大降低了水稻生產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齒輪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3是播種機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右側視圖。
由附圖給出實施例可知,本水稻淺水直播機主要包括由發動機1、變速箱2、行走總成4構成的小型拖拉機驅動行走機體和與該機體相連的拖板7以及設在拖板上的齒輪傳動機構、播種機構。齒輪傳動機構由箱體9和設在箱體內的動力輸入軸17、主動齒輪18、被動齒輪19、中間軸20、變速齒輪21、動力輸出齒輪22、動力輸出軸23構成,動力輸入軸17經萬向節8與傳動軸6相連,傳動軸6的另一端經萬向節3與變速箱2的動力輸出軸(圖中未標出)相連;播種機構由種箱11、排種輪29、排種輪軸26、驅動彈簧片27、從動齒輪30、主動齒輪31、排種盤13構成,主動齒輪31的輪軸33通過軟軸10與齒輪傳動機構中的動力輸出軸23相連,排種盤13與拖板7上的支撐架34相連,種勺28固連在排種輪29上,種箱11的底板24上部上傾斜10度角,下部向前傾40度角,使水稻種處于最佳流動狀態,以保證種勺28有很好的充種條件。
圖1中的序號5和圖4中序號32分別為劃線器和設在排種盤13內的分種板。拖板7的后部設有開溝器14、擋泥板15、復泥塊16。種子從排種盤13落入由開溝器14開的種溝內,然后由復泥塊16將落入種溝的種子用泥復蓋上,即可完成播種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淺水直播機,它包括由發動機、變速箱、行走總成構成的小型拖拉機驅動行走機體和與該機體相連的拖板,其特征是齒輪傳動機構、播種機構,小型拖拉機驅動行走機體中變速箱的動力輸出軸經一傳動軸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軸相連;播種機構由種箱、排種盤和設在種箱下端口與排種盤上端口之間且其表面帶有種勺的排種輪構成,排種輪的輪軸通過軟軸與齒輪傳動機構的輸出軸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淺水直播機,其特征是可將排種輪軸制成固定軸,其上裝有從動齒輪,該齒輪通過一驅動彈簧片與排種輪相連,從動齒輪的下方設置一個與其相嚙合的主動齒輪,與該主動齒輪固連的輪軸通過軟軸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出軸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稻淺水直播機,它主要包括小拖驅動行走機體和與該機體相連的拖板以及設在拖板上的齒輪傳動機構和由種箱、排種輪、排種盤構成的播種機構。其特點是適宜應用經包裹一層的放氧劑的種子實現機械化淺水直播,改變過去采用育苗、插秧的水稻傳統生產方式,省時、省力,既降低生產成本,又可保證產量,因而經濟效益較高,適于大面積開發中低產田,特別適合水田產區農機大戶和水田大戶使用。
文檔編號A01C19/00GK2139770SQ9224280
公開日1993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25日
發明者劉智國 申請人:沈陽市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