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由有效成分吡丙醚和雙三氟蟲脲以及助劑、溶劑或載體組成,其中有效成分吡丙醚和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為50:1~1:50,有效成份總質量百分含量為1%??80%。組合物具有顯著增效作用,擴大了防治譜,有助于克服和延緩害蟲抗藥性,與環境的相容性更好。組合物可有效防治棉花、玉米和蔬菜等作物上發生的鱗翅目、同翅目、纓翅目害蟲和衛生害蟲,尤其可用于防治小菜蛾、粉虱、介殼蟲、蜚蠊等,其效果明顯高于其單劑單獨使用。
【專利說明】
一種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組合物,特別是一種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及其防治農作 物蟲害的應用,屬于農用殺蟲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我國種植結構和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以及經濟作物(如蔬菜)面積的逐年增 加,使得農藥使用量越來越大、施用次數越發頻繁,害蟲對藥劑的抗性上升速度越來越快, 導致近年來粉虱、薊馬、小菜蛾等抗性害蟲發生越來越嚴重,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 失;另一方面,由于這些害蟲體形小、繁殖快、隱藏危害等特點,使得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 的化學藥劑無法有效防治,如多殺菌素等,而新煙堿類藥劑雖有較強的內吸作用,但經多年 長期使用已產生了明顯的抗藥性,田間實際應用效果差。
[0003] 相對而言,控制害蟲生長發育的昆蟲生長調節劑,具有持效期長、防治效果好、對 環境友好等特點,可有效控制成蟲產卵、抑制卵孵化及影響幼蟲蛻皮,從而降低害蟲基數, 控制害蟲危害,進而減少農藥使用量,最終達到綜合防治害蟲目的。
[0004] 吡丙醚,農藥通用名稱:pyr iproxyfen,是日本住友化學侏式會社開發的保幼激素 類殺蟲劑,最初登記用于公共衛生領域的蚊、蠅等衛生害蟲的防治,1995年開始登記用于農 用領域。吡丙醚可有效抑制胚胎的發育變態及成蟲的形成,具體表現為抑制卵孵化、阻礙幼 蟲變態,阻礙蛹的形成及影響雌蟲產卵數等。可廣泛應用于同翅目、纓翅目、鱗翅目、半翅目 害蟲防治,對粉虱、介殼蟲、薊馬、小菜蛾、椿象等小型害蟲防治效果優異。
[0005] 雙三氟蟲脲,農藥通用名稱:bistrifluron,是韓國東寶化學公司從2000多個苯甲 酰脲衍生物中篩選出的高活性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可顯著抑制昆蟲的生長發育作用,使昆 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比其它幾丁質合成抑制劑活性高25 - 50倍。可用于同翅目、鱗翅 目、鞘翅目等害蟲防治,對粉虱和小菜蛾特效。
[0006] 目前,關于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復配及應用尚無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吡丙醚和雙三氟蟲脲之間的合理混配,提供一種可廣泛用 于農作物害蟲防治的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具有防治效果好、安全性高、防治譜廣等特點, 尤其是殺卵作用突出,可有效防治當前危害嚴重的粉虱、薊馬、小菜蛾等害蟲。
[0008]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份為吡丙醚 和雙三氟蟲脲,兩者的質量比為50:1~1:50,優選質量比為5:1~1:5。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 的方法加工成乳油、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干懸浮劑、微囊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 劑及膠餌,制劑中有效成份總質量百分含量為1 %-80 %。
[0009] 本發明是吡丙醚和雙三氟蟲脲進行復配的混合制劑,預期產生的積極效果如下: [0010] 1、復配后增效作用顯著。
[0011] 2、兩者作用機理不同,復配能延緩害蟲抗藥性,延長兩種化合物的使用壽命。
[0012] 3、對環境和人類安全,生態效益極佳。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4] 本發明實施例用以下生物測定試驗實施例和制劑實施例進一步說明組合物的應 用和積極效果,但本發明絕非僅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 于描述本發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 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0015] 在以下實施例中,除另有說明外,所有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
[0016] 實施例中所用到的原藥,97%吡丙醚原藥為石家莊瑞凱化工有限公司生產,95% 雙三氟蟲脲原藥為青島海利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制劑實施例中所用到的復配制劑均 采用上述原藥按所列配方或常規方法配制,單劑均為市購產品。
[0017] 生物測定試驗實施例1: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不同配比對小菜蛾的毒力測定試驗
[0018] 試驗采用葉片浸漬法:將供試藥劑配成一定濃度的母液,再以清水稀釋成5個梯度 濃度待用,設清水為對照。取鮮嫩的甘藍葉片剪成約50mm長的大小基本一致的葉片,將葉片 在配制好的供試藥液中浸漬10秒,取出讓其自然晾干后,放入事先墊有濾紙的培養皿(Φ 120mm)中。然后在皿中接入小菜蛾3齡幼蟲,每皿20頭,每濃度重復4次。處理完畢,蓋上皿 蓋,置于光照培養箱內飼養(25°C,RH=60%,L:D=16:8),定期加水保濕,于72小時后調查 試蟲死亡數,計算死亡率,并根據機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歸方程式、相關系數和致死中濃 度(LC50)。
[0019] 聯合作用方式采用孫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數(CTC)法。共毒系數的計算公 式如下:
[0020] 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LC5Q/供試藥劑LC5Q) X 100
[0021] 理論毒力指數(TTI )= A藥劑ATI 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ATI X混劑中B的百 分含量
[0022]共毒系數(CTC) = (混劑ATI/混劑TTI) X100
[0023]當CTC < 80,則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 120,則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 用,當CTC 2 120,則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
[0024]試驗結果詳見表1。
[0025] 表1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不同配比對小菜蛾幼蟲的毒力測定試驗(72h)
[0026]
[0027] 由表1試驗結果可知,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按50:1、10:1、5:1、1:1、1:5、1:10和1: 50的比例進行混配,其對小菜蛾的共毒系數(CTC)均超過120,表現為增效作用,當吡丙醚與 雙三氟蟲脲按5:1-1:5的比例進行混配時,對小菜蛾表現為顯著增效作用,其中當吡丙醚與 雙三氟蟲脲以1:1進行混配時,對小菜蛾增效最為顯著,共毒系數達到了 193.28。
[0028] 生物測定試驗實施例2: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不同配比對煙粉虱卵的毒力測定試 驗
[0029] 試驗采用葉片浸漬法:用打孔器打取無蟲圓形黃瓜葉片,將葉片正面朝下置于底 部有15g/L瓊脂培養基的指形管中,然后向每個指形管中接入15-20頭煙粉虱成蟲,將管口 用紗布封口,管口向下傾斜約30°置于光照下。產卵24h后從指形管中將葉片取出,解剖鏡下 剔除多余的煙粉虱卵,保留20粒卵;將帶有卵粒的圓形葉片浸藥,自然晾干,然后將葉片轉 移到帶有15g/L瓊脂的培養皿上(葉片正面朝下),置于光照培養箱內(T = 25-28°C,RH=60- 80%) ;10d后在顯微鏡下檢查葉片,記錄已孵出若蟲數;每處理共4個重復。
[0030] 試驗結果詳見表2。
[0031]表2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不同配比對煙粉虱卵的毒力測定試驗(10d)
[0032]
[0034] 由表2試驗結果可知,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按50:1、10:1、5:1、1:1、1:5、1:10和1: 50的比例進行混配,對煙粉虱卵的共毒系數均超過120,表現為增效作用;當吡丙醚與雙三 氟蟲脲按5:1 -1:5的比例進行混配時,對煙粉虱卵表現為顯著增效作用,其中當吡丙醚與 雙三氟蟲脲以1:1進行混配時,對煙粉虱卵增效最為顯著,共毒系數達到了 243.77。
[0035] 制劑實施例:
[0036]以下制劑實施例中采用的制劑加工方法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根據實際需 要可以有所變化。
[0037]制劑實施例1:51%吡丙醚.雙三氟蟲脲水分散粒劑 吡丙醚 50% 雙三氟蟲滕 1.% 木質素磺酸鈣(分散劑) 10%
[0038] 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濕劑)3% 硫酸銨(崩解劑) 5% :陶土(載體) 余量
[0039] 按重量比稱取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和相應助劑,采用濕法造粒經粉碎、混 均、造粒、篩分后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
[0040]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 質量百分含量仍為51%,形成新的實施例。
[0041 ]制劑實施例2:51 %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可濕性粉劑 比丙醚 1% 雙三氟蟲脲 50°/〇 烷基萘療酸納(分散劑) 10%
[0042] ΝΝ0 (分散劑) 5% 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濕劑)3% 高嶺土(填料) 余量
[0043] 按重量比稱取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和相應助劑,經過填料、原藥、助劑的 混配、磨細、混合等工序即制得本發明所述可濕性粉劑。
[0044]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和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51%,形成新的實施例。
[0045]制劑實施例3:22 %吡丙醚.雙三氟蟲脲乳油 吡丙醚 20% 雙三氟蟲脲 2%
[0046] 農乳600# (乳化別) 7% 農乳2201 # (乳化劑) 5% 二甲苯(溶劑) 余量
[0047] 按重量比稱取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和乳化劑、溶劑,將吡丙醚、雙三氟蟲 脲原藥、大部分二甲苯投入調制釜,開動攪拌器進行混合,在攪拌下使原藥溶解于溶劑中; 待原藥全部溶解后(如果溫度較高時需要冷卻),再加入農乳600#、農乳2201#和剩余的溶劑 繼續混合,混勻以后將釜內溫度降至室溫,即制得本發明所述的乳油制劑。
[0048]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22%,形成新的制劑實施例。
[0049] 制劑實施例4:11 %吡丙醚.雙三氟蟲脲水乳劑 吡丙醚 1% 雙三氟蟲脲 1Q% 農乳600# (乳化劑)8%
[0050] 甲苯(助溶劑) 10% 乙二醇(防凍劑) 1°0 去離子水 余量
[0051] 按配方要求,將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助溶劑、乳化劑、防凍劑等混合攪拌 溶解制成油相,在60-90r/min攪拌和高剪切作用下,將去離子水直接加入油相中,攪拌約 30min,即得本發明所述的水乳劑產品。
[0052] 本制劑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 1:1、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11%,形成新的實施例。
[0053]制劑實施例5:12 %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微乳劑 對匕丙醚 10%
[0054] 雙三氟蟲脲 2% 農乳1601 (乳化劑) 20% 丙酮(助溶劑) 5%
[0055] 去離子水(溶劑) 余量
[0056] 按配方要求,將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助溶劑、乳化劑混合攪拌溶解制成 油相,在60-90r/min攪拌作用下,將去離子水直接加入油相中,攪拌15-30min,得透明液體。 經分析各指標合格后即得本發明所述的微乳劑。
[0057]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12%,形成新的實施例。
[0058] 制劑實施例6:24%吡丙醚.雙三氟蟲脲懸浮劑 吡丙醚 4% 雙三氣蟲膝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潤濕劑) 1% 木質素磺酸纟弓(分散劑) 2%
[0059] 甲基纖維素(增粘劑) 1% 膨潤土(穩定劑) 3% :乙二醇(防凍劑) 2% 去離子水(溶劑) 余量
[0060] 按照配方,在備有高速攪拌器的分散罐中,將原藥和木質素磺酸鈣分散于水中,粗 粉碎原藥;把這種經粗粉碎的混合物用定量栗連續地送入磨碎機內,進行微細粉碎;與介質 分離、排出的物料送入最后混合罐,把另外調制好的甲基纖維素溶液加入混合罐,與已粉碎 的物料均勻地混合,得到最終的懸浮劑。
[0061 ]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24%,形成新的實施例。
[0062]制劑實施例7:33 %吡丙醚.雙三氟蟲脲水分散粒劑 吡丙醚 11% 雙三氟蟲臃 22% 尿素 20% 木質素磺酸鈣(分散劑) 10? 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濕劑) 5%
[0063] 芮二醇(粘結劑) 2% 部苯二酚(穩定劑) 1% 碳酸鉀(崩解劑) m 有機硅(滲透劑) 〇. 5% 氫氧化鈉(pH調節劑) 調節pH值為6 膨潤土(填料) 余量
[0064]采用擠壓造粒法制備:按重量比稱取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和相應助劑、填 料等經氣流粉碎后,用擠壓造粒法制得水分散粒劑。
[0065]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33%,形成新的實施例。
[0066] 制劑實施例8:60%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干懸浮劑p比丙醚 40%
[0067] 雙三氟蟲脲 2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潤濕劑) 1% 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劑)2? 聚甘油脂肪酸酯(分散劑) 共聚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崩解劑)2%
[0068] 甘油縮丙酮(親水劑) 3% 聚烷基硅環氧乙烷(消泡劑) η 高嶺土(填料) 余量
[0069] 按重量比稱取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和相應助劑、填料等混合成均相的粉 狀物,通入砂磨機經砂磨制得一定固含量的水懸浮液,平均粒徑為2μπι-5μπι,而后將水懸浮 液通過噴霧干燥成粒,從而制得最終的干懸浮劑。
[0070]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60%,形成新的實施例。
[0071] 制劑實施例9:20 %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微囊懸浮劑 吡丙醚 雙三氟蟲脲 10% S-2.00 (溶削) 10% 椰油酰胺(囊皮單體) 5%
[0072] 10%馬來酸酐苯乙烯母液(囊皮單體)1 2? 烷基萘磺酸鹽(囊皮單體) 2% 乙二醇(囊皮單體) 3? 水 余量
[0073] 按重量比稱取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和相應助劑等,混合,調配釜攪拌,制 成油相,再與水相混合經剪切分散后固化成囊,制得微囊懸浮劑產品。
[0074]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20%,形成新的實施例。
[0075] 制劑實施例10:2 %吡丙醚.雙三氟蟲脲膠餌劑 吡丙醚 1% 雙玉氣蟲躁 1% 奶粉(引誘成份) 12% 木薯淀粉(引誘成份) 16% 蜂蜜(引誘成份) 3%
[0076] 麥芽糖(引誘成份) 3% 苯甲酸鈉(防腐劑) 0, 5°/。 黃原膠(增稠劑) 1% 甘油(保濕剤) 20% 水 余量
[0077]按重量比稱取吡丙醚原藥、雙三氟蟲脲原藥和相應助劑等,均勻攪拌,然后加入適 量水,用攪拌機攪拌成膏糊狀。
[0078] 本實施例中吡丙醚與雙三氟蟲脲的質量比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 1:10、1:50)之間變化,兩者總的質量百分含量仍為2%,形成新的實施例。
[0079]田間藥效試驗實施例:
[0080]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技術配方方案的優點,本發明用以下具體田間藥效試驗實施 例進行舉例說明。
[0081 ] 1、對甘藍小菜蛾的田間藥效試驗
[0082]試驗于2015年11月在廣東惠東縣某蔬菜基地進行,試驗地小菜蛾歷年發生較重。 試驗處理、使用劑量及防效詳見表3,按試驗濃度配制好相關藥劑,每處理4次重復,小區面 積20m2,共48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于藥前、藥后1、3、7天調查小菜蛾活的幼蟲數。
[0083]表3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復配組合物對甘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0084]
[0085] 2、對番茄煙粉虱若蟲的田間藥效試驗
[0086]試驗于2015年8月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大棚番茄地進行,試驗地煙粉虱發生嚴 重。試驗處理、使用劑量及防效詳見表4,按試驗濃度配制好相關藥劑,每處理4次重復,小區 面積20m2,共48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于藥前、藥后15天、30天調查煙粉虱若蟲數。
[0087] 表4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復配組合物對番茄煙粉虱的防治效果
[0088]
[0090] 3、對菊花西花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
[0091] 試驗于2015年7月在云南省昆明市花卉基地進行,試驗地西花薊馬發生嚴重,對多 殺菌素、新煙堿類等常用藥劑產生了嚴重的抗性。試驗處理、使用劑量及防效詳見表5,按試 驗濃度配制好相關藥劑,每處理4次重復,每重復3株。于藥前、藥后1天、3天、5天調查西花薊 馬數。
[0092] 表5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復配組合物對菊花西花薊馬的防治效果
[0093]
[0094] 4、對德國小蠊的殺滅效果
[0095] 于2016年3月于深圳進行,試驗處理、使用劑量及防效詳見表6,按試驗濃度配制好 相關藥劑,每處理4次重復。于藥前、藥后1、2、3天調查德國小蠊的活蟲數。
[0096] 表6吡丙醚、雙三氟蟲脲及復配組合物對德國小蠊的殺滅效果
[00971
【主權項】
1. 一種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份為吡丙醚和雙三氟蟲脲,兩者的 質量比為50:1-1:5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份吡丙醚和雙三 氟蟲脲的質量比為5:1 - 1: 5。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組合物中有效成份總 質量百分含量為1 % _80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組合物的劑型為乳油、水 乳劑、微乳劑、懸浮劑、干懸浮劑、微囊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或膠餌劑。5. 權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用于防治鱗翅目、同翅目、纓翅目害蟲及衛 生害蟲的用途。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防治小菜蛾、 粉虱、介殼蟲、薊馬等農業害蟲及家蠅、蚊、蜚蠊等公共衛生害蟲的用途。
【文檔編號】A01N43/40GK105831141SQ201610272157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發明人】黃柯程, 李歐燕, 劉洋洋, 朱衛鋒, 任太軍, 曹歡
【申請人】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