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包括保育桶、第一隔離架、第二隔離架、第一無土栽培基質、第二無土栽培基質、第三無土栽培基質和保育蓋,保育桶由保育桶外層和保育桶內層組成,保育桶內層貼附于保育桶外層的內壁上;使用時,按從下往上的順序依次將第一無土栽培基質、第二隔離架、第二無土栽培基質、第一隔離架和第三無土栽培基質裝入保育桶內;第三無土栽培基質中鋪灑植物種子,保育蓋蓋在保育桶的桶口上。該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具有保溫、保水和保墑的作用,可為植物生長初期以及越冬后的植物生長提高所需的營養物質;保證干旱條件下的植被成活率和越冬后的植被成活率,生態修復效果良好,滿足干旱、半干旱區生態恢復的要求。
【專利說明】
一種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干旱、半干旱區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裸露地表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用于交通建設、礦山開采和城市建設等工程中形成的裸露邊坡、地面的植被恢復工程中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被恢復,也可用于園林綠化。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鐵路、公路、礦山開采和城市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我國西部干旱、半干旱區廣泛展開,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和破壞。由于公路、鐵路等工程建設規模大、項目多、形成大量裸露地表,且公路、鐵路沿線路線較長,環境負責、養護管理難度大,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0003]這類地區氣候干燥、太陽輻射強、蒸發量大,在自然條件下植被恢復困難,且所需的周期較長,尤其是喬、灌木的植被恢復尤為困難。再者,該區域土壤貧瘠、保墑保水性能差和植物立地條件差等因素,現有的生態工程技術在實施過程中通常存在植被成活率低,成本較高,在當年種植成功的情況下,還存在“一年綠、兩年黃、三年死”的現象。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植物生長的裝置,尤其是西北荒漠區,該裝置可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并能儲備一定的營養物質和水分,并具有節水保墑的作用,可保證干旱條件下植物的成活率和植物越冬的成活率,并能節約大量的建設成本和養護成本,滿足干旱、半干旱地區裸露地表和工程建設后造成的裸露地表生態環境恢復的要求。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包括保育桶、第一隔離架、第二隔離架、第一無土栽培基質、第二無土栽培基質、第三無土栽培基質和保育蓋,保育桶由保育桶外層和保育桶內層組成,保育桶內層貼附于保育桶外層的內壁上;使用時,按從下往上的順序依次將第一無土栽培基質、第二隔離架、第二無土栽培基質、第一隔離架和第三無土栽培基質裝入保育桶內;第三無土栽培基質中鋪灑植物種子,保育蓋蓋在保育桶的桶口上。
[0006]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可為植物生長初期以及越冬后的植物生長提高所需的營養物質,并具有保溫、保水和保墑的作用。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尤其是荒漠區土壤中水分含量少,氣候干旱,減緩了保育桶的降解速度,使其使用壽命增長,而當保育桶降解后,還可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用于自然裸地和工程建設地形成的裸地的生態修復時,可保證干旱條件下的植被成活率和越冬后的植被成活率,能夠營造的穩定的邊坡植物群落,生態修復效果良好,滿足干旱、半干旱區生態恢復的要求。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等軸側示意圖。
[0008]圖2是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中保育桶的示意圖。
[0009]圖3是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中隔離架的示意圖。
[0010]圖4是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中保育蓋的示意圖。
[0011]圖中:1.保育桶,2.第一隔離架,3.第二隔離架,4.第一無土栽培基質,5.第二無土栽培基質,6.第三無土栽培基質,7.保育蓋,8.保育桶外層,9.保育桶內層,10.第一框架,
11.隔片,12.第二框架,13.隔離片,14.植物生長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3]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尤其是荒漠地區,氣候炎熱、地表溫度高、蒸發量大、土壤養分條件差等因素,因此,在這些地區進行生態修復時,主要考慮植生基質中的水分和養分條件,且由于水分受外界因素干擾大,如何保證基質中水分的長期有效性,成為解決該處植被生長難的關鍵問題。故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如圖1所示的能保證基質中水分長期有效的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包括保育桶1、第一隔離架2、第二隔離架3、第一無土栽培基質4、第二無土栽培基質5、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和保育蓋7,保育桶I由保育桶外層8和保育桶內層9組成,如圖2,保育桶內層9貼附于保育桶外層8的內壁上。
[0014]第一隔離架2和第二隔離架3的結構相同,如圖3所示,隔離架包括鐵絲網制成的第一框架10,第一框架10上包裹有超吸水纖維,超吸水纖維形成隔片11。
[0015]如圖4所示,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中的保育蓋7,包括鐵絲網制成的第二框架12,第二框架12上貼附有錫箔紙制成的隔離片13,隔離片13上設有多個植物生長孔14ο
[0016]生態修復工程一般于春季或秋季實施,工程開工后,首先分別加工制作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的各個零件。并根據擬進行生態修復的立地條件選擇確定該生態工程所用來移植或種植的植物。
[0017]根據所選植物種類、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取三份無土栽培基質,無土栽培基質由廢紙漿、植物纖維(落葉、樹皮、鋸沫等)、有機質(羊糞、牛糞等)和超吸水纖維等材料組成,經過消毒處理,制成的粉末狀物質。然后根據所選植物的不同生長時期所需養分和水分在該三份無土栽培基質分別添加養分和水,形成第一無土栽培基質4、第二無土栽培基質5和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以滿足所選植物在不同生長時期所需養分和水分的要求。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滿足所選植物萌發以及初期生長所消耗的水分和養分,考慮表層基質蒸發量大等因素可適當增加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中的水分含量;第二無土栽培基質5和第一無土栽培基質4主要是為植物越冬后的中后期生長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水分。
[0018]將所選植物種子或移植苗木、第一隔離架2和第二隔離架3均浸水5分鐘左右;在目標區域挖穴,放入保育桶I;然后,按從下往上的順序依次將第一無土栽培基質4、第二隔離架3、第二無土栽培基質5、第一隔離架2和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裝入保育桶I內;在保育桶I內裝入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時,先使裝入保育桶I內的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的頂部與保育桶I桶口之間留有2?4cm空隙,在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上均勻鋪灑浸水后的種子,然后,在種子上覆蓋厚度2?4cm的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將保育蓋7蓋在保育桶I的桶口上,完成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的制作,可在修復區域灑一定量的水進行初期養護;植物生長中、后期可根據植物生長狀況,進行適當的澆水養護。
[0019]保育桶I采用雙層結構,保育桶外層8由紙漿和植物纖維(落葉、樹皮、鋸沫等)混合壓制而成,具有保溫和導熱性差的功能,可保證無土栽培基質的溫度穩定,防止水分過快蒸發;保育桶內層9采用錫箔紙制成,具有防滲水和隔熱功能,可有效防止無土栽培基質中水分與外界的互滲,保證保育桶結構的穩定性以及無土栽培基質中水分的長期有效性。因此,保育桶I具有保溫、保水和保墑作用,并且經過一段時間降解后還可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的養分。
[0020]保育桶I的大小規格可根據種植的植物種類進行調整;若種植喬、灌木,可增大保育桶I的直徑和高度;若種植草本植物,保育桶I的直徑和高度可相對減小,同時也應該考慮當地自然條件,若為荒漠區,降雨較少,土壤中水分蒸發量大,應適當增加保育桶I的高度或直徑。
[0021]第一隔離架2和第二隔離架3均由第一框架10和隔片11組成,由于超吸水纖維的吸水原理相近于高吸水樹脂,具有特別強的吸水能力,無毒無害,可反復吸水、釋水,具有較強的保水能力。所以隔離架放入保育桶I內,超吸水纖維吸收一定量的水分,會發生膨脹,使隔離架成為一個較為密閉的整體,減緩無土栽培基質之間水分的互滲和蒸發速度,并且根據植物根系生長的向水性和向肥性,當植物根系生長到一定長度后,會穿透隔片11繼續往下生長,并不阻礙根系的生長。
[0022]保育蓋7也為雙層結構,由第二框架12和錫箔紙制成的隔離片13組成,由于錫箔紙有很好的光潔度、熱反射性和隔熱性能,且受熱變形性能差,因此,隔離片13起到反射太陽輻射,減少水分蒸發作用,保證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溫度的穩定性,保證植物種子萌發和初期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條件。
[0023]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還可以這樣使用:提前加工制作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后,放入冷藏室進行冷藏處理,待用到時,直接運輸至現場埋設即可。低溫冷藏的目的是使種子進入休眠,有助于延長種子壽命,且種子不會發芽。當將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運輸至現場埋設時,還可以使種子發生凍融,有助于種子快速萌發,并且能提高種子成活率。但需注意的是冷藏時隔離片13是完整的,埋設時,再在隔離片13上挖植物生長孔14。
[0024]本發明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優勢:
相比于其它生態修復裝置或方式,選擇利用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用于生態修復,不僅所需材料成本較低,且加工制作工藝也比較簡便,進行現場生態修復工程也簡單方面。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是一種廉價、節能、環保的裝置,并且具有保溫、保水和保墑作用,并能夠提供植物種子萌發以及初期,甚至中后期所需的水分和養分條件,保證營造一個穩定的植物群落,生態修復效果良好,滿足干旱、半干旱區生態恢復的要求,而其它生態修復裝置和方式,不僅成本較高,且不太適宜于干旱、半干旱區的生態修復,尤其是荒漠區的生態修復。利用該裝置可以達到減少養護次數的目的,在條件較好的區域甚至可以實現免養護的生態修復,節約了大量養護成本。因此,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如材料成本、制作成本、安裝程序和養護成本、環保性能和生態修復效果等,可選用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進行生態修復。
【主權項】
1.一種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育桶(I)、第一隔離架(2)、第二隔離架(3)、第一無土栽培基質(4)、第二無土栽培基質(5)、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和保育蓋(7),保育桶(I)由保育桶外層(8)和保育桶內層(9)組成,保育桶內層(9)貼附于保育桶外層(8)的內壁上;使用時,按從下往上的順序依次將第一無土栽培基質(4)、第二隔離架(3)、第二無土栽培基質(5)、第一隔離架(2)和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裝入保育桶(I)內;第三無土栽培基質(6)中鋪灑植物種子,保育蓋(7)蓋在保育桶(I)的桶口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離架(2)和第二隔離架(3)均包括鐵絲網制成的第一框架(10),第一框架(10)上包裹有超吸水纖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育蓋(7)包括鐵絲網制成的第二框架(12),第二框架(12)上貼附有錫箔紙制成的隔離片(13),使用時,在隔離片(13)上加工多個植物生長孔(1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育桶外層(8)由紙漿和植物纖維混合壓制而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區建植保水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育桶內層(9)米用錫箔紙制成。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5875392SQ201610385878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日
【發明人】孔令偉, 劉琨, 薛春曉, 李凱崇, 石龍
【申請人】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