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噴灌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噴灌機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田園噴灌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農田及大棚人們大都采用人工背負式的噴藥方式對農作物、果樹等進行噴藥作業。這種噴藥方式的弊端是需要噴藥操作者背負著沉重的噴藥裝置在田間行走并完成噴藥,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極大,不僅費力,而且噴藥覆蓋面積小,完成噴藥作業的耗時較長,而且其噴藥裝置中的噴桿通過固定支架固定在田園管理機的機架上,噴桿的噴藥高度被限定,不能隨意調節,此外現有的噴灌管理機一般采用的都是單壟噴藥,這樣噴灌的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噴灌效率高的田園噴灌機。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田園噴灌機,包括車體、設置于車體底部的車輪、設置在車體后端的扶手、設置于車體內的水箱、設置于車體上部的內的蓄電池以及兩根噴桿,兩根所述噴桿設置在車體的兩相對側,所述噴桿的一端連接有軟管,所述軟管與所述水箱連通,所述噴桿另一端設置有噴頭,所述噴桿中部還設置有鉸鏈,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與所述鉸鏈相適配的鉸接軸,所述噴桿通過鉸鏈連接在鉸接軸并可相對于所述鉸接軸轉動。
[0005]進一步地,兩根所述噴桿分別連接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推動所述噴桿繞所述鉸接軸轉動。
[0006]進一步地,所述噴桿包括直桿、連桿球頭及弧形桿,所述連桿球頭包括球形本體及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且所述直桿轉動連接在第一通道內,所述弧形桿可拆卸密封連接在第二通道內。
[0007]進一步地,所述車體上開設收容槽,所述噴桿沿鉸接軸轉動到豎直方向且直桿收納于所述收容槽內。
[0008]進一步地,所述收容槽所在車體的外壁面上設置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鉸接于收容槽一側的鎖緊片,及設置在收容槽另一側與所述鎖緊片相對應的磁鐵。
[0009]進一步地,所述車體上還設置有風速檢測儀、濕度檢測儀、溫度檢測儀及GPS定位儀。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兩側設置噴桿并與車體鉸接的方式,噴桿可沿車體上的鉸接軸轉動,使得噴桿沿車體伸出的長度及噴桿與地面的高度都變得可調,相比于現有的將噴桿舉高噴灌的方式大大方便了噴灌,節省了人力并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噴桿設置成兩根并設置在車體兩側大大提高了噴灌效率。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田園噴灌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2]標號說明:
[0013]1、車體;11、車輪;12、水箱;13、扶手;14、蓄電池;15、收容槽;2、噴桿;21、直桿;22、弧形桿;23、連桿球頭;3、軟管;4、驅動機構;5、鎖緊機構;51、鎖緊片;52、磁鐵。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15]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該噴灌機在車體I的兩側分別設置噴桿2,同時噴桿2與車體I之間鉸接,該種結構大大提高了噴灌的效率,同時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
[0016]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田園噴灌機,包括車體1、設置于車體I底部的車輪11、設置在車體I后端的扶手13、設置于車體I內的水箱12、設置于車體I上部的內的蓄電池14以及兩根噴桿2,兩根所述噴桿2設置在車體I的兩相對側,所述噴桿2的一端連接有軟管3,所述軟管3與所述水箱12連通,所述噴桿2另一端設置有噴頭,所述噴桿2中部還設置有鉸鏈,所述車體I上設置有與所述鉸鏈相適配的鉸接軸,所述噴桿2通過鉸鏈連接在鉸接軸上并可相對于所述鉸接軸轉動。
[0017]從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兩側設置噴桿2并與車體I鉸接的方式,噴桿2可沿車體I上的鉸接軸轉動,使得噴桿2沿車體I伸出的長度及噴桿2與地面的高度都變得可調,相比于現有的將噴桿2舉高噴灌的方式大大方便了噴灌,節省了人力并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噴桿2設置成兩根并設置在車體I兩側大大提高了噴灌效率。
[0018]進一步地,兩根所述噴桿2分別連接驅動機構4,所述驅動機構4推動所述噴桿2繞所述鉸接軸轉動。
[0019]由上述描述可知,驅動機構4與所述蓄電池14電連接,車體I上設置操作箱等,在需要調節噴桿2的寬度及高度時,通過控制驅動機構4即可實現調節。
[0020]進一步地,所述噴桿2包括直桿21、連桿球頭23及弧形桿22,所述連桿球頭23包括球形本體及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且所述直桿21轉動連接在第一通道內,所述弧形桿22可拆卸密封連接在第二通道內。
[0021]由上述描述可知,直桿21轉動連接在連桿球頭23的第一通道內使得弧形桿22可相對于直桿21轉動。在使用完畢噴灌車是可將弧形桿22沿車體I的前后方向轉動,拾起沿車體I的前后方向延伸便于存放,使用使將弧形桿22主動原位即可。弧形桿22與連桿球頭23可拆卸連接,使得弧形桿22便于清洗。
[0022]進一步地,所述車體I上開設收容槽15,所述噴桿2沿鉸接軸轉動到豎直方向且直桿21收納于所述收容槽15內。
[0023]有上述描述可知,在噴灌機使用完畢后,通過控制驅動機構4,使得直桿21收納于收容槽15內,此時再將弧形桿22沿車體I方向轉動使其沿車體I的前后方向,該結構大大縮減了噴灌機的體積、便于儲存。
[0024]進一步地,所述收容槽15所在車體I的外壁面上設置鎖緊機構5,所述鎖緊機構5包括鉸接于收容槽15 —側的鎖緊片51,及設置在收容槽15另一側與所述鎖緊片51相對應的磁鐵52。
[0025]由上述描述可知,在不使用后,直桿21放置于收容槽15中,通過鎖緊機構5鎖緊防止噴桿2部件損壞。
[0026]進一步地,所述車體I上還設置有風速檢測儀、濕度檢測儀、溫度檢測儀及GPS定位儀。
[0027]由上述描述可知,該噴灌機能測定溫度、風向與風速,為噴灑提高良好的環境,功能多樣,使用方便,且能達到使用效果,此外,設置GPS后,在無人操作的前提下對于過長的田壟,該噴灌機也可實現噴灌而不必考慮跑偏的問題。
[0028]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本實施例田園噴灌機,包括車體1、設置于車體I底部的車輪11、設置在車體I后端的扶手13、設置于車體I內的水箱12、設置于車體I上部的內的蓄電池14以及兩根噴桿2,兩根所述噴桿2設置在車體I的兩相對側,所述噴桿2的一端連接有軟管3,所述軟管3與所述水箱12連通,所述噴桿2另一端設置有噴頭,所述噴桿2中部還設置有鉸鏈,所述車體I上設置有與所述鉸鏈相適配的鉸接軸,所述噴桿2通過鉸鏈連接在鉸接軸上并可相對于所述鉸接軸轉動,兩根所述噴桿2分別連接驅動機構4,所述驅動機構4推動所述噴桿2繞所述鉸接軸轉動所述噴桿2包括直桿21、連桿球頭23及弧形桿22,所述連桿球頭23包括球形本體及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且所述直桿21轉動連接在第一通道內,所述弧形桿22可拆卸密封連接在第二通道內,所述車體I上開設收容槽15,所述噴桿2沿鉸接軸轉動到豎直方向且直桿21收納于所述收容槽15內,所述收容槽15所在車體I的外壁面上設置鎖緊機構5,所述鎖緊機構5包括鉸接于收容槽15 —側的鎖緊片51,及設置在收容槽15另一側與所述鎖緊片51相對應的磁鐵52,所述車體I上還設置有風速檢測儀、濕度檢測儀、溫度檢測儀及GPS定位儀。
[002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田園噴灌機,節省了人力并降低了勞動強度,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噴灌效率。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田園噴灌機,包括車體、設置于車體底部的車輪、設置在車體后端的扶手、設置于車體內的水箱、設置于車體上部的內的蓄電池以及兩根噴桿,其特征在于,兩根所述噴桿設置在車體的兩相對側,所述噴桿的一端連接有軟管,所述軟管與所述水箱連通,所述噴桿另一端設置有噴頭,所述噴桿中部還設置有鉸鏈,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與所述鉸鏈相適配的鉸接軸,所述噴桿通過鉸鏈連接在鉸接軸并可相對于所述鉸接軸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田園噴灌機,其特征在于,兩根所述噴桿分別連接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推動所述噴桿繞所述鉸接軸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田園噴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桿包括直桿、連桿球頭及弧形桿,所述連桿球頭包括球形本體及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且所述直桿轉動連接在第一通道內,所述弧形桿可拆卸密封連接在第二通道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田園噴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上開設收容槽,所述噴桿沿鉸接軸轉動到豎直方向且直桿收納于所述收容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田園噴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所在車體的外壁面上設置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鉸接于收容槽一側的鎖緊片,及設置在收容槽另一側與所述鎖緊片相對應的磁鐵。
6.根據權利權利I所述的田園噴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上還設置有風速檢測儀、濕度檢測儀、溫度檢測儀及GPS定位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田園噴灌機,包括車體、設置于車體底部的車輪、設置在車體后端的扶手、設置于車體內的水箱、設置于車體上部的內的蓄電池以及兩根噴桿,兩根所述噴桿設置在車體的兩相對側,所述噴桿的一端連接有軟管,所述軟管與所述水箱連通,所述噴桿另一端設置有噴頭,所述噴桿中部還設置有鉸鏈,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與所述鉸鏈相適配的鉸接軸,所述噴桿通過鉸鏈連接在鉸接軸上并可相對于所述鉸接軸轉動。本實用新型田園噴灌機大大提高了噴灌的效率,同時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
【IPC分類】A01G25-09
【公開號】CN204443456
【申請號】CN201520092368
【發明人】吳宜軒
【申請人】邵武嘉德綜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