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捉蜂收集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收蜂設備技術,尤其是一種捉蜂收集箱。
【背景技術】
[0002]養蜂過程往往需要對野蜂進行收集訓化雜交,或對逃散蜂群進行捕集,現有技術中的捉蜂裝置也有設計,其結構各異功能效果不一。如專利公開號為CN102960320A設計的一種拱棚繁育煙蚜繭蜂的成蜂收集方法,在拱棚的棚架外整體覆蓋有防蟲網,在拱棚的拱頂覆蓋有遮陰網,在拱棚向光面的頂部開設有至少一個收蜂孔,在收蜂孔外接有可拆下的收蜂袋,利用煙蚜繭蜂的向上性和趨光性,將拱棚內繁育成活的煙蚜繭蜂成蜂收集到收蜂袋內。這種收集是根據蜂的生活特性慢慢地進行集聚,不適合快速捕捉。又如專利公告號為CN204682164U,一種電動收蜂機,包括手柄、裝蜂管、前蓋和進蜂管;手柄固定在裝蜂管末端,手柄與裝蜂管之間設有濾蜂網,手柄為中空結構,手柄內設有抽風機,抽風機位于濾蜂網后側,手柄內設有作為供電電源的蓄電池,手柄后端為出風口,手柄上還設有控制抽風機運行的控制開關;前蓋固定在裝蜂管前端,進蜂管位于裝蜂管內,且進蜂管的前端穿過前蓋向外延伸。以及專利公告號為CN202504048U設計的一種便攜式繭蜂收捕器,具有貯蜂瓶、瓶蓋,瓶蓋上插裝有風管彎頭和彎接頭,風管彎頭端頭上有濾網,風管彎頭的另一端安裝在抽風管上,抽風管的另一端安裝在風機上,風機上具有出風口,彎接頭的另一端安裝有收蜂軟管,收蜂軟管上有收蜂嘴;貯蜂瓶的內壁上具有網狀的內層。這些裝置在捕蜂收蜂過程中往往會造成蜂大量受傷或死亡。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捕捉蜂裝置因貯蜂筒在吸蜂過程中造成眾蜂擠壓踩踏而受傷或死亡、以及不能連續和較長時間貯蜂使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捉蜂收集箱。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捉蜂收集箱,包括圓形筒體,位于筒體頂部的出蜂蓋,其特征是所述的筒體內腔分為三層,底層為吸入層,吸入層設有吸風機接口和吸蜂管接口,吸入層通過分蜂柵進入中間緩沖室,緩沖室通過爬蜂板進入上層安置房,安置房中設有臨時巢脾。本技術方案把筒體內腔分為三層相互通行的空間,吸入層主要為吸入時蜂體暫休區,由于進入該區的蜂體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容易造成擁擠和碰撞,在該區可以采用軟質棉布等材料作為筒體內襯作為緩沖墊,防止蜂體進入速度太快而受傷。蜜蜂有向上爬行的特性,進入吸入層的蜂會不斷穿過分蜂柵向上爬行進入上層緩沖室,騰出下方空間給后來吸進的蜂。上層空間為安置房,設有臨時巢脾或加適量蜜糖,可以引蜂入居,特別是在野外,有時幾天才回營地,安置房會保證收集的蜜蜂安然無恙。
[0005]作為優選,所述的分蜂柵上設有若干條平行的行蜂孔,爬蜂板上設有若干條平行的走蜂孔,走蜂孔和行蜂孔按空間交叉設置。
[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爬蜂板上固定有巢脾座,巢脾的底邊插裝在巢脾座中。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筒體內壁上設有上下移動式壁撐,分蜂柵上設有與壁撐配合的卡槽。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出蜂蓋上設有提手,出蜂蓋上還設有孔徑小于3mm的透氣孔。吸風時,可以關閉透氣孔。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吸蜂管接口部位設有單向風門。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吸風機接口部位設有防蜂網。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通過吸入層、緩沖室、安置房的多空間設計,保證了在集蜂過程中蜂體不受傷害,避免蜂體相互擠壓踩踏,并不斷自我騰空下層空間,進入安全的安置房,可進行較長時間的野外作業。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蜂柵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爬蜂板部位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筒體,2.吸風機接口,3.防蜂網,4.單向風門,5.吸蜂管接口,6.分蜂柵,61.行蜂孔,62.卡槽,7.爬蜂板,71.走蜂孔,8.巢脾,9.出蜂蓋,10.巢脾座,
11.壁撐。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7]參見圖1,本實施例一種捉蜂收集箱,包括一個圓形筒體I,筒體I頂部設有出蜂蓋9,蜂蓋9上設有提手,并設有孔徑為2mm的透氣孔,透氣孔部位設有閘蓋。
[0018]筒體I內腔共分為三層,底層為吸入層、中間緩沖室、頂層為安置房。
[0019]其中,吸入層設有吸風機接口 2和吸蜂管接口 5,吸風機接口 2部位設有防蜂網3 ;吸蜂管接口 5部位裝有單向風門4。
[0020]吸入層的筒體內壁上設有棉制緩沖墊,吸入層通過分蜂柵6進入中間緩沖室,分蜂柵6為圓形板狀結構,如圖2所示,分蜂柵6上設有6條平行設置的行蜂孔61,行蜂孔61孔寬大于蜂體,并在四周邊部位置設有4個對稱的定位卡槽62,筒體I內壁上設有可以上下移動的壁撐11,卡槽62與壁撐配合對分蜂柵6定位。
[0021]緩沖室通過爬蜂板7進入上層安置房,爬蜂板7上設有6條平行的走蜂孔71,走蜂孔71和分蜂柵6上的行蜂孔61按空間交叉設置。爬蜂板7上還固定有巢脾座10,臨時巢脾8的底邊插裝在巢脾座10中。
[0022]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的簡單變換后的結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捉蜂收集箱,包括圓形筒體(1),位于筒體頂部的出蜂蓋(9),其特征是所述的筒體內腔分為三層,底層為吸入層,吸入層設有吸風機接口( 2 )和吸蜂管接口( 5),吸入層通過分蜂柵(6)進入中間緩沖室,緩沖室通過爬蜂板(7)進入上層安置房,安置房中設有臨時巢脾(8)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捉蜂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蜂柵(6)上設有若干條平行的行蜂孔(61),爬蜂板(7)上設有若干條平行的走蜂孔(71),走蜂孔和行蜂孔按空間交叉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捉蜂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爬蜂板(7)上固定有巢脾座(10),巢脾(8)的底邊插裝在巢脾座中。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捉蜂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內壁上設有上下移動式壁撐(11),分蜂柵(6)上設有與壁撐配合的卡槽(62)。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種捉蜂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蜂蓋(9)上設有提手,出蜂蓋上還設有孔徑小于3_的透氣孔。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種捉蜂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蜂管接口(5)部位設有單向風門(4)。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種捉蜂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風機接口(2)部位設有防蜂網(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捉蜂收集箱,解決了現有捕捉蜂裝置因貯蜂筒在吸蜂過程中造成眾蜂擠壓踩踏而受傷或死亡、以及不能連續和較長時間貯蜂使用的問題,包括圓形筒體,位于筒體頂部的出蜂蓋,其特征是所述的筒體內腔分為三層,底層為吸入層,吸入層設有吸風機接口和吸蜂管接口,吸入層通過分蜂柵進入中間緩沖室,緩沖室通過爬蜂板進入上層安置房,安置房中設有臨時巢脾。保證了在集蜂過程中蜂體不受傷害,避免蜂體相互擠壓踩踏,并不斷自我騰空下層空間,進入完全的安置房,可進行較長時間的野外作業。
【IPC分類】A01M1/06, A01K47/00
【公開號】CN205357855
【申請號】CN201620025152
【發明人】李君竹
【申請人】淳安千島湖好清蜜蜜蜂專業合作社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