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播機肥箱加肥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精播機肥箱加肥裝置屬于農業機械;在精播機機架上鉸連安裝平行四桿架,高度升降調節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與精播機機架和平行四桿架鉸連接,在平行四桿架上通過緊固件組安裝圓筒支座,圓柱支桿可周向轉動的插裝在圓筒支座上,在圓柱支桿上端部上鉸連安裝輸肥滑道,傾斜角度調節雙向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與圓柱支桿和輸肥滑道鉸連接,在輸肥滑道的進肥端和出肥端部上分別安裝肥料斗和出肥控制軟袋;本裝置配裝在精播機上,具有結構新穎、合理、加肥使用方便、加肥效率高、勞動強度低、安全性好的特點。
【專利說明】
精播機肥箱加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配裝在精播機上的肥箱加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我國農場經營規模和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大,以及科技水平和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高效率、高質量的大型精播機在生產中開始大范圍的推廣,尤其在農業機械化水平處于國內領先的黑龍江省,大型精播機已得到廣泛應用。由于現有的大型精播機播幅寬、肥箱體積大、且未設置加肥機構,因此每次向肥箱內加肥作業成為一道難題,目前均采用人工方式加肥,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機具作業輔助時間長,降低了機具作業使用效率。為解決上述問題,已有專用加肥機研發,使用時需單獨購置配備專用加肥機具,生產作業成本大幅度增加,使用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結合農業生產作業的實際需要,研發一種配裝在精播機上的肥箱加肥裝置,達到提高加肥作業效率、減輕加肥操作勞動強度、降低加肥作業購機成本的目的。
[0004]本實用新型的基本設計是:精播機肥箱加肥裝置包括精播機機架,在所述精播機機架上鉸連安裝平行四桿架,高度升降調節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與精播機機架和平行四桿架鉸連接,在所述平行四桿架上通過緊固件組安裝圓筒支座,圓柱支桿可周向轉動的插裝在圓筒支座上,在所述圓柱支桿上端部上可擺動的鉸連安裝輸肥滑道,傾斜角度調節雙向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與圓柱支桿和輸肥滑道鉸連接,在所述輸肥滑道的進肥端和出肥端部上分別連通安裝肥料斗和出肥控制軟袋。
[0005]本實用新型配裝在精播機上,實現精播機具自身向肥箱內加肥作業,具有結構設計新穎、合理、操控使用簡易方便、加肥效率高、加肥勞動強度低、安全性好的特點,縮短了加肥作業時間,提高了機具使用效率。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精播機肥箱加肥裝置總體結構示意圖。
[0007]圖中件號說明:
[0008]1、精播機機架、2、高度升降調節液壓油缸、3、平行四桿架、4、圓筒支座、5、緊固件組、6、圓柱支桿、7、傾斜角度調節雙向液壓油缸、8、輸肥滑道、9、出肥控制軟袋、10、肥料斗。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一種精播機肥箱加肥裝置包括精播機機架1,在所述精播機機架I上鉸連安裝平行四桿架3,高度升降調節液壓油缸2的兩端分別與精播機機架I和平行四桿架3鉸連接,在所述平行四桿架3上通過緊固件組5安裝圓筒支座4,圓柱支桿6可周向轉動的插裝在圓筒支座4上,在所述圓柱支桿6上端部上可擺動的鉸連安裝輸肥滑道8,傾斜角度調節雙向液壓油缸7的兩端分別與圓柱支桿6和輸肥滑道8鉸連接,在所述輸肥滑道8的進肥端和出肥端部上分別連通安裝肥料斗10和出肥控制軟袋9。
[0010]作業時,首先通過傾斜角度調節雙向液壓油缸7油缸桿的回縮,使輸肥滑道8繞圓柱支桿6轉動,將肥料斗10降低高度位置,由人工向肥料斗10內加入化肥,肥料斗10內注滿后,傾斜角度調節雙向液壓油缸7油缸桿伸出,驅動輸肥滑道8上的肥料斗10端高度位置上升,出肥控制軟袋9端高度位置降低,此時由加肥人員雙手掌控移動出肥控制軟袋9出肥口位置,同時圓柱支桿6帶動輸肥滑道8在圓筒支座4上轉動,化肥從肥料斗10內流經輸肥滑道8從出肥控制軟袋9依次注入精播機肥箱內。通過操作人員的雙手掌控出肥控制軟袋9,以實現注肥位置、方向、注肥量多少及停止注肥的操作。高度升降調節液壓油缸2由缸桿的伸縮通過平行四桿架3可完成輸肥滑道8的升降,以適應在不同機型機具上安裝使用。
【主權項】
1.一種精播機肥箱加肥裝置,包括精播機機架(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播機機架(I)上鉸連安裝平行四桿架(3),高度升降調節液壓油缸(2)的兩端分別與精播機機架(I)和平行四桿架(3)鉸連接,在所述平行四桿架(3)上通過緊固件組(5)安裝圓筒支座(4),圓柱支桿(6)可周向轉動的插裝在圓筒支座(4)上,在所述圓柱支桿(6)上端部上可擺動的鉸連安裝輸肥滑道(8),傾斜角度調節雙向液壓油缸(7)的兩端分別與圓柱支桿(6)和輸肥滑道(8)鉸連接,在所述輸肥滑道(8)的進肥端和出肥端部上分別連通安裝肥料斗(10)和出肥控制軟袋(9)。
【文檔編號】A01C15/00GK205491750SQ201620283738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7日
【發明人】韓永生, 楊春華
【申請人】韓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