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包括種植穴,種植穴為凹形結構,在種植穴的表面設有集水膜,在集水膜上設有一個開口,種植穴內的苗木穿過開口,在集水膜的邊緣及開口的邊緣頂部設有壓層。本實用新型改進了種植穴的結構,采用集水膜覆蓋種植穴表面,使水分不易蒸發,保證了果樹周圍有一定水分可供苗木吸收,同時可有效地截留自然降水,集中在樹干周圍,使每一個種植穴成為一個天然的果樹“蓄水池”,并且能夠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果樹根系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旱坡地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另外,集水膜還能控制雜草生長,并且灌溉方便,澆水時直接從集水膜上方進入樹盤周圍,方便水分的吸收,節省樹盤除草、灌溉費用。
【專利說明】
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種植結構,尤其是一種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落實,西部的云南、貴州等省份的水果產業發展迅速,而云貴高原山高地少,95%以上屬于旱坡地,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灌溉條件差,果樹苗木定植在旱坡地上成活率低。如何在水資源缺乏的旱坡地上發展水果產業的苗木定植成活率的問題,是水果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它能提高土地的保水、集水效果,減少灌溉、樹盤除草等田間管,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包括種植穴,種植穴為凹形結構,在種植穴的邊緣到中心具有1?15 °的傾斜角,在種植穴的表面設有厚度為
0.010mm、寬為1.0m、長度為1.0m的集水膜,在集水膜上設有一個直徑為10?20cm的開口,種植穴內的苗木穿過開口,且開口邊緣與苗木間距為3?5cm;在集水膜的邊緣及開口的邊緣頂部設有壓層。
[0005]所述的種植穴的規格為70X 70 X 70cm,相鄰的種植穴(I)的間距為株距為3米,行距為4米。
[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改進了種植穴的結構,采用集水膜覆蓋種植穴表面,使水分不易蒸發,保證了果樹周圍有一定水分可供苗木吸收,同時可有效地截留自然降水,集中在樹干周圍,使每一個種植穴成為一個天然的果樹“蓄水池”,并且能夠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果樹根系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旱坡地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另外,集水膜還能控制雜草生長,并且灌溉方便,澆水時直接從集水膜上方進入樹盤周圍,方便水分的吸收,節省樹盤除草、灌溉費用。特別適宜于坡度25°以下,土壤質地較好,耕作層較深水資源缺乏,灌溉條件差的旱坡地水果產區推廣應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實施,適用范圍廣,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包括種植穴I,種植穴I為凹形結構,在種植穴的邊緣到中心具有12°的傾斜角,在種植穴I的表面設有厚度為0.0I Omm、寬為1.0m、長度為1.0m的集水膜2,在集水膜2上設有一個直徑為15cm的開口 3,種植穴I內的苗木4穿過開口 3,且開口 3邊緣與苗木4間距為5cm;在集水膜2的邊緣及開口 3的邊緣頂部設有壓層5;所述的種植穴I的規格為70 X70X70cm,相鄰的種植穴I的間距為株距為3米,行距為
4米D
【主權項】
1.一種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包括種植穴(I),其特征在于:種植穴(I)為凹形結構,在種植穴(I)的邊緣到中心具有1?15°的傾斜角,在種植穴(I )的表面設有厚度為0.010mm、寬為1.0m、長度為1.0m的集水膜(2),在集水膜(2)上設有一個直徑為10?20cm的開口(3),種植穴(I)內的苗木(4)穿過開口(3),且開口(3)邊緣與苗木(4)間距為3?5cm;在集水膜(2)的邊緣及開口(3)的邊緣頂部設有壓層(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植穴(I)的規格為70 X 70 X 70cm,相鄰的種植穴(I)的間距為株距為3米,行距為4米。
【文檔編號】A01G9/02GK205511130SQ201620257871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0日
【發明人】劉清國, 龔德勇, 劉榮, 張正學, 謝忠武, 吳文帥, 李信福, 楊彥
【申請人】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