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水貂自動捕捉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827814閱讀:486來源:國知局
水貂自動捕捉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水貂自動捕捉籠,包括籠體、滑動門和觸動板,籠體左端設有第一洞口,第一洞口兩側安裝豎向的滑道和滑動門;籠體頂部安裝水平傳動件,籠體內底部安裝觸動板,觸動板右側設有豎向傳動件,豎向傳動件上端與水平傳動件一端連接,水平傳動件另一端與滑動門活動接觸;豎向傳動件可帶動水平傳動件向右移動,使滑動門滑落關閉第一洞口;觸動板右側與豎向傳動件之間設置動作連接機構。本實用新型是水貂自動抓捕的專業設備,通過與籠體內底部一端活動連接的觸動板,并在觸動板懸置端安裝動作連接機構,在保持門體關閉靈敏度的基礎上,降低觸動板的動作幅度,進而能減少對水貂捕捉的傷害;同時可有效避免其它小型動物引起的誤動作影響,提高抓捕效率。
【專利說明】
水紹自動捕捉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物捕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較高靈敏度的機械式水貂自動捕捉籠。
【背景技術】
[0002]水貂是短毛型珍貴的毛皮動物,屬于鼬科,體形細長易受驚嚇,雄性體重可達2千克以上,其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皮張上,是我國目前農業普遍發展的養殖品種之一。水貂在養殖中需要按階段進行打疫苗、配種、分窩等工作,上述工作中需要將水貂從飼養籠舍中抓出實施,操作時經常會出現水貂逃跑的情況。一旦水貂逃跑進行抓捕,會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在抓捕時,易對水貂造成傷害,降低其價值,或者引起水貂應激反應導致其死亡等情況,造成財產損失。
[0003]目前,水貂抓捕大多采用通用的動物捕捉裝置,常用的有機械式和電動式兩種。機械式的動物捕捉裝置是通過踏板中部的轉軸動作帶動門體關閉,踏板轉動使動作的幅度過大,易引起水貂的警覺或過激反應,而發生傷害,但要減緩踏板動作的幅度,又會降低門體關閉的靈敏度,使捕捉失敗。電動式的動物捕捉裝置,雖然靈敏度高、動作小,但成本較高,而且因為該裝置均需要放置在室外或露天環境下使用,易出現電氣故障,維護較為麻煩。另夕卜,不論是機械式還是電動式,現有的動物捕捉裝置,都存在其它小型動物比如老鼠、寵物、家禽等帶來誤動作的可能,影響對水紹的自動捕捉效率。
[0004]中國專利(申請號201210037715.5、申請公布日2012年7月4日)公開了一種“單向光電式動物捕捉器”,包括籠體,所述籠體內的側壁上設有一組光電感應裝置,所述籠體設有一個與所述光電感應裝置相連接的信號處理系統,所述籠體設有一個活動門和所述活動門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信號處理系統相連接。該發明雖然靈敏度高、動作反應小,但成本較高,同時因為放置在室外環境下使用,故障率較高,維護較為麻煩;另外,對于小型動物導致的誤動作也未能有效解決。
[0005]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20098638.9、授權公告日2014年7月30日)公開了“一種捕鼠器”,包括捕捉籠和籠門,所述捕捉籠為箱體形狀,所述箱體的兩端分別設成開口,所述箱體內裝有具有蹺蹺板結構的觸發板,所述觸發板的轉軸可旋轉的連接在所述箱體的兩個相對的內壁上;所述籠門有兩個,兩個籠門分別可旋轉的安裝在對應箱體的開口的上端以分別打開或蓋合所述兩個開口,并且兩個籠門的上端分別向上延仲形成旋轉臂;所述觸發板的轉軸固接有一帶鉤頭的卡扣件,卡扣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轉軸上,卡扣件的鉤頭置于所述箱體頂面之上;還包括一能夠夾壓所述兩個旋轉臂的壓桿。該實用新型結構較復雜,觸發板通過底部中部轉軸可旋轉的連接在所述箱體的兩個相對的內壁上,使得觸發板的動作幅度較大,易引起水貂的警覺或過激反應而發生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貂自動捕捉籠,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它是水貂抓捕的專用設備,通過與籠體內底部一端活動連接的觸動板,并在觸動板懸置端安裝動作連接機構,在保持門體關閉靈敏度的基礎上,降低觸動板的動作幅度,進而能減少對水貂捕捉的傷害;同時可有效避免其它小型動物引起的誤動作影響,提高抓捕效率。
[0007]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水貂自動捕捉籠,包括籠體、滑動門和觸動板,所述籠體左端設有第一洞口,第一洞口兩側安裝豎向的滑道,滑道內安裝滑動門;所述籠體頂部安裝水平傳動件,籠體內底部安裝觸動板,所述觸動板左側與籠體底部可轉動連接,其右側傾斜向上懸置在籠內,所述觸動板右側設有豎向傳動件,豎向傳動件上端與水平傳動件一端連接,水平傳動件另一端與滑動門活動接觸;所述豎向傳動件可帶動水平傳動件向右移動,使滑動門滑落關閉第一洞口;所述觸動板右側與豎向傳動件之間設置動作連接機構。
[0009]為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效果,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0]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動作連接機構包括設置在觸動板下方的第一盒體和第一活動板,所述觸動板底部安裝豎桿,豎桿的下端與第一活動板固定,所述第一活動板設置在第一盒體內,第一活動板與第一盒體內壁形成填充有液體的密閉空腔,所述第一盒體上分別開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豎向傳動件的下端與第二活動板連接,第二活動板設置在第二盒體內,第二盒體在第二活動板上方的側壁分別開有進口和出口,所述進口與出液口、出口與進液口分別通過導管連通,所述出口與進液口之間安裝有回液閥。
[0011 ]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觸動板下方的第一盒體和第一活動板設置有2套,分別位于觸動板右端的縱向兩側。
[0012]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豎向傳動件為拉繩或細鋼絲,水平傳動件為拉桿,所述拉繩或細鋼絲上部通過滑輪與水平傳動件連接,所述滑輪通過連接軸固定在籠體頂部。
[0013]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水平傳動件上設有誤動作保護機構,所述誤動作保護機構為保護套或保護蓋,保護套或保護蓋與籠體頂部固定。
[0014]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籠體內底部右側安裝放置餌料的底板,籠體頂部安裝提手;所述第一洞口的下端安裝觸壓信號發生器。
[0015]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籠體右側開有第二洞口,第二洞口外側安裝保溫室O
[0016]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籠體為金屬材料焊制的長方形網狀體;所述第一洞口的直徑為20cm以上,第一洞口左側或右側設置有筒形遮光洞。
[0017]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觸動板縱向中心線設置在籠體豎向對稱軸線右側。
[0018]如上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所述觸動板右端的籠體底部安裝斜板,斜板與觸動板端部的縫隙處連接有軟膠墊。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0]1、本實用新型是水貂自動抓捕的專用設備,模擬水貂的生活習性、警覺性高等特點進行誘捕,并能夠在抓捕之后及時報警通知養殖者,操作方便,簡單快捷,成功率高;尤其是不會對水貂造成傷害;采用在籠體內底部一端活動連接的觸動板,并在觸動板懸置端安裝動作連接機構,在保持門體關閉靈敏度的基礎上,降低觸動板的動作幅度;觸動板及動作連接機構、籠體上設置的誤動作保護機構等多方面的結構改進,可有效避免其它小型動物引起的誤動作影響,提尚抓捕效率。
[0021]2、在動作連接機構中,設置有第一盒體、第一活動板,并設置在觸動板下方,在第一盒體的密閉空腔中填充有液體,觸動板下移后可將液體輸入進入第二盒體中的第二活動板上,進而讓第二活動板重力增加,帶動豎向傳動件和水平傳動件移動,觸發滑動門關閉第一洞口完成水貂的自動捕捉;利用液體傳動較好的減小了觸動板的動作幅度,并利用液體對觸動板的浮力,避免體重小較輕的動物對觸動板的誤動作。第一盒體和第一活動板在觸動板右端縱向設置有2套,進而,可平衡觸動板所承受的負荷重量分布,提高滑動門動作的穩定性和準確率,同時也可以避免小動物影響導致的誤動作。
[0022]3、在籠體頂部安裝有滑輪,便于豎向傳動件帶動水平傳動件動作;在籠體上還安裝有提手,便于搬運和移動;在第二洞口外還可設置保溫室,便于讓捕捉的水貂進入休息,保證水貂的健康。
[0023]4、為了避免滑動門對水貂的傷害,將觸動板設置離第一洞口較遠的位置,并在第一洞口與籠體之間安裝遮光洞,模擬水貂的生活環境,能夠讓水貂放心進入,更易被捕捉。
[0024]5、在水平傳動件上還設有誤動作保護裝置,該誤動作保護裝置為保護套或保護蓋,保護套或保護蓋與籠體頂部固定。安裝保護蓋或者保護套,防止水貂進籠前在籠上活動時或者其他動物誤觸碰到水平傳動件,導致滑動門下落。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26]圖2是圖1中所述的觸動板及斜板的立體圖。
[0027]圖3是圖2的主視圖。
[0028]圖4是圖3的A-A向放大剖視圖。
[0029]圖5是圖3的B-B向放大剖視圖。
[0030]圖6是圖1的另一種狀態參考圖(即所述滑動門關閉第一洞口時的狀態)。
[0031]附圖標記:1_籠體,2-滑動門,3-觸動板,4-第一洞口,5-滑道,6-水平傳動件,7-豎向傳動件,8-第一盒體,9-第一活動板,I O-豎桿,11-第二活動板,12-第二盒體,13-進口,14-出口,15-回液閥,16-滑輪,17-底板,18-提手,19-保溫室,20-斜板,21 -軟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33]如圖1、圖6所示,本實施例一種水貂自動捕捉籠,包括籠體1、滑動門2和觸動板3,籠體I左端設有第一洞口 4,第一洞口 4兩側安裝豎向的滑道5,滑道5內安裝滑動門2;籠體I頂部安裝水平傳動件6,籠體I內底部安裝觸動板3,觸動板3左側與籠體I底部可轉動連接,其右側傾斜向上懸置在籠內,觸動板3右側設有豎向傳動件7,豎向傳動件7上端與水平傳動件6—端連接,水平傳動件6另一端與滑動門2活動接觸;豎向傳動件7可帶動水平傳動件6向右移動,使滑動門2滑落關閉第一洞口 4;觸動板3右側與豎向傳動件7之間設置動作連接機構。
[0034]其中,本實施例中所述豎向傳動件7為拉繩或細鐵絲,水平傳動件6為拉桿,拉繩或細鐵絲上部通過滑輪16與水平傳動件6連接,滑輪16通過連接軸固定在籠體I頂部。豎向傳動件7、水平傳動件6可以采用多種結構形式,具體可以是硬桿或繩類材料,選用繩類材料的可采用折斷強度較大的塑料或者其他;同時,為了配合滑輪使用及室外的環境,優先選用,具有防腐的軟金屬、塑料材料或者是下部為硬桿、上部為軟繩類的結合體,以能夠起到防止水貂啃咬,避免易折斷。為了方便籠體I的搬運和移動,在籠體I頂部安裝提手18;為了方便放置和清理餌料,在籠體I內底部右側安裝放置餌料的底板17。
[0035]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在出現水貂逃跑且不易抓捕的情況下,可在水貂養殖場的角落放置多個本裝置。在籠體I內投入水貂飼料,若水貂進入籠內采食,則會踩踏到觸動板3帶動豎向傳動件7和水平傳動件6動作,使滑動門2落下將水貂關在籠體I內。進一步的,可在第一洞口 4底部設置觸壓信號發射器,在滑動門2下落后可使觸壓信號發射器工作,通過接收器提醒養殖戶有水貂被捕獲,方便養殖戶實時掌握水貂自動捕捉籠的狀態。本實用新型是水貂自動抓捕的專用設備,可根據水貂的生活習性、警覺性高等特點進行誘捕,可及時報警通知捕捉者,操作方便,簡單快捷,成功率高;尤其是不會對水貂造成傷害;采用在籠體I內底部一端活動連接的觸動板3,并在觸動板3懸置端安裝動作連接機構,在保持門體關閉靈敏度的基礎上,降低觸動板3的動作幅度;同時可有效避免其它小型動物引起的誤動作影響,提尚抓捕效率。
[0036]如圖3、圖4、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動作連接機構包括設置在觸動板3下方的第一盒體8和第一活動板9,觸動板3底部安裝豎桿10,豎桿10的下端與第一活動板9固定,第一活動板9設置在第一盒體8內,第一活動板9與第一盒體8內壁形成填充有液體的密閉空腔,第一盒體8上分別開有進液口和出液口;豎向傳動件7的下端與第二活動板11連接,第二活動板11設置在第二盒體12內,第二盒體12在第二活動板11上方的側壁分別開有進口 13和出口14,所述進口 13與出液口、出口 14與進液口分別通過導管連通,出口 14與進液口之間安裝有回液閥15。在動作連接機構中,設置有第一盒體8、第一活動板9,并設置在觸動板3下方,在第一盒體8的密閉空腔中填充有液體,觸動板3下移后可將液體輸入進入第二盒體12中的第二活動板11上,進而讓第二活動板11重力增加,帶動豎向傳動件7和水平傳動件6移動,觸發滑動門2關閉第一洞口 4完成水貂的自動捕捉。其中,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盒體8和第一活動板9在觸動板3下方設置有2套,分別布置在觸動板3的縱向兩側,設置2套可平衡觸動板3負荷重量分布,不論水貂踩踏到觸動板3的縱向前側或者后側,均能有效通過觸動板3使滑動門2動作,同時通過設置2套第一盒體8和第一活動板9,還可以避免小型動物獲得產生的誤動作。利用液體傳動較好的減小了觸動板3的動作幅度,并利用液體對觸動板3的浮力,避免體重小較輕的動物對觸動板3的誤動作。當需要下次對逃跑的水貂捕捉時,可手動開啟回液閥15,將液體從第二盒體12回流至第一盒體8內,利用液體浮力將觸動板3右端懸置,實現循環利用。為了便于液體的回流,在安裝時,應將第二盒體12上的出口 15高于第一盒體8正常使用時的液體平面。液體可以選用水或者植物油等,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0037]如圖1所示,在不能及時將捕捉到的水貂移到飼養籠內,避免水貂在較冷的環境下留置過久,本實施例在籠體I右側開有第二洞口,第二洞口外側安裝保溫室19。設置的保溫室19具有防風作用,可以是木質結構或者塑料材質結構,并在內部鋪設墊草,便于讓捕捉的水貂進入休息,保證水貂的健康。且保溫室19和籠體I的連接固定為可拆卸結構,方便更換墊草以及對保溫室19進行拆解、清洗等維護保養工作。
[0038]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在水平傳動件6上安裝誤動作保護裝置,該誤動作保護裝置為保護套或保護蓋,保護套或保護與籠體頂部固定。安裝保護蓋或者保護套,防止水貂進籠前在籠上活動時或者其他動物誤觸碰到水平傳動件6,導致滑動門2下落。
[0039]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在觸動板3右端的籠體I底部安裝斜板20,斜板20與觸動板3端部的縫隙處連接有軟膠墊21。可以避免雜物進入觸動板3下的動作連接機構內,便于觸動板3懸置端通過斜板20過度到籠體I底部。
[0040]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籠體I為金屬材料焊制的長方形網狀體;第一洞口 4的直徑為20cm以上,第一洞口 4右側設置有筒形遮光洞。采用鋼筋或鋼絲材料焊制的籠體I,可減輕本裝置的重量,節省成本;另外,可采用鍍鋅等防腐防銹的鋼筋材料,以延長在室外的使用壽命。在第一洞口 4與籠體I之間安裝遮光洞,模擬水貂的習性能夠讓水貂更易進入和被捕捉。遮光洞應和第一洞口 4的大小相近,另外遮光洞也可以安裝在第一洞口 4的左側。相對于第一種方式的遮光洞設置,第二種方式會增加水平傳動件的長度,降低了觸動板與滑動門動作的傳動和穩定性,但有利于提高捕捉率。而采用第一種方式下可以減小水平傳動件的長度,有利于保證傳動性能,使動作傳遞誤差小、較穩定,但可能會降低捕捉率;另外,和保溫室19與籠體I的安裝方式類似,遮光洞與籠體采用可拆卸安裝,方便對遮光洞進行清洗、維護等保養工作。
[0041 ]更進一步的,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觸動板3縱向中心線設置在籠體I豎向對稱軸線右側。可防止在水貂尾部未進入籠體I內滑動門2動作,避免對水貂產生驚嚇和傷害,將觸動板3設置離第一洞口 4較遠的位置。
[0042]本實用新型未詳盡描述的技術內容均為公知技術。
【主權項】
1.水貂自動捕捉籠,包括籠體、滑動門和觸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左端設有第一洞口,第一洞口兩側安裝豎向的滑道,滑道內安裝滑動門;所述籠體頂部安裝水平傳動件,籠體內底部安裝觸動板,所述觸動板左側與籠體底部可轉動連接,其右側傾斜向上懸置在籠內,所述觸動板右側設有豎向傳動件,豎向傳動件上端與水平傳動件一端連接,水平傳動件另一端與滑動門活動接觸;所述豎向傳動件可帶動水平傳動件向右移動,使滑動門滑落關閉第一洞口;所述觸動板右側與豎向傳動件之間設置動作連接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動作連接機構包括設置在觸動板下方的第一盒體和第一活動板,所述觸動板底部安裝豎桿,豎桿的下端與第一活動板固定,所述第一活動板設置在第一盒體內,第一活動板與第一盒體內壁形成填充有液體的密閉空腔,所述第一盒體上分別開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豎向傳動件的下端與第二活動板連接,第二活動板設置在第二盒體內,第二盒體在第二活動板上方的側壁分別開有進口和出口,所述進口與出液口、出口與進液口分別通過導管連通,所述出口與進液口之間安裝有回液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觸動板下方的第一盒體和第一活動板設置有2套,分別位于觸動板右端的縱向兩側。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傳動件為拉繩或細鐵絲,水平傳動件為拉桿,所述拉繩或細鐵絲上部通過滑輪與水平傳動件連接,所述滑輪通過連接軸固定在籠體頂部。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傳動件上設有誤動作保護裝置,所述誤動作保護裝置為保護套或保護蓋,保護套或保護蓋與籠體頂部固定。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內底部右側安裝放置餌料的底板,籠體頂部安裝提手;所述第一洞口的下端安裝觸壓信號發生器。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右側開有第二洞口,第二洞口外側安裝保溫室。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為金屬材料焊制的長方形網狀體;所述第一洞口的直徑為20cm以上,第一洞口左側或右側設置有筒形遮光洞。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觸動板縱向中心線設置在籠體豎向對稱軸線右側。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貂自動捕捉籠,其特征在于,所述觸動板右端的籠體底部安裝斜板,斜板與觸動板端部的縫隙處連接有軟膠墊。
【文檔編號】A01M23/20GK205511859SQ201620050947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0日
【發明人】馬澤芳, 王紀斌, 崔凱, 張維新
【申請人】青島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