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壓式卡勾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卡勾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彈壓式卡勾結構。
現有技術中的使用于主體與組合式模組之間的卡勾,當要讓模組自主體上分離的時候,卡勾的滑動方向會與模組的滑動方向互相垂直,而必須以兩只手才能完成模組與主體分離的過程。如
圖1A-1B所示,模組115通過安置在卡勾槽120中的卡勾100,而能與主體110相結合。卡勾100包括一個卡榫125,一個轉動軸130以及一個彈力裝置135。
如
圖1C所示,當模組115要從主體110上移除的時候,必須讓模組115往滑動方向180所指的方向移動,才能將模組115移除。此時,就必須一手按住卡勾100,使得卡榫125脫離模組115上的凹洞145,然后再以另一手拉住模組移除凹槽140,依循滑動方向180進行施力,才能將模組115自主體110上移除。
這樣的一個移除過程,必須使用兩只手才能順利完成,在許多時候,使用者就必須放下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這對于使用的方便性上來說,不啻是一種帶有缺陷的設計。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彈壓式卡勾結構,讓使用者可以一手壓下卡勾,并順勢勾住模組而將模組拉出主體之外。如此則僅需使用一只手就能完成模組移除的程序。
為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彈壓式卡勾結構,其包括一個主體外殼,一塊壓片以及一個模組外殼。其中,主體外殼具有以多個平面組成外型的一個收納槽,且此收納槽具有一個入口。而在這些平面中,位于主體外殼與主體外殼外部的交界上的稱為接觸背面;而此接觸背面的反面是接觸平面。在此接觸平面上,有貫穿主體外殼的置物洞;且在此接觸平面上,有緊鄰于置物洞的一個邊緣、而且比置物洞更靠近入口的一塊受壓板。而壓片則包括一個轉動軸,一個彈力裝置以及一塊卡榫。其中,轉動軸將壓片分為兩部分,卡榫與彈力裝置則分別位于此壓片同一側的兩部分上。此外,壓片經由轉動軸耦接于主體外殼的接觸背面上,并且使得卡榫能進入此置物洞中,且突出于接觸平面上。而彈力裝置則會臨接于上述的受壓板上。此外,模組外殼則包括一個卡榫接納凹槽,位于該模組外殼對應于該接觸平面的表面。而當模組外殼插入于收納槽中時,就能使壓片上的卡榫進入卡榫接納凹槽中。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當要讓模組與主體分離的時候,只要按下壓片對應彈力裝置的位置,使卡榫脫離卡榫接納凹槽,就可以順勢扣住模組退出元件,拉出模組。如此一來,就能改善現有技術中的必須用兩只手才能分離主體與模組的缺點。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現有技術中技術中的主體與模組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1B是在
圖1A中所使用的卡勾的結構圖;
圖1C是
圖1A中的主體與模組分離時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圖2A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B是圖2A中的系統在主體與模組結合后的背面結構圖;圖3A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模組導角部分的剖面示意圖;以及圖3B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卡榫導角部分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2A,其是依照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系統結構示意圖。在此圖中,包括有主體外殼210,壓片230以及模組外殼220。其中,主體外殼210具有以多個平面組成外型的一個收納槽212,且此收納槽212具有一個入口214。而在這些組成收納槽212的平面中,位于主體外殼210與主體外殼210外部的交界上的就是接觸背面217;而接觸背面217的反面,則是接觸平面215。在接觸平面215上,有貫穿主體外殼210的置物洞260,且在接觸平面215上有緊鄰于置物洞260的一個邊緣、且比置物洞260更靠近入口214的一塊受壓板270。
而壓片230包括一個轉動軸235,一個彈力裝置240以及一個卡榫245。其中,轉動軸235將壓片230分為兩部分230a、230b,卡榫245與彈力裝置240則分別位于壓片230同一側面的兩部分230b、230a上。此外,壓片230通過轉動軸235,耦接于主體外殼210的接觸背面217上對應置物洞260的位置,并使得卡榫245能進入置物洞260中,且突出于接觸平面215上,而彈力裝置240則臨接于受壓板270之上。
最后,模組外殼220包括了一個卡榫接納凹槽250,位于模組外殼220對應于接觸平面215的表面220a。當模組外殼220插入于收納槽212之中時,就能使得壓片230上的卡榫245進入于卡榫接納凹槽250之中。
請同時參照圖2B,其對應圖2A中的系統,是主體與模組結合后的背面結構圖。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主體外殼210之上還包括了一個模組接納凹槽275,且此模組接納凹槽275就位于入口214的接觸平面215之上。而模組外殼220也包括了一個模組退出元件225,比如是一個凸塊,亦位于模組外殼220對應于接觸平面215的表面220a。且模組退出元件225在模組外殼220插入收納槽212之中的時候,會與模組接納凹槽275相嵌合。整個系統的結合圖,就如圖2B所示的一樣。
接下來請參照圖3A與圖3B。在圖3A中,在模組外殼220上有一個導角285;而在圖3B中,則在卡榫245之上有一個導角290。這兩個導角的作用在于,當模組外殼220插入收納槽212中時,能通過導角285或導角290而對卡榫245施加垂直于滑動方向280的一個下壓力。而卡榫245在受到此下壓力作用時,會將卡榫245下壓,并導致壓片230以旋轉軸235為中心而進行轉動,以壓縮彈力裝置240,直到卡榫245進入卡榫接納凹槽250之中為止。而彈力裝置240提供一力矩使卡榫245具有朝向該接觸平面215突出的力量,使卡榫245與卡榫接納凹槽250密合,以確保模組外殼220固定于收納槽212中。
在本實用新型中,彈力裝置可以是彈簧(如圖3A、3B),也可以是具有彈力的彈力片(如圖2A)。而導角的形狀則并不受到本實施例的限制,只要能夠將卡榫245下壓,就是可使用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導角形式。當然,熟習該技術者應知導角285或290亦可以采用圓角的型態。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本技術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仍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主體外殼,具有以多個平面組成外型的一收納槽,且該收納槽具有一入口,而在這些平面中,位于該主體外殼與該主體外殼外部的交界上的為一接觸背面,而該接觸背面的反面為一接觸平面,在該接觸平面上有貫穿主體外殼的一置物洞,且在該接觸平面上,有緊鄰于該置物洞、且較該置物洞更靠近該入口的一受壓板;一壓片,包括一轉動軸,一彈力裝置以及一卡榫,其中,該轉動軸將該壓片分為兩部分,該卡榫與該彈力裝置則分別位于該壓片同一側的兩部分上,此外,該壓片以該轉動軸固定于該主體外殼的該接觸背面上,使得該卡榫能進入該置物洞中,且突出于該接觸平面上,而該彈力裝置則臨接于該受壓板上;以及一模組外殼,適于置入該收納槽中,其包括一卡榫接納凹槽,位于該模組外殼對應于該接觸平面的表面,當該模組外殼插入于該收納槽中時,能使得該壓片上的該卡榫進入于該卡榫接納凹槽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力裝置提供一力矩使該卡榫具有朝向該接觸平面突出的力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主體外殼還包括一模組接納凹槽,且該模組接納凹槽位于該入口的該接觸平面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模組外殼還包括一模組退出元件,位于該模組外殼對應于該接觸平面的表面,且該模組退出元件在該模組外殼插入該收納槽時,與該模組接納凹槽嵌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模組退出元件為一凸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卡榫在與該模組外殼插入該收納槽時所最先接觸的面上有一導角,以當該模組外殼插入該收納槽中時,能通過該導角而對該卡榫施加垂直于該滑動方向的一下壓力。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模組外殼插入該收納槽中時,最先與該卡榫接觸的一交界面上具有一導角,以通過該導角而對該卡榫施加垂直于該滑動方向的一下壓力。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力裝置為一彈簧。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壓式卡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力裝置為一彈力片。
專利摘要一種彈壓式卡勾結構,包括一個主體外殼,一塊壓片,以及一個模組外殼;其中,主體外殼包括一個收納槽,一個接觸平面,一塊受壓板以及位于此接觸平面上的一個置物洞;壓片則包括一個轉動軸,一個彈力裝置以及卡榫;模組外殼則包括一個卡榫接納凹槽。壓片通過轉動軸連接于主體外殼上,并使得彈力裝置耦接于受壓板上,而卡榫則穿過置物洞而突出于接觸平面。當模組外殼插入收納槽中時,就能使卡榫進入卡榫接納凹槽中。
文檔編號A44B11/00GK2456510SQ00262439
公開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日
發明者張瑞祺 申請人: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