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傘具之開收傘結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傘具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動傘具之開收傘結構改良。
背景技術:
傘,可以說是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相當普遍的產品,不管是雨天或晴天,均可見到人們將其拿來作為遮陽擋雨的用具。現有傘具主要包括有手開傘與自動傘,手開傘在開傘時是將下巢上推,撐起傘面的同時還使下巢與凸露于中棒上的彈性支撐片相扣合,進而將傘具安全撐開,供使用者使用。自動傘是通過配予的機械零件實現傘具的自動打開,而當前人們普遍使用的自動傘具,其收傘時是通過手部拉動下巢下移,致使下巢上的扣槽與中棒上的傘扣扣合才完成收傘。該類自動傘其開傘時下巢上升較高,收傘時需要下拉的距離較長,收傘過程費時、費勁,有時收傘時還發生傘骨夾手情況,給使用者諸多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自動傘具之開收傘結構改良。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開收順暢且安全性高。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中棒、上巢、中巢、下巢及傘骨,傘骨相應的樞接于上巢、中巢及下巢上,其中中巢與下巢之間設有提供開傘彈力之壓縮彈簧;中棒上套設一拉管,拉管上端與中巢固接,下巢及壓縮彈簧套設于拉管上,拉管的下端設有一手拉部,手拉部上成型有收傘扣合的扣合孔。
所述拉管上端設有耳扣,該耳扣嵌設于中巢上端部的容納槽內,而對應于中巢下端面位置,拉管有外凸部卡設于中巢的下端面。
所述拉管下端的手拉部為一筒體,其套設于拉管下端。
本實用新型通過增設一拉管,強化結構,相應的將手拉部向下延伸,便于收傘,收傘省事、省力,且安全性高,可適用于一折、兩折或多折自動傘。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拉管與中巢的組合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拉管與手拉部的組合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用于雙人傘之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雙人傘之另一形態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用于多折傘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附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中棒1、上巢2、中巢3、下巢4及傘骨5,傘骨5相應的樞接于上巢2、中巢3及下巢4上,其中中巢3與下巢4之間設有提供開傘彈力之壓縮彈簧6。壓縮彈簧6上端支頂于中巢3下端,而下端嵌入下巢4內。中棒1上套設一拉管7,拉管7上端與中巢3固接,下巢4及壓縮彈簧6套設于拉管7上,拉管7的下端設有一手拉部71,手拉部71上成型有與中棒1上的傘扣11相配合的扣合孔711,以供收傘扣合之用。
如附圖2、3所示,拉管7上端頭形成有耳扣72,耳扣72嵌設于中巢3上端部的容納槽31內,起到上卡位作用,防止兩者相對轉動,而對應于中巢3下端面位置,拉管7有外凸部73卡設于中巢3的下端面,該外凸部73可通過打制成型,從而限制中巢3與拉管7的位置。拉管7下端的手拉部71為一筒體,其套設于拉管7下端,手拉部71還由下端往上開設有槽口部712,槽口部712的內底與拉管7下端的相應外凸部74卡接,該外凸部74可通過打制成型,從而限制手拉部71相對拉管7下滑,起到定位連接作用。
手拉部71上的扣合孔711用于收傘時與中棒1下端上的傘扣11扣合,以實現收傘。手拉部71根據傘體及中棒1之結構,其位置相對偏下,拉管7下端向下延伸一定距離,從而便于使用拉動手拉部71,省力且省事。工作時,拉動手拉部71致使拉管7沿中棒1滑動,中巢3與拉管7一起移動,并壓縮壓縮彈簧6,中巢3移動而帶動傘骨5動作,不同傘骨5之間的相互作用,致使外張的傘骨5回收,下巢4可在拉管7上滑動,以配合收傘。開傘動作與現有自動傘一樣,放開手拉部71上的扣合孔711與傘扣11的扣合,即可在壓縮彈簧6的作用下實現中巢3與下巢4上移推動傘骨5張開,達到開傘目的。
附圖4、5為本實用新型用于雙人傘之結構示意圖;其傘骨5為左右對稱設計,且兩側的傘骨5上均設置有一上巢2及副下巢4`,形成兩面傘體相連之形態。中棒1頂端對稱樞接有兩主骨51,主骨51外端樞接于副下巢4`,上巢2由連接于中巢3的主支骨52支頂,主支骨52與主骨51交叉鉸接,中巢3固定于拉管7的上端。拉管7活動套設于中棒1上,下巢4及壓縮彈簧6活動套接在拉管7上,拉管7下端固設的手拉部71供使用者操作,手拉部71位于中棒1靠下段上,便于使用,使用者之手部無需伸入過深,拉動距離也較短,操作簡便且省力;再者,手拉部71遠離傘骨5,拉動時可避免手部被夾之狀況。
拉動手拉部71可帶動拉管7沿中棒1下滑,中巢3與拉管7一起移動,并壓縮壓縮彈簧6,中巢3移動而帶動主支骨52動作,主支骨52與主骨51相互配合及樞接在上巢2和副下巢4`的不同傘骨5之間的相互作用,致使外張的傘骨5回收,實現收傘,下巢4可在拉管7上滑動,以配合收傘。只通過拉動手拉部71即可實現左右兩組傘骨同時收合,且手拉部71位于中棒1靠下段上,便于使用,使用者之手部無需伸入過深,拉動距離也較短,操作簡便且省力,解決了現有雙人傘不便開收之狀況。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用于多折傘之結構示意圖;中棒1由多段相互嵌套的管體組成,并在中棒1內組裝有壓縮彈簧供多折傘管伸張。由于結構的限制,這時彈性件6的上端嵌入中巢3內,拉管7套設于中棒1的上段部,拉管7與中巢3及手拉部71之間的連接以及動作均與上述的相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原理之所為簡易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自動傘具之開收傘結構改良,包括有中棒、上巢、中巢、下巢及傘骨,傘骨相應的樞接于上巢、中巢及下巢上,其中中巢與下巢之間設有提供開傘彈力之壓縮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上套設一拉管,拉管上端與中巢固接,下巢及壓縮彈簧套設于拉管上,拉管的下端設有一手拉部,手拉部上成型有收傘扣合的扣合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傘具之開收傘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管上端設有耳扣,該耳扣嵌設于中巢上端部的容納槽內,而對應于中巢下端面位置,拉管有外凸部卡設于中巢的下端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傘具之開收傘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管下端的手拉部為一筒體,其套設于拉管下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傘具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動傘具之開收傘結構改良。包括有中棒、上巢、中巢、下巢及傘骨,傘骨相應的樞接于上巢、中巢及下巢上,其中中巢與下巢之間設有提供開傘彈力的壓縮彈簧,中棒上套設一拉管,拉管上端與中巢固接,下巢及壓縮彈簧套設于拉管上,拉管的下端設有一手拉部,手拉部上成型有收傘扣合的扣合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增設一拉管,強化結構,相應的將手拉部向下延伸,便于收傘,收傘省事、省力,且安全性高,可適用于一折、兩折或多折自動傘。
文檔編號A45B25/00GK2726373SQ2004200713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9日
發明者劉福田 申請人:劉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