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造花、葉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作為裝飾品的人造花、葉因為其美觀性和耐用性,現正被用在越來越多的場合,比如客廳、房間、會議室、商場等。其市場空間越來越大。但是,目前的人造花、葉的技術卻是相當的原始,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都是通過人手直接將花瓣、葉片一片一片的擺放在注塑機的模具中進行生產,這種方法不僅速度慢,大大影響了生產效率,而且由于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直接與注塑機進行接觸,故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于是開發一種工作效率高、操作安全性好、結構簡單的一種人造花、葉的裝置成了眾多廠家的迫切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以上問題,通過改進現有的技術,提供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主要包括有一個由真空吸具、氣管及交換控制閥連接而成的吸頭裝置,該吸頭裝置連接在真空機上,該真空吸具由握柄和與握柄一體成型的吸盤以及連接在握柄上的氣嘴組成,握柄和吸盤均呈中空狀,吸盤中空部分與握柄的中空部分相通,在吸盤表面開設有多個通向中空部風的氣孔。
上面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的結構,其所述的真空吸具的表面被制作成花瓣形狀。
上面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其所述的真空吸具的表面被制作成樹葉形狀。
上面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其所述的真空吸具是用樹脂和石膏按照花葉形狀制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由真空吸具、氣管及交換控制閥連接而成的吸頭裝置連接在真空機上的這樣一種結構,使得工人不必將花瓣、葉片一片一片的擺放在注塑機的模具中進行生產,也避免了在生產過程中直接與注塑機進行接觸,使得在注塑機上生產的人造花、葉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還降低了操作危險性以及制造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真空吸具的側視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見附圖1,附圖2,本發明主要包括有一個由真空吸具1、氣管2及交換控制閥3連接而成的吸頭裝置,該吸頭裝置連接在真空機上,該真空吸具1由握柄11和與握柄11一體成型的吸盤12以及連接在握柄上的氣嘴13組成,握柄11和吸盤12均呈中空狀,吸盤12中空部分與握柄11的中空部分相通,在吸盤12表面開設有多個通向中空部分的氣孔121。
上面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的結構,所述的真空吸具1的表面被制作成各種形狀的花瓣形狀。
上面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所述的真空吸具1的表面被制作成各種形狀的樹葉形狀。
上面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其所述的真空吸具1是用樹脂和石膏按照花葉形狀制成,使用這些材料不僅使得該真空吸具1堅固耐用而且還能有效的消除靜電的產生。
在具體的生產操作過程中,先將該吸頭裝置結構連接在真空機上,開啟真空機,通過將真空吸具1的吸盤12放在承載料盤上面同時打開交換控制閥3使該吸頭裝置進行吸氣,將已經安放在承載料盤中的花葉吸起,然后將其移到注塑機模具上,此時將交換控制閥3閉合使該吸頭裝置放氣,將吸附在吸盤12的花葉放到注塑機模具上,最后將花、葉制做成整體形狀。
上面所述的交換控制閥3是與真空機連接的用于控制氣體通過真空吸具1的開關。
上面所述的承載料盤是按照各種花葉形狀制作好的吸塑板,主要用于預先擺放好生產所需要的花、葉。
當然,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發明實施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它有一個由真空吸具、氣管及交換控制閥連接而成的吸頭裝置,該吸頭裝置連接在真空機上,該真空吸具由握柄和與握柄一體成型的吸盤以及連接在握柄上的氣嘴組成,握柄和吸盤均呈中空狀,吸盤中空部分與握柄的中空部分相通,在吸盤表面開設有多個通向中空部分的氣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吸具的表面被制作成花瓣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吸具的表面被制作成樹葉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吸具是用樹脂和石膏按照花葉形狀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人造花、葉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人造花、葉吸頭裝置結構。它主要包括有一個由真空吸具、氣管及交換控制閥連接而成的吸頭裝置,該吸頭裝置連接在真空機上,該真空吸具由握柄和與握柄一體成型的吸盤以及連接在握柄上的氣嘴組成,吸盤呈中空狀,在吸盤表面開設有多個通向中空部分的氣孔。采用了由真空吸具、氣管及交換控制閥連接而成的吸頭裝置連接在真空機上的這樣一種結構,使得在注塑機上生產的人造花、葉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還降低了操作危險性以及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A41G1/00GK1843243SQ20051010234
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13日
發明者張振羽 申請人:張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