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透氣支撐鞋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透氣支撐鞋墊,特別是一種在鞋墊后足跟部具有鞋跟支撐柱,可使穿著者穿著搭配該鞋墊的鞋體行走或跑步時,腳跟部得到良好減震支撐并讓穿著者感到足部清爽舒適的一種透氣支撐鞋墊。
背景技術:
一般的鞋墊,設計目的是為使鞋子更舒適好穿,避免穿著者足部直接踏觸于鞋底的內部底面上。為向穿著者足部提供柔軟的踏觸感,鞋墊大多以適當的軟性質料制成,且鞋墊的結構設計,可令鞋子具有更好的透氣效果。但是,大多的鞋墊設計,是為一平鋪的片狀軟墊體,其結構設計雖可向穿著者提供柔軟的踏觸感和舒爽的透氣感,但穿著者在跑、跳或長期站立時,其重心皆傾重于腳跟部,一般片狀鞋墊并不具有對腳跟部的避震減壓效果,雖有人改良設計出可避震的鞋墊,但其都不能搭配鞋底結構做出適當避震紓壓的設計。穿著者在穿著搭配該鞋墊的鞋體后,其足部或腳跟部的紓壓效果都十分有限。如何能使穿著者在穿著鞋子時,腳跟部能獲得較好的避震紓壓效果,令穿著者享受更舒適的感覺?這不僅僅在于鞋子本體結構的設計,而且鞋墊結構也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對鞋墊的改良是很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于鞋墊后足跟處具有鞋跟支撐柱,可令穿著者穿著搭配該鞋墊的鞋體行走或跑步時,使腳跟部受到良好減震支撐的一種透氣支撐鞋墊。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透氣性并能有效止滑的軟性透氣支撐鞋墊,其可令穿著者穿著搭配該鞋墊的鞋體時,感到足部較為清爽舒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手段。該透氣支撐鞋墊由一用適當材質(PU材質)制成預設規格大小的軟性墊體及一透氣表層構成,該透氣表層為一種透氣的織布,該軟性墊體劃分為前足端及后足跟端兩部分,其中,所述前足端表層面上均勻貫穿有若干透氣通孔,前足端底層面上每一透氣通孔周圍皆圍繞凸設有圓弧狀的止滑凸塊,該呈圓弧狀的止滑凸塊,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且當穿著者足部踏下時,借由圓弧的曲張力,令其透氣性更好。
所述后足跟端底層面上均勻凸設有若干止滑凸粒,且在后足跟端底層面的中央位置,設有一多層狀圓柱體或螺旋狀圓柱體的鞋跟支撐柱,以達到良好減震支撐的效果。在鞋跟支撐柱的一端平面上均勻凸設有若干止滑凸粒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該透氣表層以適當的方式與該軟性墊體結合為一體,其對應于軟性墊體前足端面所設的透氣通孔處,貫穿設置有相同數量的透氣通孔。
其中,該軟性墊體在其表層面,即前足端及后足跟端的表層面上等距布有適當數量的止滑凸粒,且該軟性墊體于腳掌足弓處的內側端,為厚度較高且向外側端下斜延伸的形狀,令其表面形成一斜面結構。
該透氣支撐鞋墊可置入具有鞋跟支撐柱承置槽的鞋底的內部底面上,該鞋底和鞋面等其它構件組成鞋體。
由上所述,其后足跟端所設置的鞋跟支撐柱可令穿著者穿著搭配該鞋墊的鞋體行走或跑步時,使腳跟部受到很好的減震支撐,并通過設置的透氣通孔,令足部感到較為清爽舒適。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斜角度立體外觀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底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合入鞋體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最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附圖編號說明5透氣表層51透氣通孔6軟性墊體61前足端611透氣通孔612止滑凸塊62后足跟端621止滑凸粒63鞋跟支撐柱631止滑凸粒64內側足弓部65止滑凸粒7鞋體71鞋底711承置槽72鞋面
8軟性墊體81前足端82后足跟端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及原理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及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及斜角度的立體外觀圖。由圖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是由一用適當材質制成預設規格大小的軟性墊體6及一透氣表層5構成。該透氣表層5可采用透氣的織布制成,該軟性墊體6則是由PU材質或其它適當材質制成。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更加清晰,特將該軟性墊體6劃分為前足端61及后足跟端62兩部分。
其中,前足端61表層面上均勻分布貫穿有適當數量的透氣通孔611,前足端61底層面上每一透氣通孔611周圍都圍繞凸設有圓弧狀的止滑凸塊612,該呈圓弧狀的止滑凸塊612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當穿著者足部踏下時,借由圓弧的曲張力,能使本鞋墊的透氣性更好。后足跟端62底層面上均勻凸設有適當數量的止滑凸粒621,且于后足跟端62底層面的中央位置,設有一多層狀圓柱體的鞋跟支撐柱63,以達到使腳跟部受到良好減震支撐的效果。該多層狀圓柱體的鞋跟支撐柱63,可達到力學減震的效果,并且由于軟性墊體6是由如PU材質等軟性材質所制成,故該鞋跟支撐柱63具有更好的彈性支撐作用,令穿著者腳跟部更為舒適(該鞋跟支撐柱63與軟性墊體6是一體成型)。
軟性墊體6于其表層面(前足端61及后足跟端62的表層面)上等距分布有適當數量的止滑凸粒65,且該軟性墊體6在內側足弓部64處,形成厚度較高且向外側下斜延伸的形狀,即其表面為一斜面結構。這樣,穿著者足部踏觸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時,軟性墊體6表層面止滑凸粒65的設計可達到防滑的效果,同時具有足部按摩的功能,再者,其內側足弓部64的設計,可使穿著者感到更為舒適。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底視圖,此圖可更清楚的示出該透氣支撐鞋墊的底部特征。在前足端61底層面上每一透氣通孔611周圍都圍繞凸設有止滑凸塊612,后足跟端62底層面上均勻凸設有適當數量的止滑凸粒621。在后足跟端62底層面的中央位置,設有一多層狀圓柱體的鞋跟支撐柱63。鞋跟支撐柱63的一端平面上均勻凸設有適當數量的止滑凸粒631,以達到腳跟部受到良好減震支撐的效果。
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合入鞋體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透氣支撐鞋墊可置入具有承置槽711的鞋底71的內部底面上,其中,鞋跟支撐柱63可置入承置槽711內。該鞋底71和鞋面72等其它構件組裝為鞋體7。借由上述技術特征,該透氣支撐鞋墊后足跟端62所設置的鞋跟支撐柱63可使穿著者穿著搭配該鞋墊的鞋體7于行走、跑步或長期站立時,令腳跟部受到良好減震支撐。通過設置透氣通孔51、611,可令足部感到較為清爽舒適。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最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如圖所示,該透氣支撐鞋墊也可根據鞋體構造而改為半截式的造型。該軟性墊體8亦可劃分為前足端81及后足跟端82兩部分,其中前足端81部分可依鞋體結構的設計及需求而改為半截式的造型。前足端81及后足跟端82的結構皆和前文所述技術特征相同,在此不再重復贅述。
上述已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細的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不能因此而限定本發明創造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等,都仍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所涵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透氣支撐鞋墊,是由一適當材質制成預設規格大小的軟性墊體及一透氣表層構成,其可置入相應鞋底的內部底面上,該軟性墊體劃分為前足端和后足跟端兩部分,其特征在于,前足端表層面上均勻貫穿有若干透氣通孔,前足端底層面上每一透氣通孔周圍皆圍繞凸設有止滑凸塊;后足跟端底層面上均勻凸設有若干止滑凸粒,且在后足跟端底層面的中央位置,設有一適當造型及長度的鞋跟支撐柱;該透氣表層以適當的方式與該軟性墊體結合為一體,其對應于軟性墊體前足端面所設的透氣通孔處,貫穿設置有相同數量的透氣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軟性墊體于其表層面,即前足端及后足跟端表層面上等距均勻分布有適當數量的止滑凸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軟性墊體腳掌足弓處的內側端,為厚度較高且向外側端下斜延伸的形狀,其表面形成一斜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凸塊為圓弧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支撐柱為多層狀圓柱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支撐柱為螺旋狀圓柱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支撐柱的一端平面上均勻凸設有若干止滑凸粒。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支撐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表層為透氣的織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透氣支撐鞋墊,其由一適當材質制成預設規格大小的軟性墊體及一透氣表層構成。其中該軟性墊體劃分為前足端及后足跟端兩部分。所述前足端表層面上均勻貫穿有若干透氣通孔,前足端底層面上每一透氣通孔周圍皆圍繞凸設有止滑凸塊,后足跟端底層面上均勻凸設有若干止滑凸粒。在后足跟端底層面的中央位置,設有一適當造型及長度的鞋跟支撐柱。軟性墊體與透氣表層以適當的方式結合為一體形成的鞋墊,可置入相應鞋底的內部底面上。其后足跟端所設的鞋跟支撐柱可令穿著者在穿著搭配該鞋墊的鞋體行走或跑步時,感到其對腳跟部起到良好的減震支撐作用。
文檔編號A43B17/08GK2792256SQ200520108640
公開日2006年7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3日
發明者吳建鈺 申請人:吳建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