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面料,特別是一種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主 要用來制作口罩用于醫院等病菌比較集中,以及冶金礦山、工業企業等粉塵比 較多的地方,也可用于制作清潔用具、過濾布等。
背景技術:
目前,大家所使用的口罩大多數是采用多層紗布或無紡布復合而成,其過 濾粉塵和細菌的效果一般,若要達到較好的過濾效果,則需要增加紗布或無紡 布的層數,這樣必^會使得使用者感到呼吸不是很順暢,而且浪費資源;若是 紗布或無紡布的層數少了的話,又達不到較好的過濾效果,增大了工作人員患 呼吸道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 制作方便,過濾效果好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能有效過濾掉各種細 菌、粉塵和微粒。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它由三 層材料復合而成,其底層為紡粘熱軋無紡布,面層為針刺或水刺無紡布,其特 征在于中間層為l-2層的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過濾材料。
所述底層每平方米的重量為50-90g。
所述中間層每平方米的重量為25-100g。
所述面層每平方米的重量為40-250g。
所述復合面料通過超聲波或超音波或熱合或滾壓一次成型。 所述復合面料每單元尺寸是長25-50厘米;寬15-25厘米。 所述復合面料上壓制有線框和文字和圖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角新型采用三層材料復合而成,其底層為 紡粘熱軋無紡布,面層為針刺或水刺無紡布,中間層釆用1-2層的聚丙烯熔噴 超細纖維過濾材料,這種口罩較之現有的多層紗布或無紡布制口罩,在保證其 厚度不至于太厚的情況下,可過濾95%以上的分成和微粒,攔截90%以上的細 菌,防止其進入呼吸道,過濾效果好;此外,其結構簡單、制作也比較方便。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制作成口罩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由三層材料通過超聲波或超音波或電熱絲加熱,滾 動式或壓模式復合而成。其底層1為紡粘熱軋無紡布,其每平方米的重量為70g; 面層3為針刺或水刺無紡布,其每平方米的重量為150g;中間層2為一層經過 靜電處理的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過濾材料(也可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采用2層 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過濾材料組成中間層,該材料采用熔噴法工藝生產),其 每平方米的重量為60g。
上述三層或四層的面料通過超聲波或超音波焊接;或熱合(一般是用電熱 絲加熱);或用模具滾壓一次成型。在覆合的同時還可根據需要壓上線框和文字 和圖形。
如圖2所示,制作折疊口罩時,先從整塊面料上切下一塊長度為20cm,寬 度為18cm的長方形面料,然后將其加工成橢圓狀作為罩體4,并在罩體兩側對 稱的各開有一三角形的缺口5,其另外兩側各連接一根彈性帶6,在罩體正中央 部分壓制五條折痕7,這組折痕組成"士"字形;然后將罩體4上的兩個缺口5 的兩條邊相互壓合粘住,然后沿罩體4上的折痕7將口罩折起,使之形成與人 體面部輪廓相適應的形狀即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復合面料除了制作防塵口罩外,還可以用來制作自吸過 濾式防顆粒呼吸器。
權利要求1、一種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它由三層材料復合而成,其底層(1)為紡粘熱軋無紡布,面層(3)為針刺或水刺無紡布,其特征在于中間層(2)為1-2層的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過濾材料。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層(1)每平方米的重量為50-90g。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2)每平方米的重量為25-100g。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層(3)每平方米的重量為40-250g。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其 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面料通過超聲波或超音波或熱合或滾壓一次成型。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其 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面料每單元尺寸是長25-50厘米;寬15-25厘米。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其 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面料上壓制有線框和文字和圖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作方便,過濾效果好的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能有效過濾掉各種細菌、粉塵和微粒。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是簡易防塵折疊口罩的復合面料,它由三層材料復合而成,其底層為紡粘熱軋無紡布,面層為針刺或水刺無紡布,其特征在于中間層為1-2層的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過濾材料。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制作口罩用于醫院等病菌比較集中,以及冶金礦山等粉塵比較多的地方,也可用于制作清潔用具、過濾布等。
文檔編號A41D13/11GK201057791SQ2007201101
公開日2008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8日
發明者林錦祥 申請人:林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