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球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爾夫球鞋,詳細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爾夫球鞋外底的改進。
背景技術:
當高爾夫球員擊打高爾夫球時,使連接左右腳尖的線與目標方向大致平行地進行瞄準。在右撇子高爾夫球員的瞄準動作中,左腳位于目標方向前側,右腳位于目標方向后側。在瞄準動作中,高爾夫球桿的桿頭位于高爾夫球附近。高爾夫球員從該狀態開始上桿 (日文〒4々々),將桿頭向后、再向上方揮起。桿頭揮起的最高位置是頂點位置。從頂點位置開始下桿。下桿的開始被稱為“反切”。反切之后,桿頭被向下揮動,桿頭與高爾夫球沖撞(碰撞)。碰撞后,高爾夫球員將高爾夫球桿向前方、再向上方揮動,結束動作。從頂點位置到結束,高爾夫球員的兩腳要承受較大的力。由于這種力,有時高爾夫球鞋會與地面產生滑動。一旦產生滑動,揮桿動作就被打亂,產生擊球失誤。尤其,在反切前后和擊球前后,容易產生滑動。有一種底面具有銷釘的高爾夫球鞋,該銷釘由金屬或陶瓷構成。銷釘防止滑動。但是,在這種高爾夫球鞋中,銷釘會損傷綠地上的草坪、俱樂部會所的地板、設于高爾夫球場中的步行用通道的路面等。很多高爾夫球場禁止使用具有銷釘的高爾夫球鞋。具有銷釘的高爾夫球鞋會產生來自下方的上突感,對于高爾夫球員來說穿著也不舒適。具有銷釘的高爾夫球鞋近年來不太使用。代替銷釘而將由橡膠或合成樹脂構成的突起設在底面的高爾夫球鞋正在普及。在這種高爾夫球鞋中,損傷草坪等的情況較少。這種高爾夫球鞋穿著舒適。但這種高爾夫球鞋與具有銷釘的高爾夫球鞋相比,防滑性能不足。從頂點位置到結束,右撇子高爾夫球員以左腳為軸進行身體轉動。同時,高爾夫球員用右腳蹬地,將該力傳遞給高爾夫球。右撇子高爾夫球員將左腳用作軸腳,將右腳用作蹬腳。如果是左撇子高爾夫球員,則將右腳用作軸腳,將左腳用作蹬腳。考慮到軸腳和蹬腳的作用不同的高爾夫球鞋公開在日本特開200H99406公報上。日本特開200H99406公報所公開的高爾夫球鞋的防滑性能也不充分。特別希望提高反切前后及擊球前后的防滑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滑性能優異的高爾夫球鞋。本發明的高爾夫球鞋由軸腳用鞋及蹬腳用鞋構成,所述軸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設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所述蹬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設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Λ大。本發明的高爾夫球鞋,外底的形狀是恰當的。該高爾夫球鞋防滑性能優異。尺寸Lp與尺寸Wp之比(Lp/Wp)最好是2. 5以上,尺寸Lk與尺寸Wk之比(Lk/tk) 最好是2. 5以上。軸腳用鞋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與外底的長度方向的角度最好是超過0°、并在 60°以下。蹬腳用鞋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與外底的長度方向的角度最好是超過0°、并在 60°以下。在軸腳用鞋的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最好配置成向腳尖側擴散的放射狀。在蹬腳用鞋的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最好配置成向腳后跟側擴散的放射狀。根據其它觀點,本發明的高爾夫球鞋由軸腳用鞋和蹬腳用鞋構成。該軸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又根據其它觀點,本發明的高爾夫球鞋由軸腳用鞋和蹬腳用鞋構成。該蹬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 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Λ大。又根據其它觀點,本發明的高爾夫球鞋由左腳用鞋及右腳用鞋構成,所述左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該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所述第一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二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一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所述第二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Λ大,所述右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該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所述第一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二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一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所述第二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Λ大。在左腳用鞋的第一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最好配置成向腳尖側擴散的放射狀。 在左腳用鞋的第二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最好配置成向腳后跟側擴散的放射狀。在右腳用鞋的第一突起中,多個細長突起最好配置成向腳尖側擴散的放射狀。在右腳用鞋的第二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最好配置成向腳后跟側擴散的放射狀。
圖1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高爾夫球鞋的軸腳用鞋的局部剖切側視圖。圖2是表示圖1的軸腳用鞋的外底的仰視圖。
5
圖3是表示圖2的外底局部的放大仰視圖。圖4是表示圖2的外底局部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圖2的外底局部的剖視圖。圖6是表示蹬腳用鞋的外底的仰視圖。圖7是表示圖6的外底局部的放大圖。圖8是表示圖6的外底局部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圖6的外底局部的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的高爾夫球鞋的左腳用鞋的外底的仰視圖。圖11是表示圖10的高爾夫球鞋的右腳用鞋的外底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適當的附圖并基于較佳的實施形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高爾夫球鞋由軸腳用鞋和蹬腳用鞋構成。圖1和圖2表示軸腳用鞋2。該軸腳用鞋2供右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左撇子高爾夫球員用的軸腳用鞋具有將圖2所示的軸腳用鞋2的形狀翻轉后的形狀。軸腳用鞋2具有鞋面4和鞋底6構成。鞋底6由內底8、中底10和外底12構成。 在圖1和圖2中,用符號X表示的是寬度方向,用符號Y表示的是長度方向,用符號Z表示的是高度方向。圖2中用符號LL表示的是長度線。長度線LL從仰視方向看是畫在外底12 輪廓內的最長的線。鞋面4使用已有的材料。天然皮革、合成皮革、人工皮革和紡織布等可以用于鞋面 4。在鞋面4的內表面也可貼附內襯。典型的內襯是紡織布。作為內襯,也可使用透濕防水材料。典型的透濕防水材料是由戈爾特斯(注冊商標,日文5 7 々7 )構成的及踝內靴(日文義一歹4 )。內底8與中底10層疊在一起。內底8由紡織布或發泡合成樹脂構成。內底8與腳接觸。該內底8在穿軸腳用鞋2的動作中有利于腳的滑動。內底8還有利于穿著舒適感。 也可不設置內底8。中底10由發泡體構成。中底10最好包含許多的獨立氣泡。著地時,中底10產生壓縮變形。利用該壓縮變形來吸收沖擊。中底10的較佳的基材聚合物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從沖擊吸收性的觀點看,中底10的硬度最好是70以下,65以下更佳。從強度的觀點看,硬度最好是40以上。遵照“JIS K 6253”的規定,硬度由A型的小型攜帶式硬度計進行測定。外底12位于中底10的下側。外底12與中底10接合。接合可通過粘接劑實現。 外底12由交聯橡膠構成。作為較佳的基材橡膠,可例舉天然橡膠(NR)、異戊二烯橡膠(IR)、 丁二烯橡膠(B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丙烯腈-丁二烯橡膠(NBR)和聚亞氨基甲基酸酯橡膠。合成樹脂或合成橡膠也可用于外底12。外底12不含有氣泡。從耐磨性的觀點看,外底12的硬度最好是70以上,75以上更佳。從順從腳變形的順從性觀點看,硬度最好是85以下,80以下更佳。遵照“JIS K 6253”的規定,硬度由A型的小型攜帶式硬度計進行測定。圖2表示外底12的底面。在圖2中,左側是內側,右側是外側,上側是腳尖側,下方是腳后跟側。該外底12具有基底14和兩個第一突起群16。各個第一突起群16位于長度線LL的內側,且位于不著地部18的腳尖側。第一突起群16的數量既可是一個,也可是三個以上。第一突起群16的數量最好是六個以下。該外底12還具有不屬于第一突起群16的許多突起20。各個突起20從基底14突出。該突起20有利于軸腳用鞋2的防滑性能。從防滑性能的觀點看,突起20的高度最好是2mm以上,4mm以上更佳。從突起20的剛性觀點看,突起的高度最好是15mm以下,IOmm 以下更佳。圖3是表示圖2的外底12局部的放大仰視圖。圖3表示一個第一突起群16。第一突起群16由三個細長突起22構成。具體來說,第一突起群16由第一細長突起22a、第二細長突起22b和第三細長突起22c構成。第一突起群16也可由兩個細長突起22構成。第一突起群16也可由四個以上的細長突起22構成。第一突起群16中的細長突起22的數量最好是10個以下。各個細長突起22具有底面24(參照圖4和圖幻、腳尖側端面沈、腳后跟側端面28和兩個側面30。 在圖3中,箭頭Al表示第一細長突起2 的延伸方向,箭頭A2表示第二細長突起 22b的延伸方向,箭頭A3表示第三細長突起22c的延伸方向。這些細長突起22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腳尖側端面26與箭頭(A1、A2或A3)大致正交。圖4是沿著延伸方向的細長突起22的放大剖視圖。圖4中用符號Lp表示細長突起22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圖5是沿著與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細長突起22的放大剖視圖。圖5中用符號Wp表示細長突起22在與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從圖4和5的對比可知,尺寸Lp比尺寸Wp大得多。根據本發明人所得的知識,在軸腳用鞋2中,在反切的前后會產生最大的水平方向的力。此時的水平方向的力主要發生在長度線LL的內側且在不著地部18的腳尖側。換言之,力主要發生的位置是第一突起群16的附近。該水平方向力的方向是向腳尖側并朝內側的方向。換言之,該水平方向的力的方向與細長突起22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由于細長突起22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大,故在延伸方向是高剛性的。因此,即使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細長突起22也不易在延伸方向上產生壓曲。另一方面,由于細長突起22的尺寸Wp十分小,故細長突起22的底面積不會過大。因此,該細長突起22受到高爾夫球員的體重而扎入地面。利用該細長突起22,可抑制反切前后的軸腳用鞋2的滑動。從延伸方向的剛性觀點看,尺寸Lp最好是8mm以上,IOmm以上更好,12mm以上最佳。尺寸Lp最好是40mm以下。從容易扎入地面的觀點看,尺寸Wp最好是12mm以下,IOmm 以下更好,7mm以下最佳。尺寸Wp最好是2mm以上。在細長突起22的寬度沿著延伸方向而變化的情況下,最大寬度為尺寸Wp。從抑制滑動的觀點看,尺寸Lp與尺寸Wp之比(Lp/kWp)最好是2. 5以上,3. 0以上更佳。從圖案容易設計的觀點看,比值(Lp/kWp)最好是8.0以下。圖4中用符號Hp表示的是細長突起22的高度。從抑制滑動的觀點看,高度最好是4mm以上、IOmm以下。從圖4可知,腳尖側端面沈與地面所成的角度θ ρ超過90°。因此,該腳尖側端面26容易扎入地面。利用該腳尖側端面沈,可抑制反切前后的軸腳用鞋2的滑動。從抑制滑動的觀點看,角度θρ最好是100°以上、160°以下。角度θρ是110°以上則更佳,120°以上最佳。角度θρ在150°以下最佳。在圖3中,符號α 1表示長度線LL與箭頭Al的角度,符號α 2表示長度線LL與箭頭Α2的角度,符號α 3表示長度線LL與箭頭A3的角度。從抑制反切前后的滑動的觀點看,這些角度α 、α 2和α 3最好超過0° (度)、并在60°以下。這些角度α 、α 2和 α 3在15°以上更佳。這些角度α 1、α 2和α 3在55°以下更佳。從圖3可知,三個細長突起22配置成放射狀。因此,角度α 大于角度α 2,并且角度α 2大于角度α 3。根據本發明人所得的知識,軸腳用鞋2的反切前后的力的方向,從箭頭Al的方向向箭頭Α2的方向轉移,再向箭頭A3的方向轉移。通過將多個細長突起22 配置成放射狀,從而能充分抑制反切前后的滑動。圖6表示蹬腳用鞋的外底32。該外底32的材質與圖2所示的軸腳用鞋2的外底 12材質相同。雖未圖示,但該蹬腳用鞋與圖1所示的軸腳用鞋2相同,具有鞋面、內底和中底。該蹬腳用鞋供右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左撇子高爾夫球員用的蹬腳用鞋具有將圖6所示的蹬腳用鞋的形狀翻轉后的形狀。在圖6中,用符號X表示的是寬度方向,用符號Y表示的是長度方向。圖6中用符號LL表示的是長度線。長度線LL從俯視方向看是畫在外底32輪廓內的最長的線。在圖6中,左側是外側,右側是內側,上側是腳尖側,下方是腳后跟側。該外底32 具有基底34和兩個第二突起群36。各第二突起群36位于長度線LL的內側,且位于不著地部38的腳尖側。第二突起群36的數量既可是一個,也可是三個以上。第二突起群36的數量最好是六個以下。該外底32還具有不屬于突起群的許多突起40。各突起40從基底34突出。該突起40有利于蹬腳用鞋的防滑性能。從防滑性能的觀點看,突起的高度最好是2mm以上,4mm 以上特好更佳。從突起的剛性觀點看,突起的高度最好是15mm以下,IOmm以下更佳。圖7是表示圖6的外底32局部的放大仰視圖。圖7表示一個第二突起群36。第二突起群36由三個細長突起42構成。具體來說,第二突起群36由第四細長突起42a、第五細長突起42b和第六細長突起42c構成。第二突起群36也可由兩個細長突起42構成。第二突起群36也可由四個以上的細長突起42構成。第二突起群36中的細長突起42的數量最好是10個以下。各細長突起42具有底面44(參照圖8和9)、腳尖側端面46、腳后跟側端面48和兩個側面50。在圖7中,箭頭Bl表示第四細長突起4 的延伸方向,箭頭B2表示第五細長突起 42b的延伸方向,箭頭B3表示第六細長突起42c的延伸方向。這些細長突起42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腳后跟側端面48與箭頭(B1、B2或B3)大致正交。圖8是沿著延伸方向的細長突起42的放大剖視圖。圖8中用符號Lk表示細長突起42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圖9是沿著與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細長突起42的放大剖視圖。該圖9中用符號Λ表示細長突起42在與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從圖8和9 的對比可知,尺寸Lk比尺寸Wk大得多。根據本發明人所得的知識,在蹬腳用鞋中,在擊球前后會產生最大的水平方向的力。此時的水平方向的力主要發生在長度線LL的內側,且位于不著地部38的腳尖側。換言之,力主要發生的位置是第二突起群36的附近。該水平方向力的方向是向腳后跟側并朝內側的方向。換言之,水平方向力的方向與細長突起42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由于細長突起42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較大,故在延伸方向是高剛性的。因此,即使受到水平方向力,細長突起42也不易在延伸方向上產生壓曲。另一方面,由于細長突起42的尺寸Λ足夠小, 故細長突起42的底面積不會過大。因此,該細長突起42受到高爾夫球員的體重而扎入底面。利用該細長突起42,可抑制擊球前后的蹬腳用鞋的滑動。從延伸方向的剛性觀點看,尺寸Lk最好是8mm以上,IOmm以上更好,12mm以上最佳。尺寸Lk最好是40mm以下。從容易扎入地面的觀點看,尺寸Λ最好是12mm以下,IOmm 以下更好,7mm以下最佳。尺寸Λ最好是2mm以上。在細長突起42的寬度沿著延伸方向而變化的場情況下,最大寬度為尺寸狐。從抑制滑動的觀點看,尺寸Lk與尺寸Λ之比(Lk/Wk)最好是2. 5以上,3. 0以上更佳。從圖案容易設計的觀點看,比值(Lk/Wk)最好是8. 0以下。圖8中用符號Hk表示的是細長突起42的高度。從抑制滑動的觀點看,高度Hk最好是4_以上、IOmm以下。從圖8可知,腳后跟側端面48與地面所成的角度Qk超過90°。因此,該腳后跟側端面48容易扎入地面。利用該腳后跟側端面48,可抑制擊球前后的蹬腳用鞋的滑動。從抑制滑動的觀點看,角度θ k最好是100°以上、160°以下。角度9 k在110°以上更好, 120°以上最佳。角度9 k在150°以下最佳。在圖7中,符號β 1表示長度線LL與箭頭Bl的角度,符號β 2表示長度線LL與箭頭Β2的角度,符號β 3表示長度線LL與箭頭Β3的角度。從抑制擊球前后的滑動的觀點看,這些角度β 1、β2和β 3最好超過0°、并在60°以下。這些角度β 1、β 2和β3在 15°以上更佳。這些角度β 1、β2和β3在55°以下更佳。從圖7可知,三個細長突起42配置成放射狀。因此,角度β 1大于角度β 2,并且角度β 2大于角度β 3。根據本發明人所得的知識,蹬腳用鞋的擊球前后的力的方向,從箭頭Bl的方向向箭頭Β2的方向轉移,再向箭頭Β3的方向轉移。通過將多個細長突起42配置成放射狀,從而能充分抑制擊球前后的滑動。高爾夫球鞋也可由具有第一突起群16的軸腳用鞋2和未具有第二突起群36的蹬腳用鞋構成。在這種高爾夫球鞋中,能抑制反切前后的滑動。高爾夫球鞋也可由未具有第一突起群16的軸腳用鞋2和具有第二突起群36的蹬腳用鞋構成,在這種高爾夫球鞋中,能抑制擊球前后的滑動。圖10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的高爾夫球鞋的左腳用鞋的外底52。雖未圖示,但該左腳用鞋與圖1所示的鞋相同,具有鞋面、內底和中底。該左腳用鞋在由右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的情況下,起到軸腳用鞋的作用。該左腳用鞋在由左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的情況下, 起到蹬腳用鞋的作用。在圖10中,用符號X表示的是寬度方向,用符號Y表示的是長度方向。圖10中用符號LL表示的是長度線。長度線LL從俯視方向看是畫在外底52輪廓內的最長的線。在圖10中,左側是內側,右側是外側,上側是腳尖側,下方是腳后跟側。該外底52 具有基底52、兩個第一突起群56和兩個第二突起群58。各第一突起群56位于長度線LL 的內側,且位于不著地部60的腳尖側。各第二突起群58位于長度線Ll的內側,且位于不著地部60的腳尖側。該外底52還具有不屬于突起群的許多突起62。各突起62從基底M突出。該突起62有利于左腳用鞋的防滑性能。從防滑性能的觀點看,突起的高度最好是2mm以上,4mm 以上更佳。從突起的剛性觀點看,突起的高度最好是15mm以下,IOmm以下更佳。第一突起群56由三個細長突起64構成。具體來說,第一突起群56由第一細長突起64a、第二細長突起64b和第三細長突起6 構成。各細長突起64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第一突起群56也可由兩個細長突起64構成。第一突起群56也可由四個以上的細長突起64構成。第一突起群56中的細長突起64的數量最好是十個以下。第二突起群58由三個細長突起65構成。具體來說,第二突起群58由第四細長突起65a、第五細長突起6 和第六細長突起65c構成。各細長突起65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第二突起群58也可由兩個細長突起65構成。第二突起群58也可由四個以上的細長突起65構成。第二突起群58中的細長突起65的數量最好是10個以下。圖11表示右腳用鞋的外底66。雖未圖示,但右腳用鞋與圖1所示的鞋相同,具有鞋面、內底和中底。該右腳用鞋在由右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的情況下,起到蹬腳用鞋的作用。該右腳用鞋在由左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的情況,起到軸腳用鞋的作用。在圖11中,用符號X表示的是寬度方向,用符號Y表示的是長度方向。圖11中用符號LL表示的是長度線。長度線LL從俯視方向看是畫在外底66輪廓內的最長的線。在圖11中,左側是外側,右側是內側,上側是腳尖側,下方是腳后跟側。該外底66 具有基底67、兩個第一突起群68和兩個第二突起群70。各第一突起群68位于長度線LL 的內側,且位于不著地部72的腳尖側。該外底66還具有不屬于突起群的許多突起74。各突起74從基底67突出。該突起74有利于右腳用鞋的防滑性能。從防滑性能的觀點看,突起的高度最好是2mm以上,4mm 以上更佳。從突起的剛性觀點看,突起的高度最好是15mm以下,IOmm以下更佳。第一突起群68由三個細長突起76構成。具體來說,第一突起群68由第一細長突起76a、第二細長突起76b和第三細長突起76c構成。各細長突起76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第一突起群68也可由兩個細長突起76構成。第一突起群68也可由四個以上的細長突起76構成。第一突起群68中的細長突起76的數量最好是十個以下。第二突起群70由三個細長突起77構成。具體來說,第二突起群70由第四細長突起77a、第五細長突起77b和第六細長突起77c構成。各細長突起77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第二突起群70也可由兩個細長突起77構成。第二突起群70也可由四個以上的細長突起77構成。第二突起群77中的細長突起77的數量最好是十個以下。在圖10和11所示的高爾夫球鞋由右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的情況下,左腳用鞋的第一突起群56對反切前后的滑動進行抑制,右腳用鞋的第二突起群70對擊球時的滑動進行抑制。在該高爾夫球鞋由左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的情況下,右腳用鞋的第一突起群68對反切前后的滑動進行抑制,左腳用鞋的第二突起群58對擊球時的滑動進行抑制。該高爾夫球鞋適于右撇子高爾夫球員,且也適于左撇子高爾夫球員。(實施例1)將橡膠組成物投入鑄模,進行加壓并加熱,制作成具有突起群的外底。將鞋面、中底和內底裝配到該外底上,得到了圖1至9所示的高爾夫球鞋。細長突起的規格表示在下述表1中。(實施例2-4和比較例1-2)
除了利用另外的鑄模、按下述表1和2所示設置角度α 1、α 2、α 3、β 1、β 2和 β 3夕卜,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得到了實施例2-4和比較例1-2的高爾夫球鞋。(實施例5-7)除了利用另外的鑄模、按下述表1和2所示設置細長突起的尺寸外,其余與實施例 1,得到了實施例5-7的高爾夫球鞋。(實施例8-9和比較例3)利用另外的鑄模,得到了左腳用鞋為標準類型(未有突起群的類型)的實施例8 的高爾夫球鞋。利用另外的鑄模,得到了右腳用鞋為標準類型的實施例9的高爾夫球鞋。利用另外的鑄模,得到了左腳用鞋和右腳用鞋為標準類型的比較例3的高爾夫球鞋。(實施例10)將橡膠組成物投入鑄模,進行加壓并加熱,制作成具有突起群的外底。將鞋面、中底和內底裝配在該外底上,得到了圖10和11所示的高爾夫球鞋。細長突起的規格表示在下述表3中。(實施例11-13和比較例4-5)除了利用另外鑄模、按下述表3和4所示設置角度α 1、α 2、α 3、β 1、β 2和β 3 夕卜,其余與實施例10相同,得到了實施例11-13和比較例4-5的高爾夫球鞋。(實施例14-16)除了利用另外鑄模、按下述表3和4所示設置細長突起的尺寸外,其余與實施例10 相同,得到了實施例14-16的高爾夫球鞋。(評價)使右撇子高爾夫球員穿著高爾夫球鞋,在高爾夫球場的開球區,用木桿擊打了高爾夫球。十名高爾夫球員對反切時和擊球時的防滑性能作了評分。其平均值表示在下述表 1至4中。該數值越大越好。表1評價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由軸腳用鞋及蹬腳用鞋構成,所述軸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設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所述蹬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設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k)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Lp)與所述尺寸(Wp)之比 (Lp/ffp)是2. 5以上,所述尺寸(Lk)與所述尺寸( )之比(Lk/Wk)是2. 5以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腳用鞋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與外底的長度方向的角度是超過0°、并在60°以下。
4.如權利要求1中任一項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蹬腳用鞋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與外底的長度方向的角度是超過0°、并在60°以下。
5.如權利要求1中任一項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腳用鞋的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配置成向腳尖側擴散的放射狀。
6.如權利要求1中任一項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蹬腳用鞋的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配置成向腳后跟側擴散的放射狀。
7.一種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由軸腳用鞋和蹬腳用鞋構成,該軸腳用鞋具有外底, 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
8.一種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由軸腳用鞋和蹬腳用鞋構成,該蹬腳用鞋具有外底, 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突起群,該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該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k)大。
9.一種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由左腳用鞋及右腳用鞋構成,所述左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該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所述第一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二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一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所述第二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k)大,所述右腳用鞋具有外底,該外底具有基底和從該基底突出的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該第一突起群及第二突起群位于外底的長度線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的腳尖側,所述第一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二突起群由沿著朝向腳后跟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細長突起構成,所述第一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p)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p)大,所述第二突起群的各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的尺寸(Lk)比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k)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腳用鞋的第一突起群中, 多個細長突起配置成向腳尖側擴散的放射狀。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腳用鞋的第二突起群中, 多個細長突起配置成向腳后跟側擴散的放射狀。
12.如權利要求9中任一項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腳用鞋的第一突起中,多個細長突起配置成向腳尖側擴散的放射狀。
13.如權利要求9中任一項所述的高爾夫球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腳用鞋的第二突起群中,多個細長突起配置成向腳后跟側擴散的放射狀。
全文摘要
一種高爾夫球鞋,由軸腳用鞋和蹬腳用鞋構成。軸腳用鞋的外底(12)具有基底(14)和兩個第一突起群(16),各第一突起群(16)位于長度線(LL)的內側并位于不著地部(18)的腳尖側。第一突起群(16)由三個細長突起(22)構成,三個細長突起(22)配置成向腳尖側擴散的放射狀。各細長突起(22)沿著朝向腳尖側并朝向內側的方向延伸。細長突起的延伸方向與長度線(LL)的角度超過0°并在60°以下,細長突起(22)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p)比在與該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Wp)大,之比(Lp/Wp)是2.5以上。
文檔編號A43B5/00GK102462061SQ201110285730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日
發明者小林和彥 申請人: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 住膠體育用品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