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護手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防護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手套包括手套本體,在手套本體的壁內且于手套手指背面位和手套前手臂位設有能在零下60度到零上150度溫度范圍內保持有彈性的彈性載體,在彈性載體上表層鑲嵌入或覆蓋有一層硬材料面體,所述手套本體的壁是由外層與內層構成的雙層壁結構,另外所述手套手掌部位設有所述彈性載體,手套手掌部位的彈性載體在手套本體的壁兩內側面之間用注壓、擠壓、發泡的方式使彈性載體和手套本體的掌面壁充分粘連成為一體,使手套手掌部位增厚同時成型成凹凸不平的掌面。本發明所述防護手套,結構簡單,能夠充分分解意外沖擊力,防止外力對手的傷害,且具有耐低溫與耐高溫,以及防止意外被割傷而造成意外的傷害。
【專利說明】一種防護手套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防護手套的【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防護手套的改進技術。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對勞動者雙手的保護,一般有用皮制成的皮手套、用布制成的布手套、用紗線制成的紗手套、用膠制成的膠手套或浸膠手套來防護,或在手套外層增加些塑料類即滴塑的防護塊,或簡單增加皮層數或布層數來增加對手的防護。這些防護手套存在如下缺點是:皮、布、紗、膠類都無法各自做到很厚,來滿足對手的保護;無法各自做到很柔軟,來滿足手的靈活度。特別是滴塑類的護塊,在高溫會熔化,在低溫會脆化,只能滿足常溫下工作且彈性不夠,比較硬,容易造成手的次傷害。導致缺點的原因是:皮類,受動物自身條件限制,能做到柔軟且有彈性的皮料,但很難做到厚度達8MM以上且柔軟的皮料,因為皮的厚度一般都是按零點幾毫米來累計;布類,受紗線的限制,也很難織出厚料,他的累加是靠一層層布疊加縫制而成的,雖能做到厚,但無法做到柔軟和彈性的厚料;紗線類,受紗線的限制,能織出厚、柔軟和彈性的厚料,但無法織出像皮類緊密度和牢韌度;膠類,能做出厚、柔軟和彈性的材料,但它存在不透氣性,會使人體的汗氣排不出手套外,影響勞動者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護手套,結構簡單,能夠充分分解意外沖擊力,防止外力對手的傷害,且具有耐低溫與耐高溫,以及防止意外被割傷而造成意外的傷害。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防護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手套包括手套本體,在手套本體的壁內且于手套手指背面位和手套前手臂位設有能在零下60度到零上150度溫度范圍內保持有彈性的彈性載體,在彈性載體上表層鑲嵌入或覆蓋有一層硬材料面體。
[0006]所述手套本體的壁是由外層與內層構成的雙層壁結構,彈性載體和硬材料面體設在外層與內層之間,其中彈性載體與內層連接。
[0007]所述硬材料面體分段成小組件,再由小組件組合而成。
[0008]所述硬材料面體為薄鋼板或碳纖維板或玻璃纖維板,彈性載體為熱塑性彈性體、塑膠體、塑料、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
[0009]所述手套手掌部位設有彈性載體,彈性載體為熱塑性彈性體、塑膠體、塑料、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手套手掌部位的彈性載體在手套本體的壁之間用注壓、擠壓、發泡的方式使彈性載體和手套本體的掌面壁充分粘連成為一體,使手套手掌部位增厚同時成型成凹凸不平的掌面。
[0010]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發明用于在彈性體和硬材料的結合上,用了鑲嵌的技術,保證了硬材料在超低溫或超高溫的情況下能和彈性體的完好結合,時刻發揮其完美的防護功能;在綜合運用方法和方式上,更符合人體結構,在保證不失防護功能的情況下,運用分段小組件保證了手的靈活度;在綜合運用結構上,將彈性體和硬材料的結合體完美包裹在手套內層,保證了防護手套外層的光滑、平整,避免了因手套外層異形凸起而造成剮蹭的意外傷害,別蹭即割傷或割破之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防護手套立體圖;
[0013]圖2是本發明防護手套之手套背面位和手套前手臂位壁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發明防護手套之手套手掌部位壁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防護手套詳細說明。
[0016]如圖1、圖2,本發明防護手套,包括手套本體1,在手套本體的壁內設有能在零下60度到零上150度溫度范圍內保持有彈性的彈性載體2,在彈性載體2上表層鑲嵌入或覆蓋有一層硬材料面體3。其中彈性載體2和硬材料面體3主要設在手套與雙手的背面和前手臂接觸的地方即手套背面位和手套前手臂位,而且硬材料面體3分段成小組件,再由小組件組合而成。手套腔體由手套本體的壁成型而成。其中手套本體I的壁是由外層11與內層12構成的雙層壁結構,彈性載體和硬材料面體設在外層與內層之間,其中彈性載體2與內層12連接。如圖2,整個防護手套的壁是由外向內依次是外層11、硬材料面體3、彈性載體2和內層12,外層11是由阻燃或不阻燃的皮、布、合成材料及一切薄輕而柔軟的材料如牛皮、豬皮、羊皮制作而成,也可以是消防專用阻燃布或PU革等制作而成,內層12有兩層構成,即內側層121為阻燃或不阻燃的皮、布、合成材料及一切薄輕而柔軟的材料如牛皮、豬皮、羊皮制作而成,也可以是消防專用阻燃布或PU革等制作而成,外側層122由阻燃或不阻燃的、貼合或不貼合的絨布、棉布即一切適合做保溫內里層材料如針織絨布、長毛絨布、汗布、凱夫拉毛棉布等。硬材料面體3為薄鋼板、或碳纖維板、或玻璃纖維板等,彈性載體2為熱塑性彈性體,塑膠體,或塑料,或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等。
[0017]為了增加對勞動者雙手的保護,在手套手掌部位增加本發明結構,如圖3,手套手掌部位的彈性載體在手套本體的壁之外層11與內層12之間用注壓、擠壓、發泡的方式使彈性載體和手套本體的掌面壁充分粘連成為一體,使手套手掌部位增厚同時成型成凹凸不平的掌面,最后形成的手套壁是外層11、彈性載體與內層12,外層11與彈性載體之間成型成凹凸不平的掌面,彈性載體與內層12粘連。具體來說就是:用能在零下60度到零上150度溫度范圍內,保持彈性不變的一切塑料、天然或合成橡膠、塑膠體等彈性物體為填充體即彈性載體2,在手掌部位的內側,用注壓、擠壓、發泡的方式,使填充體和掌面材料充分粘連成為一體,使手掌部分增厚同時做出凹凸不平的掌面,能更加有效防止來至掌心方向割傷和刺傷,凹凸不平的掌面增加了止滑有效作用,能有效的減少因工件滑落而造成的意外對人體傷害。
[0018]現有的技術是用同種或不同種材料的簡單累加或再外層粘貼或縫制。造成手套外層異形凸起。這結構或無法充分分解意外沖擊力,而造成對手的傷害;或在超低溫或超高溫情況下的脫落,失去對手的防護作用;或因在外層累加異型凸起,在使用的過程中因意外剮蹭而造成意外的傷害。本發明在彈性體和硬材料的結合上,用了鑲嵌的技術,保證了硬材料在超低溫或超高溫的情況下能和彈性體的完好結合,時刻發揮其完美的防護功能;在綜合運用方法和方式上,更符合人體結構,在保證不失防護功能的情況下,運用分段小組件保證了手的靈活度;在綜合運用結構上,將彈性體和硬材料的結合體完美包裹在手套內層,保證了防護手套外層的光滑、平整,避免了因手套外層異形凸起而造成剮蹭的意外傷害。
【權利要求】
1.一種防護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手套包括手套本體,在手套本體的壁內且于手套手指背面位和手套前手臂位設有能在零下60度到零上150度溫度范圍內保持有彈性的彈性載體,在彈性載體上表層鑲嵌入或覆蓋有一層硬材料面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護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體的壁是由外層與內層構成的雙層壁結構,彈性載體和硬材料面體設在外層與內層之間,其中彈性載體與內層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護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材料面體分段成小組件,再由小組件組合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護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材料面體為薄鋼板或碳纖維板或玻璃纖維板,彈性載體為熱塑性彈性體、塑膠體、塑料、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防護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手掌部位設有所述彈性載體,所述彈性載體為熱塑性彈性體、塑膠體、塑料、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手套手掌部位的彈性載體在手套本體的壁兩內側面之間用注壓、擠壓、發泡的方式使彈性載體和手套本體的掌面壁充分粘連成為一體,使手套手掌部位增厚同時成型成凹凸不平的掌面。
【文檔編號】A41D19/015GK103876360SQ201210558694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潘孝雄 申請人:福鼎市榮泰手套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