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
背景技術:
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不盡相同,而個人走路的姿勢都是長期走路的習慣養成的。因此有的人穿一段時間鞋,鞋底后跟部外側或內側先磨薄,使得鞋底后跟變形。穿者穿著變了形的鞋走路,不僅不舒服,還不美觀,腿形都變得不直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鞋,其鞋底后跟不易磨損產生不變形,且穿著舒服。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鞋,包括第一鞋底,其中所述第一鞋底由位于鞋跟部位的U形外緣體和一端插置并固定于U形外緣體內腔的連接體連接組成,所述連接體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外緣體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鞋,其中所述連接體的一端通過膠與U形外緣體的內腔粘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鞋,其中所述第一鞋底的上表面通過膠粘接有與第一鞋底橫截面形狀相同的第二鞋底,所述第二鞋底由彈性發泡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鞋,其中所述第二鞋底的鞋跟部位加工有若干個通孔。本實用新型鞋,其中所述第一、二鞋底的鞋跟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5厘米。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鞋通過將第一鞋底做成由位于鞋跟部位的U形外緣體和一端與U形外緣體內腔插接固定的連接體組成,由于U形外緣體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以穿者不易將其磨損,在長時間使用后不易變形,因而穿者穿著舒服美觀,而將連接體設計為由塑料材料制成,由于塑料材料質地軟,穿者比較舒服,且這些部位不易磨損。
圖1是本實用新型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鞋底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鞋底俯視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鞋鞋,包括鞋幫6、第一鞋底I和第二鞋底4。結合圖2所示,第一鞋底I由位于鞋跟部位的U形外緣體2和一端插置并通過膠粘接固定于U形外緣體2內腔的連接體3連接組成。連接體3由塑料材料制成,U形外緣體2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第一鞋底I的上表面通過膠粘接有與第一鞋底I橫截面形狀相同的第二鞋底4。結合圖3所示,第二鞋底4由彈性發泡材料制成。第二鞋底4的鞋跟部位加工有若干個通孔5。第一鞋底I和第二鞋底4的鞋跟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5厘米。本實用新型鞋通過將第一鞋底I做成由位于鞋跟部位的U形外緣體2和一端與U形外緣體2內腔插接并粘接固定的連接體3連接組成,其加工簡便,由于U形外緣體2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以穿者不易將其磨損,在長時間使用后不易變形,因而穿者穿著舒服美觀,而將連接體3設計為由塑料材料制成,由于塑料材料質地軟,穿者比較舒服,且這些部位不易磨損;在第一鞋底I上表面粘接固定第二鞋底4,且使第一鞋底I和第二鞋底4的鞋跟總厚度設計為5厘米以上,一方面使鞋跟增高,可以防止下雨天雨水漫上鞋幫6,另一方面第二鞋底4的材料選用彈性發泡材料制成,可以使穿者穿著舒服,在第二鞋底4的鞋跟部位加工若干個通孔5,是進一步增加第二鞋底4的彈性,并且可以通氣,穿著不捂汗。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鞋,包括第一鞋底(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I)由位于鞋跟部位的U形外緣體(2)和一端插置并固定于U形外緣體(2)內腔的連接體(3)連接組成,所述連接體(3)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外緣體(2)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體(3)的一端通過膠與U形外緣體(2)的內腔粘接在一起。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I)的上表面通過膠粘接有與第一鞋底(I)橫截面形狀相同的第二鞋底(4),所述第二鞋底(4)由彈性發泡材料制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鞋底(4)的鞋跟部位加工有若干個通孔(5)。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鞋底(1,4)的鞋跟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5厘米。
專利摘要一種鞋,包括第一鞋底,其中所述第一鞋底由位于鞋跟部位的U形外緣體和一端插置并固定于U形外緣體內腔的連接體連接組成,所述連接體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外緣體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鞋通過將第一鞋底做成由位于鞋跟部位的U形外緣體和一端與U形外緣體內腔插接固定的連接體組成,由于U形外緣體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以穿者不易將其磨損,在長時間使用后不易變形,因而穿者穿著舒服美觀,而將連接體設計為由塑料材料制成,由于塑料材料質地軟,穿者比較舒服,且這些部位不易磨損。
文檔編號A43B13/14GK202932165SQ20122062179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2日
發明者房春龍, 代欽 申請人:房春龍, 代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