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包括面料(1)、里料(2)和內膽(3),所述內膽(3)被車縫線隔離成很多小型的菱形腔(4),所述菱形腔(4)里充滿羽絨;所述面料(1)包括表面和里層,表層為化學纖維單絲繞織成密集分布的圈狀立環,里層為排列整齊有空隙間隔的網狀結構,表層與里層相互編織在一起,所述里層包括相互繞織的多個緯線組和多根經線,相鄰兩緯線組之間保持有一定間距,每緯線組包括多根緯線,各緯線組中部的緯線與表面的圈狀立環編織在一起,各緯線組兩邊沿的兩根緯線相互交織形成多個扎線孔,相鄰兩經線兩兩一組穿入扎緊第一緯線組和同一扎線孔中。本發明能有效的增大與羽絨的摩擦力,防止羽絨的滑出,從而達到防鉆防堆的效果。該面料具有不易松散,編織速度快的優點。
【專利說明】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
(-)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
(二)
【背景技術】
[0002]在寒冷的冬天,羽絨服已成為外套的首先,羽絨服不但輕便,而且保暖性好。但是市場上很多羽絨服,在穿著過程中,羽絨容易從布料的孔隙間鉆出來,影響服裝質量,并且在洗滌過后,羽絨容易有扎堆現象,影響服裝美觀及舒適性。另外,存在易松散,編織速度慢的不足。
(三)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包括面料、里料和內膽,其特點是:所述內膽被車縫線隔離成很多小型的菱形腔,所述菱形腔里充滿羽絨,所述面料靠近內膽的一側呈絨面狀,所述里料靠近內膽的一側呈絨面狀;所述面料包括表面和里層,表層為化學纖維單絲繞織成密集分布的圈狀立環,里層為排列整齊有空隙間隔的網狀結構,表層與里層相互編織在一起,所述里層包括相互繞織的多個緯線組和多根經線,相鄰兩緯線組之間保持有一定間距,每緯線組包括多根緯線,各緯線組中部的緯線與表面的圈狀立環編織在一起,各緯線組兩邊沿的兩根緯線相互交織形成多個扎線孔,相鄰兩經線兩兩一組穿入扎緊第一緯線組和同一扎線孔中,并且穿過該同一扎線孔的兩經線分開后分別穿入扎緊在下一緯線組相鄰的兩扎線孔中。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6]1、本發明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其內膽被車縫線隔離成很多小型的菱形腔,所述菱形腔里充滿羽絨,其面料靠近內膽的一側呈絨面狀,其里料靠近內膽的一側呈絨面狀。小型菱形腔能有效的阻止羽絨的扎堆現象,有效的把各個腔內的羽絨隔離起來,而絨面狀的面料和里料,能有效的增大與羽絨的摩擦力,防止羽絨的滑出,從而達到防鉆防堆的效果。
[0007]2、該面料具有不易松散,編織速度快的優點。
(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
[0010]面料I
[0011]里料2
[0012]內膽3
[0013]菱形腔4。(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見圖1,本發明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包括面料1、里料2和內膽3,所述內膽3被車縫線隔離成很多小型的菱形腔4,所述菱形腔4里充滿羽絨,所述面料I靠近所述內膽3的一側呈絨面狀,所述里料2靠近所述內膽3的一側呈絨面狀。
[0015]所述面料I包括表面和里層,表層為化學纖維單絲繞織成密集分布的圈狀立環,里層為排列整齊有空隙間隔的網狀結構,表層與里層相互編織在一起,所述里層包括相互繞織的多個緯線組和多根經線,相鄰兩緯線組之間保持有一定間距,每緯線組包括多根緯線,各緯線組中部的緯線與表面的圈狀立環編織在一起,各緯線組兩邊沿的兩根緯線相互交織形成多個扎線孔,相鄰兩經線兩兩一組穿入扎緊第一緯線組和同一扎線孔中,并且穿過該同一扎線孔的兩經線分開后分別穿入扎緊在下一緯線組相鄰的兩扎線孔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防鉆防堆面料編織速度快羽絨服,包括面料(11里料(2)和內膽(3),其特點是:所述內膽(3)被車縫線隔離成很多小型的菱形腔(4),所述菱形腔(4)里充滿羽絨,所述面料⑴靠近所述內膽⑶的一側呈絨面狀,所述里料⑵靠近所述內膽⑶的一側呈絨面狀;所述面料(1)包括表面和里層,表層為化學纖維單絲繞織成密集分布的圈狀立環,里層為排列整齊有空隙間隔的網狀結構,表層與里層相互編織在一起,所述里層包括相互繞織的多個緯線組和多根經線,相鄰兩緯線組之間保持有一定間距,每緯線組包括多根緯線,各緯線組中部的緯線與表面的圈狀立環編織在一起,各緯線組兩邊沿的兩根緯線相互交織形成多個扎線孔,相鄰兩經線兩兩一組穿入扎緊第一緯線組和同一扎線孔中,并且穿過該同一扎線孔的兩經線分開后分別穿入扎緊在下一緯線組相鄰的兩扎線孔中。
【文檔編號】A41D31/02GK104432654SQ201310445166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9日
【發明者】蘇光明 申請人: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