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氣護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體育用品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透氣護膝。其包括膝蓋保溫部、分別連接于膝蓋保溫部上下兩端的護套及覆蓋于所述膝蓋保溫部和護套上的透氣層,在所述膝蓋保溫部與透氣層之間還設置有前氣囊與后氣囊,所述前氣囊與后氣囊均設有透氣結構。本實用新型的透氣護膝,在其膝關節運動時,前氣囊與后氣囊交替受到擠壓,其氣囊中的氣體在受擠壓后,通過主透氣管進入環形透氣管,再由環形透氣管圓周方向的若干通氣孔噴出;在受擠壓的氣囊恢復飽滿狀態的過程中,周圍的空氣經由環形透氣管、主透氣管進入氣囊,如此往復循環,實現護膝的透氣。這種結構的透氣護膝結構簡單,在保證保溫與制動的同時,兼具透氣性能,使用者的膝蓋及上下腿部更加舒適。
【專利說明】透氣護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體育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透氣護膝。
【背景技術】
[0002]膝蓋既是一個在運動中極其重要的部位,同時又是一個比較脆弱容易受傷的部位,還是一個受傷時極其疼痛且恢復較慢、甚至個別人會出現下雨陰天就隱隱作痛的情況。因此,其護膝在現代體育運動中,使用非常的廣泛。
[0003]護膝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制動,二是保溫。保溫就不多說了,膝蓋部分是非常容易受涼的,很多膝關節的病都與膝蓋受涼有關,在運動時,往往腿部肌肉由于一直在運動會感覺到很熱,而膝蓋則由于沒有肌肉運動,所以并不熱,當人們感覺腿部散熱很舒服的時候,其實膝蓋是在受涼,這時,如果是戴著護膝的話,護膝的保溫作用就能體現了。
[0004]主要說說護膝的制動作用。膝關節是上下腿骨交匯的地方,中間有半月板,前面有髕骨,髕骨是由兩條肌肉拉伸,懸浮在腿骨交匯處之前,非常容易滑動,在正常的生活中,由于不受外力影響,也沒有劇烈運動,所以髕骨在膝蓋部位能正常的小范圍活動。由于劇烈運動給膝蓋施加了過多的壓力,很容易使髕骨被牽移離開原有部位,從而引發膝關節部位的疾病。而帶上護膝則能將髕骨固定在相對穩定的位置上,以保證其不輕易受傷害。以上說的是在膝關節沒有受傷時護膝的輕度制動作用,在膝關節受傷之后,使用重度制動的護膝可以減少膝蓋的彎曲,從大腿到小腿維持在一條直線上,減少膝關節的彎曲,從而保護膝關節不再加重病情。
[0005]然而,市面上能夠買到的護膝,均兼具保溫與制動的作用,卻忽略了護膝的透氣性。在劇烈運動時,護膝一方面使被包裹的腿部難于散熱,另一方面腿部的汗水會聚集到護膝上,從而導致護膝包裹的腿部長時間處于濕熱狀態,容易引起被護膝包裹的腿部不適。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有技術中護膝具有保溫與制動作用,但透氣性不足的缺陷。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如下:一種透氣護膝,包括膝蓋保溫部、分別連接于膝蓋保溫部上下兩端的護套及覆蓋于所述膝蓋保溫部和護套上的透氣層,在所述膝蓋保溫部與透氣層之間還設置有前氣囊與后氣囊,所述前氣囊與后氣囊均設有透氣結構。
[0008]進一步的,所述透氣結構包括分別與前氣囊和后氣囊上下兩端連接的主透氣管及與主透氣管連通的環形透氣管,所述主透氣管與環形透氣管均設于護套與透氣層之間,所述環形透氣管上沿圓周方向設有若干通氣孔。
[0009]進一步的,所述環形透氣管的數量至少為2個。
[0010]進一步的,所述透氣層的材料為布料,所述護套也由透氣材料制成。
[0011]本實用新型的透氣護膝,在其膝關節運動時,前氣囊與后氣囊交替受到擠壓,其氣囊中的氣體在受擠壓后,通過主透氣管進入環形透氣管,再由環形透氣管圓周方向的若干通氣孔噴出;在受擠壓的氣囊恢復飽滿狀態的過程中,周圍的空氣經由環形透氣管、主透氣管進入氣囊,如此往復循環,實現護膝的透氣。這種結構的透氣護膝結構簡單,在保證保溫與制動的同時,兼具透氣性能,使使用者的膝關節及上下腿部更加舒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施例透氣護膝的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標記說明:1-護套,2-透氣層,3-膝蓋保溫部,4-前氣囊,5-后氣囊,6_主透氣管,7-環形透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透氣護膝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5]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透氣護膝,包括護套1、透氣層2及膝蓋保溫部3。其中護套I包括上下兩部分,分別與分膝蓋保溫部3的上下兩端連接,其透氣層2覆蓋于膝蓋保溫部3和護套I上。其中透氣層2的材料為布料,護套I也由透氣材料制成。在其膝蓋保溫部3與透氣層2之間還設置有前氣囊4與后氣囊5,分別對應與人體膝關節的前后部。
[0016]進一步的,其前氣囊4與后氣囊5均設有透氣結構。具體包括包括分別與前氣囊4和后氣囊5的上下兩端連接的主透氣管6及與主透氣管6連通的若干環形透氣管7。其中主透氣管6與環形透氣管7均設于護套I與透氣層2之間,且環形透氣管7上沿圓周方向設有若干通氣孔。
[0017]本實施例透氣護膝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其膝關節運動時,前氣囊與后氣囊交替受到擠壓,其氣囊中的氣體在受擠壓后,通過主透氣管進入環形透氣管,再由環形透氣管圓周方向的若干通氣孔噴出;在受擠壓的氣囊恢復飽滿狀態的過程中,周圍的空氣經由環形透氣管、主透氣管進入氣囊,如此往復循環,實現護膝的透氣。
[0018]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透氣護膝,其特征在于:包括膝蓋保溫部(3)、分別連接于膝蓋保溫部(3)上下兩端的護套(I)及覆蓋于所述膝蓋保溫部(3)和護套(I)上的透氣層(2),在所述膝蓋保溫部(3)與透氣層(2)之間還設置有前氣囊(4)與后氣囊(5),所述前氣囊(4)與后氣囊(5)均設有透氣結構。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護膝,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結構包括分別與前氣囊(4)和后氣囊(5)上下兩端連接的主透氣管(6)及與主透氣管(6)連通的環形透氣管(7),所述主透氣管(6 )與環形透氣管(7 )均設于護套(I)與透氣層(2 )之間,所述環形透氣管(7 )上沿圓周方向設有若干通氣孔。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氣護膝,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透氣管(7)的數量至少為2個。
4.按照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透氣護膝,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層(2)的材料為布料,所述護套(I)也由透氣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A41D13/06GK204091054SQ201420498343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日
【發明者】杜大群, 彭曉倩, 葛芳方, 李志勇, 嚴志仙, 潘樂 申請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