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對美觀有著很高的要求,而且對安全環保性和舒適性有著更高的期望。傳統的纖維面料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制作而成的纖維的紡織品。纖維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細絲狀物質,紡織纖維則是指用來紡織布的纖維。紡織纖維特點:紡織纖維具有一定的長度、細度、彈性、強力等良好物理性能。還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例如:棉花、毛、絲、麻等天然纖維是理想的紡織纖維。但傳統的纖維面料吸水性不夠強,耐磨性、耐熱性、透氣性較差,而且易變形,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吸濕性、透氣性好,耐磨性特別好,手感柔軟、富有彈性,而且制備過程簡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聚乳酸10-20份,氧化鈣2-6份,光穩定劑4-5份,異丙醇3-8份,油桐提取物4-6份,二乙二醇5-7份,螯合劑2-4份,肉豆蔻基甜菜堿3-7份,月桂基甜菜堿6-9份,過硫酸銨3_7份,丙烯酸甲酯6-10份,人棉混紡紗4-11份,聚烯烴纖維8-12份,柞蠶絲3-5份,青麻6-12份,素色天鵝絨10-16份,聚酰胺纖維8-14份,棉纖維1-4份。
[0005]優化的,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聚乳酸15份,氧化鈣4份,光穩定劑4.5份,異丙醇6份,油桐提取物5份,二乙二醇6份,螯合劑3份,肉豆蔻基甜菜堿5份,月桂基甜菜堿7.5份,過硫酸銨5份,丙烯酸甲酯8份,人棉混紡紗7份,聚烯烴纖維10份,柞蠶絲4份,青麻9份,素色天鵝絨13份,聚酰胺纖維11份,棉纖維2.5份。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吸濕性、透氣性好,耐磨性特別好,手感柔軟、富有彈性,而且制備過程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實施例1
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聚乳酸10份,氧化鈣2份,光穩定劑4份,異丙醇3份,油桐提取物4份,二乙二醇5份,螯合劑2份,肉豆蔻基甜菜堿3份,月桂基甜菜堿6份,過硫酸銨3份,丙烯酸甲酯6份,人棉混紡紗4份,聚烯烴纖維8份,柞蠶絲3份,青麻6份,素色天鵝絨10份,聚酰胺纖維8份,棉纖維1份。
[0008]實施例2
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聚乳酸20份,氧化鈣6份,光穩定劑5份,異丙醇8份,油桐提取物6份,二乙二醇7份,螯合劑4份,肉豆蔻基甜菜堿7份,月桂基甜菜堿9份,過硫酸銨7份,丙烯酸甲酯10份,人棉混紡紗
11份,聚烯烴纖維12份,柞蠶絲5份,青麻12份,素色天鵝絨16份,聚酰胺纖維14份,棉纖維4份。
[0009]實施例3
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聚乳酸15份,氧化鈣4份,光穩定劑4.5份,異丙醇6份,油桐提取物5份,二乙二醇6份,螯合劑3份,肉豆蔻基甜菜堿5份,月桂基甜菜堿7.5份,過硫酸銨5份,丙烯酸甲酯8份,人棉混紡紗7份,聚烯烴纖維10份,柞蠶絲4份,青麻9份,素色天鵝絨13份,聚酰胺纖維11份,棉纖維2.5份。
【主權項】
1.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聚乳酸10-20份,氧化鈣2-6份,光穩定劑4-5份,異丙醇3-8份,油桐提取物4-6份,二乙二醇5-7份,螯合劑2-4份,肉豆蔻基甜菜堿3-7份,月桂基甜菜堿6-9份,過硫酸銨3_7份,丙烯酸甲酯6-10份,人棉混紡紗4-11份,聚烯烴纖維8-12份,柞蠶絲3-5份,青麻6-12份,素色天鵝絨10-16份,聚酰胺纖維8-14份,棉纖維1-4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聚乳酸15份,氧化鈣4份,光穩定劑4.5份,異丙醇6份,油桐提取物5份,二乙二醇6份,螯合劑3份,肉豆蔻基甜菜堿5份,月桂基甜菜堿7.5份,過硫酸銨5份,丙烯酸甲酯8份,人棉混紡紗7份,聚烯烴纖維10份,柞蠶絲4份,青麻9份,素色天鵝絨13份,聚酰胺纖維11份,棉纖維2.5份。
【專利摘要】一種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聚乳酸10-20份,氧化鈣2-6份,光穩定劑4-5份,異丙醇3-8份,油桐提取物4-6份,二乙二醇5-7份,螯合劑2-4份,肉豆蔻基甜菜堿3-7份,月桂基甜菜堿6-9份,過硫酸銨3-7份,丙烯酸甲酯6-10份,人棉混紡紗4-11份,聚烯烴纖維8-12份,柞蠶絲3-5份,青麻6-12份,素色天鵝絨10-16份,聚酰胺纖維8-14份,棉纖維1-4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紡織品用纖維面料,吸濕性、透氣性好,耐磨性特別好,手感柔軟、富有彈性,而且制備過程簡單。
【IPC分類】A41D31/00
【公開號】CN105433476
【申請號】CN201511007111
【發明人】李棟軍
【申請人】李棟軍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