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臨床手術附助器具,主要提出一種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
腹腔手術,尤其是腹部腫瘤、腸道手術中極易產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醫院內常見的感染,僅次于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不但給病人帶來痛苦,而且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有報道,病人的皮膚是造成切口感染的細菌貯存處,是重要的菌源,消毒巾不能完全阻擋皮膚細菌進入手術野,病人切口附近的皮屑中的細菌通過濕潤的消毒單直接進入手術野;空腔臟器切開后,細菌可經手術野污染切口。近年來,腫瘤外科的手術中,強調了“無瘤”手術概念,手術醫生在紗墊上加鋪塑料薄膜和術后關腹前用蒸餾水沖洗腹腔,以防止癌細胞植入切口引起傷口處癌細胞種植復發,但仍存在封閉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種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手術中可將手術切口與手術野及區域的皮膚隔離,切斷切口感染源,從而解決現有腹腔手術中由于切口感染所導致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完成其發明任務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由一彈性塑料圈和環繞其圓周并與其聯接的塑料薄膜組成,塑料薄膜展開形狀為長方形,彈性塑料圈位于塑料薄膜的中間位置,塑料薄膜的四周邊緣為與皮膚結合的粘貼面。
本實用新型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的操作說明1、腹部手術切口皮膚常規用0.5%碘復涂擦消毒2遍。
2、鋪無菌手術單。
3、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壁層腹膜,進入腹腔。
4、將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的彈性塑料圈置入腹腔內塑料圈自動張開。
5、在切口外沿切口的縱軸方向,術者和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牽拉塑料薄膜,使富有彈性的塑料圈成梭形。
6、拉緊塑料薄膜,將塑料薄膜四周的粘貼面分別貼在切口上、下、左、右的皮膚上,此時塑料圈緊密附著在壁層腹膜上,使手術野與切口、皮膚完全隔離開來。
本實用新型腹腔切口保護器在臨床中的優點1、由于粘貼面的牽拉作用,使彈性塑料圈和壁層腹膜緊緊附著且不易松動、移動,手術野與傷口皮膚十分理想的隔離開來,皮膚上的皮屑、空腔臟器切開后的細菌都不易污染傷口。
2、由于塑料薄膜無滲透性,彈性塑料圈緊密附著在壁層腹膜上,因而更能有效地防止手術過程中腹腔腫瘤癌細胞脫落后植入傷口引起的傷口植入性腫瘤復發。
3、由于塑料薄膜光滑,避免了術中操作對切口組織的刺激、干燥、牽拉等造成的組織損傷,尤其對血及抵抗力極差的脂肪組織尤為重要,保護了切口。
4、塑料薄膜上覆蓋有滅菌的手術布單,因此手術中滲液不會沿塑料薄膜外溢而污染手術醫生的手術衣和加大滅菌手術單的污染面積。
5、本實用新型保護器結構設計簡單,使用操作簡便。
實施例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
圖1A-A剖面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圖。
參照實施例給出的附圖對其結構加以進一步說明如附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彈性塑料圈1和塑料薄膜2;塑料薄膜2環繞彈性塑料圈1圓周并與其連接;塑料薄膜展開形狀為長方形(附
圖1給出的即為塑料薄膜展開時的形狀),彈性塑料圈1位于塑料薄膜2的中間位置,塑料薄膜2的四周邊緣為與皮膚結合的粘粘面3。如附圖3所示,彈性塑料圈1置入腹腔內,將塑料薄膜2牽拉并將其四周的粘貼面3分別粘貼在切口上、下、左、右皮膚上,此時彈性塑料圈緊密附著在壁層腹膜上,使手術野與切口、皮膚完全隔離開來。
權利要求1.一種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其特征是其由一彈性塑料圈(1)和塑料薄膜(2)組成,塑料薄膜(2)環繞彈性塑料圈(1)圓周并與其聯接,塑料薄膜(2)展開形狀為長方形,彈性塑料圈(1)位于塑料薄膜的中間位置,塑料薄膜(2)的四周邊緣為與皮膚結合的粘貼面(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臨床手術附助器具。提出的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由一彈性塑料圈和塑料薄膜組成:塑料薄膜環繞彈性塑料圈圓周并與其連接;塑料薄膜展開形狀為長方形,彈性塑料圈位于塑料薄膜的中間位置,塑料薄膜的四周邊緣為與皮膚結合的粘貼面。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切口保護器可將手術切口與手術野及區域皮膚隔離,切斷切口感染源,從而解決現有腹腔手術中由于切口感染所導致的問題。
文檔編號A61B19/00GK2455213SQ00257140
公開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9日
發明者李玫, 李明江, 陳木青, 王志偉, 晉麗君 申請人:李玫, 李明江, 陳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