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冬夏兩用可變形遠紅外枕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日常用品,特別涉及一種冬夏季兩用可調節形狀的遠紅外枕頭。
普通的枕頭有專門用于冬季的保暖型,有專門用于夏季的竹編式,充水式或充有清涼物的枕頭,但這些枕頭都只是適合在特定的季節,功能單一。另外,枕頭不能調節高度,不能滿足人們對枕頭不同高度的要求。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冬夏兩用、冬暖夏涼、并能調節高度的遠紅外枕頭。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枕套、枕芯。所述的枕套的一面為兩層普通布夾一層遠紅外織物,另一面為孔徑在0.1-0.5cm的網狀聚合物層;所述的枕芯的填充物為柔性的遠紅外管狀物;在枕頭內的一端連接一根拉繩,該拉繩另一端穿出枕頭的另一端的小孔,在拉繩上均布有多個凸點,在枕頭外部的拉繩上有一彈簧鎖扣,在拉繩的外端固定一止脫球。
所述的柔性的管狀物直徑為1-3cm,由遠紅外陶瓷粉和聚脂材料混合加工而成,其直徑為1-3cm,長度為1.5-2cm,壁厚5-20μm。
所述的遠紅外陶瓷粉由氧化鋁系、氧化鎂系、氧化鋯系、氧化鐵系內的至少兩種配比而成,其粒度為0.1-10μm。
所述的聚脂材料為聚丙烯、聚乙烯、聚乙內酰胺或以上三種材料的聚合物。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所采用的遠紅外織物夾層及枕芯內的遠紅外填充物可產生5-30μm波長的遠紅外輻射。遠紅線外屬不可見光,作用于人體皮膚,通過光的入射、折射、反射、散射進入皮下,體內的水分子對此波段的遠紅外線有很強的吸收特性,并借助于介質的傳導和血液循環,將遠紅外線的生物熱效應傳輸到深部組織,從而擴張血管、加速血流開通側枝循環,排除微循環障礙,提高組織的供血供氧,加速炎性滲出物的吸收與消散,產生較好的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的作用。經臨床證明,本發明對于治療或輔助治療頑固性神經衰弱、偏頭疼、耳鳴、頭暈、頸椎病有顯助的療效,尤其為夏季利用遠紅外治療疾病或保健提供了便利。本發明另一面的網狀面和枕芯的管狀填充物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風性能,可及時散發頭部的熱量,讓人在夏季使用時感到涼爽。還可調節高度,滿足不同的要求。
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外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變形后的示意圖。
參見圖1、圖2,本發明包括枕套1、枕芯2。所述的枕套的一面為兩層普通布11之間夾一層遠紅外層12,另一面為孔徑在0.1-0.5cm的網狀聚合物層13;所述的枕芯2的填充物為柔性的遠紅外管狀物21;在枕芯2內的一端連接一根拉繩22,該拉繩另一端穿出枕頭的另一端的小孔,在枕頭外部的拉繩上有一彈簧鎖扣23,在拉繩的外端固定一止脫球24,在接繩22上均布有多個凸點25。當需要增加枕頭的高度時,按下彈簧鎖扣23,使其松開穿過其內的拉繩22,向外拉出拉繩22,使枕頭縮短,當達到要求的高度后松開彈簧鎖扣23,使其夾緊拉繩22。
所述的柔性的遠紅外管狀物21直徑為1-3cm,由遠紅外陶瓷粉和聚脂材料混合加工而成,其直徑為1-3cm,長度為1.5-2cm,壁厚5-20μm 。
所述的遠紅外陶瓷粉由氧化鋁系、氧化鎂系、氧化鋯系、氧化鐵系內的至少兩種配比而成,其粒度為0.1-10μm。
所述的聚脂材料為聚丙烯、聚乙烯、聚乙內酰胺或以上三種材料的聚合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冬夏兩用可變形遠紅外枕頭,包括枕套、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套的一面為兩層普通布夾一層遠紅外織物,另一面為網狀聚合物層;所述的枕芯的填充物為柔性的遠紅外管狀物;在枕頭內的一端連接一根拉繩,該拉繩另一端穿出枕頭的另一端的小孔,在拉繩上均布有多個凸點,在枕頭外部的拉繩上有一彈簧鎖扣,在拉繩的外端固定一止脫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夏兩用可變形遠紅外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的遠紅外管狀物直徑為1-3cm,由遠紅外線陶瓷粉和聚脂材料混合加工而成,其直徑為1-3cm,長度為1.5-2cm,壁厚5-20μ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冬夏兩用可變形遠紅外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遠紅外陶瓷粉由氧化鋁系、氧化鎂系、氧化鋯系、氧化鐵系內的至少兩種配比而成,其粒度為0.1-10μ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冬夏兩用可變形遠紅外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脂材料為聚丙烯、聚乙烯、聚乙內酰胺或以上三種材料的聚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夏兩用可變形遠紅外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網狀聚合物層的網孔徑為0.1-0.5cm。
全文摘要
一種冬夏兩用可變形遠紅外枕頭,其枕套的一面為兩層普通布夾一層遠紅外織物;其枕芯的填充物為柔性的遠紅外管狀物;在枕頭內有一拉繩。利用枕頭一面的遠紅外夾層和枕芯內的遠紅外填充物散發的遠紅外光,可使其在冬季使人感到溫暖、舒適;另一面的網狀面和枕芯的管狀填充物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風性能,可及時散發頭部的熱量,讓人在夏季使用時感到涼爽。還可調節高度,滿足不同的要求。枕頭的遠紅外織物和管狀物產生的遠紅外線可起保健和醫療作用,對神經衰弱、頭痛等癥有顯著療效。
文檔編號A61N5/06GK1316217SQ01118049
公開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17日
發明者徐明玉, 張寶玲, 何子臣 申請人:張寶玲, 徐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