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心血管病的方劑及其炮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醫用藥物配制品,尤其是來源于植物的中藥配方,具體而言是一種治心血管病的方劑及其炮制方法。
背景技術: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各類心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居人類因病死亡原因的首位。中西醫藥界都把心腦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置于頭等重要的地位,各國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心腦血管的診療深入研究。祖國醫藥學博大精深,享譽世界,是全人類共有的寶庫,廣大心腦血管病患者對其寄于厚望。專業中醫藥人員和祖傳中醫世家人員正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理論,發掘和完善祖傳中醫藥秘方,治療心腦血管病的新中藥制劑相繼問世。經檢索發現,自85年至今,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藥制劑專利文獻已有30多篇。對其公開的藥方進行分析,各見所長,各有不足;有的專治某種心血管病,療效顯著;有的適應癥較多,可起緩解作用,難以根治;有的配制工藝復雜,藥品成本較高;有的注重單味藥自身的功效,忽視了配伍后的相互作用及炮制所起的作用,達不到許諾的滿意療效,這些專利方劑及其炮制方法都與本發明有顯著的不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在九世祖傳中醫秘方基礎上,結合臨床辨證施治,歷經二十多年不斷完善提高而形成的治療各類心血管病的方劑及其炮制方法。其目的是通過對患者分類,對藥方更加合理配伍,既擴大適應癥范圍,又能提高療效。同時盡力選用普通中草藥,簡化炮制加工,降低成本。
心血管病屬于氣、血病變,雖然臨床癥狀多種多樣,但總體可分為陰性心血管病變和陽性心血管病變兩大類型。陰性病變屬于氣滯、氣虛、血瘀型。陽性病變屬于氣熱、風盛、血熱、血稠、血虛、水熱型。治療這兩類心血管病變,本發明公開了兩個中藥方,陰性病變用A方,陽性病變用B方。
A方砂仁7-13克,蒼術7-13克,白術7-13克,山楂10-15克,白胡椒6-9克,干姜8-10克,附子3-7克,桂枝8-10克,冬花6-8克,西洋參10-15克,黃連10-12克,黃芩10-13克,山豆根8-12克,藏紅花3-6克,炙甘草3-6克,木香5-7克,大棗3-5枚。
B方腹皮9-13克,白術7-10克,神曲10-13克,麥芽10-13克,藿香10-13克,當歸9-12克,生地10-13克,牛黃0.5-2克,銀耳15-20克,天麻10-13克,黃連8-13克,黃芩8-13克,茯苓10-13克,山茱萸9-10克,黨參10-16克。
治心血管病的方劑的炮制方法是A方砂仁——醋炒,紅糖炒,蒼術——醋炒,蜜炒,白胡椒——白酒炒,白糖炒,干姜——醋炒,蜜炒,附子——白酒炒,白糖炒,
西洋參——白酒加白糖蒸,黃連——醋炒,蜜炒,黃芩——白酒炒,白糖炒,山豆根——白酒加白糖蒸,藏紅花——白酒加白糖蒸。
B方腹皮——醋泡,蜜炒,紅糖炒,白術——清鹽水炒,白酒炒,紅糖炒,神曲——白酒炒,白糖炒,麥芽——醋炒,白礬炒,清鹽水炒,蜜炒,藿香——白礬炒,白酒炒,蜜炒,紅糖炒,當歸——蜜炒,紅糖炒,生地——清鹽水炒,蜜炒,生姜面炒,銀耳——白酒炒,白糖搓,天麻——清鹽水炒,白礬炒,蜜炒,紅糖炒,黃連——醋炒,白糖炒,蜜炒,白礬面炒,黃芩——醋炒,蜜炒,山茱萸——醋加蜜炒,紅糖炒,黨參——白糖加白酒蒸。
A方中的白叩、山楂、桂枝、冬花和B方中的牛黃不加工,分別與上述經過炮制的各中藥混合,水煎、去渣、藥液口服。
A方方解治心臟病首先要治脾胃,砂仁、蒼術、白叩、山楂、白胡椒調和脾胃,化濕,去脾胃寒濕兩氣,消食合胃為君。木香、附子、干姜、冬花、西洋參、桂枝理氣滯、回陽氣、去寒氣、補元氣,冬花溫肺止咳為臣。黃連、黃芩、山豆根消上焦火、清濕熱、解毒為佐。藏紅花、炙甘草、大棗活血補血,炙甘草、大棗補中氣、調和諸藥為使。
B方方解腹皮、白術、神曲、麥芽、藿香調和脾胃,消食、理氣、益中、消氣熱、正氣為君。當歸、生地、牛黃、銀耳涼血熱、滋陰、生血、清血熱、解毒、清化疏血為臣。天麻、黃連、黃芩清火涼經熱、祛風止經為佐。茯苓滲濕利水、清理水道,山茱萸、黨參補元氣、生津、澀精、固腎為使。
A方適應癥急慢性心肌梗塞、心絞痛、陳舊性心肌梗塞、低血壓、氣滯血瘀引起的高血壓,大腦長期缺氧引起的腦動脈硬化等。
B方適應癥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血稠、血脂高、膽固醇高、腦痛風、腦血栓等引起的各種癥狀。
典型病例及療效病例1韓女士,45歲,勝利油田物資供應處。患嚴重氣滯血瘀性心血管病,發病時四肢發抖,胸悶憋氣,氣喘不止,經常導致休克病危,心電圖見嚴重早波及竇性心律不齊,病史5年。診斷結論為冠心病。1988年服A方,三個月痊愈。
病例2杜先生,50歲,山東省淄博警校(校長)。頭昏頭痛,四肢乏力,胸悶憋氣,左心區痛,伴有腹脹,夜間重,血壓低,經常休克,病史7年。經檢查嚴重早波(中醫為結代脈),結論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多次住院仍不得緩解。97年8月服A方三個半月痊愈,至今未復發。
病例3宿先生,50歲,勝利油田工貿公司,胸悶憋氣,左心區痛,頭暈頭痛,頸椎痛,經常咳嗽,腹脹,四肢乏力,病史4年。經查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及頸椎增生。97年11月服A方60天,心血管病變及頸椎增生同時痊愈。
病例4許女士,50歲,勝利油田東辛設備大隊。心慌、胸悶憋氣,左心區痛,全身酸痛乏力,病史4年。診斷為氣滯血瘀性心血管病變,合并肝膽管結石,99年5月服A方60天,心血管病變痊愈,肝膽結石同時消失。
病例5張女士,47歲,勝利油田供電公司。胸悶憋氣,左心區痛嚴重,頭暈頭痛,全身痛,背痛,有時咳嗽,四肢麻木,經常休克,病史5年。經查為梗塞性冠心病(中醫稱真心疼或心絞疼)。2002年3月服A方75天,痊愈,經查無異常,至今未復發。
病例6王女士,51歲,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經常頭昏、胸悶氣短、心慌、左胸區痛,經常休克病危,病史5年。經查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稠,結論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肌梗塞。2001年4月服B方4個月痊愈,至今未復發。
病例7王先生,64歲,勝利油田供電公司。頭昏頭痛,背痛,胸悶氣短,心慌,腹脹,呃氣,左心區隱痛,病史近10年。經檢查血稠,血脂高,膽固醇高,血壓高,結論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冠心病。2002年6月服B方三個半月痊愈。
病例8許女士,51歲,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經常頭昏頭痛,眼花,胸悶氣短,心慌,腰背酸痛,四肢乏力,頭重腳輕,月經不調,病史5年。經查血壓高,血稠,膽固醇高,附件炎,結論為冠狀動脈硬化供血不足及附件炎。2002年3月服B方三個月痊愈無異常,附件炎同步治愈。
病例9何先生,61歲,勝利油田供電公司。頭昏背痛,胸悶氣短,心慌,左心區刺痛,腹脹,腰痛,四肢酸痛乏力,常出虛汗,病史6年。經查血脂高,膽固醇高,血壓高,結論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冠心病。2002年5月服B方三個月痊愈。
病例10王女士,57歲,勝利油田總機械廠。頭昏,胸悶氣短,心慌,左胸區痛,腰背痛,腹脹痛,四肢乏力,失眠,病史4年。經查膽固醇高,血壓高,結論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冠心病及慢性胃炎。2002年6月服B方三個月痊愈。
應用以上A、B兩種方劑,治療各種心血管病變總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90%以上。由以上典型病例可見,以上A、B兩種方劑適應癥范圍廣,幾乎所有類型的心血管病變都可對癥治療,療效顯著,有的心血管病合并其它病癥能同步治愈,連續用藥平均三個月即可痊愈。該方劑基本上全用普通中草藥,炮制加工也較簡單,成本很低,廣大平民百姓完全可以少花錢治好病。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大部分成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具體方劑是A方砂仁10克,蒼術10克,白叩10克,山楂12克,白胡椒7克,干姜9克,附子5克,桂枝9克,冬花7克,西洋參12克,黃連11克,黃芩11克,山豆根10克,藏紅花4.5克,炙甘草5克,木香6克,大棗4枚。
B方腹皮11克,白術8克,神曲11克,麥芽11克,藿香11克,當歸10克,生地11克,牛黃1.3克,山茱萸9克,黨參13克。
實施例2,少部分高齡體弱或病情較輕的心血管病患者具體方劑是A方砂仁7克,蒼術7克,白叩7克,山楂10克,白胡椒6克,干姜8克,附子3克,桂枝8克,冬花6克,西洋參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山豆根8克,藏紅花3克,炙甘草3克,木香5克,大棗3枚。
B方腹皮9克,白術7克,神曲10克,麥芽10克,藿香10克,當歸9克,生地10克,牛黃0.5克,銀耳15克,天麻10克,黃連8克,黃芩8克,茯苓10克,山茱萸9克,黨參10克。
實施例3,少部分成人病情較重的心血管病患者具體方劑是A方砂仁13克,蒼術13克,白叩13克,山楂15克,白胡椒9克,干姜10克,附子7克,桂枝10克,冬花8克,西洋參15克,黃連12克,黃芩13克,山豆根12克,藏紅花6克,炙甘草6克,木香7克,大棗5枚。
B方腹皮13克,白術10克,神曲13克,麥芽13克,藿香13克,當歸12克,生地13克,牛黃2克,銀耳20克,天麻13克,黃連13克,黃芩13克,茯苓13克,山茱萸10克,黨參16克。
上述實施例1、2、3的A方、B方中需要炮制的藥物及其炮制方法詳見“發明內容”,不再贅述。上述A方、B方均為一副藥的劑量。若同時治療大批心血管病變患者,上述劑量可按患者人數擴大相同倍數,統一煎好藥液,分服。
若由制藥廠批量生產本發明的中成藥,可將上述A方、B方的劑量單位“克”變為“千克”或“份”,仍保持原來的配比不變,炮制方法也不改變。既可制成口服藥液,也可制成片劑、沖服劑、膠囊等。根據上述一副藥的劑量,可計算出每人每日口服量是多少毫升,或多少片,或多少粒。這樣就可以制成中成藥產品,投入市場,在省內外,甚至國內外大量推廣應用,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治心血管病的方劑,包括A方、B方兩個中藥方,分別治療陰性心血管病變、陽性心血管病變,其特征是A方砂仁7-13克,蒼術7-13克,白術7-13克,山楂10-15克,白胡椒6-9克,干姜8-10克,附子3-7克,桂枝8-10克,冬花6-8克,西洋參10-15克,黃連10-12克,黃芩10-13克,山豆根8-12克,藏紅花3-6克,炙甘草3-6克,木香5-7克,大棗3-5枚;B方腹皮9-13克,白術7-10克,神曲10-13克,麥芽10-13克,藿香10-13克,當歸9-12克,生地10-13克,牛黃0.5-2克,銀耳15-20克,天麻10-13克,黃連8-13克,黃芩8-13克,茯苓10-13克,山茱萸9-10克,黨參10-16克。
2.治心血管病的方劑的炮制方法,其特征是A方砂仁——醋炒,紅糖炒,蒼術——醋炒,蜜炒,白胡椒——白酒炒,白糖炒,干姜——醋炒,蜜炒,附子——白酒炒,白糖炒,西洋參——白酒加白糖蒸,黃連——醋炒,蜜炒,黃芩——白酒炒,白糖炒,山豆根——白酒加白糖蒸,藏紅花——白酒加白糖蒸;B方腹皮——醋泡,蜜炒,紅糖炒,白術——清鹽水炒,白酒炒,紅糖炒,神曲——白酒炒,白糖炒,麥芽——醋炒,白礬炒,清鹽水炒,蜜炒,藿香——白礬炒,白酒炒,蜜炒,紅糖炒,當歸——蜜炒,紅糖炒,生地——清鹽水炒,蜜炒,生姜面炒,銀耳——白酒炒,白糖搓,天麻——清鹽水炒,白礬炒,蜜炒,紅糖炒,黃連——醋炒,白糖炒,蜜炒,白礬面炒,黃芩——醋炒,蜜炒,山茱萸——醋加蜜炒,紅糖炒,黨參——白糖加白酒蒸;A方中的白叩、山楂、桂枝、冬花及B方中的牛黃均按常規方法加工,分別與上述經過炮制的各中藥混合,水煎、去渣、藥液口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治心血管病的方劑及其炮制方法。A方主要適用于陰性心血管病患者,B方主要適用于陽性心血管病患者。A方成分是砂仁、蒼術、白叩、山楂、白胡椒、干姜、附子、桂枝、冬花、西洋參、黃連、黃芩、山豆根、藏紅花、炙甘草、木香、大棗等。B方成分是腹皮、白術、神曲、麥芽、藿香、當歸、生地、牛黃、銀耳、天麻、黃連、黃芩、茯苓、山茱萸、黨參等。除了白叩、山楂、桂枝、冬花和牛黃以外,其余各味藥都要用炒、泡、蒸等方法炮制。可以水剪服,也可以制成口服液、片劑、沖劑等中成藥品。用于治療急慢性心肌梗塞、心絞痛、陳舊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硬化、冠心病及腦動脈硬化等。由于分類施治,配伍合理,所以本標兼治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9/10GK1539471SQ20031010538
公開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1日
發明者馬紹格, 馬曉明 申請人:馬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