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藥包裝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輸液袋由袋體、出藥嘴、混藥嘴和接管組成,它只有一個裝藥室,且只能裝一種藥液。由于大輸液一般為生理鹽水或營養液與治療性藥液,不能長期混裝在一起,在使用時才能將治療性藥液(如水針劑)用注射器將之抽入輸液袋中。使用時需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配藥,既增加配藥的工時,又增加使用成本,使用時很不方便,特別是在急救時會耽誤寶貴的搶救時間,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同時還會產生配錯藥的可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生產時可將大輸液及治療劑裝入同一輸液袋中之不同腔室內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
本發明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送膜部件、印字部件、接管輸送部件、成形部件、弱焊部件、接管焊接部件、袋分離部件、袋傳送部件、自動上接管部件、進袋部件、治療藥灌裝部件或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送塞部件、塞塞部件、大輸液灌裝部件、取袋部件、袋輸送部件和袋輸出部件,上述各部件均裝于機架部件上,依序排列成不同的工位,其中自動上接管部件置于弱焊部件和接管焊接部件對面,送塞部件位于袋輸送部件旁邊,袋輸出部件位于袋輸送部件出口位置。
所述印字部件包括墊板、印字模板和加熱板,墊板固定在底板上,其上置放有非PVC膜,墊板上方設有印字模板和加熱板,兩者相互貼合,加熱板與壓板相連,壓板與固定在墻板上之氣缸活塞桿相接;在非PVC膜上面,裝有色帶,其方向與非PVC膜運動方向垂直。
所述袋成形部件包括成形氣缸、加熱板、上模及下模,托板氣缸、成形氣缸固于固定板上,成上下對稱設置,托板氣缸與托板連接桿相連,托板連接桿上裝有托膜板;成形氣缸活塞桿分別與加熱板和上模、下模相連,加熱板與上模、下模分別貼合。
所述弱焊部件包括焊接模板、熱合氣缸、加熱板、袋傳送吸盤架、袋傳送伺服氣缸和袋傳送上下氣缸,所述熱合氣缸成上下對稱分布,其活塞桿通過連接板與設有加熱管之加熱板相連,該加熱板與焊接模板緊密貼合且兩者均成上下對稱分布;袋傳送吸盤架位于上下兩焊接模板之間后面位置,與袋傳送氣缸活塞桿相連,袋傳送氣缸缸體同時與袋傳送伺服氣缸相接。
所述接管焊接部件包括熱合氣缸、熱合模和加熱板,熱合氣缸成上下對稱設置,其活塞桿與加熱板相連,熱合模與加熱板貼合,輸液袋置于兩上下熱合模之間。
所述袋傳送部件包括袋傳送氣缸、氣爪、撥叉、吸盤,袋傳送氣缸通過連接架與取袋氣缸相連,取袋氣缸與氣爪安裝板相連,吸盤固定桿裝于氣爪安裝板上,其上設有吸盤,氣爪安裝板上裝有氣爪和夾子,撥叉與氣缸相連,固定在撥叉導向板上。
所述自動上接管部件包括接管盤支架、移位氣缸、切刀氣缸、送接管氣缸和接管壓緊氣缸,接管分兩列裝于兩接管盤支架上,穿越于活動板內,活動板縱向與送接管氣缸相接,橫向與接管壓緊氣缸相連,接管上下位置設有上壓板和下壓板,分別與上壓板氣缸和壓接管氣缸相連,接管下面還裝有移位氣缸,移位氣缸缸體上連接有直線軸承,套于固定在支架上之導向軸上,導向軸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上還裝有切刀氣缸,其活塞桿與切刀相連。
所述治療藥灌裝部件包括灌裝頭、進藥管和輸藥管,在輸藥管路上設三通管,分別連通進藥管、出藥管和計量泵,其管路上均設有單向閥,計量泵活塞桿通過可調節其支點位置之杠桿與計量泵氣缸相連,灌裝頭通過灌裝頭支板與氣缸相連;所述灌裝頭支板與軸一端固接,該軸上套有直線軸承和保護套,軸之另一端與氣缸活塞桿相連,氣缸缸體固定在氣缸上安裝板和氣缸下安裝板上。
所述塞塞部件包括取塞爪、塞塞氣缸和驅動器,所述驅動器裝于直線導軌上,導軌安裝板與其連接,塞塞氣缸裝于其上,塞塞氣缸活塞桿與取塞氣爪連接,取塞爪裝于取塞氣爪上,在直線導軌上,通過連接板連接有支架,限位柱裝于其上。
所述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包括熱合氣缸、熱合板及加熱管組成,熱合氣缸成對對稱設置,由氣缸安裝板固定,其活塞桿通過連接板與兩相對的熱合板相連,熱合板上設有加熱管。
本發明通過將各部件有機組合在一起,可在一臺機器上實現非PVC膜大輸液軟袋的雙室雙管加工,生產時可直接將大輸液及治療劑兩種不同的藥液裝入同一輸液袋中之不同腔室內,同時完成印字、袋成形、弱焊焊縫焊接、袋輸送、治療藥灌裝或粉針室接管焊合、塞配藥嘴、大輸液灌裝、塞出藥嘴、成品輸送等功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本發明整機結構設計合理、完整,生產效率高,加工質量好,操作和維修都很方便。
圖1為本發明雙室雙管大輸液袋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整機結構主視圖;圖3為本發明整機結構俯視圖;圖4為本發明機架結構主視圖;圖5為本發明機架結構俯視圖;圖6為本發明機架結構左視圖;圖7為本發明送膜部件結構主視圖;圖8為本發明送膜部件結構左視圖;圖9為本發明印字部件結構主視圖;圖10為本發明印字部件結構左視圖;圖11為本發明接管輸送部件結構主視圖;圖12為本發明接管輸送部件結構俯視圖;圖13為本發明袋成形部件結構主視圖;圖14為本發明袋成形部件結構左視圖;圖15為本發明弱焊部件結構主視圖;
圖16為本發明弱焊部件結構左視圖;圖17為本發明接管焊接部件結構主視圖;圖18為本發明接管焊接部件結構左視圖;圖19為本發明袋分離部件結構主視圖;圖20為本發明袋分離部件結構左視圖;圖21為本發明袋傳送部件結構主視圖;圖22為本發明袋傳送部件結構左視圖;圖23為本發明自動上接管部件結構主視圖;圖24為本發明自動上接管部件結構左視圖;圖25為本發明灌裝部件機架結構主視圖;圖26為本發明灌裝部件機架結構俯視圖;圖27為本發明灌裝部件機架結構左視圖;圖28為本發明進袋部件結構主視圖;圖29為本發明進袋部件結構左視圖;圖30為本發明治療藥灌裝部件主視圖;圖31為本發明圖30之A-A視圖;圖32為本發明送塞部件結構主視圖;圖33為本發明送塞部件結構俯視圖;圖34為本發明塞塞部件結構主視圖;圖35為本發明塞塞部件結構左視圖;圖36為本發明大輸液灌裝部件結構圖;圖37為本發明取袋部件結構主視圖;圖38為本發明取袋部件結構左視圖;圖39為本發明袋輸送部件結構主視圖;圖40為本發明袋輸送部件結構俯視圖;圖41為本發明袋輸出部件結構主視圖;圖42為本發明袋輸出部件結構俯視圖;圖43為本發明雙室雙管大輸液袋另一實施例結構圖;圖4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整機結構圖;圖45為本發明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主視圖;圖46為本發明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加工之輸液袋由袋體21、出藥嘴22、混藥嘴23、接管24、治療水針劑室25、大輸液室26及弱焊焊縫27組成。這種雙室雙管非PVC膜輸液袋生產時可將大輸液及治療水針劑裝入同一袋中的不同腔室內。貯存時兩種藥不相混,可長期保存。使用時用手擠壓輸液袋,由于弱焊焊縫27的焊接強度不大,在袋內藥液的擠壓下兩層膜從弱焊處分開,從而使雙腔室變成單腔室,兩種藥液完全混在一起。
圖2、圖3展示了上述加工輸液袋之整機結構示意圖,該生產線為4個頭即每次做4個袋子的機型,它由送膜部件2、印字部件3、接管輸送部件4、成形部件5、弱焊部件6、接管焊接部件7、袋分離部件8、袋傳送部件9、自動上接管部件10、灌裝機機架部件11、進袋部件12、治療藥灌裝部件13、送塞部件14、塞塞部件15、大輸液灌裝部件16、取袋部件17、袋輸送部件18和袋輸出部件19組成,上述各部件均裝于機架部件1上,依序排列成不同的工位,其中自動上接管部件10置于弱焊部件6和接管焊接部件7對面,送塞部件14位于袋輸送部件18旁邊,袋輸出部件19位于袋輸送部件18出口位置。
如圖4、圖5、圖6所示,本發明機架1主要為各部件提供同一安裝基準,以保證制袋時各部件之間的位置精確,從而保證制袋的質量可靠,外形美觀,不會出現焊接輪廓借位、印字錯位等現象。它主要由操作箱101、前機座105、機座連接管106、后機座107、后立柱108、前立柱111、防護門110組成。操作箱101主要用于電器元件及控制面板的安裝;前機座105、機座連接管106、后機座107組成一牢固的機座以供其它部件的墻板安裝,后立柱108、前立柱111、左連接管115、右連接管117、后梁114、橫管109組成框架結構,通過連接管104與機座相連,且通過機腳102固定在地面上,防護門110通過支架103、門固定板113固定在上述框架上,防護門110與門固定板113之間采用鉸鏈112聯接,其中一防護門11上裝有U形連接管,操作者可根據需要開啟防護門,可隨時觀察生產情況。
如圖7、圖8所示,本發明送膜部件2主要是保證送膜時使膜的張力恒定,以保證印字及成形時膜平整、不起皺,它由送膜滾筒203、安裝板204、滾筒208、滾筒214、直線導軌215、送膜電機217組成。立柱202、支板211、固定板205、安裝板204組成送膜部件2之支承結構,通過機腳201固定在機架1上。安裝板204上,裝有兩對稱且平行設置的軸207,位于送膜滾筒203前面,通過支桿206兩端分別固定在支板211和安裝板204上,該軸207上套有軸套210和滾筒208,中間設有擋套209。兩軸207之下方中心對稱位置設有軸213,一端與直線導軌215相接,其外表面套有滾筒214,兩者之間設軸承212,直線導軌215通過安裝板216固定在安裝板204上,軸213可沿直線導軌215作上下移動。在安裝板204上,還裝有送膜電機217,其輸出軸與送膜滾筒203相聯,送膜滾筒203上裝有非PVC膜卷218,膜可依序繞于軸207、軸213、軸207。當膜按如圖如示穿過滾筒208及滾筒214被拉向印字及成形部件時,由于滾筒214可在直線導軌215上下移動,當滾筒142向上移到一定位置時,送膜電機217開始送膜,當滾筒214向下移動一定位置時,送膜電機217停止送膜。這樣由于滾筒2的重力作用在膜上,使膜始終被拉緊,且拉緊力恒定。
如圖9、圖10所示,本發明印字部件3主要完成對輸液袋上的標簽的印刷。它包括由墻板301和底板302組成的支承機構,墊板304通過支撐板303固定在底板302上,其上置放有非PVC膜305,墊板304上方設有印字模板306和加熱板307,兩者相互貼合,加熱板307通過隔熱墊308與壓板309相連,壓板309與氣缸311活塞桿相接,氣缸311通過安裝板310固定在墻板301上。在安裝板310上,還固定有導向套308,其內裝有導向柱312,與氣缸311活塞桿平行設置,亦與壓板309相連,可對氣缸311活塞桿起導向作用。在非PVC膜上面,裝有色帶314,其方向與非PVC膜運動方向垂直,兩端分別用色帶架和收色帶組316固定。當非PVC膜305經過印字部件3時,被加熱的印字模板306在氣缸311的作用下向下壓在非PVC膜305上,這樣色帶314上色粉在壓力和一定的溫度下被燙到非PVC膜305上,從而完成對非PVC膜305的印字工作。加熱板307主要起對印字模板306加熱的作用,其溫度可通過溫控儀調節至合適的溫度,同時通過調節氣缸311的氣壓可調節印字時的壓力。
如圖11、圖12所示,本發明接管輸送部件4主要由主動同步帶輪402、凸輪分度機構404、減速電機406、接管夾407、導軌408、從動輪410、同步帶411組成,減速電機406通過電機安裝座405固定,其輸出軸與凸輪分度機構404相聯,主動同步帶輪402通過連接套403與凸輪分度機構404相接,其外端面裝有主動輪導向板401,從動輪410通過同步帶411與主動同步帶輪402相連,裝于從動軸413上,其軸上套有軸承412,外端面裝有導向板414,通過從動輪安裝座409固定,同步帶411上裝有接管夾407,置于導軌408上,可沿導軌408作移動。接管輸送部件4主要是將自動上接管部件10送上接管夾407的接管輸送到成形部件5與膜焊接成袋子,同時將成形好的袋子輸送至弱焊組6、接管焊接組7、袋分離組8及袋傳送組9。工作時,由減速電機406帶動凸輪分度機構404運動,凸輪分度機構404其輸出為間歇運動,從而帶動主動同步帶輪402作間歇運動,當接管夾407從一個工位運動到下一工位時,主動同步帶輪402停止運動,則制袋機上其它機構工作,當其它機構工作完畢后,減速電機406又帶動凸輪分度機構404運動,完成下一個間歇運動。
如圖13、圖14所示,本發明袋成形部件5主要由成形氣缸509、加熱板504、上模513及下模514組成,墻板501、固定板511組成本部件支承結構,托板氣缸510、成形氣缸509均固于其上,成上下對稱設置,托板氣缸510通過托板連接架512與托板連接桿508相連,托板連接桿508上裝有托膜板505;成形氣缸509活塞桿通過壓板503分別與加熱板504和上模513、下模514相連,加熱板504與上模513、下模514分別貼合,可將熱傳遞。在固定板511上,還固定有導向套516,其內裝有導向柱515,與成形氣缸509活塞桿平行設置,亦與壓板503相連,可對成形氣缸509活塞桿起導向作用。本部件主要完成將接管506與膜507焊在一起作成輸液袋之功能,當接管506與膜507送入成形部件5時,托膜板505在托板氣缸510的作用下將膜507壓緊,此時上模513及下模514在成形氣缸509的作用下壓合在一起,上模513及下模514被加熱到一的溫度時,即完成了對膜507及接管506的焊接。加熱板504的溫度及成形氣缸509的壓力均可根據要求調節,從而保證袋子的焊接強度。由于上模513上設有與袋外形一致的切刀,故在兩模壓合時,可同時將袋子的外形切出。
如圖15、圖16所示,本發明弱焊部件6包括墻板601、焊接模板612、熱合氣缸620、加熱板611、袋傳送吸盤架615、袋傳送伺服氣缸613和袋傳送上下氣缸614,所述熱合氣缸620成上下對稱分布,其缸體通過安裝板619固定在墻板601上,其活塞桿與連接板602相連,可帶動連接板602作上下移動,連接板602上還同時裝有有導向柱618,與熱合氣缸620活塞桿平行,置于導向座621上,導向座621固于安裝板619上,導向柱618可對連接板602的移動起導向作用。如圖所示,連接板602同時與加熱板611相連,該加熱板611上設有加熱管617,與焊接模板612緊密貼合且兩者均成上下對稱分布,焊接模板612之形狀根據輸液袋604袋體上弱焊焊縫形狀加工。袋傳送吸盤架615位于上下兩焊接模板612之間后面位置,與袋傳送氣缸614活塞桿相連,可由其帶動作上下移動,袋傳送氣缸614缸體同時與袋傳送伺服氣缸613相接,可由其帶動作水平移動。
在墻板601上還對稱裝有上下托板氣缸609,托板氣缸6099固定在上下加固板607上,加固板607固定在墻板601上,托板氣缸609活塞桿與托板架610相接,連接桿605一端固定在托板架610上,另一端與托袋板603相接,兩托袋板603對稱設置。
焊接時,先通過袋傳送吸盤架615將輸液袋604置于兩托袋板603和兩焊接模板612之間焊接工位上,啟動托板氣缸6099,其活塞桿伸出,帶動兩連接桿605作相對運動,托袋板603同時移動,使其相互緊壓在輸液袋604兩面,可排出其內空氣。這時,啟動熱合氣缸620,兩連接板602在其活塞桿的帶動下作相對運動,加熱板611與焊接模板612隨之移動到加工位置,同時加熱板611上加熱管617加熱,并將熱量傳遞到兩焊接模板612上,使輸液袋604兩面被加熱,形成弱焊焊縫。加工完畢后,輸液袋604在袋傳送吸盤架615的作用下,移出焊接工位。
如圖17、圖18所示,本發明接管焊接部件7主要完成對輸液袋接管與膜焊接處的加強焊接,它包括熱合氣缸703、熱合模707、加熱板708,熱合氣缸703成上下對稱設置,通過安裝板702、固定板701固定在墻板704上,其活塞桿通過壓板712、隔墊713、安裝板702與加熱板708相連,熱合模707與加熱板708貼合,輸液袋706置于兩上下熱合模707之間。在安裝板702上,還裝有導向套710,其內裝有導向柱711,與熱合氣缸703活塞桿平行設置,亦與壓板712相連,可對熱合氣缸703活塞桿起導向作用。當輸液袋706從弱焊部件6處送到該工位時,熱合模707在熱合氣缸703的作用下壓合在一起,由于熱合模707有一定的溫度,在壓力的作用下可完成對接管及膜的加強焊接。熱合模707的溫度及熱合氣缸703的壓力可調節。
如圖19、圖20所示,本發明袋分離部件8主要完成將成形好連在一起的輸液袋分開,以保證被送到灌裝機灌裝。它主要包括袋分割板808、直線氣缸809、撐力氣缸803,撐力氣缸803通過氣缸安裝板805、固定板801、加強板802固定在墻板804上,其活塞桿通過安裝板818與墊柱817相連,輸液袋806位于墊柱817和壓板816之間,壓板816通過支板807、連接板815鉸接于鉸鏈座814上,通過撐架813固定在墻板804上,在壓板816上方,設有壓力氣缸811,通過氣缸支板812固定在撐架813上。在墻板804上,還裝有直線氣缸809,通過氣缸安裝架810固定,直線氣缸809上裝有袋分割板808。當輸液袋806到達袋分離工位時,置于壓板816和墊柱817之間,壓板816及墊柱817在壓力氣缸811的作用下將輸液袋806壓住,同時袋分割板808在直線氣缸809的作用下向后運動,其穿過輸液袋806時可將連接在一起的袋子一一分開。
如圖21、圖22所示,本發明袋傳送部件9包括袋傳送氣缸917、氣爪914、撥叉902、吸盤906,袋傳送氣缸917通過加強管912、撐板911固定在固定板910上,通過連接架909與取袋氣缸908相連,取袋氣缸908通過安裝架915與定位板903、氣爪安裝板905相連,吸盤固定桿907裝于氣爪安裝板905上,其上設有吸盤906,氣爪安裝板905上裝有氣爪914和夾子914,輸液袋904一端位于吸盤906下,另一端位于撥叉902下,撥叉902與氣缸901相連,固定在撥叉導向板916上。當輸液袋904被送到袋傳送部件9工位時,夾子913在氣爪914的作用下將輸液袋904上接管抱緊,同時撥叉902在氣缸901的帶動下向下移動,并插入兩接管前,在取袋氣缸908的作用下夾子913及撥叉902將輸液袋904從接管夾上取出,袋傳送氣缸917再將輸液袋904、夾子913及撥叉902等傳送到進袋部件12。
如圖23、圖24所示,本發明自動上接管部件10主要完成將接管送到接管夾上并按要求的長度切斷。它包括接管盤支架1015、移位氣缸1020、切刀氣缸1022、送接管氣缸1011和接管壓緊氣缸1016,接管1014分兩列裝于兩接管盤支架1015上,穿越于活動板1012、固定板1010和導向管1009內,活動板1012套于導向軸1013上,縱向與送接管氣缸1011相接,橫向與接管壓緊氣缸1016相連,送接管氣缸1011固定在安裝板1008上。在兩列接管1014上下位置,還設有上壓板1006和下壓板1005,分別與上壓板氣缸1007和壓接管氣缸1004相連,上壓板氣缸1007固定在安裝板1008上,壓接管氣缸1004固定在氣缸安裝板1003上。在接管1014下面,還裝有移位氣缸1020,固定在支板1024上,移位氣缸1020缸體上連接有直線軸承1019,套于導向軸1018上,可帶動接管1014向前移動,導向軸1018兩端固定在支板1024上,支板1024與固定板1023、連接板1021連接,固定在支架1002上,該支架1002通過壓板1001與機架1相連。在固定板1023上,還裝有切刀氣缸1022,其活塞桿與切刀1017相連。送接管氣缸1011帶動活動板1012向前移動時,接管1014在接管壓緊氣缸1016的壓住下與活動板1012一起向前移動插入接管夾上,上壓板1006及下壓板1005在上壓板氣缸1007和壓接管氣缸1004的作用下將接管1014壓緊,此時切刀1017在切刀氣缸1022的作用下,向上移動將接管1014切斷。
如圖25、圖26、圖27所示,本發明灌裝部件11主要是主要為進袋部件12、治療藥灌裝部件13、塞塞部件15、大輸液灌裝部件16、取袋部件17、袋輸送部件18組提供同一安裝基準,以保證灌裝機各部件之間位置精確,從而保證袋子的灌裝、塞塞等動作可靠。它主要由控制箱1101、前機座1105、機座連接管1106、后機座1107、后立柱1108、前立柱1111、防護門1110組成,控制箱1101主要用于電器元件及控制面板的安裝;前機座1105、機座連接管1106、后機座1107組成一牢固的機座以供其它部件的墻板安裝,后立柱1108、前立柱1111、左連接管1116、右連接管1118、后梁1115、橫管1109組成框架結構,通過連接管1104與機座相連,且通過機腳1102固定在地面上,防護門1110通過支架1103、門固定板1113固定在上述框架上,防護門1110與門固定板1113之間采用鉸鏈1112聯接,其上裝有拉手1114。
如圖28、圖29所示,本發明進袋部件12主要完成將袋傳部件9送來的袋子取下并送到袋輸送組18的袋夾上,它包括取袋叉1202、取袋氣缸1203、變位氣缸1205和轉位氣缸1209,所述取袋叉1202與取袋氣缸1203連接,取袋氣缸1203上裝有變位氣缸1205,通過氣缸安裝板1204固定在支板1207上,在氣缸安裝板1204上,還裝有轉位氣缸1209,通過氣缸安裝架1211固定在安裝管1208上,安裝管1208與支板1207連接。當輸液袋1201送入進袋部件12時時,取袋叉1202在取袋氣缸1203的作用下插入輸液袋1201的接管中,袋傳送部件上的夾子913松開,在轉位氣缸1209的作用下,輸液袋1201及取袋叉1202轉動90度進入袋夾1807上。
如圖30、圖31所示,本發明治療藥灌裝部件13包括灌裝頭1311、進藥管1325和輸藥管1310,所述輸藥管1310出口端與灌裝頭1311連接,輸藥管1310進口端接三通管1326,該三通管1326直通管一管口接輸藥管1310,其相連的管路上設有單向閥1309,另一直通管管口與進藥管1325相接,其相連的管路上亦設有單向閥1309,三通管1326垂向管口與計量泵1308無桿腔相連,計量泵1308活塞上裝有單向閥1309,計量泵1308活塞桿桿端與連桿1307一端鉸接,連桿1307另一端與杠桿1305一端鉸接,杠桿1305中點鉸接于支座1306上,另一端與計量泵氣缸1302活塞桿相連。當計量泵氣缸1302活塞桿運動時,會帶動杠桿1305繞其與支座1306的鉸接點擺動,通過連桿1307帶動計量泵1308活塞桿同時擺動。在杠桿1305之中段位置上,還開設有一個以上鉸接孔,可調整其與支座1306之鉸接點的位置,以調節杠桿1305與計量泵1308活塞桿的擺動距離,從而調節灌裝量。
所述灌裝頭1311上固定有灌裝頭支板1312,該支板固定在橫梁1313上,其上裝有兩軸1318,該軸1318之上端外表面裝有保護套1314,可防止藥液灌裝時濺入軸1318的表面,軸1318下端套有軸承套1317,中段套有直線軸承1316,直線軸承1316和保護套1314之間設有連接板1315,軸承套1317底端與氣缸下安裝板1321連接,該氣缸安裝板1321固定在兩支承板1320上,該支承板1320上端與氣缸上安裝板1319相接,下端與固定板1324相接,氣缸1322缸體兩端分別固定在氣缸上安裝板1319和氣缸下安裝板1321上,氣缸1322活塞桿端與連接板1323相連,軸1318之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板1323上。
當計量泵1308活塞向下移動時與灌裝頭1311連通的單向閥1309關閉,與進藥管1325連接的單向閥1309打開,藥液進入計量泵1308中;當活塞向上移動時,與灌裝頭1311連通的單向閥1309打開,與進藥管1325連接的單向閥1309關閉,這時藥液經輸藥管1310到達灌裝頭1311中,此時氣缸1322活塞桿向下移動,同時帶動兩軸1318向下移動,使灌裝頭支板1312一起下移,灌裝頭1311便插入輸液袋1301的接管中,藥液經接管灌入輸液袋1301內。藥液灌完后,灌裝頭1311通過氣缸1322的作用在灌裝頭支板1312的帶動下向上脫離,完成一次灌裝動作。
上述灌裝部件既可以采用柱塞泵計量,也可采用如蠕動泵計量和隔膜泵計量。
如圖32、圖33所示,本發明送塞部件14包括螺旋振蕩送料器1406、直線振蕩送料器1407、取塞板1414和送塞軌道1416,所述螺旋振蕩送料器1406和直線振蕩送料器1407并排裝于機架1402上,其送塞軌道1416圓滑連接,塞子1408倒置于送塞軌道1416內,機架1402底部裝有機腳1401。在送塞軌道1416出口端,裝有取塞板1414和擋板1415,取塞板1414通過連接板1413與伺服機構1412相連,伺服機構1412通過伺服機構安裝板1411固定在支座1409上,擋板1415通過支桿1410固定在支座1409上,支座1409固定在機架1402上。塞子1408在螺旋振蕩送料器1407的作用下,按一定的方向進入送塞軌道1416中,在直線振蕩送料器1407的作用下進入取塞板1414中,取塞板1414在伺服機構1412的驅動下依次取出4個塞子,然后進入塞塞部件15工位。
如圖34、圖35所示,本發明塞塞部件15包括取塞爪1502、塞塞氣缸1504、驅動器1507,所述直線導軌1511通過安裝支架1508固定在撐架1509上,其上裝有驅動器1507,導軌安裝板1510與其連接,塞塞氣缸1504裝于其上,可根據需要設兩個以上,通過氣缸安裝板1513連接,塞塞氣缸1504活塞桿與取塞氣爪1502連接,取塞爪1502裝于取塞氣爪1502上,其上可夾持塞子1501,在驅動器1507的帶動下,塞塞氣缸1504、取塞爪1502和取塞氣爪1503可沿直線導軌1511做水平移動,同時,取塞爪1502和取塞氣爪1503可在塞塞氣缸1504活塞桿帶動下做上下移動。在直線導軌1511上,通過連接板1512連接有支架1506,限位柱1505裝于其上,可為取塞爪1502的水平移動定位。工作時,取塞爪1502在取塞氣爪1503的作用下將取塞板1414上的塞子1501取出,然在驅動器1507的作用下向后移動到輸液袋上方,在塞塞氣缸1504的作用下將塞子1501塞入輸液袋的接管內。
如圖36所示,本發明大輸液灌裝部件16主要完成將大輸液定量灌入輸液袋的大輸液室內,它包括灌裝管1602、藥液管1608、流量計1611和緩沖罐1610,所述灌裝管1602上裝有灌裝頭1311,與灌裝頭支板1312相連,灌裝管1602與灌裝頭1311之間設有關斷閥1601,灌裝管1602和藥液管1608之間設有流量計1611和手動閥1606,流量計1611通過安裝支架1603固定在撐架1604上,藥液管1608由支板1607固定,與緩沖罐1610相接,緩沖罐1610通過緩沖罐撐架1609固定。當輸液袋進入大輸液灌裝部件16時,灌裝頭1311在氣缸1322的作用下插入輸液袋的接管內,此時關斷閥1601打開,流量計1161開如計量,當灌裝量達到設定值時,流量計1611發出信號,關斷閥1601關斷,灌裝頭1311向上脫離接管,這樣,就完成了對輸液袋的大輸液定量灌裝,灌裝量可根據要求設定不同的值。
如圖37、圖38所示,本發明取袋部件17包括取袋爪1702、取袋氣爪1703、上下氣缸1711和前后氣缸1705,所述前后氣缸1705通過氣缸安裝板1706固定在支架1707上,其活塞桿通過連接管1704與取袋氣爪1703連接,取袋爪1702裝于取袋氣爪1703上,其上可夾持輸液袋1701。支架1707通過連接板1708裝于機架1上,,連接板1708上連接有連接板1710和氣缸安裝板1709,上下氣缸1711與直線導軌1712相連,其活塞桿與連接管1704相接,直線導軌1712通過導軌安裝板1713裝于氣缸安裝板1709上。當輸液袋1701進入本部件時,取袋爪1702在取袋氣爪1703的作用下將輸液袋1701夾緊,在前后氣缸1705的作用下沿氣缸方向做水平移動,將輸液袋1701取出,然后,在上下氣缸1711的作用下,向上升起進入下一工位。
如圖39、圖40所示,本發明袋輸送部件18主要由主動同步帶輪1802、凸輪分度機構1804、減速電機1806、袋夾1807、導軌1808、從動輪1810、同步帶1812組成,減速電機1806通過電機安裝座1805固定,其輸出軸與凸輪分度機構1804相聯,主動同步帶輪1802通過連接套1803與凸輪分度機構1804相接,其外端面裝有主動輪導向板1801,從動輪1810通過同步帶1812與主動同步帶輪1802相連,裝于從動軸1811上,其軸上套有軸承1813,外端面裝有導向板1814,通過從動輪安裝座1809固定,同步帶1812上裝有袋夾1807,置于導軌1808上,可沿導軌1808作移動。工作時,由減速電機1806帶動凸輪分度機構1804運動,凸輪分度機構1804其輸出為間歇運動,從而帶動主動同步帶輪1802作間歇運動,當袋夾1807從一個工位運動到下一工位時,主動同步帶輪1802停止運動,則制袋機上其它機構工作,當其它機構工作完畢后,減速電機1806又帶動凸輪分度機構1804運動,完成下一個間歇運動。
如圖41、圖42所示,本發明袋輸出部件19包括減速電機1905、主動皮帶輪1901、平皮帶1906和從動皮帶輪1911,主動皮帶輪1901與安裝在電機安裝板1904上之減速電機1905相接,其軸上兩端套有軸承1903,軸承裝于軸承座1902上,從動皮帶輪1911裝于從動軸1909上,兩端套有軸承1910和導向板1907,主動皮帶輪1901和從動皮帶輪1911上套有平皮帶1906,導向板1907上還裝有調節座1908。當加工完畢的輸液袋放于平皮帶1906上時,該皮帶在減速電機1905的驅動下,通過主動皮帶輪1901的帶動向前運動,從而將輸液袋帶出生產線,完成整個加工過程。
本發明還可對圖43所示的輸液袋進行加工,與上一實施例結構不同的是,它主要由出藥嘴22、大輸液室26、弱焊焊縫27、粉針劑室29、接管24及裝藥前的密封口30組成。由于粉針劑藥不能與大輸液同時在高溫高壓下滅菌,要將兩種藥裝在同一包裝袋中則必須先裝要高溫高壓滅菌的大輸液,等大輸液滅菌后再將粉針劑藥裝入粉針劑室29中。裝藥前的密封口30主要是保證粉針劑室在裝藥前不被污染。在裝粉針劑時,首先要沿切割線28將接管24切斷,將藥裝入粉針劑室29后,再將接管24焊死或塞上配藥嘴。
圖44展示了對該種輸液袋加工的整機結構圖,其主要是將上述治療藥灌裝部件13由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20取代即可。
如圖45、圖46所示,本發明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20主要由熱合氣缸2003、熱合板2006及加熱管2005組成,熱合氣缸2003成對對稱設置,由氣缸安裝板2002固定,其活塞桿通過連接板2004與兩相對的熱合板2006相連,熱合板2006上設有加熱管2005,輸液袋2001位于兩熱合板2006之間。推動熱合板2006,可將粉針劑室29上接管24加熱加壓從而使接管24內層焊接在一起。熱合氣缸2003的氣壓可調,熱合板2006的溫度也可調節,從而可保證一定焊接溫度及壓力。
本發明可根據產量要求的不同做成1頭、2頭、3頭、4頭、6頭的生產線,即每次同時可生產1袋、2袋、3袋、4袋、6袋。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送膜部件、印字部件、接管輸送部件、成形部件、弱焊部件、接管焊接部件、袋分離部件、袋傳送部件、自動上接管部件、進袋部件、治療藥灌裝部件或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送塞部件、塞塞部件、大輸液灌裝部件、取袋部件、袋輸送部件和袋輸出部件,上述各部件均裝于機架部件上,依序排列成不同的工位,其中自動上接管部件置于弱焊部件和接管焊接部件對面,送塞部件位于袋輸送部件旁邊,袋輸出部件位于袋輸送部件出口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字部件包括墊板、印字模板和加熱板,墊板固定在底板上,其上置放有非PVC膜,墊板上方設有印字模板和加熱板,兩者相互貼合,加熱板與壓板相連,壓板與固定在墻板上之氣缸活塞桿相接;在非PVC膜上面,裝有色帶,其方向與非PVC膜運動方向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成形部件包括成形氣缸、加熱板、上模及下模,托板氣缸、成形氣缸固于固定板上,成上下對稱設置,托板氣缸與托板連接桿相連,托板連接桿上裝有托膜板;成形氣缸活塞桿分別與加熱板和上模、下模相連,加熱板與上模、下模分別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焊部件包括焊接模板、熱合氣缸、加熱板、袋傳送吸盤架、袋傳送伺服氣缸和袋傳送上下氣缸,所述熱合氣缸成上下對稱分布,其活塞桿通過連接板與設有加熱管之加熱板相連,該加熱板與焊接模板緊密貼合且兩者均成上下對稱分布;袋傳送吸盤架位于上下兩焊接模板之間后面位置,與袋傳送氣缸活塞桿相連,袋傳送氣缸缸體同時與袋傳送伺服氣缸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焊接部件包括熱合氣缸、熱合模和加熱板,熱合氣缸成上下對稱設置,其活塞桿與加熱板相連,熱合模與加熱板貼合,輸液袋置于兩上下熱合模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傳送部件包括袋傳送氣缸、氣爪、撥叉、吸盤,袋傳送氣缸通過連接架與取袋氣缸相連,取袋氣缸與氣爪安裝板相連,吸盤固定桿裝于氣爪安裝板上,其上設有吸盤,氣爪安裝板上裝有氣爪和夾子,撥叉與氣缸相連,固定在撥叉導向板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上接管部件包括接管盤支架、移位氣缸、切刀氣缸、送接管氣缸和接管壓緊氣缸,接管分兩列裝于兩接管盤支架上,穿越于活動板內,活動板縱向與送接管氣缸相接,橫向與接管壓緊氣缸相連,接管上下位置設有上壓板和下壓板,分別與上壓板氣缸和壓接管氣缸相連,接管下面還裝有移位氣缸,移位氣缸缸體上連接有直線軸承,套于固定在支架上之導向軸上,導向軸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上還裝有切刀氣缸,其活塞桿與切刀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藥灌裝部件包括灌裝頭、進藥管和輸藥管,在輸藥管路上設三通管,分別連通進藥管、出藥管和計量泵,其管路上均設有單向閥,計量泵活塞桿通過可調節其支點位置之杠桿與計量泵氣缸相連,灌裝頭通過灌裝頭支板與氣缸相連;所述灌裝頭支板與軸一端固接,該軸上套有直線軸承和保護套,軸之另一端與氣缸活塞桿相連,氣缸缸體固定在氣缸上安裝板和氣缸下安裝板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塞部件包括取塞爪、塞塞氣缸和驅動器,所述驅動器裝于直線導軌上,導軌安裝板與其連接,塞塞氣缸裝于其上,塞塞氣缸活塞桿與取塞氣爪連接,取塞爪裝于取塞氣爪上,在直線導軌上,通過連接板連接有支架,限位柱裝于其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包括熱合氣缸、熱合板及加熱管組成,熱合氣缸成對對稱設置,由氣缸安裝板固定,其活塞桿通過連接板與兩相對的熱合板相連,熱合板上設有加熱管。
全文摘要
一種雙室雙管非PVC膜軟袋大輸液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送膜部件、印字部件、接管輸送部件、成形部件、弱焊部件、接管焊接部件、袋分離部件、袋傳送部件、自動上接管部件、進袋部件、治療藥灌裝部件或粉針室接管焊合部件、送塞部件、塞塞部件、大輸液灌裝部件、取袋部件、袋輸送部件和袋輸出部件,上述各部件均裝于機架部件上,依序排列成不同的工位,其中自動上接管部件置于弱焊部件和接管焊接部件對面,送塞部件位于袋輸送部件旁邊,袋輸出部件位于袋輸送部件出口位置。本發明可直接將大輸液及治療劑兩種不同的藥液裝入同一輸液袋中,實現了非PVC膜大輸液軟袋的雙室雙管加工,其整機結構設計合理、完整,加工質量好,操作和維修都很方便。
文檔編號A61J1/10GK1600290SQ20041004684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19日
發明者劉祥華, 彭勛德, 鄭國勝, 劉穩根 申請人:湖南千山制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