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藥液容器的內栓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0488閱讀:35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藥液容器的內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液容器的內栓,可以通過規定次數的搖動而排出大致一定量的漱口液等藥液。
背景技術
一般情況下,漱口液等藥液均是將其規定量的藥液用水進行稀釋后而予以使用的。
另一方面,有一種液藥容器,為排出定量的藥液,在其口部安裝有定量杯(參見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2-205566號)。
此藥液容器,若擠壓其柔軟的容器主體而使其產生變形,則藥液可通過容器主體內的壓上管而被輸送至定量杯,之后傾斜容器主體即可倒出定量杯中的藥液。
采用上述以往技術,則安裝在藥液容器口部的定量杯的結構過于復雜、外形尺寸過大、制造成本過高,且容器主體必須使用柔軟材料。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以往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藥液容器的內栓,該藥液容器的內栓結構極為簡單、且容器主體不局限于使用柔軟材料,另外通過規定次數的搖動可排出大致一定量的藥液,并能降低制造成本。
本發明的一技術方案的藥液容器的內栓,安裝于容器主體的口部,包括開口向上且隨容器主體的每次搖動使藥液與空氣進行置換而向外流出的排出嘴;以及形成在上述排出嘴底部的節流部,該節流部的內表面設有沿軸向延伸的條紋。


圖1是藥液容器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2是藥液容器的分解立體圖;圖3A是內栓的仰視圖;圖3B是沿圖3A中3B一3B線箭頭方向的剖視立體圖;圖3C是圖3A中的要部放大圖;圖4是藥液容器在使用狀態時的立體圖;圖5A是排出嘴的節流部的俯視圖;圖5B是排出嘴的節流部的側面剖視圖;圖5C是排出嘴的節流部未設有條紋時的俯視圖;圖5D是圖5C中所示排出嘴的節流部的側面剖視圖;圖6A及圖6B是排出試驗數據圖;圖7是排出試驗數據表;圖8A及圖8B是圖3C所示要部的其它實施方式的放大圖;圖9是本發明其它實施方式的要部放大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藥液容器的內栓10被安裝在容器主體20的口部21,該內栓10包括同軸的排出嘴11及節流部12。
所述容器主體20,為便于單手拿握,采用稍稍扁平的方形形狀,其上部形成有帶有外螺紋21a的口部21。另外,在口部21的上端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卡合環21b。
所述內栓10采用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等材料而一體成形。該內栓10具有與口部21相吻合的裙緣部13、與卡合環21b相卡合且方向向內凸出的卡合環14,通過將裙緣部13插入口部21中,使卡合環14與卡合環21b彈性卡合,即可一次性安裝在口部21上端,從而防止搖動時產生脫落。
如圖3A、3B、3C所示,在所述內栓10的中央部位,帶有節流部12的排出嘴11向上突出設置。其中,圖3A是內栓10的仰視圖,圖3B是沿圖3A中3B-3B線箭頭方向的剖視立體圖,圖3C是圖3A所示內栓的要部放大圖。
所述節流部12,形成于排出嘴11的底部,其內徑小于排出嘴11且剖面呈多角星形。
即在節流部12的內表面全周均等分布有沿軸向延伸的角形條紋12d、12d…。另外,節流部12的上端,通過環狀階梯部12c與排出嘴11的下端相連接,節流部12的下部,作為具有裙緣部13中呈放射狀設置的加強筋12a、12a…的凸起部12b,從內栓10的頂板向下突出設置。
所述排出嘴11的頂端部,其內徑逐漸擴大,在最頂端處形成邊緣部11a。而且,在內栓1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設置有與排出嘴11同心且高度較低的輔助用保護環15。
所述容器主體20,附設有螺紋聯接式蓋子30(參照圖1及圖2)。此蓋子30具有與容器主體20上的螺紋21a相配合的內螺紋31,在其頂板下表面上向下突出設置有按壓中拴10的凸緣部32、封閉排出嘴11頂端的栓部33以及輔助環33a。
上述蓋子30,安裝在容器主體20的口部21上,通過緣部32可防止內栓10脫落,同時可提高內栓10與容器主體20的口部21間的密合性。
而且,蓋子30還通過將其栓部33插入排出嘴11的頂端,并使排出嘴11的頂端部分插入栓部33與輔助環33a之間的環狀凹槽中,從而可密封排出嘴11以防止漏液。
上述內栓10,在用手朝下握住除去蓋子30的容器主體20(參照圖4)而進行上下反復搖動時(圖4中的箭頭方向),可以通過節流部12以及排出嘴11,在每次搖動將一定量的藥液輸送至外部容器Y。
因所述排出嘴11在每次搖動時可使容器主體20內的藥液與空氣進行置換而予以排出,節流部12可將此時的藥液排出量大致限制在一定量,所以上述操作可予以實現。排出嘴11的內徑被設定為,借助藥液的表面張力而由藥液本身而予以封閉的尺寸,即是即使將容器主體20倒置,藥液亦不會自動流出的最大直徑。
圖5~圖7對通過內栓10的搖動而使藥液排出的特性予以說明。圖5A、5B是圖1~圖3中所示的排出嘴11、節流部12的詳細圖,圖5C、5D是節流部12未設有條紋12d、12d…的比較例。
在圖5A、5B中,排出嘴11的內徑a、長度b分別為3.8mm、7.5mm,節流部12的長度c為2.9mm。此外,節流部12的最大直徑d1、最小直徑d2分別為2.8mm以及2.4mm。另外,圖5C、5D中的節流部12的內徑d為2.8mm。
圖6A表示圖5A、5B中的形式的藥液排出特性,圖6B表示圖5C、5D中的形式的藥液排出特性,圖6A、6B中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3次3次地反復搖動的重復次數(次)以及每3次反復搖動后藥液的排出量(ml)。另外,圖7中的數據為3次3次地反復搖動經10次重復后(即經過30次搖動)圖6A、6B中的排出量數據的平均值。
根據上述數據,每3次搖動后的藥液排出量,大致固定在1.2ml左右。另外,此時的容器主體20采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制成,從底部至構成口部21的上部中間部位的有效高度為約60mm,并且最初的藥液量為60mm,所以重復次數若超過40次,則容器主體20內的剩余藥液變少,而每次搖動的排出量也隨之減少。
所述內栓10,采用相對于藥液的接觸角不小于80°,且不易變濕的塑料材料,因此無論節流部12的內面形狀如何都可實現良好的排出特性。
例如圖8A、8B中所示,形成在節流部12內表面的條紋12d、12d…,其形狀以及條數可進行適當變更、亦可將深度不一的條紋12d、12d…予以適當混和(未圖示)。其中較為理想的節流部12的截面積為排出嘴11的截面積的0.2~0.6倍。
另外,如圖9所示,在與排出嘴11同軸的節流部12與排出嘴11內表面之間的部位亦可形成相對于共同軸心C的傾斜角θ≤90°的階梯部12c。
另外,除排出嘴11的底部外,節流部12亦可形成在排出嘴11的內徑不產生變化的部位的中間位置。
如上所述,安裝在容器主體口部的內栓,包括開口向上且隨容器主體的每次搖動使藥液與空氣進行置換而向外流出的排出嘴;以及形成在排出嘴底部的節流部,該節流部的內表面設有沿軸向延伸的條紋。
采用上述結構,由于排出嘴隨容器主體的每次搖動使容器主體內的藥液與空氣進行置換而向外流出,且形成在排出嘴底部的節流部,通過其內表面上所設的條紋而使其與藥液的接觸面積增大,所以可將每次搖動時流出到排出嘴的藥液量大致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同時可分割從排出嘴流出的藥液以切斷其連續性,從而防止藥液產生滴漏,以提高藥液的切斷性能。
即,節流部以及排出嘴可使每次搖動都向外排出大致定量的藥液。而且,排出嘴的內徑在3.0~5.0mm左右,該內徑為容器主體處于傾斜或倒置時使容器主體中的藥液不會自動流出的最大直徑。
通過對容器主體施加搖動,例如握住容器主體使其口朝下并進行上下搖動,或者使口朝下的容器主體急速向下運動并瞬間改變為向上運動,由此可實現使容器主體內的藥液也進行上下相對移動。其中為使容器主體在搖動位置最下端時口朝下,可使該容器主體沿直線或圓弧線進行上下運動。
所述節流部的下部,作為具有放射狀加強筋的凸起部而向下突出設置。
若節流部的下部作為具有放射狀加強筋且向下凸出的凸起部而予以成形,則流入節流部的藥液通過加強筋而予以分割,從而抑制每次搖動時藥液排出量的不規則性。而且,在蓋子封住排出嘴的頂端時,通過加強筋可加強內栓的強度,以防止內栓產生變形,同時可減少殘留在凸起部內的藥液量。所述節流部相對于排出嘴的截面積之比可設定為0.2~0.6,并與所述排出嘴同軸,且在其與所述排出嘴內表面之間的部位可形成相對于共同軸心的傾斜角小于或等于90°的階梯部。
由于節流部相對于排出嘴的截面積比被設定為0.2~0.6,則每次搖動時的藥液排出量可更加均一。若截面積比大于0.6,則藥液的切斷性變差,節流部亦失去其設置意義。若截面積比小于0.2,則每次搖動時的藥液排出量過度少,從而缺乏實用性。
由于節流部與排出嘴同軸,所以無論容器主體的握持方向如何,節流部以及排出嘴的相對于垂直方向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保持不變,從而可減少每次搖動時藥液排出量的變動。
而且,由于在節流部與排出嘴內表面之間的部位,形成相對于共同軸心的傾斜角小于或等于90°的階梯部,所以藥液的切斷性更加得以提高。
即,階梯部相對于從節流部向排出嘴呈柱狀流動的藥液,可視作下側切斷部(undercut),且藥液全周產生沿藥液流出方向的漩渦,由此可進一步切斷藥液的連續性。此時的傾斜角是指階梯部表面的節流部一側相對于軸心的傾斜角。
所述排出嘴,其頂端的內徑可逐漸擴大,且在最頂端處形成邊緣部。
由于排出嘴頂端的內徑逐漸擴大,且在最頂端處形成邊緣部,所以藥液可順利地從排出嘴的最頂端分離。
所述內栓,可采用相對于藥液的接觸角大于或等于80°的塑料材料而一體成形。
內栓的一體成形,以相對于藥液的接觸角大于或等于80°的塑料材料較為理想,且塑料材料不易潤濕,因此藥液的切斷性更加得以提高。上述塑料材料,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polyethylen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甲基戊烯(polymethylpe ntene;PMP;三井化學公司產品名稱TPX)等具有良好成形性能及抗藥物性能的材料較為合適。
工業上的利用可能性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藥液容器的內栓,包括排出嘴以及排出嘴上所形成的節流部,排出嘴隨排出嘴主體的每次搖動,使藥液與空氣進行置換而向外流出,節流部將藥液的流出量大致限制在一固定范圍內,所以整個藥液容器的內栓的構造極為簡單,且在每次搖動時可將藥液的排出量控制在一固定范圍內,因此通過規定次數的搖動可大致排出定量的藥液,且不受容器主體的柔軟程度限制,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藥液容器的內栓,安裝在容器主體的口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開口向上且隨容器主體的每次搖動,使藥液與空氣進行置換而向外流出的排出嘴;形成于上述排出嘴底部的節流部,該節流部的內表面設有沿軸向延伸的條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液容器的內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部的下部,作為具有放射狀加強筋的凸起部而向下突出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液容器的內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部的截面積相對于對所述排出嘴的截面積的比為0.2~0.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藥液容器的內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部與所述排出嘴同軸,且在該節流部與所述排出嘴內表面之間的部位,形成相對于上述共同軸心的傾斜角小于或等于90°的階梯部。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藥液容器的內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嘴,其頂端的內徑逐漸擴大,且在最頂端處形成邊緣部。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藥液容器的內栓,其特征在于采用相對于藥液的接觸角大于或等于80°的塑料材料一體成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所提供的藥液容器的內栓(10),包括排出嘴(11)以及排出嘴(11)上所形成的節流部(12),排出嘴(11)隨容器主體的每次搖動,使藥液與空氣進行置換而向外流出,節流部(12)將藥液的流出量大致限制在一固定范圍內,所以整個藥液容器的內栓的構造極為簡單,且在每次搖動時可將藥液的排出量控制在一固定范圍內,因而通過規定次數的搖動可大致排出定量的藥液,且不受容器主體(20)的柔軟程度限制,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A61J1/05GK1745020SQ20048000310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31日
發明者金子智, 二塚由紀子 申請人:興和株式會社, 伸晃化學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