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旁通式靜脈留置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特別是能一種旁通式靜脈留置針。
背景技術:
靜脈留置針在醫療系統中使用已相當普遍,由于靜脈留置針一般針管較長,針管為不透明材料,只能從針座后部的輸液管觀察回血,需要較多的回血量,操作時間較長。目前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已有公開,如“可迅速看見回血的靜脈留置針”(專利號為03250617.1,公開號為CN2614686),靜脈留置針的針管側壁開有一個較大的矩形側孔窺看回血,但由于針管壁本來較薄,開孔處在穿刺靜脈時容易折斷,使用起來很不安全,可靠性差;所用的Y形的導管座不易方便牢固貼附在肌膚上,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性和可靠性好、易于貼附肌膚的旁通式靜脈留置針。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包括針頭和針頭外的透明留置導管,留置導管通過旁通座與滴液管連接,針頭開有兩個側孔,并與針頭內腔相通。兩個側孔均為圓形,側孔的直徑D1為0.3-0.8mm,上側孔與針頭頂端的距離H1為3-5mm,下側孔與上側孔的距離H2為2-6mm。
另一技術方案是包括針頭和針頭外的透明留置導管,留置導管通過旁通座與滴液管連接,針頭為實心體,側面開有縱向凹槽。上述凹槽開在針頭的前端,凹槽為圓弧槽或三角槽。
所述的旁通座呈“”形,留置導管固定在旁通座上側,旁通座下側有后堵頭密封,旁通座右側設有“”字形旁通接頭,旁通接頭另一側與滴液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于針頭開有兩個較小的側孔或實心針頭開有凹槽來窺視回血,針頭的強度較好不宜折斷,窺視范圍增大,在有較少回血時就能及時看到,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采用“”形旁通座,膠帶粘貼面積較大,方便貼附在肌膚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針頭開孔處的剖視圖。
圖4為另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4中兩種開槽針頭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旁通座4為“”形,上側制有留置導管2,下側有后堵頭密封,旁通座4的右側設有“”字形旁通接頭5,旁通接頭5另一側與滴液管6連接。留置導管2內壁插有尾部帶針翼8的針頭1,外部套有護套3。滴液管6上套有夾緊調節板7,滴液管6上部為塞有橡膠后封堵9的連接頭,可與配套的導管連接。
參考圖2和圖3,本實施例的針頭1直徑為0.7mm,內腔直徑為0.14mm,針頭1開有兩個側孔1.1、1.2,并與針頭1內腔相通。兩個側孔均為圓形,側孔的直徑D1為0.4mm,上側孔1.1與針頭1頂端的距離H1為4mm,下側孔1.2與上側孔1.1的距離H2為2.5mm,由于側孔與針尖距離較短,可迅速觀察到回血。
參考圖4至圖6的另一實施例,針頭1為實心體,針頭1前端側面開有縱向凹槽,凹槽為圓弧槽或三角槽,回血可直接從槽內回流,觀察更為清晰,且實心針頭1的抗折強度明顯提高,制作也更為方便。
權利要求1.旁通式靜脈留置針,包括針頭(1)和針頭(1)外的透明留置導管(2),留置導管(2)通過旁通座(4)與滴液管(6)連接,其特征在于針頭(1)開有兩個側孔(1.1、1.2),并與針頭(1)內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式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兩個側孔(1.1、1.2)均為圓形,側孔的直徑D1為0.3-0.8mm,上側孔(1.1)與針頭(1)頂端的距離H1為3-5mm,下側孔(1.2)與上側孔(1.1)的距離H2為2-6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式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旁通座(4)呈“”形,留置導管(2)固定在旁通座(4)上側,旁通座(4)下側有后堵頭密封,旁通座(4)右側設有“”字形旁通接頭(5),旁通接頭(5)另一側與滴液管(6)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能看到回血的旁通式靜脈留置針,包括針頭和針頭外的透明留置導管,留置導管通過旁通座與滴液管連接,針頭開有兩個側孔,并與針頭內腔相通,或者針頭為實心體,側面開有縱向凹槽;旁通座呈“┣”形,留置導管固定在旁通座上側,旁通座下側有后堵頭密封,旁通座右側設有“┓”字形旁通接頭。由于針頭開有兩個較小的側孔或實心針頭開有凹槽來窺視回血,針頭的強度較好不宜折斷,窺視范圍增大,在有較少回血時就能及時看到,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采用“┣”形旁通座,膠帶粘貼面積較大,方便貼附在肌膚上。
文檔編號A61M5/32GK2865711SQ20052011710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9日
發明者韓九林, 章良槐, 陳世曉 申請人:陳世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