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胃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治療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的藥物有關。
背景技術:
市售的治療胃病的藥物品種繁多,配方單一,療效欠佳,適應病種少,復發率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不但能治療急、慢性胃炎,而且還能治療十二指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見效快,治療效果好,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復發率低的治療胃病的藥物。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50~70,車前仁20~40, 海螵蛸20~40,白及20~40, 黨參20~40,絲瓜絡15~25, 大腹皮10~20,丹參10~20, 紫草10~20,延胡索10~20, 雞內金3~8,甘草3~8。
上述的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60,車前仁30, 海螵蛸30,白及30, 黨參30,絲瓜絡20, 大腹皮15,丹參15, 紫草15,延胡索15, 雞內金5,甘草5。
本發明藥物中以蒲公英、車前仁、紫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殺滅幽門螺桿菌,其中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利濕消腫,散瘀通淋;車前仁有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之功效;紫草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效,諸藥合用效果更好。海螵蛸、延胡索有很好的制酸止痛作用,其中海螵蛸有制酸止痛、固精止帶,收斂止血、收濕斂瘡之功效,海螵蛸有抗消化性潰瘍作用,所含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改變胃內容物的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進潰瘍面愈合,另外,其所含殼角質與胃中有機質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潰瘍面上形成保護膜,使出血趨于凝固作用;延胡索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本草綱目》“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蓋延胡索活血行氣,第一品藥也”。白及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白及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白及對胃黏膜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潰瘍抑制率可達94.8%,白及粉對實驗性犬胃及十二指腸有明顯治療作用,可迅速堵塞穿孔,阻止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外漏并加大網膜的遮蓋作用。配以絲瓜絡、大腹皮、雞內金的以形治形、以絡通絡作用治療胃病效果更佳,其中絲瓜絡有祛風、通絡、活血之功效,《本草綱目》“能通人脈絡臟腑,而去風解毒,消腫化瘀,祛痛殺蟲,治諸血病”。大腹皮行氣寬中,利水消腫,《本經逢原》“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大腹皮有興奮胃腸平滑肌,促胃腸動力作用。少佐雞內金有消食健胃,澀精止遺之功,口服雞內金粉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有提高,胃運動機能明顯增加。再配合黨參,甘草補脾益氣、黨參《本草叢新》“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虛,用以調補,甚為平安”。甘草還有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及抗潰瘍,抑制胃液分泌,緩解平滑肌痙攣及鎮痛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過敏作用。再輔以丹參改善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速,保護胃黏膜,抗胃潰瘍及鎮痛和抗炎、抗過敏的作用。諸藥配用,共奏殺滅幽門螺桿菌、制酸止痛,保護胃黏膜及中醫以形治形、以絡通絡,健脾益氣、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故本發明藥物治療急、慢性胃炎,十二脂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效果好。
將黨參和其它中藥原料按比例配料,分別焙干,粉碎,過孔徑為0.124~0.175mm的篩,然后裝瓶或裝袋備用。
凡是確診為急、慢性胃炎,十二脂腸炎,胃、十二脂腸潰瘍患者都可以應用本發明藥物。每次服8克,一日3次,十四天為一療程,一般服用一至六療程即可痊愈或好轉。
臨床效果本申請人經30年臨床驗證,本發明藥物治療各種胃病,具有見效迅速,效果確切,一般胃病一療程內即可見效,三療程痊愈,較重者六療程即可痊愈, 病例介紹 1,羅某,女,37歲,興義鎮張河村人,就診于2005年10月18日,患胃病多年,經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服用中西藥未效,現胃部脹痛,暖氣、食少、舌淡、苔白、脈弦細、睡液pH值6.5。停用其他藥物,服用,每天三次,每次8克,服用五天后胃痛脹、暖氣減輕。繼用本發明藥物二月余,經胃鏡復查,胃炎消失,隨訪未見復發。
2,盛某,男,72歲,彭山縣保盛鎮江云村人,就診于2006年3月25日,患胃病多年,經檢查診斷為糜爛出血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服用中西藥時好時壞,現面色蒼白,胃痛、嘈雜,反酸、暖氣、黑便,舌淡苔白,脈弱,唾液pH值6,停用其他藥物,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次8克,一日三次,服用第四天后,黑便轉黃,胃痛、嘈雜,反酸減輕,繼服本發明藥物3月,經胃鏡復查,胃炎消失,潰瘍愈合,隨訪未見復發。
本申請人通過30年的反復實踐、研究、探索、驗證、篩選發現,臨床治療各種胃病應以殺滅幽門螺桿菌,制酸止痛,保護胃黏膜為主,再根據中醫以形治形、以絡通絡,辯證施治為輔,治療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效果好,見效快,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復發率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1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50,車前仁20, 海螵蛸20,白及20, 黨參20,絲瓜絡15, 大腹皮10,丹參10, 紫草10,延胡索10, 雞內金3,甘草3。
實施例2 本實施例2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60,車前仁30, 海螵蛸30,白及30, 黨參30,絲瓜絡20, 大腹皮15,丹參15, 紫草15,延胡索15, 雞內金5,甘草5。
實施例3 本實施例3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70,車前仁40, 海螵蛸40,白及40, 黨參40,絲瓜絡25, 大腹皮20,丹參20, 紫草20,延胡索20, 雞內金8,甘草8。
實施例4 本實施例4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55,車前仁25, 海螵蛸25,白及25, 黨參25,絲瓜絡25, 大腹皮25,丹參13, 紫草13,延胡索13, 雞內金4,甘草4。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基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50~70,車前仁20~40,
海螵蛸20~40,白及20~40,
黨參20~40,絲瓜絡15~25,
大腹皮10~20,丹參10~20,
紫草10~20,延胡索10~20,
雞內金3~8,甘草3~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胃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
蒲公英60,車前仁30,
海螵蛸30,白及30,
黨參30,絲瓜絡20,
大腹皮15,丹參15,
紫草15,延胡索15,
雞內金5,甘草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物,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制成蒲公英50~70,車前仁20~40,海螵蛸20~40,白及20~40,黨參20~40,絲瓜絡15~25,大腹皮10~20,丹參10~20,紫草10~20,延胡索10~20,雞內金3~8,甘草3~8。本發明見效快,治療效果好,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復發率低。
文檔編號A61K36/898GK101181521SQ20071005059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3日
發明者陳會甫, 科 陳 申請人:陳會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