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0512閱讀:38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是一種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胃眾議不在醫學領域介入手術在臨床中逐漸被廣泛使用,然而手術后股動 脈穿刺部位處理的是否妥當非常重要,目前,通常采用兩種止血方法: —種是徒手壓迫20分鐘左右后用繃帶加壓包扎砂袋壓迫另一種是 使用血管內縫合器。這兩種方法具有明顯的不足采用繃帶加壓包扎 壓迫法時,使加壓包扎松緊程度較難達到均勻,無法達到較好的止血 目的,易造成患者皮下血腫,甚至大出血,并且增加了醫生的工作強 度,如遇老年或肥胖體型包扎時則難度更大,由于是在雙側腹股溝進 行"8"字型包扎,而且繃帶較窄,用力包扎后,使肌肉局部受壓明 顯,患者極不舒服。采用血管縫合器法,雖然可解決上述不足,但是 大幅度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使許多患者無法使用。已公開的止血 裝置有較多結構,由于其結構復雜,操作準確性較低及止血效果差等 原因,至今沒有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它 能夠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造價低,操作方便,止血效果好。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次性股 動脈充氣加壓裝置,包括前片狀包布和后片狀包布,前片狀包布的邊 沿處和后片狀包布的邊沿處分別設置鎖扣,前片狀包布的左側設置第 —囊腔,前片狀包布的右側設置第二囊腔,在第一囊腔內安裝第一氣 囊,第二囊腔內安裝第二氣囊,第一氣囊上安裝第一氣體加壓管和第 —壓力表,第二氣囊上安裝第二氣體加壓管和第二壓力表,第一囊腔 和第二囊腔均呈長方形,前端為敞口,其余3面均是封閉結構,第--囊腔和第二囊腔的敞口端與前片狀包布的中心位置的距離小于其后 端距前片狀包布中心位置的距離。第一囊腔和第二囊腔為雙層結構, 底面材料與前片狀包布的材料相同,上層材料是硬質無彈性材料。前片狀包布和后片狀包布中間相連接,兩側底邊是弧狀,兩側分別為敞 開式結構。前片狀包布的兩邊沿上設置長條形鎖扣,后片狀包布上兩 邊沿上設置柱式鎖扣。在前片狀包布的外表面上設置第一卡帶和第二卡帶a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造價低廉,操作簡單方便,避免了交叉感染,充氣加壓均勻,止血效果好,可適用于各種體型,并且方便患者上下床、大小便等a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展開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的結構扣 合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患者的使用方便,本實用新型設置前片狀包布1和后片狀包布7,在前片狀包布1和后片狀包布7的邊沿處分別設置鎖扣,鎖扣 的優選方案是在前片狀包布1的兩邊沿上設置長條形鎖扣2,在后 片狀包布7上的兩邊沿上設置柱式鎖扣6,這種結構便于根據患者的 體形拉緊距離,以達到不影響止血效果的前提下,增加患者的適應范 圍、活動安全性及舒適度,為了達到止血壓迫的準確性及好的止血效 果,在前片狀包布1的左側設置第一囊腔10,前片狀包布1的右側 設置第二囊腔13,在第一囊腔10內安裝第一氣襄12,第二囊腔13 內安裝第二氣囊14,第一氣囊12上安裝第一氣體加壓管8和第一壓 力表9,第二氣囊14上安裝第二氣體加壓管4和第二壓力表3,在第 —氣體加壓管8和第二氣體加壓管4的一端均安裝加壓氣囊。本實用 新型所述的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均呈長方形,前端為敞口,其 余3面均是封閉結構,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的敞口端與前片狀 包布1的中心位置的距離小于其后端距前片狀包布1中心位置的距 離,使壓迫止血準確并且具有較好效果。為了進一步保證達到更好的 止血效果及患者的舒適度,將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設計為雙層 結構,底面材料與前片狀包布1的材料相同,上層材料是硬質無彈性 材料》本實用新型在設計時考慮到操作者的方便性及減少患者的痛苦 程度,使前片狀包布1和后片狀包布7中間相連接,兩側底邊是弧狀, 兩側分別為敞開式結構。為了使患者能夠下床大小便時更方便,在前 片狀包布1的外表面上設置第一卡帶16和第二卡帶15,將充氣囊管和壓力表掛在卡帶內。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前片狀包布1和后片包布狀7平鋪置于患者身下,將氣囊分別裝入囊腔內,拉緊鎖扣后,向 氣囊內充氣加壓,根據壓力表顯示數據為加壓依據。本實用新型使用 方便加壓后5—7小時即可,臨床使用中未見血腫及出血等癥狀,患 者感覺良好。本實用新.型不被限制在本實施例之中。
權利要求1、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片狀包布(1)和后片狀包布(7),前片狀包布(1)的邊沿處和后片狀包布(7)的邊沿處分別設置鎖扣,前片狀包布(1)的左側設置第一囊腔(10),前片狀包布(1)的右側設置第二囊腔(13),在第一囊腔(10)內安裝第一氣囊(12),第二囊腔(13)內安裝第二氣囊(14),第一氣囊(12)上安裝第一氣體加壓管(8)和第一壓力表(9),第二氣囊(14)上安裝第二氣體加壓管(4)和第二壓力表(3),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均呈長方形,前端為敞口,其余3面均是封閉結構,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的敞口端與前片狀包布(1)的中心位置的距離小于其后端距前片狀包布(1)中心位置的距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其特征 在于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為雙層結構,底面材料與前 片狀包布(1)的材料相同,上層材料是硬質無彈性材料。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其特征 在于前片狀包布U)和后片狀包布(7)中間相連接,兩側底邊是 弧狀,兩側分別為敞開式結構。
4、 根據權利要求1、 2或3任一項所述的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 裝置,其特征在于前片狀包布(1)的兩邊沿上設置長條形鎖扣(2), 后片狀包布(7)上兩邊沿上設置柱式鎖扣(6)。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其特征 在于在前片狀包布(1)的外表面上設置第--卡帶(16)和第二卡 帶(!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次性股動脈充氣加壓裝置,包括前片狀包布和后片狀包布,前片狀包布的邊沿處和后片狀包布的邊沿處分別設置鎖扣,前片狀包布的左側設置第一囊腔,前片狀包布的右側設置第二囊腔,在第一囊腔內安裝第一氣囊,第二囊腔內安裝第二氣囊,第一氣囊上安裝第一氣體加壓管和第一壓力表,第二氣囊上安裝第二氣體加壓管和第二壓力表,前端為敞口,其余3面均是封閉結構,第一囊腔和第二囊腔的敞口端與前片狀包布的中心位置的距離小于其后端距前片狀包布中心位置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造價低廉,操作簡單方便,避免了交叉感染,充氣加壓均勻,止血效果好,可適用于各種體型,并且方便患者上下床、大小便等。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1082178SQ20072002559
公開日2008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30日
發明者于安忠, 孫麗萍, 崔前英, 方新林, 賈如意, 蘭 辛, 黃瑞彬 申請人: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