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方腸寧合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復方腸寧合劑。
背景技術: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種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的結腸炎性疾病,可能與感染、免疫、遺傳、精神、神經因素及飲食等有關,常呈慢性過程,病程長達數年至十余年,常有發作期及緩解期的交替。嚴重者可以有消化道大出血、腸穿孔、癌變等并發癥。現代醫學主要采用氨基水楊酸類、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但上述類藥物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皮疹及長期應用激素可引起骨質疏松癥、繼發性高血壓、糖尿病、二重感染、精神改變、電解質紊亂等諸多不良反應,藥物副作用大,病情容易復發,嚴重地影響了它們的使用。中醫藥在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中有其獨特性和優越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善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癥狀,療效確切,成本低廉,無毒副作用的中藥制劑。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方腸寧合劑,采用黃芪、白術、黃連、敗醬草、薏苡仁、桔梗、茜草、穿山甲、當歸為原料制備而成,將黃芪、白術、黃連、敗醬草、薏苡仁、桔梗、茜草、穿山甲、當歸洗凈后,用水浸泡,然后煎熬,去渣得濾液,滅菌,經提煉后制得合劑,其技術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黃芪12-22%、白術8-10%、黃連4-6%、敗醬草12-16%、薏苡仁12-23%、桔梗10-14%、茜草10-12%、穿山甲8-10%、當歸4-6%,各原料組分百分比之和等于百分之百。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原料成本低,依從性好,無毒副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能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采用黃芪、白術、黃連、敗醬草、薏苡仁、桔梗、茜草、穿山甲、當歸為原料制備而成。其組分(重量%)為黃芪16、白術8、黃連6、敗醬草16、薏苡仁20、桔梗11、茜草10、穿山甲9、當歸4。取上述九種原料總重量54千克,精選洗凈后,先將藥物用水浸泡20分鐘然后煎熬。頭煎加水12000m1,以沒過藥面一寸為宜,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煎熬30分鐘取汁4500ml;二煎加水8000ml,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煎熬20分鐘取汁4500ml。兩煎混合,經常規去渣過濾、高壓、滅菌工藝后,所得濾液共9000ml,分袋真空包裝,每袋150ml。避光、常溫保存。
本發明的治療原則潰瘍性結腸炎屬于中醫學“泄瀉”“痢疾”“腸癖”“大腸泄”等病范疇。其病理變化主要在脾胃及大小腸,內因脾虛失運,濕濁內生,外因濕熱邪毒,損傷脾胃,而腸道氣滯血瘀則貫穿病程的始終。故治療以健脾祛濕、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消腫生肌為法則。本發明組分中黃芪為主藥,具有健脾補氣,托毒生肌之功,現代藥理研究具有調整免疫功能及促進潰瘍面愈合作用,配白術健脾和中,燥濕止瀉;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據《本經》記載黃連“主腸癖腹痛下痢”;《別錄》稱“主久下泄癖膿血”。現代藥理研究黃連具有抗微生物及抗原蟲的作用,其抗菌譜廣,對痢疾桿菌等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還能增強白細胞及肝臟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能使因感染而產生的代謝障礙有所恢復。敗醬草歸大腸經,長于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為治腸癰之要藥;重用薏苡仁健脾祛濕止瀉、兼清熱排膿消癰,配合桔梗加強排膿消癰之功,同時桔梗又有宣肺氣,能復肺肅降之功,助大腸傳導之機。茜草苦寒,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止血,故有止血而不留瘀特點;配以穿山甲活血化瘀,消腫排膿,能使癰腫未成膿者消退,已成膿者速潰。二者具有止血化瘀、抗炎愈傷作用,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與成纖維細胞的生成,從而加速血管生長,加速上皮組織修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創面愈合。佐以當歸,本品補血、活血,善止血虛、血瘀之痛,且有散寒功能,能起到消腫止痛、排膿生肌之功。諸藥合用,脾得健運,濕得以化,熱毒得清,血運暢行,瘀去癰消。本發明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慢性炎癥吸收、修復粘膜潰瘍并具有止痛作用。臨床應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取得了良好療效。
本發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其加工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下面結合我院,即山東省威海市文登中心醫院進行的臨床試驗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1、病例選擇本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40歲;病程2個月。
2、診斷標準參照陳灝珠編寫《實用內科學》2005年制定的診斷標準①慢性腹瀉,血、膿和黏液便,腹痛,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包括發熱,輕度貧血,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體力下降,營養不良);②大便培養3次以上無發現病原體;③結腸鏡檢查可見病變主要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可延伸到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粘膜呈細顆粒狀,并有彌漫性充血、水腫、脆易出血,糜爛及多數形狀不規則、大小深淺不同的潰瘍,覆蓋有黃色或血性滲出物。對于出現消化道大出血、腸梗阻、腸穿孔、腸癌變情況者不列為觀察對象。
3、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相關標準制定。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大便次數、性狀正常,結腸鏡檢查結腸黏膜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大便次數、性狀正常,結腸鏡檢查結腸黏膜仍有輕度異常。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在治療期間復發甚至加重。
4、治療方法每次服用復方腸寧合劑150mL,每日早、晚兩次空腹溫服,服用十天為一療程,連續服用本發明三個療程。
5、治療結果本發明治療60例,服藥三個療程,治愈14例,有效42例,無效4例,治愈率23%,有效率70%,無效率7%,總有效率93%。
權利要求
1、一種復方腸寧合劑,采用黃芪、白術、黃連、敗醬草、薏苡仁、桔梗、茜草、穿山甲、當歸為原料制備而成,將黃芪、白術、黃連、敗醬草、薏苡仁、桔梗、茜草、穿山甲、當歸洗凈后,用水浸泡,然后煎熬,去渣得濾液,滅菌,經提煉后制得合劑,其技術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黃芪12-22%、白術8-10%、黃連4-6%、敗醬草12-16%、薏苡仁12-23%、桔梗10-14%、茜草10-12%、穿山甲8-10%、當歸4-6%,各原料組分百分比之和等于百分之百。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藥物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復方腸寧合劑。采用黃芪、白術、黃連、敗醬草、薏苡仁、桔梗、茜草、穿山甲、當歸為原料制備而成,將黃芪、白術、黃連、敗醬草、薏苡仁、桔梗、茜草、穿山甲、當歸洗凈后,用水浸泡,然后煎熬,去渣得濾液,滅菌,經提煉后制得合劑,其技術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黃芪12-22%、白術8-10%、黃連4-6%、敗醬草12-16%、薏苡仁12-23%、桔梗10-14%、茜草10-12%、穿山甲8-10%、當歸4-6%,各原料組分百分比之和等于百分之百。本發明原料成本低,依從性好,無毒副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能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1259228SQ20081001495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3日
發明者劉愛玲, 姜云霞, 馬玉芹 申請人:劉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