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限制、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及方法

文檔序號:1227880閱讀:19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限制、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相關于一種能夠將脊椎牽引力施加至特殊身體區域的限制、再 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是加以想象,包括其在運動期
間被使用作為腰椎骨盆(lumbar pelvic)限制裝置,以減輕疼痛,及/或恢 復遭受疼痛之下的背部、骨盆、以及腿部、或是希望恢復、或增加移動范圍 之健康人體的動作范圍,其亦可以用以治療疼痛、及/或恢復、或增加頸部、 肩膀、上背部、中背部、骨盆、臀部、膝蓋、以及其它身體部位的動作范圍。
背景技術
在人體解剖中,下部的脊椎,亦稱之為腰椎,與骨盆骨的交接關節稱之 為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該骶髂關節是一個較為僵硬、或不易彎 曲的關節。上腿骨,亦稱之為股骨(femur),會在髖關節的位置處藉由髖關 節韌帶而連接至該骨盆骨。因為腰椎較為僵硬或不易彎曲的性質,因此,此 關節相對于骨盆所僅有的有限移動程度僅可能位在骶髂關節處。所以, 一般 而言,該腰椎于任何方向的移動,至少會有一些被轉化為于髖關節處的移動, 這是因為該髖關節相對于該僵硬的骶髂關節而言,具有較為自由的移動。而 腿部的移動則是會造成至少一些的髖關節韌帶開始扭曲。然后,當這些髖關 節韌帶完全蜷繞時,腿部更進一步的移動就會被轉化為骨盆的移動。
一種主要遍及世界且存在己久的健康問題是急性、或慢性的背痛。有無 數的人遭受包括下背部以及臀部之腰椎骨盆區域的疼痛。可列舉的背痛起因 有太多,包括受傷,錯誤的姿勢,發生意外,基因上的缺陷,疾病,以及老 化等。其中,對某些人而言,疼痛只發生在運動期間。因而造成許多人將具 有益處的運動從他們的例行程序中刪除。另外,對其他人而言,臀部、及/ 或下背部的疼痛則是經常地會出現。而對許多的這些人而言,運動則是治療 疼痛所需要或必要。但同樣地,由于在運動期間所增加的疼痛,因此,要執 行恰好減緩疼痛的運動是有困難的。這些人通常會變得被困在,當減輕疼痛所需的運動及治療執行起來過于疼痛時會增加疼痛、以及缺乏適當運動而造 成肌肉變弱與增加疼痛及/或不適感的循環之中。
試著治療背部問題、及/或減緩疼痛及/或不適感所花費的金錢以及努力 是相當驚人的。現代醫療試著定位這些組織(包括,藥物、手術、牽引,手 調、以及運動)的方法卻是昂貴、且成功機會不大。所以,毫無疑問地,長 久以來都有需要一種安全、可靠、及具成本效應的方法來解決相關于骨盆腰 椎背痛以及失調的問題。另外,亦無疑問地是,其它人為了符合此需求以及 解決這些問題所提出的眾多嘗試大部分都失敗。
骨盆限制裝置已被建議用于各種用途,例如,Hilyard等在美國專利第 3,709,216號中,Mclntyre等在美國專利第4,678, 186中,Marras等在美國 專利第5, 094, 249號,以及McCormick等在美國專利第5, 474, 086號中所揭 示者。除了其它不足之外,這些裝置亦皆未提出能夠利用六個階段的自由移 動而將骨盆定位于任何三度空間的位置,以發現基本上不會產生疼痛之位置 的裝置。且在該位置時,該骨盆可以接續地藉由該裝置而受到限制,以及運 動能夠以大體上不會產生疼痛的方式執行。簡而言之,他們沒能提出一種能 消除疼痛、在不產生疼痛的位置運行并指導受影響的關節或身體部位的運動 的裝置。此外,這些以及其它類似的裝置亦具有其它的缺點。第一,使用者 能夠進行運動的種類受限;第二,其中一些裝置并不容易使用;第三,其中 一些裝置無法符合使用者的體格以及喜好;第四,這些裝置在避免使用者產 生疼痛方面所做的努力不足。
本案申請人具有符合前述需求之已獲得專利且商業化的獨特裝置及方 法,其是允許身體的不同區域可以在同時間內利用六個等級的自由移動而進 行定位以及重新定位,進而發現該身體區域因受限制而基本上不會產生疼痛 的位置。而當身體區域被限制在基本上不會產生疼痛的位置時,治療性的運 動就變得可以執行。請參閱申請人先前的美國專利第6,656,098號以及第 6,749,548號,這些專利的整體是作為參考而并入本文之中。另外,申請人 亦具有實踐這些專利教示已于市場上銷售的裝置,包括ATM2,其是允許身體 區域在處于機能性承載重量的直立位置時,能夠同時進行重新定位以及壓制。 而該ATM2則是已經在消除及減少疼痛以及為某些合適的使用者恢復或增加 動作范圍方面產生相當顯著且立即的結果。本發明是本案申請人先前專利的裝置以及方法(例如,ATM2裝置)的改 進,而其則是可以包括該ATM2裝置的所有功能,但仍允許鄰接的身體區域在 同時進行重新定位以及壓制的同時,將脊椎牽引力施加于某些身體的部分。 如今在市場上存在著許多牽引系統,它們主要藉由在身體的兩個區域之間, 通常是在腋下以及臀部之間,施加脊椎牽引而為整個脊椎提供減壓。但它們 并沒有能力對任何其它選擇的身體區域施加牽引力,再者,現今并沒有系統 可以將脊椎牽引力施加至選擇的身體區域,以壓制少于整個脊椎的部分,也
絕對無法讓鄰近的身體區域能夠于機能性承載體重的位置時進行重新定位以 及壓制。據此,有需要可以在使用者身體上之各種特殊的位置間(包括,但 不限于,在鼠蹊部、臀部、腹部、胸部、以及肩膀區域間)施加脊椎牽引力 的裝置。此外,熟知的牽引系統亦不允許使用者的脊椎在基本上呈現直立(垂 直)的位置時、基本上水平的位置時、或是在垂直以及水平間具角度的位置 時受到壓制。因此,亦有需要允許使用者于被施加重新定位、壓制、以及牽 引時進行特殊運動的牽引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于藉由提供允許使用者在具有、或不具有醫師、臨場醫生、物 理治療者、或其它健康照護專家的情形下、將自己的身體定位以及固定于基 本上不產生疼痛的位置的一種機械裝置,以滿足適合前述的大量遭受背部、 骨盆、頸部、肩膀、及/或腿部疼痛者的需求,以及避免熟知技術的問題以及 缺點。而身體被固定的位置則接著會受到限制,以在執行所選擇之身體區域 之間。例如,在鼠蹊部、臀部、腹部、胸部、以及肩膀等區域之間的脊椎牽 引時,將其維持在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位置。
舉例而言,在允許受到牽引區域的上方、及/或下方的受限制身體部位進 行重新定位以及壓制的同時,例如,在使用者利用六階段的自由移動而處于 全機能重量承載(直立)位置的同時,特殊的脊椎區段牽引可以藉由獨立地 對一人員的左或右側施加上升的力量而加以達成。此外隨著重新定位以及壓 制而施加牽引力的獨特的結合使得患者能夠找出相當多大體上不會產生疼痛 的姿勢,及/或比起沒有牽引力而能得到之更多的不產生疼痛姿勢范圍,而除 了在使用者處于基本上直立(垂直)位置時提供目標脊椎執行減壓之外,本發明亦提供處于基本上水平位置時、或是介于水平與垂直間之任何角度的位 置時的脊椎減壓。
其它身體部分相關于受限制之區域的運動則是可以在大體上、或完全不 產生疼痛的狀況下執行。特別地是,現在,運動可以直接指向造成疼痛之身
體區域的特殊范圍。申請人相信,相比較ATM2裝置所達成之消除、或減輕疼 痛,以及恢復、或增加動作范圍,對某些合適的使用者而言,這些以及其它 類似的運動將可以產生同樣顯著且立即的結果,就像使用ATM2的經驗一樣, 使用者可以體驗動作范圍、及/或力量的持久增加。
本發明的原則是可以實施數種方式。據此,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觀點, 一種脊椎限制、牽引、及運動裝置,包括第一支持表面,是建構以支持人員 的第一部份,第一限制將該人員的該第一部分相對于該第一支持表面而進行 固定,第二支持表面是建構以支持人員的第二部份,第二限制將該人員的該 第二部分相對于該第二支持表面而固定。其中,該第一以及第二限制是允許 該人員在任何數量的三維方向上,進行倚靠于該等支持表面的定位以及重新 定位,以及一種調整機制,用以相對于該第一支持表面而移動該第二支持表 面,進而施加脊椎牽引力。
該等支持表面的其中之一至少是建構以支持該人員處于基本上水平、基 本上垂直、或具某一角度的位置。另外, 一種鎖固機制是建構以將該第一以 及該第二支持表面保持分開,并維持該人員之該第一部份以及第二部分之間 的一種脊椎牽引力。其中,該鎖固機制是包括形成該調整機制之至少一部份 的一種自行鎖定螺紋連接(self-locking threadable connection),且是操作以將 該第一以及第二支持表面保持分開在多個間隔的位置。
該第二支持表面是可以在施加脊椎牽引的同時,相對于該第一支持表面 而產生上升、或下降,以將人員之身體的受限制位置維持在基本上不產生疼 痛的位置。其中,該第二支持表面包括至少二個相對于該第一支持表面而獨 立移動的區段。且該二區段包括一個右區段,以及一個左區段,而該右區段 以及該左區段的至少其中之一則是可以沿著一個軌道系統而移動離開該第一 支持表面,進而在該人員的該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部分之間施加一種牽引力。
該調整機制可包括一個致動器,其設置讓該第二支持表面沿著該軌道系 統移動,且該致動器至少包括一個手動操作機制以及一個電動馬達的其中之一。另外,該調整機制可包括至少二個致動器,且每一個致動器操作以移動 該二區段的其中之一,以及該第一限制以及該第二限制中至少其一的張力為 可調整。
一個支持結構是可承載該第一以及第二支持表面。其中,該支持結構是 加以設置于至少一個部件之上,且可沿著該部件移動,以相對于該人員的高 度而調整該支持結構。該軌道系統可包括至少一個固定于該支持結構的軌道, 以及至少一個固定于該第一以及第二支持表面之其中之一的軌道,以及其中, 該等軌道相配地安裝在一起,以弓I導該第一 以及第二支持表面相對于彼此的 移動。
該第一以及第二限制可以獨立地相對于該人員的高度以及相對于該支持 結構而進行調整,其中,該等限制的每一個是可以包括至少一個連接,以將 該限制連接至該支持結構,而該連接則是使得獨立地調整該限制的張力成為 可能,其中,該連接可包括一個棘輪機制,其是用以在不釋放該限制之任何
張力的情形下,達成精確度至少大約7至8毫米、或更少的調整,另外,該
第一以及第二限制的每一個是可包括一對限制部件。再者,第三限制是可建 構為結合于該人員以及該裝置的一個連接部分之間,因而使得該人員能夠藉 由相對于該第三限制以及該連接部分之至少其中之一所提供的抗力而產生的
移動來進行運動。
該等支持表面可包括緩沖墊,且該等支持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是可進行
具體角度的調整,例如,藉由使用下列的至少其中之一
設置于該至少一個支持表面以及該人員之間的楔形物;
用以相對于基本上水平的軸而樞轉該至少一種支持表面的機制。
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的觀點, 一種施加脊椎牽引力于一個人員之身體的
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定位該人員之身體的第一部分于第一位置;定位該人 員之身體的第二部分于第二位置;限制該人員身體的第一以及第二部分于任 何數量的三維方向;以及藉由使用一個機械裝置而施加脊椎牽引力,以將該 人員身體的第一以及第二部分移動分開。
該方法更可包括下列步驟將該人員之身體的該第一部分重新定位于第 三位置;將該人員之身體的該第二部分重新定位于第四位置;重新限制該第 一以及第二部分于任何數量的三維方向;以及藉由移動該第一以及第二身體部分而重新施加脊椎牽引力。
該方法更包括,在限制該第一以及該第二身體部分于基本上不產生疼痛 的方向時執行運動的步驟,其中,該運動是可在施加脊椎牽引力的同時執行, 三維方向可以包括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方向,以及這些執行運動的步驟可以 發生在重新限制該人員身體第一以及第二部分于基本上不產生疼痛之方向的 時候、及/或重新施加脊椎牽引力的時候。
該第一部分是可為該人員之背部的上部部分,以及該第二部分是可為該 人員之背部的下部部分,其中,施加脊椎牽引力的步驟可以包括在該人員之 背部的上部部分以及該人員之背部的下部部分之間施加脊椎牽引。
該定位步驟的其中之一至少可包括將身體定位在基本上水平、基本上垂 直、或具有某一角度的位置,該第一以及第二部分是大致為垂直的位置,且 該脊椎牽引力的施加是可發生在該人員處于基本直立、且重量承載之位置的 時候,另外,該等定位步驟的其中之一是至少可包括相對于具有角度的支持 表面而定位該身體部分的步驟,以及該方法更可包括藉由將該機械裝置鎖定 在任何可連續變化的位置而維持該脊椎牽引力之施加的步驟。
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的觀點, 一種脊椎限制、牽引、及運動裝置,包括, 用以支持人員的第一部分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裝置,用以限制該人員的第一部 分的第一裝置,用以支持該人員之第二部分的第二裝置,用以限制該人員的 第二部分的第二裝置,且該第一以及第二裝置是允許將該人員定位以及重新 定位于任何數量的三維方向,以及用以將該第一支持裝置相對于該第二支持 裝置而移動、以施加一種脊椎牽引力的裝置。
該第一以及第二支持裝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是建構以將該人員支持于基本 上水平、基本上垂直、或具有某一角度的位置,另外,亦提供用以將該第一 以及第二支持裝置鎖定于一個間隔位置、進而維持該脊椎牽引力之施加的裝 置。
本發明額外的特征、優勢、以及實施例是可以被提出、或者可因接下來 的詳細敘述、圖式、以及申請專利范圍而變得顯而易見。再者,需要了解的 是,本發明前述的概要以及接下來的詳細敘述乃是示范性的,且意欲于在不 限制本發明如申請專利范圍所定義之范疇的情形下提供更進一步的解釋。


所附包含而提供對于本發明之更進一步了解的圖是并入且構成此說明的 一部分,以舉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并與詳細敘述一起用以解釋本發明的 原則。此外,本裝置試圖顯示的結構細節并未超過可基本了解裝置所需的細 節,以及其所能實施的各種方式,其中
圖1:其是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構建的具有可移動支持墊的限制、 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的透視圖2:其是為圖1裝置的透視圖,以顯示相對于下部支持墊而凸起的上 部支持墊的其中之一;
圖3:其是為圖l裝置的透視圖,以顯示相對于下部支持墊而凸起之二 上部支持墊;
圖4:其是為圖1之該裝置之一部分的一后視圖,以顯示一具有可滑動 地支持相對于下部支持墊之下部支持墊的支持軌道的滑動臺架;
圖5 A:其是為圖4中所示之該裝置的部分剖視透視圖,以舉例說明該 滑動臺架以及在該滑動臺架與本發明之上部支持墊之間的滑動連接;
圖5 B:其是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用以引導相對移動的一組可滑 動支持軌道的透視圖;圖5C:其是為圖5B所示的支持軌道的拆分開的透視圖6:其是為圖卜圖3中所顯示之用以在該等支持柱上可滑動地支持本 發明的該滑動臺架的單軌部件的平面圖7:其是為本發明可用以調整條帶的張力以及高度的棘輪與單軌集合 的爆炸圖8:其是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側面部分剖面圖,以舉例說明本發 明之具有用以可調整定位等棘輪的凹陷的側翼;
圖9:其是為根據具有輔助運動設備之本發明的原則所建構之一限制、 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10A:其是為本發明可使用的運動條帶的透視圖;以及
圖10 B:其是為圖10 A所示的該運動條帶使用于圖8裝置中的測試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實施例以及各種特征與優勢,是以未受限的實施例以及在所附 圖式中所敘述、及/或舉例說明的、以及在接下來之敘述中詳細說明的實例作 為參考,而進行更詳盡的解釋,在此,應該要注意的是,在圖式中所舉例說 明的特征并未以符合比例的方式繪制,以及當此領域之人了解之后, 一個實 施例中的特征將可以使用于其它的實施例之中,即使是并未于此明白地陳述 者,此外,已知的構件以及加工技術的敘述就會被忽略,以避免非必要地混 淆本發明的實施例。
在此所使用的實例僅意欲于幫助了解本發明可實施的方式,以及更進一 步地使得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能夠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據此,此處的實 例以及實施例并非建構以限制本發明單獨由所附申請專利范圍以及可應用之 原則所定義的范圍,再者,要注意的是,在各圖中,數個相同的參考符號是 代表相似的部分。
此后,"牽引"該詞將被用以敘述任何施加于骨骼系統上的張力、或拉 力,包括,造成脊椎壓制的力量,牽引可以被用以減輕在該骨骼系統上的壓 力。
圖式是舉例說明在施加脊椎牽引時,用以支托使用者之背部、臀部、以 及骨盆于任何大體上固定之位置的裝置,此裝置亦可以在進行腿部、背部、 頸部、或肩膀運動的期間使用,舉例而言,在背部運動期間,使用者的脊椎 以及使用者的骨盆會大體上被限制為不相對于髖關節進行旋轉,而替代地, 則是使用者之背部的大部分運動移動會被轉化為脊椎本身以及相對于髂關節 處之骨盆的旋轉,類似地,在腿部運動期間,該裝置會確保腿部的所有移動 會大體地被轉換為腿部相對于骨盆的旋轉,在此狀況下,使用者的骨盆會大 體上被限制為不相對于骶髂關節以及腰椎產生旋轉,而在其它的情形下,限 制帶可以被用以限制帶與帶間之脊椎區段的移動,以及有助于帶子上方、或 下方之其它區段的移動,在此,使用者可以是一遭受疼痛的病患、或是希望 執行增加動作范圍及/或力量之運動的健康人士。
為了增加其治療效果,該裝置是可以進行調整,以幫助將使用者定位以 及固定于基本上不會產生疼痛的位置,因此,那些以前必須忍耐疼痛的人-即使是極難忍的疼痛-也能夠在該裝置上以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方式執行連 續的運動移動,由于執行這些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運動而對適合的使用者產生的治療效果在減輕疼痛方面、及/或增加動作范圍方面相當好,申請人相信, 在一些情況下,在利用本發明進行短期間的治療之后,結果可以是立即的, 并且可以完全地消除疼痛、及/或恢復具有慢性疼痛之使用者的最大程度移動 范圍。
圖l是舉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限制、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的第 一實例,其是可以在人體呈現基本上直立、承載重量的位置時提供特殊垂直
區段的脊椎牽引,再者,當使用者受到限制且經歷脊椎牽引時,可以執行運 動,正如在圖l中所顯示,限制、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l可以包括
利用下述之方式支托支持墊7, 8,以及9的滑動臺架2,該滑動臺架2可以 滑動地與腳部3以及4進行耦接,其中,該等腳3以及4緊緊地與基底5相 連接,該基底5足夠寬以確保使用者于其上運動時,該裝置l能呈現穩動的 平坦,正如在圖l中所顯示,該基底5可以被建構以定義平臺,以在使用者 之背部及/或骨盆倚靠于支持墊7, 8,及/或9而被夾住時,讓使用者在上面 呈現基本上直立、承載體重的姿勢,因此,該使用者的體重將因此可更進一 步地穩定該裝置1。
在使用該裝置1時,使用者步上該基底5,并且將其身體設置為任何的 三度空間姿勢,以在其背部、或前方以及骨盆倚靠于支持墊7, 8,以及9而 受到壓制的情形下發現一種不產生疼痛的姿勢,接著,該使用者及/或臨床醫 師利用條帶16, 17, 18, 19將使用者限制于該裝置1,并同時維持基本上不 產生疼痛的姿勢,正如在圖8中所顯示的狀況。再者,正如圖2以及圖3所 顯示, 一旦使用者被綁在該裝置1之上,在符合該使用者的喜好以及特征的 同時,該支持墊7, 8可以獨立地凸起(方式會于之后有更詳細的敘述)以施 加脊椎牽引。舉例而言,僅支持墊8會凸起,如圖2所示,或者僅支持墊7 會凸起,或者,支持墊7以及8兩者皆凸起,如圖3所示。在此方法中,當 支持墊7及/或8凸起時,脊椎牽引會發生在落于帶子17以及18之間的脊椎 區段,舉例而言,當該使用者背向支持墊時,若僅支持墊8凸起,則脊椎牽 引將會被施加于使用者的左側、帶子17以及18之間的區域,另外,若僅支 持墊7凸起時,則脊椎牽引將會被施加在使用者的右側、帶子17以及18之 間的區域,再者,若支持墊7以及8兩者皆凸起時,則脊椎牽引將會被施加 在使用者的兩側、帶子17以及18之間的區域。接下來則是敘述支持該等支持墊7, 8, 9之該滑動臺架相關于移動的詳細細節。
圖4是顯示于圖1中該裝置的一部分后視圖,其詳細地顯示該滑動臺架 2的構件,同時,圖5則為舉例說明在該滑動臺架以及該架上部墊7, 8之間 之滑動連接的透視圖。
正如在圖4以及圖5 A中所示,該滑動臺架2包括分別頂部以及底部平 臺2 A以及2 B,其是由一是列的軸向延伸板30以及31而被固定地連接在 一起,其中,該平臺以及該延伸板可以是由適當的、耐用的材質所制成,例 如,鋼、或是其它熟知的任何緊固工具,例如,焊接、鉚釘、螺栓、螺絲等, 而進行固定的金屬。頂部平臺2 A具有前端20 A,頂端22 A,后端24 A, 以及側邊26 A, 28 A,其中,前端20 A在圖5 A中并無顯示,但圖中顯示 了鄰接該等支持墊7, 8的后表面7A以及8A的向下依靠邊緣(downwardly d印ending lip),側邊26 A以及26 B是延伸于該頂部平臺2 A的前端20 A 以及后端24 A之間,并連接兩者。再者,該底部平臺2 B具有前端20 B, 頂端22 B,后端24 B,以及延伸于頂部平臺2 B之該前端20 B以及該后端 24B之間、且連接兩者的側邊26B, 28 B,另外,藉由,例如, 一、或多個 緊固件,例如,焊接、鉚釘、螺栓等,如在圖5 A中所示意者,而將延伸板 30的底部連接至形成底部平臺2 B之前端的向上延伸邊緣20 B, 二延伸板 30可延伸于頂部平臺2 A以及底部平臺2 B之間,以連接兩者位在該滑動臺 架的中間部分,另外,類似地,該等延伸板30的頂部部分會被連接至形成該 頂部平臺2 A之該前端20 A的向下依靠邊緣,但同樣地,在圖4以及圖5A 中無法看見此連接。在延伸板30的側邊是另外的延伸板31,其是延伸于該 頂部平臺以及該底部平臺的側邊之間,并將兩者連接在一起,因此,該等延 伸板31的其中之一 (如圖4的右側所示)會延伸于該頂部平臺2 B之側邊 26 A以及該底部平臺2 B之側邊26 B之間,并會連接兩者,而另一個延伸 板31 (如圖4的左側所示)會延伸于該頂部平臺2 B之側邊28 A以及該底 部平臺2B之側邊28B之間,并會連接兩者,在此情況下,該等平臺以及延 伸板即形成相當堅固、且類似于開放式盒子、并適合承載接著要敘述之該等 支持墊7, 8, 9的結構。該滑動臺架2可以包括一、或多個橫跨部件,以提 供側向的支持,例如,固定連接至側板31且延伸于其間的側板34。
該支持墊9可以利用熟知的任何方式固定連接至該滑動臺架,圖4以及圖5A舉例說明了與適當的支撐一起形成的該支持墊9,其可以藉由,例如, 在圖4中所顯示的緊固件37,而被固定依附至側板34,再者,該等頂部墊7, 8則是每一個都可滑動地連接至該滑動臺架,以獨立地達成相對該滑動臺架 的滑動,此外,圖4以及圖5 A亦舉例說明了用以引導相對移動的可滑動軌 道是統,在此,可以使用任何能夠達成所需相對移動的已知是統。
圖5B以及圖5C顯示了可用于此目的之一可滑動軌道是統的實例,正如 所示,該軌道是統的突出部件10 A /11 A是可滑動地耦接至互補的凹陷部件 10 B /11 B,例如,藉由具有相符的截面,例如, 一般常見的T型突出截面 10 A /11 A被形狀互補(通常具有C型截面)的凹陷單軌部件10 B /11 B 的凹陷所包覆。至于可滑動的移動則是可以由將突出軌道插入件固定地連接 該支持墊的其中之一與該滑動臺架、以及將該凹陷單軌道部件固定地連接至 該支持墊的其中另一與該滑動臺架而加以達成。在此,該軌道可以是由金屬、 或是其它合適的材質所制成。
舉例而言,請再次參閱圖4以及圖5 A, 二凹陷軌道部件10B以及二凹 陷軌道部件11B (藉由任何已知的工具而)分別地被固定連接至該滑動臺架 2的中間以及側邊,并且,二相對應的突出軌道10 A以及11 A會(由任何 已知的工具)被固定連接至該等支持墊7, 8之每一個的中間以及側翼。
更具體而言,每一個中間凹陷軌道IO B都會被固定地連接至該等中間 延伸板30的其中之一,并會自與滑動臺架之頂部平臺2 A大致等高的位置、 沿著支持墊7, 8的垂直高度,而延伸至支持墊7, 8的底部,正如在圖4中 虛線所示,而相似地,每一個滑動凹陷軌道11 B都會被連接至該等側板31 之每一個外部表面,并會自與每一個支持墊7, 8大致上等高的位置、沿著該 等支持墊的垂直高度、而延伸至支持墊7, 8的底部,如圖4中所示。在此, 要注意的是,圖5A中所見之該等凹陷軌道10B, IIB之其中三個的頂部部 分顯示為位在滑動臺架平臺2 A的頂端22 A上方,而這僅是為了圖示方便, 因此,其較佳的方式是,該等凹陷軌道不延伸超過頂端22A,而是大體上與 其等高,正如先前所述。再者,該等突出軌道IO A以及ll A可以利用接下 來要敘述的方式而被固定地連接至支持墊7, 8上、相對應于分別之凹陷軌道 10B/11B的位置處,支持墊7可以包括一、或多個堅固的支撐,例如,位 在其頂部以及底部、并連接至支持墊7之背部表面7A的金屬板15 A, 15 B,正如于圖5A中所示橫跨支持墊7之寬度的情形。另外,另一稱之為側翼14 A的金屬板會被固定連接在金屬板15 A, 15B之間(藉由焊接、或任何其它 己知的手段),并沿著該支持墊7的整個垂直高度、而自該支持墊7的背面7 A向后延伸,或者,二者擇一地,金屬板15 A, 15 B可以被一延伸橫跨7 A 背面的單一支撐所取代,此外,該側翼14A會形成依附表面,如之后所討論 的。支持墊8亦具有相似的部件,包括連接至背部表面8 A的金屬板15 C, 15 D,以及固定連接于金屬板15C, 15D之間、且向下延伸而形成依附表面
正如在圖5C中所顯示,該突出軌道10A會被固定地連接至、且延伸于 支持墊7的該支撐板15 A以及15 B之間,以及支持墊8的金屬板15 C以及 15D之間,因而使得它們會大體上沿著該等支持墊7, 8的整體垂直高度而 進行延伸,再者,每一個金屬軌道11A是會固定地被連接至該等側翼(支持 墊7的側翼14 A以及支持墊8的側翼14 C)之其中的內部表面,并會基本 上沿著該支持墊的整體垂直高度而進行延伸,此外,每一個側翼14C的外部 表面會被用以分別地依附可滑動地承載一、或多個棘輪(或是任何其它合適 的繃緊機構(tightening mechanism(s)))的單軌29 A, 29 C,正如之后所 要討論的。
在此情形下,該突出軌道10A, 11 A可以分別地被接收于凹陷軌道10B /11 B的相對應凹陷之中,以引導支持墊7, 8相關于該滑動臺架2的滑動, 并且,藉由任何熟知的方式,例如,下述的簡單曲軸機構,該等支持墊7, 8 的上升以及下降可以獨立地進行,以施加脊椎牽引,該滑動臺架2亦可以包 括連接于該滑動臺架2以及該裝置之一合適、固定部分(例如,腳部3, 4、 或基底5)之間的阻尼缸(damping cylinder),例如,部分顯示于圖4中的 氣壓棒(gas spring) 60 (或是任何其它已知的減幅裝置),以幫助滑動臺架 2B的上升、及/或減幅滑動臺架2B的下降移動,正如接續會討論者。再者, 包括有可移動支持墊7,8與固定支持墊8的整個滑動臺架2可以藉由使用快 速釋放機、制而如同單一單元一樣地沿著柱子3以及4上下移動,至于該快速 釋放機制的操作部分則是顯示于圖5A的60,對此,接下來將會有更詳細的 討論。
正如在圖4以及圖5 A中所顯示,棘輪12以及13會設置于該滑動臺架2的頂部,以提供該等支持墊7以及8沿著支持軌道10以及11而提升以及 下降的必要力量,其中,該等棘輪12以及13可以每一個都分別連接至一長 螺紋螺栓35 A, 35 B,并延伸通過頂端22 A中的孔洞,另外,該等螺栓的 底部會分別地經由托架36 A, 36B而分別地與支持墊7以及8相耦接,其中, 該等托架是具有可固定地分別鎖制于其上的螺帽38 A, 38 B,其可以是雙個
(圖4)、或是單個(圖5A)螺帽,并且,該等托架36A, 36B分別焊接于、 或者另外地鎖制于該等支持墊7, 8之背部,例如,板子15B, 15 D,在此, 該等螺栓35 A, 35 B以及該等棘輪12以及13乃是藉由任何己知的習知手段, 例如,具螺紋的孔,而設置于該頂部22A,以進行相對于該滑動臺架的旋轉。 在此情況下,當棘輪12, 13藉由一使用者手動產生旋轉時,其螺栓亦會沿著 其螺紋而發生旋轉,而該等螺栓35 A, 35 B的旋轉則是會造成分別之托架 36 A, 36 B沿著其分別之螺栓35而向上、或向下移動,并且會帶著該等支 持墊7、或8 —起移動,因此,旋轉螺栓35 A或35 B可以在該滑動臺架2
(以及支持墊9)維持于固定的位置的情況下,讓其相對應的支持墊7或8 沿著螺栓的螺紋而垂直地移動,也就是,該等支持墊7以及8可以利用該等 棘輪12以及13而上升、或是下降,在此,該等螺栓35A, 35B以及該等螺 帽38 A, 38 B之間分別的該螺紋連接(threadable connection)是為可自 行鎖定形式,因此,只要該棘輪的轉動一停止,其相對應的支持墊就會被鎖 定在目前的垂直位置,另,也可以使用其它己知用于將支持墊鎖固于分開位 置的習知裝置,在此方法中,每一個支持墊7以及8的高度皆可獨立地彼此 進行調整,第5 A圖顯示支持墊7, 8皆上升相對于支持墊9而言相同的角度, 且其間存在有一定的間隔。雖然圖4與圖5 A以及前文詳述了如何使用棘輪 12與13以及具螺紋的螺栓,但任何己知可用于上升、或下降該等支持墊7 以及8的機制、或裝置都可用于本發明之中,包括,例如,相關于框架與滑 動臺架2、及/或支持墊7, 8而可操作的電動馬達,以允許該滑動臺架2、及 /或支持墊7, 8產生相對于該框架的機動性移動。
正如上述所提醒地,支持墊9是顯示為固定的,而非相對于該滑動臺架 2可移動,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之中,支持墊9亦可以沿著其本身的支持軌 道、或是其它的寄至而上升及下降,進而應用于范圍較廣的脊椎牽引,此外, 支持墊7以及8也可結合成為單一的較寬的支持墊、或是分開成為三個、或是更多的支持墊,以跨越該裝置l的寬度,再者,支持墊9亦可以被分開成
為跨越該裝置1的寬度的二、或多個支持墊,以允許更專業的脊椎牽引,另
外,支持墊7, 8,及/或9亦可以,例如,相對于大體的水平軸,而產生旋 轉,以讓該支持墊的工作面能夠相對于使用者而產生角度,也讓不產生疼痛 之姿勢的達成更為容易。
正如先前所提及,該滑動臺架2可與由金屬(例如,鋼)制成的腳部3 以及4相耦接,舉例而言,該滑動臺架2可被滑動鎖制于腳部3以及4,以 達成沿著腳部3以及4的向上及向下移動,以及,例如,藉由適當的快速釋 放機制而接續地將其鎖固于任何位置,進而為使用者調整該滑動臺架2以及 支持墊7, 8, 9的高度,因此,該滑動臺架2可以沿著腳部3與4而相對于 該基底5地向上及向下移動。
該滑動臺架2沿著腳部3以及4的向上及向下移動可以利用很多種方式 達成。舉例而言,滑動臺架2可以經由快速釋放機制、或是任何其它熟知允 許鎖定之高度調整機制而將滑動設置于腳部3以及4之上,腳部3及4可以 包括、或是可以形成為一、二或更多個單軌,亦即,具有一長形凹陷的部件, 正如在圖6中所示,該滑動臺架2亦可包括一個突出于、且可滑動地維持于 單軌之該凹陷12之中的部件,因而使得該滑動臺架2能夠沿著單軌而向上及 向下移動,該滑動臺架2的一、或多個突出部分可以包括一種快速釋放機制, 類似于用在腳踏車上,將輪子設置于車架上的快拆(quick releases),在此, 該釋放器(release)作用為一閂,以將該滑動臺架2鎖定在一想要的位置, 而當該釋放器打開時,該滑動臺架2就能夠沿著腳部3以及4上的單軌而向 上及向下移動。合適的單軌及快速釋放機制的實例顯示于圖8 A至圖8 C, 并會依據圖8 A至圖8 C以及申請人之前的美國專利第6, 656, 098號以及第 6,749,548號的文字而對其進行詳細敘述。如此之裝置的操作部分以及螺栓 示意于圖5 A的60。
此外,阻尼缸,例如,前述的氣壓棒60,可以與腳部3及/或4產生關 聯,以使得將該滑動臺架2提起變得容易、及/或以避免該滑動臺架因快速釋 放機制的釋放而掉落的太快。在另一實例之中,腳部3以及4本身就可以是、 或者可以包含有阻尼缸,而支持墊7, 8,及/或9則可以鎖固于腳部3以及4 之上。雖然己述及該滑動臺架2是被依附于連接至基底5的腳部3以及4之上, 但滑動臺架2亦可以被依附至一種堅固的支持結構,例如,墻壁,門,地板 或是運動器材(例如,重量器材),只要該堅固結構包括一種允許該滑動臺架 2于可鎖定之位置進行上下移動的機制即可,而若是進行如此形式的依附時, 則就可能不需要該基底5,另外,任何適合的手段皆可用于將該滑動臺架2 依附于該堅硬支持結構,舉例而言,凹陷可以被提供在該滑動臺架2相對于 該支持墊7, 8,以及9的側面,且該凹陷可與該支持結構上相對應的凸起, 例如,掛鉤,緊密吻合,或者,在另一選擇之中,也可以使用熟知的托架、 或是任何其它的適當裝置。
每一個支持墊的側面都會包括一、或多個可調整棘輪機制21-28,其可 滑動地設置于該支持墊,以調整用以相對于該支持墊而定位以及維持使用者 的操作部分(例如,條帶)的位置以及張力,特別地是,支持墊7的側翼14 A的外表面包括固定地連接至該側翼14 A的C型通道29 A,且其具有一個類 似于圖6中所顯示的單軌的截面,另外,支持墊8的側翼14C的外表面則是 會包括固定地連接至側翼14 C的類C型通道29 C。 一個或多個棘輪可以被 耦接至該單軌29 A以及29 C的每一個,例如,棘輪21、 23,其可滑動地耦 接至單軌29 C;棘輪22、 24,可滑動地耦接至單軌29 A。其中,每一個棘 輪會耦接至一條帶的尾端,因此,就有二條帶16, 17可以被用以相對于該等 頂部支持墊7, 8而定位以及限制使用者,正如接下來所要敘述的。
相似地,二條帶18, 19可以被相對于底部支持墊9而定位以及限制使用 者,該等條帶的尾端會被耦接至該棘輪25至28的其中之一,其中,棘輪25, 27會被可滑動地耦接至單軌29 C',而棘輪26, 28則是會同時被滑動耦接 至單軌29A',再者,單軌29A'以及29 C經由一個或多個阻擋部件(block members)、或焊接點,正如圖中100 B以及100 D分別所示,它們是可固定 地被連接至滑動臺架側板31,正如在圖4以及圖5A中所示,其中,阻擋部 件100B, 100D的作用為墊片,這是因為該支持墊9于此實例之中乃是相對 于滑動臺架2而為固定,因此其不需要具有可滑動的軌道、及/或側翼,另外, 單軌29 A'以及29 C'亦可以具有似于圖6中所舉例說明的該單軌的"C" 型通道截面。
該棘輪21-28的作用為條帶16, 17, 18,以及19于使用者側邊的杠桿作用點,每一個棘輪機制皆可包括一種快速釋放結構,突出于該單軌的通道 之中,且受到其包覆,進而支持該棘輪機制于該單軌之長度的向上及向下滑 動,正如在圖7中所顯示,其中,圖7是根據本發明之原則所建構的,用以
調整條帶的張力以及高度的棘輪與單軌集合的爆炸示意圖,棘輪機制21-28 可以具有在圖7中標示為56的結構,并且可以被鎖制于架設托架150,托架 150可以是具有L型部分152, 154之一有角度托架的形式,棘輪機制65可 以由螺栓156、墊圈158,以及螺帽160而鎖制于L型部分152之上,L型部 分154可以包括通孔165,螺栓集合164可通過通孔162,且更進一步地通過 形成在方形墊圈168中的孔洞166以及通過軸襯170,而其兩者則是皆位于 該單軌凹陷120之中,在此情況下,螺帽172可松動地鎖緊在螺帽集合164 之上,以將棘輪機制65限制在單軌29的各種位置上。
墊圈168較佳地是由聚乙烯所制成,以在螺帽172被鎖緊在螺栓集合164 上時,能與圖6中所示之"C"型通道區段110的內部通道表面114b, 116b 產生具有摩擦力的相互接合,而在另一實施例中,軸襯170以及螺帽172可 以被具有類似于墊圈168之尺寸、且具有與螺帽集合164相接合之螺紋的方 形鋼制螺帽所取代。據此,棘輪機制65就可以垂直地在該單軌通道區段110 上進行向上或向下滑動,以幫助使用者達成不會產生疼痛的姿勢,正如先前 所述的一樣。另外,螺帽172是可松動地鎖緊于螺帽集合164之上,以提供 足夠的晃動,進而使得棘輪機制65的重量可以造成腳部154產生相對于垂直 軸的傾斜,接著,L型部分154會將張力分給螺帽集合164,依次拉動墊圈 168,使其與該單軌通道表面114b, 116b產生足以支托該棘輪機制、且會適
當地依附條帶的具有摩擦力的接觸,適當的棘輪的例子在商業上可以看到 A-Belt-Lin Industrial and Trading Co. , Ltd. (www.abeltc.com)的銷售 編號TDB-502,當然,其它的棘輪,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類似寬度且更具 精準度的棘輪,正如接下來所述。或者,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裝置來調整該支 托條帶的張力,例如,電驅動的步進馬達、或是適合調整帶體長度的類似裝 置。
將棘輪耦接至該等支持墊的另一種方式法,是利用形成在依附于每一個 支持墊之側面之板子(側翼)上的凹陷61,正如圖8中所示。該凹陷61沿 著支持墊的每一個側翼進行間隔設置,且建構以可釋放地方式而接收該等棘輪,該等棘輪可以藉由延伸通過每一個棘輪、且進入共同合作之凹陷61的固
定腳而依附至該等側翼,而此則是使得該棘輪21-28的位置可以沿著該側翼 而向上、或向下調整,以及據此,環繞使用者的該等條帶16, 17, 18,以及 19也因此可以被調整至使用者合適的位置。當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型態的條 帶位置調整裝置,以取代凹陷及固定腳的配置。
該等棘輪21-28讓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的夾制張力能夠由使用 者、或是由另外的人(例如,監督的醫生)而進行具選擇性地、且遞增地調 整,進而確保該使用者的背部、及/或骨盆能夠在執行脊椎牽引、或運動之前, 倚靠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而被夾制于基本上不會產生疼痛的位置,在此, 較佳地是,每一個棘輪都能夠進行大約至少12-13毫米的精準調整,更佳地 是小于7-8毫米的精確度,甚至是更為細微的精確度,而當不需要時,小于 約7-8毫米的精確度,包括數毫米的精確度,可以由任何熟知的手段,例如, 己提及的步進馬達,而加以達成,進而提供達成基本上不會產生疼痛的姿勢 的更佳能力,然而,當然,每一個棘輪都可以具有數毫米更為精準的調整量, 舉例而言,大約二毫米、或更少的精準度,大約三毫米、或更少的精準度, 大約四毫米、或更少的精準度,大約五毫米、或更少的精準度,或是更為依 賴該裝置的應用及所需適應力。此外,每一個條帶16, 17, 18,以及19可 以具有至少二個獨立的可調杠桿平衡點,正如先前所提醒的,相較于使用棘 輪,電子的、或是其它具有相同精細調整能力的調整者也可以使用。
正如在圖l、圖2、以及圖3所示,該四條帶16, 17, 18,以及19的每 一個、或是類似的安全帶會被連接至該等棘輪21-28的其中之二,該等條帶 可以設置為橫跨該裝置的寬度,以將使用者限制于該裝置。另外,條帶16, 17, 18,以及19可以間隔地進行設置,并延伸于側翼14以及15之間,然后 環繞至另一個側翼14以及15,然而,需要了解的是,該等條帶16, 17, 18, 以及19可以與支持墊之該等側翼的其中之一形成整體,并可釋放地依附至該 支持墊的其它側翼,或者,二者擇一地,該等條帶16, 17, 18,以及19可 以利用緊接于每一個條帶16, 17, 18,以及19之末端的緊固件20,例如, 鉤扣、夾子、或繩索,而與二側翼形成整體,該等緊固件20使得該等條帶 16, 17, 18,以及19能夠快速地且簡單地打開,以釋放對使用者之背部、及 /或骨盆所施加來自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的夾制,因而提供對于該裝置l的安全使用方式。在任何情形下,任何己知、合適的依附裝置都可以被用以
將該等條帶16, 17, 18,以及19連接至該等側翼14以及15。
另外,也可以使用任何合適數量的條帶16, 17, 18,以及19。僅一條、 二條、或三條條帶、或任何數量的額外條帶都可以被用以限制身體的其它部 分(例如,上背部,頸部,手臂,腿部),該額外的條帶可以利用相同于條帶 16, 17, 18,以及19的方式而被耦接至該裝置,此外,也可以提供張力計 (tension gauge)、或類似的機制,以讓使用者可以決定該條帶的張力,再 者,條帶16, 17, 18,以及19亦可以在設計以及配置上有所變化,舉例而 言,以幫助使用者獲得一種不會產生疼痛的姿勢。
需要了解的是,條帶16, 17, 18,以及19的每一個都可以獨立地調整 向上、向下、或是以各種方式產生不同的傾斜,首先,它們可以利用其分別 所具有的棘輪而移動向上、或向下,并定位于沿著側翼14以及15的任何數 量的可鎖定地置,另外,延伸自該側翼14以及15的該條帶16, 17, 18,以 及19的傾斜亦可利用任何已知的熟知結構來旋轉位于該等單軌29、或凹陷 30中的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的末端而進行調整。
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中的夾制張力可以由,舉例而言, 一種棘
輪機制,正如先前所討論的、或其它己知的熟知結構,而進行調整,該條帶 16, 17, 18,以及19中的張力也可以利用位于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 的末端而進行媒介的緊固件20來進行調整,而當利用任何的調整機制時,其 較佳地是,該機制會讓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維持在張力之下,并允 許該條帶能夠在不釋放張力的情形下漸增地繃緊。另外,于每一條帶的每一 端調整該夾制張力是讓背部、及/或骨盆區域沿著使用者的身體進行寬度方向 的旋轉,也就是,繞著基本垂直的軸,此外,該背部、及/或骨盆的不同旋轉 動作可以藉由調整該棘輪沿著該側翼14以及15的位置,以及同時對于條帶 16, 17, 18,以及19的調整而加以達成,而于條帶16, 17, 18,以及19間 不同張力的改變則是可以讓背部、及/或骨盆沿著使用者身體進行長度方向的 旋轉,也就是,繞著基本水平的軸。
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最好是由強韌、具彈性、且耐用的材質所
制成,類似于、或是相同于熟知的航空或汽車座位安全帶所使用的纖維材質, 另,柔軟的泡沫墊、或楔形物(wedge)則是可以被提供在條帶16, 17, 18,以及19的接觸側,以加強條帶16, 17, 18,以及19牢固夾制環繞該使用者 時的舒適性,并且,條帶16, 17, 18,以及19可以具有高摩擦系數的涂層, 例如,橡膠漆,以避免該等條帶16, 17, 18,以及19使得使用者的衣服、 及/或身體的滑動。
為了能夠利用條帶16, 17, 18,以及19而將人體舒適地固定于該裝置1, 該支持墊7, 8,以及9可以藉由掛鉤以及絨毛緊固件材質,例如,Velcro (維可牢尼龍搭扣),而具選擇地包括可釋放地依附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 上的楔形物、或是墊枕,該楔形物、或墊枕可以具選擇性地配置在該支持墊 7, 8,以及9之上,以確保使用者可以在倚靠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而受
到夾制的同時又處于舒適、不產生疼痛的姿勢。
支持墊7, 8,以及9最好是由一具彈力的材質所制成,例如,泡沫、或 是橡膠,以在對該使用者的背部以及骨盆進行夾制的同時,提供足夠堅硬的 表面,再者,支持墊7, 8,以及9可以具有足夠的寬度,以延伸橫跨該使用 者的背部以及骨盆的整個寬度,并且,該支持墊7, 8,以及9的輪廓可實施 為可容納背部、骨盆的形狀,而且,可以提供不同形狀的支持墊,以適應不 同的人體結構。另外,支持墊7, 8,以及9可以包括覆蓋高密度聚氨酯泡沫 的堅硬的支撐,例如,夾板。另可依照次序再覆蓋低密度聚氨酯,并且,乙 烯覆蓋層可覆蓋于泡沫之上,當然,也是可以使用其它合適的支持墊以及覆 蓋材質。
支持墊7, 8,以及9應為相對而言較為平坦的墊子,然而,該支持墊的 其中一個或多個也是可以具有形狀、或是角度的,以符合使用者,正如上述。 或是提供壓力點,讓楔形物亦可以耦接至該等支持墊,以提供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該支持墊的上部、下部、或是側邊也可以添加延伸物,在此,該延 伸物是可以樞接于該支持墊之上,以使得它們可以有角度地朝向、或是遠離 使用者,而該支持墊7, 8,以及9的傾斜角度則是可以由任何適合的機制而 進行調整,此外,墊枕、或楔形物可以放置在該限制條帶以及使用該裝置的 使用者之間、及/或放置在一個或二個腳踝下方,而且,使用該墊枕以及楔形 物可以讓背部、或骨盆產生角度,而此是對定位于一種不產生疼痛的姿勢有
正如先前所討論的,為了將人體定位于該裝置,使用者會步向該基底5,并在其正面、背面(脊椎)、及/或骨盆倚靠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的情形
下,將自己定向于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位置,為了將自己限制于該裝置,使
用者(或是協助者)會從該側翼14, 15拆卸下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 的其中一端,然后再將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重新裝設到另外的側翼 14, 15,或者,二者擇一地,若是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與二側翼14, 15整合為一體時,則就會對媒介該等帶16, 17, 18,以及19的該緊固件20 進行操作,以利用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而而牢固地限制使用者。
典型地,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會被設置為環繞使用者的正面、 背部、及/會腰椎骨盆區域,以將使用者限制在使用者感覺不會產生疼痛或是 不舒服的位置,舉例而言,條帶16可以延伸環繞使用者背部較高的部分,以 及條帶17可以延伸環繞使用者背部較低的部分,接著,條帶18以及19設置 于低于使用者身上條帶17的位置,以環繞使用者的骨盆,另外,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亦可以在使用者身體的任何位置處,延伸環繞使用者,只要 使用者會牢固地依靠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而受到夾制即可。在此,需要 了解的是,所需要的夾制位置乃會根據特別的使用者以及脊椎牽引所需要的 位置而有所變化,因此,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亦可以放置在使用者 骨盆的上方、或下方,或是任何其它使用者、或是醫生決定的身體區域。在 此情況下,該裝置1的調整能力提供了其可以被使用于各種情況以及會造成 人們感到疼痛、不舒適、及/或減少活動質量的不同身體區域的適應性。
正如已經論述的,支持墊7, 8可以獨立于彼此而進行調整,而此則是使 得使用者可以在倚靠于該等支持墊7,8的情形下而達成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 姿勢,無論背部、或骨盆是否缺乏對稱性,正如經常發生在不具理想體型的 實際使用者一樣,因此,若是該支持墊7, 8具有輪廓時,則獨立的調整性是 特別的具有優勢,正如比較重要地是,使用者的背部、及/或骨盆可隨著事先 成形的輪廓而產生角度,以避免不舒適的產生。
再者,使用者可以在抬高、或降低腿部并接著繃緊該條帶而維持住此姿 勢的同時,讓其骨盆繞著垂直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之前表面的軸而進行 旋轉,使用者可以站在墊枕、楔形物或是其它的支撐之上,以幫助定位于所 需的方向,而利用所有結合在一起的棘輪21, 22, 23, 24, 25, 26, 27,以 及28則可以幫助使用者再定位背部、及/或骨盆區域,直到到達基本上不會產生疼痛的位置為止,在此,比較好的是,該棘輪21, 22, 23, 24, 25, 26, 27,以及28可以每次轉緊、或轉松一格,直到找到基本上(或完全)不產生 疼痛的姿勢,而此則是確保了連續的運動可以讓使用者具有最大的治療效果。
在此實例中,該裝置1幫助使用者到達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姿勢,并施 加特定的脊椎區段牽引,而此情況的達成是,先允許背部、及/或骨盆區域能 夠自由移動六個階段而達到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姿勢,然后再利用條帶16, 17, 18,以及19使特定背部、及/或骨盆區域倚靠于支持墊7, 8,以及9而 受到限制,接著,該等支持墊7、及/或8會相對于該支持墊9而垂直地移動, 如此的結果是,牽引會被施加在條帶17以及18之間的身體區段,因此,該 裝置1提供了三度空間的調整能力,而此則是可以大體上增加發現基本上不 產生疼痛的姿勢、或是增加如此之姿勢的數量的可能性。當使用者可利用條 帶16, 17, 18,以及19、且相對于支持墊7, 8,以及9而完全地、或至少 部分地受到固定的同時,該調整即可逐漸地達成,因此,即使是在一開始已 經對背部、及/或骨盆進行限制的情形下,使用者也可以將自己重新進行定位, 而一旦發現不會產生疼痛的位置,該棘輪21, 22, 23, 24, 25, 26, 27,以 及28就可以均衡地進行轉緊,以維持這個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姿勢,并避免 背部及骨盆區域恢復至較為疼痛的姿勢。
綜上所述, 一旦使用者在該裝置上將自己定位且限制在基本上不產生疼 痛的位置,則該支持墊7, 8的其中之一或兩者就可以操作該曲軸12, 13的 其中之一或兩者而施加脊椎牽引,接著,該使用者可以在該裝置上將自己重 新定位于以各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姿勢,然后,使用者可以在該裝置上將自 己限制于此新姿勢,再重新施加脊椎牽引。這些步驟可以重復任何所需的次 數,以增加可以找到基本上不產生疼痛之姿勢的數量,以減少疼痛的程度、 及/或以重新施加牽引力于脊椎的各個部位。
此外,當已達到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姿勢時,使用者接著可以運動其背 部、或其它身體部分,通常,可以在不需要其它人協助、或介入的情形下達 成,舉例而言,向前、或側向彎曲,或抬腿,因此,不像醫生所執行的手動 固定技術,本發明使得使用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肌肉進行運動,而在運動期間, 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及/或該支持墊7, 8,以及9則是可以進行調 整,以確保使用者在整個期間皆處于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姿勢。一般而言,運動可幫助部分腰部脊椎環繞骨盆旋轉、或是腿部環繞骨盆 旋轉,另外,亦可幫助在部分脊椎的移動受限的情形下,移動其它部分的脊 椎,而且,此旋轉亦可幫助重新定位任何會在髂關節處相對于骨盆之腰椎處、 及/或于髖關節處相對于骨盆之腿部處發展出病理上姿勢的錯誤,藉由部分地 運動牢固夾制于不產生疼痛姿勢的骨盆,脊椎、及/或骨盆、及/或髖關節就 可以變為正確地進行重新排列,該運動可以額外地、或二者擇一地包括扭轉、 或旋轉移動,伸展移動,屈曲、或延伸移動,抬起運動重量,側向彎曲,或 任何其它合適的運動,舉例而言,正如使用者被醫師所規定的。申請人相信, 使用者利用自身的肌肉在疼痛被減少的環境下執行運動可以誘發某些采用手 動固定技術時所不可能有的有益神經、或肌肉反應,而此則是有益于治療及/
或減少疼痛。有關運動以及加強運動之裝置的特殊實例以圖9、圖10A、以 及圖10 B作為參考而進行敘述。
在施加脊椎牽引、及/或運動后,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可以自該 棘輪21, 22, 23, 24, 25, 26, 27,以及28拆下,或是緊固件20可以打開, 使用者接著可以步離該等支持墊7, 8,以及9,并離開該基底5,在此,可 以發現,在如此的脊椎牽引、及/或運動期間之后,使用者在受到該等支持墊 7, 8,以及9夾制時所體驗之疼痛減緩的感覺、或是基本上不會疼痛的感覺 會持續下去,在某些例子中,會持續長期的時間。
圖9舉例說明根據本發明而建構的限制、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 80的另一實例,裝置80包括至少一腿/足托架,以協助使用者運動其腿部, 舉例而言,裝置80可以包括腳凳81,以協助運動使用者的腿,該腳凳81具 有藉由桿83而被支持于該基底5之上的腿平臺82,其中,該桿83由固定腳 84而可釋放地固定于該基底5,而該固定腳84則是會通過基底5中的孔洞 86而進入位在基底5下方之該桿83的根部85,另外,位在基底5中的雙孔 洞86則是有助于將腳凳81調整到適合使用者的位置。
當使用者的背部以及骨盆已經相對于支持墊7, 8, 9而被夾制于基本上 不產生疼痛的姿勢時,使用者的足部會放置在該平臺82之上,接著,腳凳 81可以協助使用者的腿部進行運動,舉例而言,由足部于腿部延伸期間對該 平臺82下壓。
該裝置80亦可以包括可樞轉的腿部支撐87,以對使用者的腿部進行扭轉。該腿部支撐87具有基本上平行于該基底5的彎曲支持墊88,以支持使 用者的膝蓋、或下腿部,其中,該支持墊88乃是受到桿89的支托而位在該 基底5的上方,另外,該支持墊亦可以有其它的形狀,例如,V型,其發現 可以增加使用者腿部以及該腿部支持87之間的摩擦力、并可有利于下述的運 動,再者,藉由該桿89之內部部分落在外部部分里面的套迭式配置,該桿 89的高度可選擇地調節,以適應使用者,而且,該支持墊88相對于該桿89 而為可旋轉,以藉由扭轉而運動使用者的腿部40。
連接器90是提供以幫助該支持墊88的樞轉,以藉此扭轉使用者的腿部。 該連接器90的一端依附至該支持墊88,而另一端則是具有使用者可以握持 的把手91,另外,該連接器90自該支持墊88通過腳部93上的一連串圓孔 眼,以使該把手91位在該支持墊7以及8的上方,再者,控制臂92將該連 接器90依附于該支持墊88,其中,該連接器90乃是依附于該控制臂92距 離該支持墊88之樞轉軸較遠的一端。此配置在使用者拉動該連接器90而樞 轉該支持墊88以及因此扭轉使用者的腿部時,增加此系統的機器優勢。
當使用者的背部以及骨盆相對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而被牢固地夾制 于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位置時,使用者彎曲膝蓋,并使該彎曲的膝蓋在該支 持墊88上休息,然后,通過拉動可依次耦接至該滑動臺架2的支持柱71所 支持的該連接器94的把手91,該支持墊可以相對于該桿89而進行樞轉,由 此讓使用者的腿部產生扭轉,此扭轉動作對使用者可以產生治療效果。
在此實施例之中,因為使用者的骨盆在相對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而 由條帶16, 17, 18,以及19進行牢固的夾制,基本上,使用者腿部的所有 移動都會被轉化為其腿部相對于維持固定骨盆的樞轉,在此,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對于骨盆的夾制配置基本上會避免該骨盆于腿運動期間產生相對 于骶髂關節以及腰椎的樞轉,亦即,若該骨盆未受約束時,正常會發生的情 形,所以,藉由讓腿部相對處于不產生疼痛的位置的骨盆而進行動作,該運 動可以達到治療使用者的效果。
在此,應該要了解的是,該腿部支持87可以被提供在該基底5上的任何 位置,以扭轉使用者的任一腿部,此外,可以不要連接器90,而是延伸控制 臂92形成一個大概的直角,因而使得其具支持墊88最遠的末端可基本垂直 于該基底5,并可落在使用者手臂可觸及的范圍內,另外,該支持墊88也可由替代的致動裝置而產生樞轉,例如,由電機裝置、或是由任何其它合適的
裝置,而且,也可以提供適當的控制裝置,以控制該支持88的樞轉。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具有一個或多個彈力臂70的運動條帶,如圖 10 A中虛線所示,可以被用以執行運用該裝置1的額外運動。彈力臂70可 以是由橡膠、或是其它可為在裝置上運動的使用者提供抗力的合適材質所制 成,其中,彈力臂70可以包括落在一端的洞72,以及落在另一端的環76, 且其是可以由先前以圖9做參考而敘述的支持柱71所支持,彈力臂70借助 其上的洞72放在該柱71上而耦接至支持洞71,彈力臂70是通過經環70而 連接至該彈力臂70的條帶73而依附至使用者,另外,該條帶73還包括用以 在該條帶73中調整張力的鉤扣74,而該鉤扣74也有助于打開該條帶73,來 釋放使用者。在此實例之中,條帶73,不像彈力臂70,是由一種相對而言較 無彈性的材質所制成,例如,熟知的安全帶材質。
可替代地,該彈力臂70亦可以耦接至支持板(例如,圖1至圖3、圖10 B中所顯示的板子32)中的孔洞,板子32可以是一彈力條,較佳地是由一彈 力材質所制成,例如,熱處理彈簧鋼(heat-treated spring steel),因而 使得無彈力的條帶73可被用以替代該彈力臂70,無彈力環76可以設置于條 帶73以及板子32之間,正如圖10B所示,以允許使用者進行相對于收縮板 32所提供彈力的運動。在替代中,彈力臂70可以被提供條帶73以及彈力臂 70功能的變形條帶(modified strap)所取代,在此狀況下,該變形條帶可 包括一種彈力材質,為在裝置上運動的使用者提供彈力,也就是原本由彈力 臂70所提供的。
正如在圖10A中所示,二個連接器可以沿著條帶73提供,以可釋放地 將條帶73設置于可選擇的彈力臂70,而該連接器則可以是環75及77的形 式,以與彈力臂70所承載的環76形成可釋放的相互接合,其中,環75是于 條帶73上大致地相鄰于鉤扣74,另一個環77則是基本上相對于鉤扣74,因 此,當使用該裝置時,使用者的骨盆后方可以相對于支持墊7, 8,以及9(圖 10 B)而受到夾制,而當使用者的骨盆后方相對于支持墊7, 8,以及9而受 到夾制時,條帶73就可以藉由環76而依附至板子32,在此方法中,鉤扣74 會再次地落在使用者的正面(圖10 B),讓使用者可以輕松的打開以及關閉 該鉤扣74。條帶73是由具有合適強度、且耐用的材質所制成,且可包括軟墊78, 讓使用者使用該條帶73時避免不適。當使用者的骨盆處于受到相對于支持墊 7, 8,以及9的夾制而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姿勢時,條帶73會依附至彈力臂 70,且條帶73會延伸而環繞使用者的胸膛,接著,鉤扣74被關閉,并調整 條帶73的張力,以適應使用者。然后,當使用者處于運動時,例如,向后、 或向前彎腰時,彈力臂70、或板子32就可提供相對于運動的抗力,而此相 對于彈力臂70、或板子32的抗力的運動則是有治療使用者的效果。
再者,由于使用者的部分骨盆在背部運動期間藉由條帶16, 17, 18,以 及19而相對于該支持墊7, 8,以及9而受到牢固夾制,基本上,使用者背
部的所有移動都會被轉化為使用者的脊椎相對于其維持固定骨盆的樞轉,而 該條帶16, 17, 18,以及19對于該骨盆的夾制配置則是基本上避免了該骨
盆在該背部運動期間相對于該髖關節的樞轉,也就是,若骨盆未受約束時會 正常發生的情形,所以,藉由讓腰椎相對基本上處于不產生疼痛位置的骨盆 而進行樞轉動作,該運動可以達到治療使用者的效果。
張力計(tension gauge)可以被加設于該抗力帶,并連接至一臺計算機、 處理器、及/或監視器,以提供使用者相關的張力量、所執行的次數等的回饋, 及/或可用于資料收集,另外,在彈力臂70之外,也可以額外提供相對于使 用者運動的抗力裝置,或是作為取代,例如,運動重量可以借助適當的滑輪 配置,施加于使用者,以提供相對于使用者移動的抗力。
雖然以上的敘述是針對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而進行說明,但仍可在不脫 離本發明的精神以及范圍的情形下產生其它的變化以及修飾,例如,所附圖 式中的該裝置可構成讓使用者使用,允許身體部位于各種位置進行減壓,包 括基本上水平、基本上直角(垂直)、或任何落在垂直與水平之間的角度,舉 例而言,該裝置可以被提供在治療桌、或床之上,或作為其一部份,另外, 可替代地,該裝置可制造成任何適當角度的傾斜為使用者所使用,其中,該 角度可選擇地調整至適合使用者的需求,再者,該裝置亦可以制造成讓坐著 的使用者所使用,舉例而言,座位可以放置在該滑動臺架2的下方,如圖IO B所示,該支持墊7, 8可以在任何方向移動,并可受到重力、或機械力而移 動、或受到適當的彈簧、彈性帶、或具重量的滑輪系統所提供的可變抗力。
在另一實例中,任何外露的裝置可以改變成包括處理器、軟件、以及可讀取裝置,該裝置可以進行程序化而提供練習程序、指示、治療圖表,監控 治療以及使用者(例如,心跳、血壓、體溫),或者甚至提供聲音、或視覺環 境o
在所附圖式中所揭示的裝置,其亦可以為正面、或側面之骨盆受到倚靠 于該支持墊夾制的人所使用,以取代圖中所示的背部骨盆。
雖然所附圖式中的該裝置是用以治療遭受背痛、或不適(例如,背部之 頸部脊椎喉部脊椎/腰部脊椎/髂關節/膝蓋/髖關節區域感到不適)的人,但 亦可以用于其它地方以及其它目的,實際上,除了限制背部以及骨盆,身體 的其它部位也可以被固定,包括喉部脊椎,胸部,以及肩部區域,舉例而言, 在固定胸部之后,骨盆就可以進行運動,在固定肩部區域之后,就可以執行 手臂運動,另外,該裝置不僅可以用于治療的目的、或是為遭受背部不適的 人所使用,也可被使用為預防裝置,以幫助避免背部疾病、或背部不適,再 者,本發明亦可以被使用于強壯以及彈性的目的,舉例而言,可以增加動作 的范圍,例如,在高爾夫的整體揮桿動作之中,或者甚至可作為另一運動程
序、或體育活動的暖身或緩身(cool-down)之用。
再次地,這些實例僅是作為舉例說明,且并不表示是本發明所有可能之 設計、執行、修飾、以及使用的確切列表,更進一步地,相關于本發明實施 例而敘述的特征也可以被使用在其它相關的實施例,即使是前文中未明確敘 述。
在本發明以示范性實施例的方式而進行敘述的同時,此領域中具通常知 識者將可了解,本發明可以實施為所附申請專利范圍的精神及范疇中的修飾, 這些提出的實例僅是作為舉例說明,且并不表示是本發明所有可能之設計、 執行、應用、或修飾的確切列表。
權利要求
1. 一種脊椎限制、牽引、及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第一支持表面,建構以支持一位人員的第一部份;第一限制,用以將該人員的第一部份相對于該第一支持表面而固定;第二支持表面,建構以支持該人員的第二部份;第二限制,用以將該人員的該第二部份相對于該第二支持表面而固定,其中,該第一以及第二限制允許該人員在任何數量的三維方向上,進行倚靠于這些支持表面的定位以及重新定位;調整機制,用以相對于該第一支持表面而移動該第二支持表面,進而施加脊椎牽引力。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持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 建構以支持該人員處于基本上水平、基本上垂直、或具有角度的位置。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奇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鎖固機制,建構 以將該第一以及該第二支持表面保持分開,并維持該人員的該第一部份以及 第二部分之間的脊椎牽引力。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固機制包括形成該調整 機制的至少一部份的自行鎖定螺紋連接。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固機制操作以將該第一 以及第二支持表面保持分開在數個間隔的位置。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持表面可沿著軌道 系統而移動。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持表面包括相對于 該第一支持表面而可獨立移動的至少二區段。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區段包括一個右區段 以及一個左區段。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區段以及該左區段的 至少其中之一可沿著軌道系統而移動離開該第一支持表面,進而在該人員的 該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部分之間施加牽引力。
10、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整機制包括一個致動 器,其設置讓該第二支持表面沿著該軌道系統移動。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動器包括一個手動 操作機制以及一個電動馬達中至少一個。
12、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整機制包括至少二個 致動器,且每一個致動器可操作以移動該二區段的其中之一。
1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制以及該第二限 制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張力為可調整。
1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持結構,以 承載該第一以及第二支持表面,其中,該支持結構加以設置于至少一個部件 之上,且可沿著該部件移動,以相對于該人員的高度而調整該支持結構的位 置。
1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持表面可以產生 相對于該第一支持表面的上升或下降,以在施加脊椎牽引時,將該人員的身 體的受限制部分維持在一個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位置。
1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第三限制,其 建構為結合在該人員以及該裝置的一個連接部分之間,使得該人員能夠藉由 相對于該第三限制以及該連接部分的至少其中之一所提供的抗力而移動來進 行運動。
17、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軌道系統, 包括至少一個固定于該支持結構的軌道,以及至少一個固定于該第一以及第 二支持表面之其中之一的軌道,以及其中,這些軌道相配地安裝在一起,以 弓I導該第一 以及第二支持表面相對于彼此的移動。
18、 如權利要求14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以及第二限制 可以獨立地相對于該人員的高度以及相對于該支持結構而進行調整。
19、 如權利要求17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這些限制的每一個 包括至少一個連接,以將該限制連接至該支持結構,且該至少一個連接允許 獨立地調整該限制的張力。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個連接包括一個棘 輪機制,其用以在不釋放該限制的任何張力的情形下,達成一個精確度至少大約7至8毫米、或更少的調整。
21、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以及第二限制的每 一個包括一對限制部件。
2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這些支持表面包括緩沖 墊。
2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這些支持表面的至少其 中之一可進行具角度的調整。
24、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下列的至少其中之一1) 設置于該至少一個支持表面以及該人員之間的楔形物;以及2) —個用以相對于基本上水平的軸而樞轉到該至少一種支持表面的機制。
25、 一種施加脊椎牽引力于人員的身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 定位該人員的身體的第一部份于第一位置; 定位該人員之身體的第二部分于第二位置; 限制該第一以及第二身體部分于任何數量的三維方向; 通過使用一個機械裝置而施加一種脊椎牽引力,以將該第一以及第二身體部分移開。
26、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這些定位步驟的至少 其中之一包括將身體定位在基本上水平、基本上垂直、或具一定角度的位置。
27、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下列步驟 將該人員的身體的該第一部份重新定位于第三位置; 將該人員的身體的該第二部份重新定位于第四位置; 重新限制該第一以及第二身體部分于任何數量的三維方向; 通過移動該第一以及第二身體部分而重新施加一種脊椎牽引力。
28、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在限制該第一以及 該第二身體部分于基本上不產生疼痛的方向時執行運動的步驟。
29、 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在施加一種脊椎牽 引力的同時執行運動的步驟。
30、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分為該人員的背部的上部部分,以及該第二部分為該人員的背部的下部部分。
31、 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加一種脊椎牽引力的 步驟包括在該人員的背部的該上部部分以及該人員的背部的該下部部分之間 施加脊椎牽引。
32、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以及第二位置大致 為垂直的位置,且該脊椎牽引力的施加發生在該人員處于基本上為直立且重 量承載的位置的時候。
33、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通過將該機械裝置 鎖定在任何數量的可連續變化的位置而維持該脊椎牽引力的施加的步驟。
34、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這些三維方向包括基本 上不產生疼痛的方向。
35、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在重新限制該第一 以及第二身體部分于基本上不產生疼痛之方向的同時,執行運動的步驟。
36、 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當重新施加一種脊 椎牽引力的同時執行運動的步驟。
37、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這些定位步驟的其中之 一包括相對于具有某一角度的支持表面而定位該身體部分的步驟。
38、 一種脊椎限制、牽引、及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 用以支持人員的第一部分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裝置;用以限制該人員的該第一部分的第一裝置; 用以支持該人員的該第二部分的第二裝置;用以限制該人員的該第二部分的第二裝置,其中,該第一以及第二裝置 允許將該人員定位以及重新定位于任何數量的三維方向;用以將該第一支持裝置相對于該第二支持裝置而移動,以施加一種脊椎 牽引力的裝置。
39、 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以及第二支持裝置 的至少其中之一建構以將該人員支持于基本上水平、基本上垂直、或具某一 角度的位置。
40、 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用以將該第一以及 第二支持裝置鎖定于一個間隔位置,進而維持該脊椎牽引力的施加的裝置。
全文摘要
該限制、再定位、牽引以及運動裝置可治療急性或慢性的機械性疼痛,特別是背部、頸部、臀部、骨盆、肩膀、膝蓋、及/或腿部疼痛,并可恢復、及/或增加適合之使用者的動作范圍,該裝置可以包括二、或多個可移動支持結構,以及二、或多個限制,例如,條帶,其中,該限制可以漸增地進行調整,以在倚靠著該支持結構的情形下,將一人身體的二、或多個部分,例如,背部、及/或骨盆區域,固定于大體上不會產生疼痛之姿勢的任何數量三維方向。另外,該支持結構可以分開地移動,以將脊椎牽引施加于該人員身體落于該限制間的部分。再者,當處于大體上不產生疼痛之姿勢時,運動可以在施加脊椎牽引之前、期間、或之后執行,而使用者則是可以將自己重新定位以及限制于另一大體上不會產生疼痛的姿勢,并接著重新施加脊椎牽引、及/或執行更進一步的運動。
文檔編號A61H1/02GK101292936SQ20081009574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5日
發明者史蒂芬·阿里·霍夫曼, 思薇·林·霍夫曼 申請人:貝克普杰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