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
(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器材,尤其是一種改進結構的宮腔組 織吸引管。
(二) 背景技術
診斷性刮宮術是婦科常見手術之一,常規的手術方法是使用金 屬器械探宮腔、刮宮,手術過程給患者帶來恐懼和痛苦,且有宮頸 宮體損傷、子宮穿孔及醫源性交叉感染的可能。為此,中國專利 200420019500公開了一種宮腔組織吸引管用于宮腔組織吸引,可進 行引流手術,同時又可作為診斷之用。該宮腔組織吸引管由PVC材 料制成,管體外管壁上設有刻度,靠近一端的管壁設有一個開口, 另一端為與電動流產吸引器導管連接的吸口頭,管體外管壁上緊套 一個吸管手柄;吸管手柄內壁沿軸向開有若干防滑槽;所述開口形 狀為橢圓形,橢圓形的長軸與吸引管軸同向,橢圓形的長度為18至 25毫米,橢圓形的中間寬度為2.5至3.5毫米。吸管手柄有一定長 度和良好的剛性,吸引管又被其分成較短的兩部分,克服了 PVC材 料柔性,增加了剛性,操作人員手握吸管手柄可隨意操縱吸引管頭 在宮腔內的移動,吸管手柄內壁的防滑槽可防止手柄與吸引管之間 的轉動。現有技術中,上述橢圓形開口位于靠近管體一端的管壁上, 該開口所在平面與吸管的橫截面相垂直,開口的最邊緣距管體頂端 尚有一小段距離。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當胚胎著床于子宮底
部時,由于開口的最邊緣距管體頂端尚有一小段距離,運用該宮腔 組織吸引管進行手術,引起子宮穿孔危險性較大,需要加以改進。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更安全的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管體外管壁上設有刻度,管 體的一側設有一個開口,管體的另一端為與電動流產吸引器導管連 接的吸口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的一側邊緣位于管體頂端并位 于管體的中軸線上,開口的另一側邊緣位于管體一側的管壁上,該 開口所在平面與吸管的橫截面成55°—75°。
上述吸引開口在產品的頂端位置,減小了手術過程中因胚胎著 床于子宮底部而引起的子宮穿孔危險。
進一步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更安全的成本更低的改進結構的宮 腔組織吸引管。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
所述靠近吸口頭一側的管身上設有磨砂區,可以防止操作時打滑。
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采用磨砂區替代沿軸向開有若干防滑 槽的吸管手柄,結構更簡化,同時降低了成本。
(四)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l中各序號分別為1、管體;2、刻度;3、磨砂區;4、 吸口頭;5、開口;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附圖1所示實施例的開口端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l,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管 體1的外管壁上設有刻度2, 一端設有一個開口5,另一端為與電動
流產吸引器導管連接的吸口頭4,所述開口5形狀為橢圓形,該橢圓
形開口的一側邊緣位于管體1頂端并位于管體的中軸線上,橢圓形 開口的另一側邊緣位于管體一端的管壁上,該開口所在平面與吸管
的橫截面成55°。靠近吸口頭一側的管身局部3磨砂,可以防止操作 時打滑。
操作人員操作時,手握吸管磨砂區可隨意操縱吸引管頭在宮腔 內的移動,磨砂區可防止操作時打滑。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可減少手 術過程中因胚胎著床于子宮底部而引起的子宮穿孔危險。
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由ABS材料一次性注塑而成,管體外 管壁上設有刻度、磨砂區、 一端頂端設有一個開口,該開口為橢圓 形,其一側邊緣位于管體頂端并位于管體的中軸線上,橢圓形開口 的另一側邊緣位于管體一端的管壁上,該開口所在平面與吸管的橫 截面成75。。管體的另一端成喇叭形與電動流產吸引負壓機導管連接。
本產品一次性成形,生產成本低,使用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管體外管壁上設有刻度,管體的一側設有一個開口,管體的另一端為與電動流產吸引器導管連接的吸口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的一側邊緣位于管體頂端并位于管體的中軸線上,開口的另一側邊緣位于管體一側的管壁上,該開口所在平面與吸管的橫截面成55°—7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吸口頭一側的管身上設有磨砂區。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另一端與電動流產吸引器導管連接的吸口 頭呈喇叭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結構的宮腔組織吸引管,管體外管壁上設有刻度,一端頂端設有一個開口,另一端為與電動流產吸引器導管連接的成喇叭形的吸口頭,管體外管壁上設有磨砂區。所述開口形狀為橢圓形,其一側邊緣位于管體頂端并位于管體的中軸線上,橢圓形開口的另一側邊緣位于管體一端的管壁上,該開口所在平面與吸管的橫截面成55°-75°。本實用新型可減少手術過程中因胚胎著床于子宮底部而引起的子宮穿孔危險。同時操作時不易打滑。本產品一次性成形,生產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M39/00GK201205302SQ200820116829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7日
發明者戴新春 申請人: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