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尤其是一種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因多種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彌漫性或局限性炎癥。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病毒已成為心肌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病毒性心肌炎多見于兒童及青壯年,老年患者亦不少見。病毒性心肌炎涉及面寬,尤其對青少年兒童危害極大,許多老年人也不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因此呈普遍性。幾乎各組病毒均可導致心肌炎,但以呼吸道和腸道病毒為多,其中最主要的為柯薩奇病毒B,約占全部心肌炎的40-45%,其次為埃可病毒及流感病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表現輕重懸殊,輕者可無明顯癥狀,重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心律紊亂,甚至猝死。目前,市場上沒有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專用藥,類似治療此病的藥物如三磷酸腺苷、輔酶A、細胞色素C、肌苷、維生素C等,服用后對癥狀也沒有明顯改善,更不具備對此病治愈的功能。
發明內容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療效高,無毒副作用且可治愈的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大頭橐吾30-60份、蔭風輪25-50份、金銀花20-40份、板蘭根20-40份、黃苓15-30份、丹皮15-30份、山梔12-24份、丹參20-40份、竹葉10-20份和炎甘草6-18份。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大頭橐吾40份、蔭風輪30份、金銀花35份、板蘭根25份、黃苓25份、丹皮20份、山梔18份、丹參30份、竹葉15份和炙甘草10份。本發明藥物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既可舒筋活絡,使瘀血散毒氣消,炎得解,痛疼止,增強肌體抗病能力,擴張血管,改善動脈血液循環,對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有確切療效。—般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發明藥物60日內有效率為100%,治愈率為94%。本發明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中藥制劑方解如下大頭橐吾性味微溫,歸心肝二經,功用主治舒筋活血,跌打損傷,腰腿痛,舒筋活絡,散瘀血,通筋脈,消腫上痛,解毒。蔭風輪性味辛甘苦溫,歸肺肝大腸三經。功用主治解表散寒,理氣消腫,腹痛,無名肌毒,活血散瘀。金銀花性味甘寒,歸肺胃心脾四經,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發熱、頭痛,口渴、發疹,血中熱毒,癰腫瘡瘍,高熱神昏。板蘭根性味苦寒,歸胃肝二經,功用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溫熱疫毒,時疫,爛喉,紅疹,丹毒,瘡毒,濕熱蘊結。黃苓性味苦寒,歸心肺膽脾大腸小腸六經,功用主治清濕熱,瀉肺火、止血、安胎,煩燥,肺經濕熱,胃腸濕熱,肝熱止炎,毒熱壅盛。丹皮性味辛苦微寒,歸肝腎三經,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熱入血分,斑疹,驚癇及紫癜,血熱忘行,陰虛有熱,血熱瘀灌,熱毒。山梔性味苦寒,歸心肺肝膽胃三焦六經,功用主治瀉心肺三焦郁火,涼血止血,上焦火熱,中下焦濕熱,血瘀腫痛,清熱解毒。丹參性味微苦寒,歸心肝二經,功用主治活血祛瘀,涼血除煩,安神定志,排膿止痛,血熱壅滯,腹部腫塊,癰腫瘡毒,陰虛火擾。竹葉性味甘淡寒,歸心胃小腸三經,功用主治清心除煩,濕熱下注,心胃火旺,心煩口渴,口舌生瘡。炙甘草性味甘平,炙后微溫,通行十二經,功用主治補中益氣,潤肺,祛痰,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脾肺虛弱,火毒壅滯,咽喉腫癰,癰毒瘡瘍,腹痛,胃癰,氣虛血小,心悸,脈結代。本發明是根據多年的實踐和臨床經驗組成了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方劑,以大頭橐吾為君藥,通經絡散瘀血,消炎癥,佐以蔭風輪,解表散寒消腫,配以金銀花、板蘭根,清熱解毒,祛瘀消腫、涼血,黃苓、丹皮除濕瀉火,活血散瘀,山梔、丹參解三焦,郁火,祛瘀涼血除煩,竹葉、炙甘草清熱利尿,除心煩,潤肺,調和諸藥,除心悸,本方配伍合理,組方獨特,諸藥合奏,對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療效。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l,本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采用下述的重量組分制備大頭橐吾40g、蔭風輪30g、金銀花35g、板蘭根25g、黃苓25g、丹皮20g、山梔18g、丹參30g、竹葉15g和炙甘草10g。制備方法對各原料進行嚴格篩選,凈化,烘干,稱取,然后,按常規制藥工藝、流程生產成各種類型的藥物制劑,如制成口服中藥液、口服液,濃縮顆粒沖劑、片劑或膠囊。服用方法,上述重量的原料制成本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后,在一日內分兩次或三次服用,30天為一療程,或將上述重量的原料制成9粒膠囊,在一日內分三次服用,30天為一療程。實施例2-5,采用下述重量的原料制備,制備方法和服用同實施例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典型病例1、朱某,男,31歲,一年前因胸悶、心悸而發現早搏癥狀,病前沒有明顯感冒及關節痛疼史,有慢性腸炎史,于半年前起,勞累后周身酸痛、乏力,早搏呈三聯律,經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首服有丹參滴丸、丹參片、速效救心丸均無明顯療效,經服用本發明膠囊25天,癥狀明顯好轉,又服用本藥30天,癥狀無再出現。病例2、陳某,女,35歲,工人,2年前因關節痛,心悸,氣短,經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脈細微數,舌頭淡紅,苔薄黃,經服用本發明膠囊20天,癥狀減輕,又服本藥40日,癥狀消失。病例3、沈某,40歲,女,教師,8個月前出現氣急不能平臥,出汗,心悸,頭暈,心律不齊,心律118次/分,心界擴大,心頭區有II、III級收縮期雜音,II、III級舒張期雜音,經服用本發明膠囊35天,癥狀大減,又服用30日,癥狀消失。病例4、王某,男,19歲,學生,半月前因賽跑出現心悸,面色蒼白,氣急,胸悶劇痛,手腳冰涼,出大汗,口唇紫紺,脈沉細遲,舌淡紅,苔薄白,經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經服用本發明膠囊25天,癥狀基本未出現,又服用本藥30天,癥狀消失。病例5、李某,男、21歲,學生,勞累后,出現心功能不全,心律紊亂,發病前2周出現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出現輕度發熱癥狀,繼出現心悸,心律增快,胸痛,經服用本發明膠囊40天,癥狀減,又服用本發明膠囊30天,癥狀未再出現。病例6、夏某,26歲,女,患病毒性心肌炎,出現咽痛、咳嗽、腹瀉及全身不適,繼出現心悸、氣短,心前區憋悶,心律增快,經服用本發明膠囊23天,癥狀大減,又服藥35天,癥狀完全消失。權利要求一種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大頭橐吾30-60份、蔭風輪25-50份、金銀花20-40份、板蘭根20-40份、黃苓15-30份、丹皮15-30份、山梔12-24份、丹參20-40份、竹葉10-20份和炙甘草6-18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為大頭橐吾40份、蔭風輪30份、金銀花35份、板蘭根25份、黃苓25份、丹皮20份、山梔18份、丹參30份、竹葉15份和炙甘草10份。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制劑,它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大頭橐吾30-60份、蔭風輪25-50份、金銀花20-40份、板蘭根20-40份、黃苓15-30份、丹皮15-30份、山梔12-24份、丹參20-40份、竹葉10-20份和炙甘草6-18份。本發明藥物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既可舒筋活絡,使瘀血散毒氣消,炎得解,痛疼止,增強肌體抗病能力,擴張血管,改善動脈血液循環,對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有確切療效。一般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發明藥物60日內有效率為100%,治愈率為94%。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1708290SQ20091017537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8日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8日發明者靳恒利申請人:河北惟祥福中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靳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