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耳套供應裝置、耳套及耳套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61543閱讀:24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耳套供應裝置、耳套及耳套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耳套供應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可動式耳套容置構件的耳套供應裝置及適用于其的耳套與耳套組。
背景技術
隨著醫學測量技術的進步與普及,耳溫槍已成為醫院及居家照護中不可或缺的一 種醫療檢測儀器。由于操作耳溫槍時,其探測頭必須伸入受測者的耳道內施行測量,因此 極易沾染受測者耳內的耳垢等臟污,久而久之將降低耳溫槍測量的準確度且縮短其耐用年 限。此外,在醫療院所、機關學校等多人出入的公共場所進行耳溫測量時,對不同受測者重 復使用耳溫槍也有造成交互感染的風險存在。因此,目前于執行耳溫測量前,多會于耳溫槍 的探測頭上覆蓋一拋棄式耳套,并于執行測量后更換上述耳套,達到維持探測頭清潔及避 免感染的目的。然而,若耳溫槍的使用者于加裝及更換耳套時需直接以手部與耳套接觸,不僅在 測量程序上增加麻煩,且耳套也有被污染的可能。為解決此一問題,如圖1所示,為公知的一種耳套置放匣301。耳套置放匣301預 先置放了多個耳套100、101。使用者可將耳溫槍107置入耳套置放匣301中,將預先放置于 耳套置放匣301中的耳套101固定于耳溫槍107的探測頭上。前述的設計使其他尚未使用 的耳套將暴露于外界,造成其他耳套直接接觸污染源的可能性大增,造成衛生上的問題。又如公知的一種耳套供應裝置,如圖2所示,揭示一種耳套存取裝置,其包含一底 座102、一耳套取出部103、一耳套儲存裝置105及一耳套輸出滑道108。耳套取出部103設 有一第一開口 104。耳套儲存裝置105設有一第二開口 106。在圖2中,當堆疊的耳套卡在 上述的耳套儲存裝置105內時,會導致耳套無法輸出。還當一耳套由耳套儲存裝置105輸出至底座102的耳套取出部103,須經過一耳 套輸出滑道105,除容易因摩擦力而造成耳套卡在上述的耳套輸出滑道105且也容易造成 耳套無法精確的置入上述的耳套取出部103。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校正耳套位置的耳套供應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可動式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耳套的 耳套供應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顯示耳套情況的耳套供應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避免耳套直接接觸污染物的耳套供 應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耳套,適用于一種具有可動式耳套容置 構件的耳套供應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耳套組,適用于一種具有可動式耳套容置構件的耳套供應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耳套供應裝置,其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以 及一輸出裝置。可動式容置裝置可用來容置至少一耳套。輸出裝置可用來輸出上述耳套。 當可動式容置裝置移動至一預設位置時,可帶動輸出裝置輸出上述耳套。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可為管狀、方狀、網狀或柱狀 等可以形成一耳套容置空間的形式。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輸出裝置可以是一體成型或由多個元件所組 成。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所謂的帶動可以是直接或間接地觸發、觸動、連 動或牽動等,使上述的輸出裝置輸出耳套。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輸出裝置組裝于上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組 裝方式因各廠商的設計型態不盡相同,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當不限制于此種可能的型 態。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輸出裝置還包括一第一構件以及一第二構 件。上述的第一構件可動地支撐上述耳套的下部,而上述的第二構件可動地觸碰上述耳套 的上部。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耳套供應裝置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以及一 輸出裝置。輸出裝置還包括一第一構件、一第二構件以及一第三構件。可動式容置裝置可 用以容置一第一耳套與一第二耳套。第二耳套疊置于第一耳套之上。第一構件可動地支撐 第一耳套的下部。第二構件可動地觸碰第一耳套的上部。第三構件可動地支撐第二耳套的 下部。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構件或上述的第三構件包括一個或多個 支撐部。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構件包括一個或多個觸碰部。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輸出裝置還包括一第四構件、一第五構件以 及一第六構件。第四構件配置在上述第一構件的對向側,可動地支撐第一耳套的下部。第 五構件配置在上述第二構件的對向側,可動地觸碰第一耳套的上部。第六構件配置在上述 第三構件的對向側,可動地支撐第二耳套的下部。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耳套供應裝置還包括一帶動構件。帶動構件 耦接于輸出裝置,可用以帶動輸出裝置。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帶動構件為可帶動輸出裝置改變位置的結 構,例如擋板結構或彈簧結構等。上述所謂的耦接,為上述帶動構件使上述的輸出裝置改變位置的接連方式,例如 直接地或間接地組裝或碰觸而帶動上述的輸出裝置。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耳套供應裝置還包括一軌道結構。軌道結構 可耦接可動式容置裝置,用以使上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遵循軌道結構移動。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軌道結構為滑軌式、轉輪式等提供一軌道結 構讓上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得以遵循。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還包括一容置本體以及至少一延伸部。容置本體可用以容置上述耳套。延伸部由上述的容置本體向外延伸,用以提供 一施力點。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延伸部可由上述容置本體的側部、頂部或外 部等向外延伸。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耳套供應裝置還包括一耳套容置底座。耳套 容置底座可配置在上述耳套的一輸出路徑上,用以承接上述耳套。隨著上述可動式容置裝 置從一初始位置移動至上述的預設位置,上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的一輸出口會相對靠近耳 套容置底座。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耳套供應裝置可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可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耳套供應裝置還包括一耳套顯示裝置。耳套 顯示裝置可用以顯示上述耳套的情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耳套顯示裝置可為感應式、透明式或穿透式 等方式形成或配置于上述的耳套供應裝置。上述耳套的情況例如是耳套數量或耳套位置寸。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另一種耳套供應裝置,其包括可動式容置裝置。 可動式容置裝置可用以容置至少一耳套。隨可動式容置裝置的移動可校正上述耳套的位置。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移動包括滑動、震動等。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耳套,其適用于一耳套供應裝置。前述的耳 套供應裝置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前述的耳套包括一保護套結構。保護套結構符合一耳 溫槍的一感測頭的形狀。前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可用以容置耳套。隨前述的可動式容置裝 置的移動校正上述耳套的位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另一種耳套,其適用于一耳套供應裝置。前述的 耳套供應裝置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以及一輸出裝置。前述的耳套包括一保護套結構。保 護套結構符合一耳溫槍的一感測頭的形狀。前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用以容置耳套。當前述 的可動式容置裝置移動至一預設位置時可帶動前述的輸出裝置輸出前述耳套。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耳套組,其適用于一耳套供應裝置。耳套供 應裝置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耳套組包括多個耳套與填充裝置。上述耳套分別符合耳溫 槍的感測頭的形狀。填充裝置可容納上述耳套,用以將上述耳套填入可動式容置裝置中。 隨可動式容置裝置的移動,可校正容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中的所述耳套的位置。基于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耳套供應裝置,通過可動式容置裝置的移動可 以校正位于上述耳套容置構件內的耳套位置。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個具體實施例,并 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公知的一種耳套置放匣的示意圖。圖2是另一公知的一種耳套供應裝置的示意圖。[004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外觀側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部分側剖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爆炸圖。圖6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未接觸擋墻時的側剖面圖。圖6B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未接觸擋墻時,管狀構件、懸臂構 件及耳套間的剖面圖。圖6C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未接觸擋墻時,管狀構件、懸臂構 件及耳套間的局部放大圖。圖7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接觸擋墻后的側剖面圖。圖7B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接觸擋墻后,管狀構件、懸臂構件及 耳套間的剖面圖。圖7C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接觸擋墻后,管狀構件、懸臂構件及 耳套間的局部放大圖。圖8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恢復原狀態時的側剖面圖。圖8B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恢復原狀態時,管狀構件、懸臂構 件及耳套間的剖面圖。圖8C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恢復原狀態時,管狀構件、懸臂構 件及耳套間的局部放大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耳套供應裝置與一溫度測量裝置結合時的外 觀側視圖。圖10A、圖10B、圖IOC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動式容置裝置型態的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一帶動構件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軌道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13A、圖13B、圖13C、圖13D是本實用新型的輸出裝置設置位置的另四實施例示 意圖圖14A、圖14B為本實用新型的輸出裝置的另二實施例示意圖。圖15A、圖15B、圖15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耳套的立體側視圖、縱剖面 圖及橫剖面圖。上述附圖中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 殼體 3 輸出裝置10 溫度測量裝置 301 耳套置放匣100、101:耳套 32:耳套支撐部102 底座 34 擋墻接觸部103:耳套取出部 321、322、323、324、325、326 凸起104:第一開口 327 推動件105 耳套儲存裝置 33 轉動部106:第二開口 331 轉孔107 耳溫槍 332 轉軸108 耳套輸出滑道 41 擋墻[0074]122 終止部 42 彈簧結構124 抵摯部 425 彈簧結 構的一端13 條狀溝 426 彈簧結構的另一端15 底座 51 滑槽151 底座固定件 52 側翼16 第一"^勺 53 軌道軸17 殼體延伸部 54 滑輪172:上開口 6 蓋體174 掛鉤 62 線體18:下開口 71 彈性元件19:耳套容置底座 81、82:耳套192:容置口 83 主體部2:可動式容置裝置 831:開口22:延伸部 832:內收部24 懸臂固定件 84 薄膜26 第二卡勺 86 封閉端29 切開部 91 懸臂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公知的耳套供應裝置無法校正耳套位置、耳套不易順利輸出或耳套容易接觸污染 物等缺點。反觀,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耳套供應裝置,其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通過移動前 述的可動式容置裝置可校正耳套位置。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數 個實施例,其中相同標號指示同樣或相似的步驟。關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可參閱圖3至圖9。圖3、圖4及圖5分別為本實 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觀側視圖、部分側剖面圖及爆炸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 例,輸出裝置未接觸擋墻時的側剖面圖。圖6B及圖6C分別為輸出裝置未接觸擋墻時,管狀 構件、輸出裝置及耳套間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圖7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懸臂 構件接觸擋墻的側剖面圖。圖7B及圖7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輸出裝置接觸擋 墻后,管狀構件、輸出裝置及耳套間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圖8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 施例,輸出裝置恢復原狀態時的側剖面圖。圖8B及圖8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 輸出裝置恢復原狀態時,可動式容置裝置、輸出裝置及耳套間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圖9 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耳套供應裝置與一溫度測量裝置結合時的外觀側視圖。請先參閱圖3至圖5,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耳套供應裝置包括有一殼體1、 一可動式容置裝置2及一輸出裝置3。本實施例中的可動式容置裝置2為一管狀構件,輸出 裝置3為一懸臂構件。可動式容置裝置2用以容置一個或多個耳套,且滑動地組裝于殼體 1內,且其一端對應于殼體1的下開口 18。可動式容置裝置2在移動時可穿過開口 18。請參照圖4及圖5,于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可由兩相對應的半殼體組裝而成。殼 體1開設有一下開口 18,且殼體1內部于近下開口 18處設有一帶動構件。本實施例的帶動構件為一擋墻41,其耦接于輸出裝置3。本實施例的耦接方式為當可動式容置裝置2移動 至一預設位置時,輸出裝置3接觸擋墻41。另請參照圖5,殼體1內部兩側進一步分別設有相對的一軌道結構。本實施例的 軌道結構為一滑槽51與一相對應的側翼52。滑槽51是設于對應下開口 18的上方。擋墻 41可設于滑槽51兩側。于另一實施例中,擋墻41可相對地設于滑槽51兩側且近下開口 18處。在本實施例中,可動式容置裝置2進一步于其兩側分別延伸凸設有上述相對應的側 翼52。側翼52可滑動組裝入殼體1的滑槽51中,借以使可動式容置裝置2與殼體1相結 合且可沿滑槽51的方向于殼體1中移動。此外,滑槽51下端更設有一終止部122。終止 部122可用以限制可動式容置裝置2沿滑槽51向下滑動的距離。殼體1兩側對應于上述 側翼52上端處設有一抵摯部124。抵摯部IM可用以限制可動式容置裝置2沿滑槽51向 上滑動的距離,從而將可動式容置裝置2于殼體1中的移動范圍限制于抵摯部124與終止 部122沿滑槽51方向之間。請參照圖5及圖6A,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的耳套供應裝置,殼體1進一步 包括一底座15。底座15設有一底座固定件151。底座15可用以將耳套供應裝置置放于一 平面上以供使用。底座固定件151可用于加強底座15與平面間的連結。于另一實施例中, 底座固定件151可為具有高摩擦系數、具有黏性或具有磁性的物質。在其他實施例中,耳套 供應裝置也可設計成無底座式或其他形式,例如可設計為壁掛式。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上端進一步包含一殼體延伸部17。殼體延 伸部17上端開設有一上開口 172。殼體延伸部17圍繞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可動范圍。 上開口 172對應于殼體1的下開口 18。可動式容置裝置2可配置于上開口 172與下開口 18之間。故耳套可由上開口 172置入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并通過滑動可動式容置裝置2 帶動輸出裝置3,借以使耳套由下開口 18落出。殼體延伸部17中段處設有一掛鉤174。而 于其他實施例中,也可設置為無掛鉤等形式的耳套供應裝置。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耳套供應裝置,更進一步包含一蓋體6。蓋體6以 一線體62連接于掛鉤174且可與上開口 172結合。線體62 —端與殼體延伸部17的掛鉤 174相連,另一端與蓋體6相連。當蓋體6與上開口 172結合時,可避免容置于可動式容置 裝置2中的耳套遭到污染。當蓋體6與上開口 172分開時,線體62與掛鉤174可防止蓋體 6遺失。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進一步包括一耳套容置底座19。耳套容置 底座19可設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心軸向下端延伸處。耳套容置底座19可由殼體1的底 座15延伸凸設而出,用以容置由下開口 18掉出的至少一耳套,并使耳套維持于一特定的靜 止狀態以供使用者取用。此外,耳套容置底座19開設有一容置口 192,使落下的耳套能夠順 利進入耳套容置底座19中。當耳套進入耳套容置底座19中,耳套的封閉端不會碰到耳套 容置底座19內側底部。故可防止耳套受到污染,也可防止耳套變形。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于平行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心軸的兩側開設 有一條狀溝13。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段處的兩側設有一延伸部22。本實施例的可動式容 置裝置2的延伸部22為一壓柄。延伸部22穿過條狀溝13而凸出于殼體1的外部。借此, 使用者可通過按壓延伸部22以滑動可動式容置裝置2。另外,可通過條狀溝13而顯示出可 動式容置裝置2內的空間情況,例如耳套的數量或耳套的堆疊情況。[0102]在其它 實施例中,也可設置一耳套顯示裝置,如電子感應式或其他可用來顯示可 動式容置裝置2內的其它顯示裝置,以達到如第一實施例中條狀溝13的效果。于另一實施例中,延伸部22可以為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頂端,延伸出殼體外,借 此,使用者可通過按壓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頂端,以使可動式容置裝置2移動。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是轉動地與可動式容置裝置2組裝結合。 可動式容置裝置2進一步于兩側分別設有懸臂固定件24,輸出裝置3轉動地與懸臂固定件 24相結合。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動式容置裝置2也可不與輸出裝置3耦接,而在此類的實施例 中,通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移動2進而校正位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內的耳套位置。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于滑槽51兩側進一步設有相對的一第一卡勾 16。可動式容置裝置2于側翼52的管壁兩側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卡勾26。第二卡勾26是凸 設于懸臂固定件24沿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上方。第一卡勾16是設于第二卡勾26沿滑槽 方向的上方,且由殼體1的一側延伸凸設而出。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另一帶動構件,而本具體實施的另一 帶動構件為一彈性元件71。彈性元件71的一端與第一卡勾16相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卡勾 26相連接。由于第一卡勾16設于殼體1,第二卡勾26設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通過彈性元 件71與第一卡勾16及第二卡勾26的連接,使可動式容置裝置2與殼體1相互組裝連接。請參考圖6A,可動式容置裝置2可通過彈性元件71與殼體1相連接。輸出裝置3 可通過懸臂固定件24與可動式容置裝置2相連接。于未滑動可動式容置裝置2時,輸出裝 置3可支撐住容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的至少一耳套(本實施例以耳套81、耳套82進行 說明)并可使耳套81、耳套82不向下方掉落,且此時輸出裝置3與擋墻41間可保持一定距 離而不相接觸。請參閱圖6B及圖6C,輸出裝置3包括耳套支撐部32及一轉動部33。于本實施例 中,耳套支撐部32具有凸起321及凸起322。凸起321及凸起322用以支撐容置于可動式 容置裝置2中的耳套。于本第一實施例中,轉動部33包括一轉孔331與一轉軸332,使輸 出裝置3得以轉動,而于其他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的耳套支撐部32也可包括兩個以上的 支凸起,本實施例僅是一種選擇實施例。于其它實施例中,轉動部33也可以其它形式的轉 樞。此外,可動式容置裝置2下端兩側開設有一切開部29。切開部29可與懸臂固定件 24位于同一側。切開部29由可動式容置裝置2下端向上延伸至少至懸臂固定件24處。輸 出裝置3的凸起321及凸起322可通過切開部29與可動式容置裝置2內的耳套81、82相 接觸。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于輸出裝置3未接觸擋墻41時,凸起321是與容置 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耳套81相接觸,從而支撐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的各耳套不向下掉落。圖7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接觸擋墻41后的側剖面圖。圖 7B及圖7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接觸擋墻41后,可動式容置裝置 2、輸出裝置3及耳套間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參照圖7A至圖7C,當使用者將可動式容置裝置2向下滑動時,輸出裝置3將因接觸擋墻41而發生移動或轉動。此外,于向下滑動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同時,也將帶動彈性元件71使其產生形變并累積一彈性能量,用以恢復可動式容置裝置2至未施加外力時的位置。另再請參照圖7C,輸出裝置3包含擋墻接觸部34以及又一帶動構件,前述的帶動 構件為一懸臂彈性件91,懸臂彈性件91設于懸臂固定件24及輸出裝置3間。另再請同步參照圖7A,輸出裝置3的擋墻接觸部34與擋墻41接觸。當滑動可動 式容置裝置2,使輸出裝置3通過擋墻接觸部34接觸擋墻41時,繼續將可動式容置裝置2 向下滑動將使輸出裝置3產生移動或轉動,從而改變輸出裝置3中耳套支撐部34與可動式 容置裝置2中的耳套的相對位置關系。首先,輸出裝置3的凸起322先與耳套81上方鄰接的一另一耳套82相接觸,確保 除了最下方耳套81外向下掉落外,其余耳套不向下掉落;此時繼續將可動式容置裝置2向 下滑動,將使凸起321離開最下方的耳套81,使耳套81由下開口 18掉出,并由如圖7A所示 的容置口 192進入耳套容置底座19中。另凸起322除用以支撐容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 中的耳套82外,轉動部33過轉動也可帶動凸起322將容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最下方 的耳套81向下開口 18推送,確保耳套82可由下開口 18順利掉出。懸臂彈性件91則用以 使產生移動或轉動的輸出裝置3恢復至未接觸擋墻41時的狀態。再請參照圖7A,于擋墻接觸部34接觸擋墻41時,可動式容置裝置2進一步延伸 至容置口,而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下端開口則精確地位于容置口 192上方。由于滑動可動 式容置裝置2使輸出裝置3的擋墻接觸部34接觸擋墻41后,將使容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 2中的耳套81向下方掉落,故本實施例的此一技術特征可使耳套81從可動式容置裝置2, 通過可動式容置裝置2延伸至容置口,而可精確地使耳套81坐落至耳套容置槽19中。圖8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懸臂構件恢復原狀態時的側剖面圖。當滑動 可動式容置裝置2使耳套81落入耳套容置槽19后,此時若移除滑動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 外力,彈性元件71將釋放其所累積的彈性能量,并帶動可動式容置裝置2向上方滑動至如 圖8A所示未施加外力時的位置,且輸出裝置3在懸臂彈性件91的作用下也恢復至如圖8A 所示未接觸擋墻41時的狀態。圖8B及圖8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恢復原狀態時,可動 式容置裝置2、輸出裝置3及耳套間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請參考照圖8B及圖8C,當外力 移除使可動式容置裝置2及輸出裝置3恢復原狀態時,凸起321可與耳套82相接觸,以支 撐可動式容置裝置2中的其余耳套不向下掉落。至此,乃完成耳套供應裝置的單次操作。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耳套供應裝置與一溫度測量裝置10結合時的 外觀側視圖。如圖9所示,當使用者通過前述的操作使一耳套81落入耳套容置底座19后, 耳套81的開口端將露出于容置口 192外,此時使用者可通過將一溫度測量裝置10的探頭 部位對準耳套81的開口端向下壓,使耳套81固定于溫度測量裝置10的探頭上,借此,使用 者不需以手接觸耳套81便能達到裝設耳套的目的,避免污染情形的發生。在本實施例中, 溫度測量裝置10為一紅外線耳溫槍。但耳套并不限于應用在溫度測量裝置10。雖然上述實施例中已經對耳套供應裝置及耳套描繪出了一個可能的型態,但所屬 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知道,各廠商對于耳套供應裝置與耳套的設計都不一樣,因 此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當不限制于此種可能的型態。換言之,只要是采用可動式容置裝置來作為耳套供應裝置的耳套容置裝置用以校正耳套位置或是進一步組裝一輸出裝置進而帶 動耳套輸出的耳套供應裝置,就已經是符合了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在。以下再舉幾個實施 例以便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并實施本實用新型。圖10A、圖10B、圖IOC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動式容置裝置型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 10A、圖10B、圖10C,圖IOA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可動式容置裝置2示意圖,本實用新 型并不限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型態。請參照圖10B,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動式容置裝置2也 可為一矩形結構,請參照圖IOC可動式容置裝置2也可為一網狀結構。請同步參閱圖6C與圖11所示,圖11是本實用新型一帶動構件的另一實施例示意 圖,其中帶動構件為一彈簧結構42,彈簧結構42的一端425與如圖6C的懸壁構件3的擋 墻接觸部34連接,而另一端似6連接于殼體1。在本實施例中即由彈簧結構42取代擋墻 41的功能。當如圖6C的可動式容置裝置2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彈簧結構42提供一拉力而 使輸出裝置3轉動而輸出耳套。另請同步參照圖5及圖12,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軌道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如圖12所示的軌道結構可以輪軸方式實施,一軌道軸53取代如圖五所示的一滑槽51與一 滑輪M緊密連接,滑輪M取代如圖5所示的相對應的側翼52。請再參照圖6C及圖13A、圖13B、圖13C和圖13D,圖13A、圖13B、圖13C和圖13D是本實用新型的輸出裝置設置位置的另四實施例示意圖。請參照圖6A、圖B和圖6C,本實 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輸出裝置3為設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兩側。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 施例的輸出裝置3為設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一側,如圖13A所示。又一實施例為設置 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多側,如圖1 所示。又另一實施例為弧形的輸出裝置3,以增加與 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接觸面積,如圖13C。再一實施例為一爪型的輸出裝置3,可多點固定 可動式容置裝置2,如圖13D。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輸出裝置的另二實施例示意圖。請搭配參照圖6C、7C及8C 所述,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輸出裝置為一體成形,包括有一耳套支撐部32,是由凸起 321及另一凸起322所形成,凸起321提供一支撐力,而凸起322除提供支撐力外也可提供 一推力。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請參照圖14A,輸出裝置3的凸起323與凸起324可 為分離結構,由分離式帶動構件(未示出)所組裝帶動,當凸起3M經帶動構件帶動而產生 平行位移時,可提供一如凸起322的推力,而當另一動構件帶動凸起323平行位移時,則如 凸起321提供一支持力。而在本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設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一側,為 在其他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也可設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兩側或多側。又在其他實施 例中也可將凸起323、3M設置成轉動形式等的移動方式。又另一實施例,請參照圖14B,輸出裝置3可由一凸起325、一凸起3 及一推動件 327分離構成。凸起325經一帶動構件帶動而平行移動,進而提供如凸起321的支撐力。凸 起3 經一帶動構件帶動而平行移動,進而提供如凸起322的支撐力。凸起327經一帶動 構件帶動而平行移動,推動件327可提供如凸起322的推力。于本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可 設置于可動式容置裝置2的兩側。于其它實施例中,輸出裝置3也可設置于可動式容置裝 置2的一側或多側。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凸起325、3沈及推動件327也可經帶動構件帶動 而轉動或其他方式的位移等。圖15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耳套的立體側視圖、縱剖面圖及橫剖面圖。耳套可配合前述耳套供應裝置使用。如圖15A至15C所示,耳套包括一主體部83及一薄膜 84,其符合一耳溫槍的一感測頭的形狀。主體部83具有一開口 831。薄膜84連接于開口 831 一側的周圍且向側延伸形成一封閉端86。于本實施例中,主體部83可呈管狀,且主體 部83與薄膜84連接處進一步包含一內收部832。以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為例,當耳套 置于如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耳套供應裝置中時,輸出裝置3的凸起321及凸起322通 過內收部832與耳套相接觸。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提供的耳套,主體部83與薄膜84可由一軟性塑膠所構 成。于一實施例中,軟性塑膠選自由聚乙烯及聚丙烯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更進一步提供一種耳套組。耳套組包括多個耳套與填 充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填充裝置例如是塑膠套,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實施例 中,填充裝置也可以是塑膠容器、壓克力容器、紙容器等。填充裝置可容納上述多個耳套,并 可保護耳套不受污染。使用者也可通過填充裝置將上述多個耳套填充進入前述實施例的容 置構件或可動式容置裝置中。如此可提升填充耳套的便利性,還可降低耳套受到污染的風 險。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耳套供應裝置,可以降低耳套與污染物接觸及校正 耳套位置。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具有額外的優點,列舉如下1、可以精確地讓耳套落入預設的耳套容置位置。2、可顯示耳套的數量、堆疊狀況等耳套情形,而可判斷是否需加入耳套或移動校 正。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實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所 屬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 飾,故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耳套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可動式容置裝置,用以容置至少一耳套;以及 一輸出裝置,用以輸出上述耳套;其中,當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移動至一預設位置時,帶動該輸出裝置輸出上述耳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帶動構件,耦接于該輸出裝置,用以帶動該輸出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軌道結構,耦接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用以使該可動式容置裝置遵循該軌道結構移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可動式容置裝置,還包括 一容置本體,用以容置上述耳套;以及至少一延伸部,由該容置本體向外延伸,用以提供一施力點。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耳套容置底座,配置在上述耳套的一輸出路徑上,用以承接上述耳套; 其中隨著該可動式容置裝置從一初始位置移動至該預設位置,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的一 輸出口相對靠近該耳套容置底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耳套顯示裝置,用以顯示上述耳套的情況。
7.一種耳套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用以容置至少一耳套,隨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的移動校正上述耳套 的位置。
8.一種耳套,適用于一耳套供應裝置,該耳套供應裝置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其特征 在于,該耳套包括一保護套結構,符合一耳溫槍的一感測頭的形狀;其中,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用以容置該耳套,隨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的移動校正上述耳套 的位置。
9.一種耳套,適用于一耳套供應裝置,該耳套供應裝置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以及一 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耳套包括一保護套結構,符合一耳溫槍的一感測頭的形狀;其中,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用以容置該耳套,當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移動至一預設位置時, 帶動該輸出裝置輸出該耳套。
10.一種耳套組,適用于一耳套供應裝置,該耳套供應裝置包括一可動式容置裝置,其 特征在于,該耳套組包括多個耳套,分別符合一耳溫槍的一感測頭的形狀;以及一填充裝置,容納所述多個耳套,用以將所述多個耳套填入該可動式容置裝置中; 其中,隨該可動式容置裝置的移動,校正容置于該可動式容置裝置中的所述耳套的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耳套供應裝置、耳套與耳套組。耳套供應裝置包括可動式容置裝置與輸出裝置。可動式容置裝置可用以容置至少一耳套。輸出裝置可用以輸出上述耳套。當可動式容置裝置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可帶動輸出裝置輸出上述耳套。如此一來可改善耳套在輸出過程中卡住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耳套供應裝置,通過可動式容置裝置的移動可以校正位于上述耳套容置構件內的耳套位置。
文檔編號A61B5/01GK201831876SQ20102022321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4日
發明者楊志強, 黃逸欣 申請人: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