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腳踏板及具有該腳踏板的工作臺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62440閱讀:2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腳踏板及具有該腳踏板的工作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腳踏板及具有該腳踏板的工作臺。
背景技術
在采用腳踏方式的手術臺產品上,部分產品的臺面上升和下降都通過一個腳踏板 來完成,腳踏板從最高位置往下壓一定高度,在該下壓過程中,腳踏板通過傳動機構壓縮液 體介質,驅動臺面上升;腳踏板下壓到預定高度后,如果繼續下壓腳踏板,將腳踏板壓到最 低位置時,腳踏板會通過傳動機構打開液壓缸的液壓閥泄壓,臺面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但 是,該種腳踏板具有如下缺點操作者在下壓腳踏板升高臺面的過程中,不容易控制腳踏板 的下壓高度,容易誤操作,從而很容易打開液壓閥導致臺面不升反降。另外一種現有腳踏板 是通過下壓腳踏板使臺面上升,通過上臺腳踏板使臺面下降,也容易出現誤操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避免誤操作的腳踏板及 具有該腳踏板的工作臺。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腳踏板,包括底座、左腳 踏桿、右腳踏桿及連桿,所述左腳踏桿和右腳踏桿均與所述底座轉動鉸接,所述左腳踏桿的 轉動軸線與所述右腳踏桿的轉動軸線平行,所述左腳踏桿通過第一轉軸和所述連桿鉸接, 所述右腳踏桿通過第二轉軸和所述連桿鉸接,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連桿滑動配合,所述左 腳踏桿的轉角范圍大于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具有用于限制左腳踏桿轉角范圍的第一限位體和用于限制右 腳踏桿轉角范圍的第二限位體,所述第一限位體位于所述左腳踏桿的下方并處在所述左腳 踏桿的轉動軌跡上,所述第二限位體位于所述右腳踏桿的下方并處在所述右腳踏桿的轉動 軌跡上。通過限位體實現對腳踏桿轉角范圍的限制,操作者只需要腳踏操作即可控制腳踏 板,而不需要控制腳踏行程、力度等,使操作簡單化。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體為所述底座的側邊,所述底座還具有自所述側邊凹入 形成的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體為所述限位槽的槽底。通過設置限位槽,使第一、二限位體 在連桿的長度方向上前后分布,保證了左腳踏桿的轉角范圍大于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具有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所述左腳踏桿通過第三轉軸 與第一安裝座鉸接,所述右腳踏桿通過第四轉軸與所述第二安裝座鉸接,在所述連桿的長 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裝座位于第二安裝座的后方。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均有間隔分布的兩個,所述左腳踏桿位 于兩個第一安裝座之間,所述右腳踏桿位于兩個第二安裝座之間。進一步的,所述左腳踏桿被其與底座的鉸接點分為具有夾角的左受力段和左施力 段,所述左施力段通過所述第一轉軸與所述連桿鉸接,所述右腳踏桿被其與底座的鉸接點 分為具有夾角的右受力段和右施力段,所述右施力段通過所述第二轉軸與所述連桿鉸接。[0010]進一步的,所述連桿具有滑槽,所述第二轉軸插入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長度大于 所述第二轉軸的外徑。一種工作臺,包括臺面、用于驅動所述臺面升降的升降機構及所述的腳踏板,所述 腳踏板的連桿與所述升降機構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機構為液壓升降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左腳踏桿和右腳踏桿驅動同一個連桿,左腳踏桿的轉 角范圍大于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通過分別操作左、右腳踏桿,來實現對工作臺臺面下降、 上升的控制,從而能夠避免出現誤操作。

圖1是本實施方式腳踏板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施方式腳踏板的立體圖;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底座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左腳踏桿的立體圖;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右腳踏桿的立體圖;圖6是本實施方式的連桿的立體圖;圖7是左腳踏位處于最低位置時,本實施方式腳踏板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右腳踏位處于最低位置時,本實施方式腳踏板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具有本實施方式腳踏板的工作臺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9所示,本實施方式腳踏板29包括底座1、具有左腳踏位10的左腳踏 桿4、具有右腳踏位9的右腳踏桿5及連桿8,左腳踏桿4和右腳踏桿5均與該底座1鉸接, 左腳踏桿4和右腳踏桿5均與該連桿8鉸接,左腳踏桿4的轉角范圍大于右腳踏桿5的轉 角范圍,該轉角范圍指腳踏位從最高位置運動到最低位置時,腳踏桿圍繞其與底座的鉸接 點所轉過的角度。底座1具有第一安裝座22和第二安裝座23,第一安裝座22具有第一軸孔12,第 二安裝座23具有第二軸孔11,第一軸孔12和第二軸孔11的軸線平行并間隔一定的距離。 底座1還具有第一限位體13和第二限位體14,該第一限位體13用于限制左腳踏桿4的轉 角范圍,第二限位體14用于限制右腳踏桿5的轉角范圍。左腳踏桿4為杠桿結構,其具有第三軸孔16及分別位于該第三軸孔16兩側的左 受力段24和左施力段25,左受力段24和左施力段25具有夾角,左受力段24的端部設有 左腳踏位10,左施力段25的端部設有第四軸孔15。右腳踏桿5為杠桿結構,其具有第五軸 孔18及分別位于該第五軸孔18兩側的右受力段26和右施力段27,右受力段26和右施力 段27具有夾角,右受力段26的端部設有右腳踏位9,右施力段27的端部設有第六軸孔17。 連桿8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的中部,第一端部設有第 七軸孔19,第二端部設有第八軸孔21,第八軸孔21作為與外部結構的連接接口,中部設有 滑槽20,該滑槽20在該連桿8的長度方向上延伸。[0027]第一安裝座22和第二安裝座23均可以有平行間隔分布的兩個,兩個第一軸孔的 軸線可以重合,兩個第二軸孔的軸線可以重合。底座1的第二限位體14可以為底座的側邊, 自該側邊凹入形成有限位槽28,該限位槽28的槽底為第一限位體13。組裝時,左腳踏桿4置于兩個第一安裝座22之間,第三轉軸6穿入左腳踏桿的第 三軸孔16,將左腳踏桿4鉸接在底座1的第一安裝座22上,第一轉軸7穿入左腳踏桿4的 第四軸孔15及連桿8的第七軸孔19,將左腳踏桿4鉸接在連桿8上;右腳踏桿5置于兩個 第二安裝座23之間,第四轉軸3穿入右腳踏桿5的第五軸孔18,將右腳踏桿5鉸接在第二 安裝座23上;第二轉軸2穿入右腳踏桿5的第六軸孔17和連桿8的滑槽20中,將右腳踏 桿5鉸接在連桿8上。在連桿8的長度方向上,滑槽20的長度大于第二轉軸2的外徑,使 第二轉軸2可以在滑槽20內前后滑動。操作右腳踏桿5時,操作者腳踩右腳踏位9,當右腳踏位9被踩到最低位置時,右 腳踏桿的右受力段26與第二限位體14接觸,右腳踏桿5停止運動。操作左腳踏桿4時,操 作者腳踩左腳踏位10,左腳踏位10從最高位置下壓到一定高度的過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右 腳踏位9隨著左腳踏位10 —起向下運動,當右腳踏桿的右受力段26與第二限位體14接觸 時,右腳踏桿5停止運動,繼續下壓左腳踏位10,第二轉軸2在連桿8的滑槽20中滑動,當 左腳踏位10被踩到最低位置時,左腳踏桿5的左受力段24與第一限位體13接觸,左腳踏 桿4停止運動,如圖8所示。反復操作右腳踏桿5,可以使工作臺的臺面上升。操作左腳踏 桿4時,將其左腳踏位10踩到最低位置時,工作臺的臺面下降。對于腳踏板,左腳踏桿和右腳踏桿驅動同一個連桿,且左腳踏桿的轉角范圍大于 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通過分別操作左、右腳踏桿,可以分別實現對工作臺臺面下降、上升 的控制。對于左、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的控制,可以直接由操作者自身控制腳踩行程來實 現,也可以通過設置限位體來限制轉角范圍。第一、二限位體可以為獨立于腳踏板的結構, 在需要限位腳踏桿時才使用。第一、二限位體也可以為固定設于底座上的結構,在連桿的長 度方向上,第一、二限位體可以前后分布。一種具有腳踏板的工作臺,該工作臺包括臺面、升降機構及上述的腳踏板,升降機 構可以帶動臺面升降,腳踏板的連桿與該升降機構連接。需要升起臺面時,操作者可以反 復腳踩右腳踏桿;需要下降臺面時,操作者腳踏左腳踏桿直至最低位置。升降機構可以為 液壓升降機構,左腳踏桿運動到最低位置時,液壓升降機構泄壓,臺面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下 降。工作臺可以為作為醫療設備的手術臺或者其他需要利用腳踏操作來控制臺面升降的工 作臺。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 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腳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左腳踏桿、右腳踏桿及連桿,所述左腳踏桿和右腳踏桿均與所述底座轉動鉸接,所述左腳踏桿的轉動軸線與所述右腳踏桿的轉動軸線平行,所述左腳踏桿通過第一轉軸和所述連桿鉸接,所述右腳踏桿通過第二轉軸和所述連桿鉸接,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連桿滑動配合,所述左腳踏桿的轉角范圍大于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用于限制左腳踏桿轉角范 圍的第一限位體和用于限制右腳踏桿轉角范圍的第二限位體,所述第一限位體位于所述左 腳踏桿的下方并處在所述左腳踏桿的轉動軌跡上,所述第二限位體位于所述右腳踏桿的下 方并處在所述右腳踏桿的轉動軌跡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腳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體為所述底座的側邊,所述 底座還具有自所述側邊凹入形成的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體為所述限位槽的槽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腳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 所述左腳踏桿通過第三轉軸與第一安裝座鉸接,所述右腳踏桿通過第四轉軸與所述第二安 裝座鉸接,在所述連桿的長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裝座位于第二安裝座的后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腳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均有間隔 分布的兩個,所述左腳踏桿位于兩個第一安裝座之間,所述右腳踏桿位于兩個第二安裝座 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腳踏桿被其與底座的鉸接點分為 具有夾角的左受力段和左施力段,所述左施力段通過所述第一轉軸與所述連桿鉸接,所述 右腳踏桿被其與底座的鉸接點分為具有夾角的右受力段和右施力段,所述右施力段通過所 述第二轉軸與所述連桿鉸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具有滑槽,所述第二轉軸插入所 述滑槽,所述滑槽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轉軸的外徑。
8.一種工作臺,包括臺面及用于驅動所述臺面升降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腳踏板,所述腳踏板的連桿與所述升降機構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為液壓升降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腳踏板及具有該腳踏板的工作臺,包括底座、左腳踏桿、右腳踏桿及連桿,所述左腳踏桿和右腳踏桿均與所述底座轉動鉸接,所述左腳踏桿的轉動軸線與所述右腳踏桿的轉動軸線平行,所述左腳踏桿通過第一轉軸和所述連桿鉸接,所述右腳踏桿通過第二轉軸和所述連桿鉸接,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連桿滑動配合,所述左腳踏桿的轉角范圍大于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左腳踏桿和右腳踏桿驅動同一個連桿,左腳踏桿的轉角范圍大于右腳踏桿的轉角范圍,通過分別操作左、右腳踏桿,來實現對工作臺臺面下降、上升的控制,從而能夠避免出現誤操作。
文檔編號A61G13/06GK201719493SQ201020241410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9日
發明者王文龍, 趙彌毫 申請人:南京邁瑞生物醫療電子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