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及其配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及其配藥裝置。
背景技術:
國內外現有醫療中對輸入液體的配藥方法,均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少量液體注入盛裝粉針劑藥瓶中,待藥粉充分溶解再用注射器回抽然后注入液體瓶中。上述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藥物浪費,由于注射器只能抽取少量液體,盛裝粉針劑藥瓶的內部空間也很小,每次只能注入很少的液體(通常2-;3ml)去溶解藥粉,如此高濃度的藥液即使在藥瓶和注射器內殘留很少(0.2-0. 3 ml)也會有較多的藥物浪費。所以目前的配藥方法一般會造成約10%的藥物浪費。其二、過程繁瑣,配液時需先用注射器抽吸液體一注入藥瓶(如藥瓶中產生正壓還需排氣)一拔出注射器一搖動藥瓶待藥粉溶解一用注射器再回抽粉針劑溶解液(如藥瓶中產生負壓還需注入氣體)一最后注入液體瓶中。如果一組液體中需配置多只或多種藥品,上述過程就需重復進行;如果藥粉溶解速度較慢配藥時間也將會較長。其三、 容易污染,由于配液過程中注射器針頭反復暴露在空氣中并穿刺藥瓶和液體瓶瓶塞,加之有可能還要注入氣體,液體被污染機會加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減少藥物浪費、簡化配藥過程、降低配藥過程中藥物遭受污染的幾率的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藥物浪費、簡化配藥過程、降低配藥過程中藥物遭受污染的幾率的用于粉針劑的配藥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首先建立藥瓶與液體瓶之間密閉的循環通道;利用外力驅動促使循環通道內部產生抽吸力;抽吸液體瓶中的液體進入到藥瓶中溶解藥粉,藥粉溶解液再回注到液體瓶中;抽吸空氣進入到藥瓶中,將藥瓶和循環通道中殘留的藥粉溶解液最大限度地排擠到液體瓶中,完成將藥瓶中的藥粉充分地轉移到液體瓶中的配藥過程。一種實現所述配藥方法的配藥裝置,它包括驅動裝置和配藥器,配藥器由置換桿和彈性軟管組成,置換桿兩端尖銳,一端為插入液體瓶端,設有吸孔和出孔,另一端為插入藥瓶端,設有進口和出口,置換桿的腰部設兩個凸出的第一連接嘴和第二連接嘴,彈性軟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嘴和第二連接嘴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嘴與置換桿一端的吸孔貫通, 第二連接嘴則與置換桿另一端的進口貫通,經彈性軟管連接構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中的彈性軟管與驅動裝置卡槽相適配;置換桿一端的出孔與另一端的出口直接貫通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的置換桿為一體式短桿結構,置換桿插入液體瓶的一端,其長度小于液體瓶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置換桿插入藥瓶的一端,其出口設在緊鄰藥瓶的瓶塞處。
所述的置換桿為一體式長桿結構,置換桿插入液體瓶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其吸孔處于液體瓶的液面之下,其出孔處于液體瓶的液面之上; 置換桿插入藥瓶的一端,其入口設在緊鄰藥瓶的瓶塞處。所述的置換桿為分體式短桿結構,即將置換桿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離,由吸孔、第一連接嘴、彈性軟管、第二連接嘴和入口組成的第一通道單獨制成第一置換桿,由出口和出孔構成的第二通道單獨制成第二置換桿;第一置換桿插入液體瓶的一端,其長度小于液體瓶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第二置換桿插入藥瓶的一端,其出口設在緊鄰藥瓶的瓶塞處。所述的置換桿為分體式長桿結構,即將置換桿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離,由吸孔、第一連接嘴、彈性軟管、第二連接嘴和入口組成的第一通道單獨制成第一置換桿,由出口和出孔構成的第二通道單獨制成第二置換桿;第一置換桿插入液體瓶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其吸孔處于液體瓶的液面之下,第一置換桿插入藥瓶的一端,其入口設在緊鄰藥瓶的瓶塞處;第二置換桿插入液體瓶的一端,其出孔處于液體瓶的液面之上。本發明提供的上述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及其配藥裝置,通過在藥瓶與液體瓶之間形成一個能夠使液體和氣體充分交換并可以稀釋置換藥粉的循環通道,對藥瓶中藥粉充分稀釋交換并排空,最大限度減少了藥物浪費;配藥的全過程通過外界驅動裝置自動完成,大大簡化了傳統配藥方法復雜冗繁的操作;配過程是在一個密閉的管路中完成,減少了污染的機會。
圖1為傳統配藥方法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配藥裝置第一種實施方式(一體式短桿結構)的結構示意3為本發明配藥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一體式長桿結構)的結構示意4為本發明配藥裝置第三種實施方式(分體式短桿結構)的結構示意5為本發明配藥裝置第四種實施方式(分體式長桿結構)的結構示意6、圖7為本發明配藥裝置第一種實施方式(一體式短桿結構)配藥過程示意8、圖9為本發明配藥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一體式長桿結構)配藥過程示意中B-液體瓶;b-藥瓶;Z-注射器;1-置換桿,101-第一置換桿,102-第二置換桿; 2-彈性軟管;3-吸孔;4-第一連接嘴;5-第二連接嘴;6-入口;7-出口 ;8-出孔;9-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11-驅動裝置。具體實現方式
圖1為傳統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示意圖。配液過程需先用注射器Z從液體瓶B中抽吸少量液體注入藥瓶b中,待藥粉溶解后再用注射器Z從藥瓶b中回抽溶解液注入到液體瓶B,完成配藥。整個過程不僅復雜,而且高濃度粉針劑溶解液會在藥瓶b和注射器Z中殘留造成浪費,同時注射器Z針頭反復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受到污染。為了克服傳統配藥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減少藥物浪費、簡化配藥過程、降低配藥過程中藥物遭受污染的幾率的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首先建立藥瓶b與液體瓶B之間密閉的循環通道;利用外力驅動促使循環通道內部產生抽吸力;
4抽吸液體瓶B中的液體進入到藥瓶b中溶解藥粉,藥粉溶解液再回注到液體瓶B中;抽吸空氣進入到藥瓶b中,將藥瓶b和循環通道中殘留的藥粉溶解液最大限度地排擠到液體瓶B 中,完成將藥瓶b中的藥粉充分地轉移到液體瓶B中的配藥過程。實現本發明上述配藥方法的配藥裝置,它包括驅動裝置11和配藥器,驅動裝置11 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蠕動泵;配藥器是本發明的核心技術,它由置換桿1和彈性軟管2組成,置換桿1兩端尖銳,一端為插入液體瓶B端,設有吸孔3和出孔8,另一端為插入藥瓶b 端,設有進口 6和出口 7,置換桿1的腰部設兩個凸出的第一連接嘴4和第二連接嘴5,彈性軟管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嘴4和第二連接嘴5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嘴4與置換桿1 一端的吸孔3貫通,第二連接嘴5則與置換桿1另一端的進口 6貫通,經彈性軟管2連接構成第一通道9,第一通道9中的彈性軟管2與驅動裝置(蠕動泵)11的卡槽相適配;置換桿1 一端的出孔8與另一端的出口 7直接貫通形成第二通道10。該配藥裝置的具體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既可以是短桿結構,也可以是長桿結構;既可以是一體式結構,也可以是分體式結構,…。以下將結合四種具體實施方式
及其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啟示下,還可以做出其它等同變型和改進,也應視為本發明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圖2為本發明配藥裝置中配藥器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它由置換桿1 和彈性軟管2組成,置換桿1為一體式短桿結構。置換桿1兩端尖銳,一端為插入液體瓶B 端,其長度小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設有吸孔3和出孔8 ;另一端為插入藥瓶b端,設有進口 6和出口 7,其出口 7設在緊鄰藥瓶b的瓶塞處,以使藥瓶b和循環通道中殘留的藥粉溶解液最大限度地排擠到液體瓶B中。置換桿1的腰部設兩個凸出的第一連接嘴4和第二連接嘴5,彈性軟管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嘴4和第二連接嘴5連接,第一連接嘴4與置換桿1 一端的吸孔3貫通,第二連接嘴5則與置換桿1另一端的進口 6貫通,經彈性軟管2連接構成第一通道9,第一通道9中的彈性軟管2與驅動裝置(蠕動泵)11的卡槽相適配;置換桿1 一端的出孔8與另一端的出口 7直接貫通形成第二通道10。圖3為本發明配藥裝置中配藥器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它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區別僅在于置換桿1為一體式長桿結構,也就是說,置換桿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其吸孔3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下,其出孔8必須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上;置換桿1插入藥瓶b的一端,其入口 6設在緊鄰藥瓶 b的瓶塞處。圖4為本發明配藥裝置中配藥器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它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區別僅在于配藥器的置換桿1為分體式短桿結構,即將置換桿1的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0分離,由吸孔3、第一連接嘴4、彈性軟管2、第二連接嘴5和入口 6組成的第一通道9單獨制成第一置換桿101,由出口 7和出孔8構成的第二通道10單獨制成第二置換桿102 ;第一置換桿10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小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第二置換桿102插入藥瓶b的一端,其出口 7設在緊鄰藥瓶b的瓶塞處。圖5為本發明配藥裝置中配藥器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它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區別僅在于配藥器的置換桿1為分體式長桿結構,分體形式與第三種實施方式同理,即將置換桿1的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0分離,由吸孔3、第一連接嘴4、彈性軟管2、第二連接嘴5和入口 6組成的第一通道9單獨制成第一置換桿101,由出口 7和出孔8構成的第二通道10單獨制成第二置換桿102。長桿形式與第三種實施方式同理,第一置換桿 10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其吸孔3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下,第一置換桿101插入藥瓶b的一端,其入口 6設在緊鄰藥瓶的瓶塞處; 第二置換桿102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出孔8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上。即第一置換桿10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其出孔8必須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上;第二置換桿102插入藥瓶b的一端,其入口 6設在緊鄰藥瓶b的瓶塞處。圖6、圖7顯示了本發明配藥裝置第一種實施方式配藥過程。圖中配藥器的置換桿ι為一體式短桿結構,“短桿”體現在置換桿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小于液體瓶 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配藥時,將置換桿1的兩端插入相應的液體瓶B和藥瓶b中, 液體瓶B瓶口朝下倒置,使置換桿1 一端的吸孔3探及液體內。當從液體瓶B向藥瓶b方向蠕動彈性軟管2時,液體瓶B中的液體經吸孔3、第一連接嘴4、彈性軟管2、第二連接嘴5 和入口 6構成第一通道9大量地注入藥瓶b中,再經置換桿1上出口 7和出孔8構成的第二通道10返回液體瓶B中。此時,在保留原連接狀態不變的情況下,對調液體瓶B和藥瓶 b的位置,將液體瓶B瓶口向上正放,此時原浸沒在倒置液體瓶B內液體中的吸孔3將暴露在瓶內空氣中,繼續蠕動彈性軟管2,自吸孔3經第一通道9注入藥瓶b的將是液體瓶B內空氣,經空氣排擠藥瓶b中的殘留藥液自出口 7經第二通道10回流到液體瓶B中,完成整個配藥過程。由于出口 7臨近倒置的藥瓶b瓶塞處,將最大限度減少藥液殘留。第三種實施方式(分體式短桿結構)的配藥過程,與上述第一種實施方式(一體式短桿結構)配藥過程同理,不再贅述。圖8、圖9所示,顯示了本發明配藥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配藥過程。圖中配藥器的置換桿ι為一體式長桿結構,“長桿”體現在置換桿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配藥時,置換桿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較長,其頂端的吸孔 3直接探入液體內,但其出孔8必須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上。當從液體瓶B向藥瓶b方向蠕動彈性軟管2時,液體瓶B中的液體將從吸孔3、彈性軟管2和入口 6構成的第一通道9 大量地注入藥瓶b中,由于出口 7位于置換桿1的端點處,距離倒置藥瓶b瓶塞較遠,注入的藥液會在藥瓶b中有一定量的積累使粉針劑充分溶解稀釋,再經置換桿1上出口 7和出孔8構成的第二通道10返回液體瓶B中。此時,在保留原連接狀態不變的情況下,只需自藥瓶b向液體瓶B方向蠕動彈性軟管2,由于置換桿1位于液體瓶B內的出孔8位于瓶內空氣中,反向蠕動彈性軟管2產生的抽吸力將從出孔8抽吸空氣經第二通道10注入藥瓶b 中,受到空氣的排擠,藥瓶b中的殘留藥液自入口 6經第一通道9回流到液體瓶B中。由于入口 6作為最終出口緊鄰倒置的藥瓶b瓶塞處,將最大限度減少藥液殘留。第四種實施方式(分體式長桿結構)的配藥過程,與上述第二種實施方式(一體式長桿結構)配藥過程同理,不再贅述。本發明提供的上述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及配藥裝置,按照要求連接好配藥裝置后,只需蠕動彈性軟管即可完成全部配藥過程,從而大大簡化了傳統配藥方法的復雜冗繁的操作;配藥全過程在一個密閉的氣體與液體置換的循環回路中完成,靈活運用了氣體與液體的置換的原理,大大減少了藥物的浪費,且大大減少了藥品遭受污染的幾率。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其特征是建立藥瓶(b)與液體瓶(B)之間密閉的循環通道;利用外力驅動促使循環通道內部產生抽吸力;抽吸液體瓶(B)中的液體進入到藥瓶 (b)中溶解藥粉,藥粉溶解液再回注到液體瓶(B)中;抽吸空氣進入到藥瓶(b)中,將藥瓶 (b)和循環通道中殘留的藥粉溶解液最大限度地排擠到液體瓶(B)中,完成將藥瓶(b)中的藥粉充分地轉移到液體瓶(B)中的配藥過程。
2.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配藥方法的配藥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驅動裝置(11)和配藥器,配藥器由置換桿(1)和彈性軟管(2)組成,置換桿(1)兩端尖銳,一端為插入液體瓶(B)端,設有吸孔(3)和出孔(8),另一端為插入藥瓶(b)端,設有進口(6)和出口(7),置換桿(1)的腰部設兩個凸出的第一連接嘴和第二連接嘴(4、5),彈性軟管(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嘴和第二連接嘴(4、5)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嘴(4)與置換桿(1) 一端的吸孔(3)貫通,第二連接嘴(5)則與置換桿(1)另一端的進口(6)貫通,經彈性軟管(2)連接構成第一通道(9),第一通道(9)中的彈性軟管(2)與驅動裝置(11)卡槽相適配;置換桿(1) 一端的出孔(8)與另一端的出口(7)直接貫通形成第二通道(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置換桿(1)為一體式短桿結構, 置換桿(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小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置換桿(1)插入藥瓶(b)的一端,其出口(7)設在緊鄰藥瓶(b)的瓶塞處。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置換桿(1)為一體式長桿結構, 置換桿(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其吸孔(3)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下,出孔(8)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上;置換桿(1)插入藥瓶(b )的一端,其入口( 6 )設在緊鄰藥瓶(b )的瓶塞處。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置換桿(1)為分體式短桿結構, 即將置換桿(1)的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0)分離,由吸孔(3)、第一連接嘴(4)、彈性軟管(2)、第二連接嘴(5)和入口(6)組成的第一通道(9)單獨制成第一置換桿(101),由出口 (7)和出孔(8)構成的第二通道(10)單獨制成第二置換桿(10 ;第一置換桿(10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小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第二置換桿(102)插入藥瓶(b)的一端,其出口(7)設在緊鄰藥瓶(b)的瓶塞處。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置換桿(1)為分體式長桿結構, 即將置換桿(1)的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0)分離,由吸孔(3)、第一連接嘴(4)、彈性軟管(2)、第二連接嘴(5)和入口(6)組成的第一通道(9)單獨制成第一置換桿(101),由出口 (7)和出孔(8)構成的第二通道(10)單獨制成第二置換桿(10 ;第一置換桿(101)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長度大于液體瓶(B)液面與其瓶塞之間的間距,其吸孔(3)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下,第一置換桿(101)插入藥瓶(b)的一端,其入口(6)設在緊鄰藥瓶(b) 的瓶塞處;第二置換桿(102)插入液體瓶(B)的一端,其出孔(8)處于液體瓶(B)的液面之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粉針劑的配藥方法及其裝置,在藥瓶與液體瓶之間通過由置換桿和彈性軟管組成的配藥器構成一密閉的循環通道;利用驅動裝置提供的外力驅動促使循環通道內部產生抽吸力;抽吸液體瓶中的液體進入到藥瓶中溶解藥粉,藥粉溶解液再回注到液體瓶中;抽吸空氣進入到藥瓶中,將藥瓶和循環通道中殘留的藥粉溶解液最大限度地排擠到液體瓶中,完成將藥瓶中的藥粉充分地轉移到液體瓶中的配藥過程。對藥瓶中藥粉充分稀釋交換并排空,最大限度減少了藥物浪費;配藥的全過程通過外界驅動裝置自動完成,大大簡化了傳統配藥方法復雜冗繁的操作;配藥過程是在一個密閉的管路中完成,減少了污染的機會。
文檔編號A61M5/00GK102430164SQ201110231119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6日
發明者董黎 申請人:蘭州汶河醫療器械研制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