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測溫頭結構及體溫計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68098閱讀:20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測溫頭結構及體溫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紅外線測量溫度的測溫頭結構,還涉及使用該測溫頭結構的體溫計。
背景技術
紅外人體測溫技術已得到普遍運用,它通過紅外傳感器接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 經過溫度測量電路模塊處理后得到人體體溫溫度。利用紅外人體測溫技術制造的紅外體溫計與傳統水銀溫度計比較,具有測量方便、快捷,且不含有毒物質汞,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諸多優點。紅外體溫計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內部的熱電偶檢測熱電偶自身上下表面的溫差,當人體紅外線入射到熱電偶上表面時,上表面溫度會受紅外線加熱而升高,熱電偶上下表面產生溫差,熱電偶輸出溫差電壓信號供紅外體溫計測量電路模塊處理得到人體溫度。由于紅外體溫計在使用時會受到人體溫度的干擾,現有的紅外體溫計普遍存在溫度漂移過大、導致測溫不準確的缺陷。例如,在將傳感器插入耳道內測量體溫時,人體熱量會通過測溫頭結構直接傳遞到傳感器的窗口(上表面)和側壁,進而傳遞到紅外體溫計傳感器內部的熱電偶上,使熱電偶產生溫差,并產生誤差電壓信號,導致體溫測量誤差。在低溫環境下通過人耳測試人體體溫,因環境和人耳的溫差較大,該測量誤差將會很大,有時會超過1攝氏度,嚴重降低了紅外體溫計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測溫頭結構,顯著降低被測對象體溫對測量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在于,提供一種體溫計,采用上述測溫頭結構,顯著提高于紅外體溫計的測量可靠性和準確性。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之一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測溫頭結構,包括外殼、管狀導熱體、帽狀導熱體和紅外傳感器,該外殼前端與該帽狀導熱體前端分別設置檢測孔;該管狀導熱體位于該外殼內,該紅外傳感器的底面與該管狀導熱體端部緊貼并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處,該帽狀導熱體包圍該紅外傳感器緊配合套裝在該管狀導熱體端部外壁上,該帽狀導熱體的前端檢測孔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之后;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隙,該空氣隙位于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并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在本發明的測溫頭結構中,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環形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在本發明的測溫頭結構中,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該環形折邊的外圓直徑與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的外圓直徑相等,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環形折邊的外側壁與所述帽狀導熱體的內側壁的配合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在本發明的測溫頭結構中,所述環形折邊包括位于其上表面一側的倒角或圓角。在本發明的測溫頭結構中,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之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體溫計,包括體溫計本體和安裝在該體溫計本體上的測溫頭;該測溫頭包括外殼、管狀導熱體、帽狀導熱體和紅外傳感器,該外殼前端與該帽狀導熱體前端分別設置檢測孔;該管狀導熱體位于該外殼內, 該紅外傳感器的底面與該管狀導熱體端部緊貼并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處,該帽狀導熱體包圍該紅外傳感器緊配合套裝在該管狀導熱體端部外壁上,該帽狀導熱體的前端檢測孔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之后;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隙,該空氣隙位于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并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在本發明的體溫計中,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環形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在本發明的體溫計中,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該環形折邊的外圓直徑與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的外圓直徑相等,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環形折邊的外側壁與所述帽狀導熱體的內側壁的配合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在本發明的體溫計中,所述環形折邊包括位于其上表面一側的倒角或圓角。在本發明的體溫計中,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實施本發明的測溫頭結構及體溫計,與現有技術比較,其有益效果是1.通過在帽狀導熱體與紅外傳感器之間設置空氣隙,利用空氣優良的絕熱性能, 防止被測體熱量通過外殼和帽狀導熱體傳遞到紅外傳感器上,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因被測體熱量造成的溫度測量誤差,大大提高體溫計的溫度測量準確性和可靠性;2.結構簡單,以增加很少的制造成本換取測量精度的大幅提高;3.該測溫頭結構不僅可以運用在體溫計上,還可以運用在其他利用被測對象發出的紅外線測量被測對象溫度的溫度測量儀上。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發明測溫頭結構一種實施例的剖視圖。圖2是圖1的I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測溫頭結構實施例一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測溫頭結構10包括外殼14(通常采用塑膠等材料制成)、鋁管13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管狀導熱體如銅管等)、銅帽12 (也可以采用其他帽狀導熱體如鋁帽等)和紅外傳感器11,外殼14的前端與銅帽12的前端分別設置檢測孔。鋁管 13定位安裝在外殼14內,紅外傳感器11的底面與鋁管13的端部緊貼并位于外殼14的前端檢測孔處,銅帽12包圍紅外傳感器11緊配合(可以是過渡配合,也可以是過盈配合,下同)套裝在鋁管13的端部外壁上,銅帽12前端的檢測孔位于外殼14的前端檢測孔之后。 在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112及頂面113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面122及內側底面123之間設置空氣隙20,使得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被該空氣隙20完整隔離,以防止來自外殼14的熱量通過銅帽12傳遞到紅外傳感器11上,造成溫度測量誤差。在本實施例中,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被空氣隙20完整隔離是采用如下結構保證的如圖2所示,在紅外傳感器 11位于其底面一端設置環形折邊111,在鋁管13與紅外傳感器11配合的端部設置與該環形折邊111定位配合的凹腔131,在銅帽12內側設置與該環形折邊111的上表面114配合將紅外傳感器11壓緊在鋁管13端部的臺階端面121,凹腔131與環形折邊111的配合定位同銅帽12與鋁管13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一起保證空氣隙20完整隔離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112及頂面113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122面及內側底面123。測溫頭結構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測溫頭結構與實施例一的測溫頭結構基本相同,區別僅在于,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被空氣隙20完整隔離是采用如下結構保證的紅外傳感器11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該環形折邊的外圓直徑與鋁管13同該紅外傳感器11配合的端部的外圓直徑相等,銅帽12的內側包括與該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紅外傳感器壓11緊在鋁管13端部的臺階端面,該環形折邊的外側壁與銅帽12的內側壁的配合定位(可以是動配合,也可以是緊配合)保證空氣隙 20完整隔離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112及頂面113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面122 及內側底面123。為了便于銅帽12與紅外傳感器11的裝配,在紅外傳感器11的環形折邊位于其上表面一側設置倒角或圓角(圖中未示出)。測溫頭結構實施例三本實施例的測溫頭結構與實施例一的測溫頭結構基本相同,區別僅在于,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被空氣隙20完整隔離是采用如下結構保證的紅外傳感器11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折邊(可以是對稱間隔分布的折邊,也可以是不對稱間隔分布的折邊,還可以是一段折邊),鋁管13與該紅外傳感器11配合的端部包括與該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銅帽12的內側包括與該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紅外傳感器11壓緊在鋁管13端部的臺階端面,該凹腔與該折邊的配合定位同銅帽 12與鋁管13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一起保證空氣隙20完整隔離紅外傳感器11的外側壁表面 112及頂面113與銅帽12對應的內側壁表面122及內側底面123。本發明的體溫計包括體溫計本體和安裝在該體溫計本體上的測溫頭。體溫計本體包括殼體、溫度測量電路模塊、電池、開關、顯示屏等,已被現有技術公開,在此不再贅述。測溫頭采用本發明的上述測溫頭結構,測溫頭結構及其變化如上述,在此亦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測溫頭結構,包括外殼、管狀導熱體、帽狀導熱體和紅外傳感器,該外殼前端與該帽狀導熱體前端分別設置檢測孔;該管狀導熱體位于該外殼內,該紅外傳感器的底面與該管狀導熱體端部緊貼并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處,該帽狀導熱體包圍該紅外傳感器緊配合套裝在該管狀導熱體端部外壁上,該帽狀導熱體的前端檢測孔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之后;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隙,該空氣隙位于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并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溫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環形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溫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該環形折邊的外圓直徑與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的外圓直徑相等,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環形折邊的外側壁與所述帽狀導熱體的內側壁的配合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測溫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折邊包括位于其上表面一側的倒角或圓角。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溫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 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6.一種體溫計,包括體溫計本體和安裝在該體溫計本體上的測溫頭;該測溫頭包括外殼、管狀導熱體、帽狀導熱體和紅外傳感器,該外殼前端與該帽狀導熱體前端分別設置檢測孔;該管狀導熱體位于該外殼內,該紅外傳感器的底面與該管狀導熱體端部緊貼并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處,該帽狀導熱體包圍該紅外傳感器緊配合套裝在該管狀導熱體端部外壁上,該帽狀導熱體的前端檢測孔位于該外殼的前端檢測孔之后;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隙,該空氣隙位于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之間并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環形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環形折邊,該環形折邊的外圓直徑與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的外圓直徑相等,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環形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環形折邊的外側壁與所述帽狀導熱體的內側壁的配合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折邊包括位于其上表面一側的倒角或圓角。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傳感器包括位于其底面一端的折邊,所述管狀導熱體與該紅外傳感器配合的端部包括與所述折邊定位配合的凹腔,所述帽狀導熱體內側包括與所述折邊的上表面配合將所述紅外傳感器壓緊在所述管狀導熱體端部的臺階端面;所述凹腔與所述折邊的配合定位同所述帽狀導熱體與所述管狀導熱體的緊配合套裝定位保證所述空氣隙完整隔離所述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及頂面與所述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及內側底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測溫頭結構及體溫計,該測溫頭結構包括外殼、管狀導熱體、帽狀導熱體和紅外傳感器,外殼前端與帽狀導熱體前端設置檢測孔,管狀導熱體位于外殼內,紅外傳感器底面與管狀導熱體端部緊貼位于外殼的前端檢測孔處,帽狀導熱體包圍紅外傳感器緊配合套裝在管狀導熱體端部外壁上,帽狀導熱體的前端檢測孔位于外殼的前端檢測孔之后;包括空氣隙,使紅外傳感器的外側壁表面、頂面與帽狀導熱體對應的內側壁表面、內側底面之間被、空氣隙完整隔離;該體溫計包括體溫計本體及測溫頭,測溫頭采用上述測溫頭結構。本發明大大提高體溫計的溫度測量準確性和可靠性,結構簡單,測溫頭結構可用在體溫計及其他溫度測量儀上。
文檔編號A61B5/01GK102327113SQ20111030183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趙志剛 申請人:深圳市東迪欣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