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方法和牙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牙周炎是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由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所致,可造成牙跟炎癥、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及牙齒松動,最終導致牙齒脫落,迄今為止其發病機制尚未闡明。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數據表明牙周病的患病率高達75%,在我國某些地區可高達93%,是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牙周炎還是某些系統性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及誘發早產和低體重新生兒等。牙周炎一般病程較長,常見部分牙罹患,全口牙罹患者少見。據調查統計,在門診患者中,因牙周炎拔牙占拔牙總人數的37. 25%,可見牙周炎是失牙與破壞咀嚼器官的重要因素之一。牙周致病微生物是牙周炎的始動因素,研究表明牙周炎的發生與牙菌斑中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的聚集密切相關。微生物通過酶或毒性產物引起組織破壞,直接發揮致病作用。目前已經清楚認識到,牙周病的大多數組織損害是由于宿主對感染的應答引起的,而不僅是感染的微生物直接引起的,如牙周致病菌及其毒性產物可通過白介素、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等導致組織炎癥及骨吸收。因此,如何消除牙周炎的致病因子或阻斷牙周炎的病理進程,達到治療牙周炎的目的,成為當今牙周病學研究的熱點。目前,臨床上治療牙周炎多采用牙周基礎治療,同時配合全身或局部應用抗生素,如口服滅滴靈、四環素等。但是全身長期使用抗生素有可能導致菌群失調、耐藥性等不良后果。而且全身用藥時藥物能到達牙周袋內的有效濃度相對較低、維持時間較短。牙周局部用藥如漱口液、膜劑、糊劑、軟膏、凝膠等,其藥物成分也多為甲硝唑、四環素。牙周局部用藥雖可避免全身用藥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但也存在著使用不方便、藥物作用時間短、用藥次數多以及產生耐藥性等缺點。此外,目前各種牙周局部用藥劑型多為單一藥物,如主要起抑菌、殺菌作用的甲硝唑凝膠、米諾四環素凝膠等,或主要起促進牙周組織再生作用的生物膜、骨代用品等。迄今還沒有一種既有抗炎、抑菌作用,又有促進牙周組織再生作用的較為理想的復合劑型。中藥是我國的寶貴遺產,通過對全身整體臟腑的調節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發揮人體的抗病潛能。中藥活性成分普遍存在免疫促進、免疫抑制或雙向調節作用,其廣泛的生物學效應與免疫網絡直接相關。與合成藥物相比,中藥具有不良反應少、毒副作用小和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點,是良好的生物反應調節劑。因此,采用中草藥組合物治療牙周炎成為人們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但是,目前,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草藥及重要復方制劑存在配 方不精、品種單一,治療效果并不甚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針對目前市場和臨床實踐中治療牙周炎的藥物療效不甚理想,使用不方便、藥物作用時間短、用藥次數多以及產生耐藥性等缺陷,在傳統醫學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采用現代加工方法,精心研制,獲得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對組份藥品的各有效成分科學配伍,對治療牙周炎疾病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無藥害,無耐藥性,成本低等優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黃連、苦參、白頭翁、牡丹皮、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白術和甘草。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知母55 60重量份、石膏42 48重量份、蘆根15 18重量份、天花粉13 16重量份、黃連20 25重量份、苦參12 14重量份、白頭翁8 10重量份、牡丹皮15 17重量份、升麻12 15重量份、薏苡仁11 13重量份、獲茶8 10重量份、白茅根7 8重量份、黃苗12 14重量份、白術6 8重量份和甘草6 7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女貞子和墨旱蓮,所述女貞子和墨旱蓮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女貞子6 10重量份,墨旱蓮3 5
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漏蘆,所述漏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漏蘆5 10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劑型可以為煎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膠囊、片劑、滴丸劑、糖漿劑、散劑、噴霧劑、緩釋藥物、控釋藥物、口服液體藥物、凝膠劑、煎膏劑、浸膏劑、膜劑、牙膏、含漱劑、牙粉、牙貼膜及牙托,進一步優選為煎劑、片劑、噴霧齊U、含漱劑、煎膏劑及牙貼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煎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 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 I小時 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量的3 5倍;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 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200目 300目的粉末備用;B.將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C.將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黃連和白術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
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并過篩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I、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 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I小時 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量的3 5倍;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 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
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煎劑劑型的所述中藥組合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A.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200目 300目的粉末備用;B.將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C.將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黃連和白術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并過篩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從而獲得片劑劑型的所述中藥組合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牙膏,其包括上述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用于治療牙周炎的藥物,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對患有牙周炎的患者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全面調整,平衡陰陽,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無藥害,成本低等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牙周病最早記載于《內經》,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載有“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墜齒稿”。我國從漢代以來的許多醫學文獻中有“齒動痛”、“齒間出血”、“齒良齒宣露”等牙周病的記載。牙周炎屬于中醫“牙宣”、“齒衄”、“齒挺”、“齒動搖”、“齒豁”范疇,弓丨起牙周炎的主要病因是胃腸積熱、氣血虛弱、腎元虧損以及口腔不潔等,病機主要是胃腑積熱,陽明火熾,濕熱熏蒸于上而形成牙宣;腎元虛損,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精虧損,不能上達,齒失濡養,引起牙齒松動,牙齦萎縮;氣血虧虛,齒齦失養,病邪入侵,客于齒間而導致牙齦出血、萎縮、牙根顯露、松動。據此可以把牙周炎大致分為胃火上蒸型、腎陰虧虛型、氣血兩虛型,其中,早期多為胃火上蒸型,中后期多為腎陰虧虛型和氣血兩虛型。對于胃火上蒸型的牙周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是起病較急,牙齦紅腫,有少量膿性分泌物,口臭,牙齒及牙齦輕度疼痛,牙齒輕度松動。全身癥狀有煩渴、喜冷飲、胃脘嘈雜、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厚、脈洪大或滑數。此型多因過食辛辣,飲酒或過多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因素,導致胃腸熾熱,其熱循經熏蒸牙齦,蘊熱化火,熱傷脈絡,則牙齦紅腫出血,疼痛,正如清代唐宗海論著《血癥論》“牙床為胃經脈絡所繞,牙齦紅腫,衄血皆是胃火上蒸”;明代薛己所著之《口齒類要》認為,齒痛病位在胃、大腸、脾。從中獸醫辯證理論看,胃火上蒸型的牙周炎是由胃熱循手足陽明經脈上攻所致。足陽明胃之經脈入上齒槽中,手陽明大腸之經脈入下齒槽中。今陽明有熱循經脈上攻頭面,則牙痛。胃為多氣、多血之府,胃熱致血分亦熱,故易牙齦紅腫出血。熱灼津傷, 故口臭,煩渴、干燥、喜冷飲。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洪大而數為胃熱之象,治療應以清胃瀉火,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為原則。對于腎陰虧虛型的牙周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牙齦輕度紅腫伴萎縮,牙根頸宣露輕重不等,牙齒松動。全身癥狀有咽干,頭昏耳鳴,手足心熱,腰酸,睡眠差,舌質紅少苔,脈細數。中醫辨證認為,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腎精耗損,骨失濡養,牙槽骨吸收,腎虛不能主骨故牙齒松動。腎元虧虛,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火灼牙齦,骨髓空虛,牙失濡養,則牙齦紅腫伴萎縮,牙根頸宣露,疼痛。正如明代薛己所著之《口齒類要》認為“齒者腎之標,口者腎之竅。諸經多有會于口者,齒牙也”,對于腎陰虧虛型的牙周炎的治療應以滋陰補腎,益精固齒為原則。對于氣血兩虛型的牙周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牙齦萎縮色淡白,牙根宣露齒松動,咬嚼酸軟乏力,刷牙吮吸時牙齦易出血,面色蒼白,氣短倦怠,頭暈眼花,心悸失眠,胃呆納少,口淡無味,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中醫辨證認為,此類型的牙周炎多見于久病虛弱者,久病耗傷,先天之源枯竭,后天生化不足,氣血虧損,氣血虧損,脈絡空虛,牙齒失于濡養,牙齦萎縮,牙根不同程度宣露,正如《普濟方》所云“氣血不足;風邪乘虛于齒間,至肌寒血弱,齦肉縮露。”對于氣血兩虛型的牙周炎的治療應以補氣養血,健齒養齦為原則。根據中醫治標、治本原則,對牙周炎應當以臨床病象證候進行辨證分型治療,為了從早期就根除牙周炎的隱患,防止其進一步發展,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用于治療胃火上蒸型的牙周炎,采用清胃瀉火,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為其治療原則。依據上述理論和原則,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黃連、苦參、白頭翁、牡丹皮、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白術和甘草。知母為植物藥,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腎經,有清瀉胃火、瀉熱除煩,滋陰潤燥、清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熱病,高熱煩躁,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等癥狀;其苦寒質潤,性沉降,既能清熱,又能生津,善治溫熱病邪入氣分,熱盛傷津;也用于治療消渴癥;痰熱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利;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等癥狀,知母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經,有清熱瀉火、止渴除煩的作用,其氣味俱薄而質重,能清解足陽明胃之實熱,治療邪入陽明之彌漫高熱、大汗、口渴、心煩、脈洪等癥狀,為陽明胃經之要藥,對流腦、乙腦、肺炎等所致之高熱有較好的退熱作用,且兼有鎮驚作用,亦可用于胃火亢盛所致之胃脘灼痛、頭痛、口舌生瘡以及暑濕煩熱、肺熱咳喘、心煩口渴、濕熱阻滯經脈、關節疼痛之熱痹等癥狀。石膏與知母均能清瀉肺胃實火,石膏為礦物藥,降火力強,解肌熱而瀉陽明胃火,重在清潔,但是單獨使用石膏治療牙周炎,由于石膏辛寒,大量使用雖然能很有效的治療牙周炎,但是會給脾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知母為植物藥,質潤兼歸腎經,重在清滋,又能滋陰潤燥通腸,瀉實火又能潤燥,石膏和知母相須為用,清解實熱之力顯著增強,因既瀉火又滋胃燥,故雖大苦大寒亦無傷脾胃之虞,對熱病中期、后期邪入氣分,實熱熾盛,煩渴引飲,面赤脈紅等癥狀具有非常好的療效。蘆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經,有清肺胃熱,利尿,開郁滌痰,養陰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溫熱病入營分之煩熱口渴,舌燥津少;麻疹之疹出不透,熱邪犯肺之咳嗽咳痰;肺癰之咳嗽吐膿;濕熱阻滯于胃之嘔吐呃逆等癥狀。石膏瀉陽明胃經實火,蘆根養胃陰而生胃津,二藥合用,療胃火上蒸之口感舌燥、口臭、牙痛等證。天花粉味甘、微苦、酸,性寒,入肺、胃經,有清熱生津,潤燥化痰,消腫排膿的作用,主要用于熱病傷津之煩渴,燥熱咳嗽,癰腫瘡毒等證。天花粉除肺胃積熱,潤肺燥而滋津液,與知母合用,能清肺胃實熱而生津止渴,療熱病傷津之口干舌燥諸證;消渴證等。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肺、膽、胃、大腸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明目的作用,長于瀉心胃之火,兼有止嘔消痞之功,可用于治療心火旺所致之心煩不眠,及溫熱病之壯熱神昏、心煩、口渴;還可用于濕熱所致之痢疾、里急后重;熱毒瘡癰、濕疹、口舌生瘡、暴發火眼等證,黃連有利膽、擴張小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并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胃、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作用,主要用于濕熱瀉痢,黃疸,淋證,癰瘡腫毒,口舌生瘡等證的治療,苦參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乙型鏈球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白頭翁味苦、性寒,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主要用于胃腸有濕熱積滯之發熱腹痛、下痢膿血,濕熱下注之帶下腥臭黃濁,里急后重等證;對大腸血熱之熱痢下血效果更好,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黃金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杜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熱毒熾盛之陰虛發熱、濕熱結毒之腸癰、氣結血瘀、口干、舌紅絳等證;以及肝火目赤腫痛,胃火牙齦疼痛。升麻味甘、辛,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腸經,有升提脾胃清陽,瀉陽明胃火,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寒溫疫毒,風熱頭痛及陽明胃火至頭痛、牙痛、口舌生瘡等證的治療,與牡丹皮配合使用,治療胃火牙齦腫痛,口氣臭穢。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經,有滲濕利水、健脾寧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蘊結之熱淋,脾虛濕困之食少便溏、痰飲停滯、癲癇等證,茯苓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肺、脾、胃經,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消癰的作用,主要用于濕困肺胃之泄瀉;濕邪侵潰肌膚之全身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阻于氣血之痹通以及毒熱蘊結于肺腸之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證。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經,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作用,主要用于肺胃有積熱之吐血、咳血;濕熱下注蘊結膀胱之尿血;熱病煩渴引飲;胃熱嘔吐;濕熱黃疸等證。
白術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有補脾利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運脾潤燥的作用,主要用于脾失健運、氣不化水所致之痞滿腹瀉,痰飲水腫;中氣不足之心煩懶言,崩中漏下,久痢脫肛;脾虛氣弱之奏里不固、虛汗自汗等證,白術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小腸的吸收作用,對胃腸功能有調節作用。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有補益脾土,升舉陽氣、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氣虛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氣血不足等證。黃芪使心臟收縮能力增強,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能擴張冠狀動脈、腎血管及拳參末梢血管、使皮膚血液循環旺盛;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對葡萄球菌、血溶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黃芪可顯著影響脾淋巴細胞信息傳導,實現免疫調節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經,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緩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虛弱之腹脹納呆,乏力;能緩解腹中拘攣性疼痛,緩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和毒性,減輕藥物對機體的毒副作用或對胃腸道的刺激,通過加入甘草能起到補氣 中和,調和各組分的作用。本發明以清胃瀉火,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組合物中石膏清熱瀉火、清解足陽明胃之實熱,主治邪入陽明之彌漫高熱、大汗、口渴、心煩、脈洪等證;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瀉胃中熱火;蘆根養胃陰而生胃津;天花粉除肺胃積熱,潤肺燥而滋津液;上述諸藥合用,療胃火上蒸之口感舌燥、口臭、牙痛;黃連長于瀉心胃之火,兼有止嘔消痞之功;苦參清熱燥濕,可用于治療口舌生瘡;白頭翁清熱解毒,輔助瀉胃中實火;杜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升麻升提脾胃清陽,瀉陽明胃火,二藥配合,治療胃火牙齦腫痛,口氣臭穢;茯苓和薏苡仁利水滲濕,利于消腫;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白術補脾利氣,燥濕利水;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進一步優選,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可優選為知母45 60重量份、石膏35 48重量份、蘆根12 18重量份、天花粉10 16重量份、黃連15 25重量份、苦參8 14重量份、白頭翁6 10重量份、牡丹皮12 17重量份、升麻10 15重量份、薏苡仁9 13重量份、茯苓7 10重量份、白茅根5 8重量份、黃芪10 14重量份、白術4 8重量份和甘草4 7重量份。所述用于治療動物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也可進一步優選為知母55 60重量份、石膏42 48重量份、蘆根15 18重量份、天花粉13 16重量份、黃連20 25重量份、苦參12 14重量份、白頭翁8 10重量份、牡丹皮15 17重量份、升麻12 15重量份、薏苡仁11 13重量份、茯苓8 10重量份、白茅根7 8重量份、黃苗12 14重量份、白術6 8重量份和甘草6 7重量份。根據中醫辨證理論,腎元虛損,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精虧損,為了更好的促進治療療效,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加入女貞子和墨旱蓮。女貞子味甘、苦,微寒,入肝、腎經,有強肝益腎,清熱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肝腎陰虧,頭目失養之頭昏耳鳴,陰虛內熱等癥狀。女貞子能提升白細胞,增強免疫功能的功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墨旱蓮又名旱蓮草、墨草、水旱蓮,味甘、酸,性寒,歸肝、腎經,起到不益肝腎,涼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肝腎陰虛所致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腰膝酸軟;適宜于陰虛有熱者,用于治療胃中積熱之吐血,熱傷肺絡之咳血等癥狀,墨旱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宋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能明顯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墨旱蓮與女貞子均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墨旱蓮還兼有涼血止血之功,二者合用可以相互促進,共奏補肝腎、強筋骨、清血熱、涼血止血之功。進一步優選,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墨旱蓮與女貞子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女貞子6 10重量份,墨旱蓮3 5重量份。對于溢膿多的患者,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漏蘆。漏蘆味清苦、性寒,入胃經,有清熱解毒、消癰通乳的作用,乳癰腫痛,癰疽發背, 瘰疬瘡毒,乳汁不通,濕痹拘攣,骨節疼痛、熱毒血痢、痔瘡出血等證,漏蘆對機體免疫功能有一定增強作用。進一步優選,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漏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漏蘆5 10重量份,進一步優選為7 10重量份。所述中藥組合藥物劑型可以為煎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膠囊、片劑、滴丸劑、糖漿劑、散劑、噴霧劑、緩釋藥物、控釋藥物、口服液體藥物、凝膠劑、煎膏劑、浸膏劑、膜劑、牙膏、含漱劑、牙粉、牙貼膜及牙托,進一步優選為煎劑、片劑、噴霧劑、含漱劑、煎膏劑及牙貼膜。當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煎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 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I小時 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量的3 5倍;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 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劑。當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200目 300目的粉末備用;B.將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C.將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黃連和白術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并過篩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所述B步驟中,加水煎煮的次數為2 4次,每次煎煮時間為I 2小時,加水的質量為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混合物質量的8 10倍,靜置時間為48小時 72小時,壓縮的稠膏的相對密度為I. 18 I. 22 (600C )。
所述C步驟中,所采用的乙醇的醇濃度為75 % 85 %,加熱回流的次數為2 4次,每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I 2小時,加乙醇的質量為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和白術混合物質量的3 5倍,壓縮的清膏的相對密度為I. 14 I. 16 (600C )。所述D步驟中,加入的乙醇的醇濃度為60% 75%,加入的乙醇的質量與D步驟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I : I I : 3,加入的淀粉的質量與D步驟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I : 3 I : 5。當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噴霧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b.將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黃連、白術和甘草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力口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過濾,獲得濾液;
c.將a步驟獲得的上層清夜和b步驟獲得的濾液混合減壓濃縮,過濾,靜置,與水混合,冷藏,過濾,濾液分裝成噴霧劑。所述a步驟中,加水煎煮的次數為2 4次,每次煎煮時間為I. 5 3. 5小時,加水的質量為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混合物質量的8 10倍,靜置時間為48小時 72小時。所述b步驟中,所采用的乙醇的醇濃度為60% 70%,加熱回流的次數為2 4次,每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I 2小時,加乙醇的質量為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白術和甘草混合物質量的3 5倍。所述c步驟中,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I. 10 I. 15 (600C )濃縮液,靜置時間為24小時 36小時,冷藏溫度為2°C 4°C,冷藏時間為12小時 18小時。當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含漱劑時,其制備方法為將所述組分和水混合,置于密封的燒瓶內,在60°C 70°C的水浴下加熱3 5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即得。所加入的水的質量為各組分質量之和的3 5倍。所述中藥組合物的給藥方式為口服、外敷或噴霧。所述中藥組合物在使用時,如果以煎劑服用,每日2劑,早晚各一次,每劑水煎分兩次服,每7天為一療程;如果以片劑服用,每次兩片,一日三次,每7天為一療程,如果以含漱劑服用,每日3劑,早中晚各一次,每7天為一療程;如果以噴霧劑噴射,每日五次,每7天為一療程。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實施例I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毒性試驗I、急性毒性試驗用藥將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25g黃連、14g苦參、IOg白頭翁、17g牡丹皮、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Sg白茅根、14g黃芪、Sg白術、7g甘草、IOg女貞子、5g墨旱蓮、IOg漏蘆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將獲得粉末加入950g冷水中浸泡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Λ 95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合并兩次濾液,獲得煎劑。試驗過程取ICR小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40只,體重在25 30克,對小鼠灌胃煎劑,對給藥的半數致死量(LD5tl)進行了試驗測定,但未測到LD5tl,因此進行了最大耐受量試驗。結果以最大濃度(60% ),最大給藥量(120ml/kg,一日內分四次給完)100g/kg灌胃,相當于生藥量60g/kg,相當于成人臨床擬日用劑量的300倍(按75kg),七日內小鼠無一死亡,處死小鼠解剖觀察各臟器未發現毒性反應,給藥組與對照組小鼠無任何差異。2、長毒試驗試驗用藥
稱取7g甘草,粉碎成300目的粉末備用df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14g苦參、IOg白頭翁和17g牡丹皮混合、加1500g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48小時,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壓縮的稠膏的相對密度為I. 18 (600C );將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8g白茅根、14g黃芪、25g黃連、8g白術、IOg女貞子、5g墨旱蓮和IOg漏蘆混合,加醇濃度為85%的乙醇350g,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時間為2小時,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壓縮的清膏的相對密度為
I.14(60°C);將獲得的粉末、稠膏和清膏混合粉碎成50目的細粉,加入300g淀粉和醇濃度為75%乙醇300g,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80°C左右,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試驗過程應用Wistar大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將實驗藥物設定為高、中、低三個劑量,分別為片劑8g/kg、4g/kg、2g/kg。按人用劑量O. lg/kg/天片計算,為人用有效劑量的80倍、40倍和20倍;另設一對照組,連續灌胃給藥90天、180天和部分動物停藥10天后,觀察對大鼠各項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用不同劑量給大鼠連續口服180天,對大鼠的進食量和體重增長均無影響。對肝腎功能均未發現明顯毒性作用。對血常規、血生化、尿液生化及骨髓片等均未見明顯影響,各組間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實施例2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煎劑的制備將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25g黃連、14g苦參、IOg白頭翁、17g牡丹皮、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Sg白茅根、14g黃芪、Sg白術、7g甘草、IOg女貞子、5g墨旱蓮、IOg漏蘆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將獲得粉末加入950g冷水中浸泡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95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合并兩次濾液,獲得煎劑。實施例3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的制備稱取7g甘草,粉碎成300目的粉末備用df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14g苦參、IOg白頭翁和17g牡丹皮混合、加1500g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48小時,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壓縮的稠膏的相對密度為I. 18 (600C );將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8g白茅根、14g黃芪、25g黃連、8g白術、IOg女貞子、5g墨旱蓮和IOg漏蘆混合,加醇濃度為85%的乙醇350g,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時間為2小時,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壓縮的清膏的相對密度為
I.14(60°C);將獲得的粉末、稠膏和清膏混合粉碎成50目的細粉,加入300g淀粉和醇濃度為75%乙醇300g,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80°C左右,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獲得片劑,每片重量為O. lg,可以每12粒為一板。實施例4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噴霧劑的制備將55g知母、42g石膏、15g蘆根、13g天花粉、12g苦參、8g白頭翁和15g牡丹皮混合、加1300g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48小時,取上層清夜;將12g升麻、Ilg薏苡仁、Sg茯苓、7g白茅根、12g黃芪、20g黃連、6g白術和6g甘草混合,加醇濃度為70%乙醇320g,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時間為I小時,提 取液合并,過濾,獲得濾液;將獲得的上層清夜和獲得的濾液混合減壓濃縮,獲得相對密度
I.15 (600C )濃縮液,過濾,靜置24小時,與300g水混合,在2°C下冷藏18小時,過濾,濾液分裝成噴霧劑。實施例5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含漱劑的制備將將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25g黃連、14g苦參、IOg白頭翁、17g牡丹皮、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Sg白茅根、14g黃芪、Sg白術、7g甘草、IOg女貞子、5g墨旱蓮、IOg漏蘆和950g水混合,置于密封的燒瓶內,在70°C的水浴下加熱5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即得含漱劑。臨床實驗I. I研究對象I. I. I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口腔科學》有關診斷標準;②符合胃火上蒸型牙周炎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年齡在18 60歲之間;④簽署知情同意書。I. I. 2排除標準①患有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糖尿病等嚴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③長期使用影響牙周組織狀態的藥物如苯妥英鈉、鈣拮抗劑、環胞菌素等;④全口牙齒缺少超過10顆牙齒者; 不配合治療者;⑥對本藥所含藥物過敏者。本試驗300例均為安徽省某口腔醫院2009年接診的門診病人,男155例,女145例;隨機分組,其中治療組男性85例,女性75例;對照組男性70例,女性70例,兩組的性另O、年齡以及治療前臨床表現無明顯差異(P>0. 05)。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病人于治療前(基線)用牙周探針檢查患牙頰側近中、正中、遠中,腭(舌)近中、正中、遠中6個位點,選擇每個牙的最深牙周袋作為受檢位點。300例患者共1800個牙周受檢位點。實驗組930和對照組870個。I. 2試驗用藥及方法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正規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等基礎治療。用3%過氧化氫液和O. 9%氯化鈉液沖洗后。測定患牙受檢位點近中唇(頰),正中唇(頰),遠中唇(頰)和舌側諸點實驗前后的牙菌斑指數(PLI),齦溝出血指數(SBI),牙周袋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AL),牙齒松動度(MD)。試驗組用藥將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25g黃連、14g苦參、IOg白頭翁、17g牡丹皮、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Sg白茅根、14g黃芪、Sg白術和7g甘草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將獲得粉末加入950g冷水中浸泡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95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合并兩次濾液,獲得煎劑。服用方法口服,每日2劑,早晚各一次,每劑水煎分兩次服,每7天為一療程,連續服用3個療程。對照組用藥口服甲硝唑片每次O. 2g,每日三次。I. 3觀察指標每例患者均由專人負責觀察,在治療前和治療第21日時,根 據胃火上蒸型牙周炎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給出相應的積分,主要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見表1,次要癥狀、體征(口臭、口渴口干、煩渴多飲、便秘、尿少黃、腰膝酸軟)有計I分,無計O分。在治療前和治療第21日時分別進行血常規、尿常規、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心電圖及生命體征檢查,分別記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牙菌斑指數(PLI),齦溝出血指數(SBI),牙周袋探診深度(H)),附著喪失(AL),牙齒松動度(MD)等臨床癥狀。I. 4統計學方法根據所有的病例報告表(CRF)建立數據庫,由專門人員錄入并校對,使用SPSSl I. 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研究目的和資料的性質分別采用t檢驗、X2檢驗、秩和檢驗、Ridit分析。I. 5牙周炎療效評定標準①基本瘡愈牙銀腫痛、口臭等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 95% ;牙周袋< 4mm,探診牙齦不出血,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②顯效牙齦腫痛、口臭等主要癥狀明顯改善,積分減少> 75%;牙周袋探查深度減少30%以上,探診牙齦基本不出血,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③有效牙齦腫痛、口臭等主要癥狀改善,積分減少> 30%以上;牙周袋探查深度減少20%以上或探診牙齦有點滴出血,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④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或反而惡化者。表I牙周炎的主要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
#正常(O分) 輕度(I分)~中度(2分) 重度(3分)
牙銀出血無刷牙出血進食出血自動出血
牙齦紅月中^輕度紅胂充血水腫明紅腫增生高
顯起
牙周袋深度銀溝< 2 mm 牙周袋2~4 牙周袋4~6 牙周袋>6
mmmmmm
^溢膿情瓦齦緣少量混齦緣較多混銀緣形成小
濁分泌物法分泌物膿腫
牙齒松動度EI度松動 II度松動 III度松動I. 6 結果I. 6. I —般資料
2組患者入組時人口學資料、生命體征、病史、實驗室檢查等一般資料相仿,具可比性(P >0.05)。治療前牙周炎癥狀和體征評分、牙周袋深度、牙齒松動度等基線指標相仿,具有可比性(P > O. 05)。1.6.2臨床療效(參見表2至表4)表22組患者牙周炎療效比較
組別人數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試驗組 160 88(55% ) 32(20% ) 29(18. 1% ) 11(6.9% ) 93. 1%
對照組 140 37(26.4% ) 42(30% ) 19(13.6% )42(30% ) 70%
注2組比較,P < O. 05表3兩組病例治療前各項牙周指標比較(X土s)
組別位點PU SBI PDALMD
數
試驗930—~2. 11+0. 272. 60+0. 195. 17+0. 32 6. 01+0. 12Γ83+02Γ~組
對照870—~2.10+0.26* 2.58+0.17* 5.13+0.30* 5. 98+0. 14* I. 80+0. 19*組*:Ρ>0·05如表3所示,治療前試驗組,對照組各項牙周臨床指標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O. 05)表明病例構成的均衡性,具有可比性。表4兩組病例用藥3周后各項牙周指標比較(X土s)
組別位點PLI SBI PDALMD
數
試驗930 O. 79+0. 19 O. 31+0. 08~2. 11+0. 17 2. 96+0. 32 O. 68+0. 21組
對照870I. 17+0. 21* O. 87+0. 13* 4. 29+0. 28* 4. 92+0. 39* I. 46+0. 23*
組
*:Ρ<0·05如表4所示,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各項指標有不同程度的改變,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O. 05)。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I. 6. 3安全性分析2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均無明顯變化,亦未出現不良反應。典型病例I患者王某,安徽合肥人,男,42歲,于2010年6月3日就診。病癥大多數牙齒牙齦紅腫,牙齒輕度松動,疼痛2個月左右。病史患者經常嗜酒,I個月前出現牙痛,后自行口服消炎藥,效果不佳,牙齦紅腫 不退,咀嚼無力,吃饅頭、蘋果或刷牙時牙齦出血,時常伴有口臭、煩渴、喜冷飲、胃脘嘈雜,時有便秘尿黃。檢查上下頜大多數牙齦紅腫,觸之易出血,牙周袋深3mm,牙周袋有少量膿血性分泌物,上下前牙松動II度,牙齦萎縮不明顯,牙髓活力正常,對冷熱輕度敏感,有少量牙結石,舌紅、苔黃、脈洪大而數。中醫診斷胃火上蒸型牙周炎,使用如下配方醫治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25g黃連、14g苦參、IOg白頭翁、17g牡丹皮、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Sg白茅根、14g黃芪、Sg白術和7g甘草,用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劑分2次服,7天一個療程,經過4個療程,牙周炎癥狀完全消失,隨訪一年來復發。典型病例2李某,女,45歲,安徽宿州人,兩個月前刷牙和咬水果時牙齦出血,后經當地診所治療,病情無好轉,且進一步惡化,服用本發明藥物前的癥狀為全口牙齦充血,水腫,光亮而松軟,缺乏彈性,下前牙處常有膿液溢出I月余,中醫診斷胃火上蒸型牙周炎。使用如下配方醫治60g知母、48g石膏、18g蘆根、16g天花粉、25g黃連、14g苦參、IOg白頭翁、17g牡丹皮、15g升麻、13g薏苡仁、IOg茯苓、8g白茅根、14g黃芪、8g白術和7g甘草,用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劑分2次服,7天一個療程,經過3個療程,牙周炎癥狀完全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所有上述的首要實施這一知識產權,并沒有設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實施這種新產品和/或新方法。本領域技術人員將利用這一重要信息,上述內容修改,以實現類似的執行情況。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發明新產品屬于保留的權利。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黃連、苦參、白頭翁、牡丹皮、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白術和甘草。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知母55 60重量份、石膏42 48重量份、蘆根15 18重量份、天花粉13 16重量份、黃連20 25重量份、苦參12 14重量份、白頭翁8 10重量份、牡丹皮15 17重量份、升麻12 15重量份、薏苡仁11 13重量份、茯苓8 10重量份、白茅根7 8重量份、黃苗12 14重量份、白術6 8重量份和甘草6 7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女貞子和墨旱蓮,所述女貞子和墨旱蓮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女貞子6 10重量份,墨旱蓮3 5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I至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漏蘆,所述漏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漏蘆5 10重量份。
5.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藥物的劑型可以為煎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膠囊、片劑、滴丸劑、糖漿劑、散齊U、噴霧劑、緩釋藥物、控釋藥物、口服液體藥物、凝膠劑、煎膏劑、浸膏劑、膜劑、牙膏、含漱齊U、牙粉、牙貼膜及牙托,進一步優選為煎劑、片劑、噴霧劑、含漱劑、煎膏劑及牙貼膜。
6.如權利要求I至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煎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 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 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I小時 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量的3 5倍; 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 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 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劑。
7.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200目 300目的粉末備用; B.將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 C.將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黃連和白術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 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并過篩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
8.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 36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I小時 2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量的3 5倍; .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 2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 .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煎劑劑型的所述中藥組合物。
9.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200目 300目的粉末備用; B.將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苦參、白頭翁和牡丹皮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 C.將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黃連和白術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 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并過篩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從而獲得片劑劑型的所述中藥組合物。
10.一種牙膏,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知母、石膏、蘆根、天花粉、黃連、苦參、白頭翁、牡丹皮、升麻、薏苡仁、茯苓、白茅根、黃芪、白術和甘草。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對患有牙周炎的病人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全面調整,平衡陰陽,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無藥害,成本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2698121SQ20121000468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劉霞 申請人: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