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涉及噪音性聽力損傷的預防和治療,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來預防和治療由于噪音或其他應激原所導致的聽力損傷或耳鳴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噪音性聽力損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常常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娛樂中產生,并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隨著便捷式音樂播放器及高清音質耳機的日益普及,噪音性聽力損失的發病率在近幾年內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Fligor and Cox, 2004; Serra et al.,2005)。雖然通過對自由基代謝途徑的研究,人們已經發現了一些具有潛力的治療方法,用于降低NIHL的發病率,但是至今在臨床上還沒有一種能有效治療聽力損傷的藥物。這是由于NIHL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其中涉及到眾多細胞和相關的分子信號傳導通路,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研治NIHL方法及藥物的進展。NIHL及其發病機制將受試者暴露于一定強度的噪音中,通過聽覺性腦干反應 (ABR)測試通常可以檢測到與聽力損失相關的兩個階段內的聽覺狀況。在最初M小時內, 暫時性聽覺閾值會顯著上升(TTS)。相比而言,在隨后的兩至三周內,受試者聽覺雖然有所改善,但仍會有永久性聽覺閾值上升(PTS)的問題(e.g.,Clark, 1991 ;Quaranta et al., 1998 ;Nordmann et al.,2000)。然而,噪音性聽力損傷的動態變化和隨后的恢復過程與噪音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等因素密切相關(Wang et al. ,2002 ;Harding and Bohne 2007)。 Wang等報道了 CBA/CaJ小鼠中的三種截然不同的NIHL模式(Wang et al.,2002)。以小鼠作為研究對象,給予中心頻率為8-16kHz強度為94dB聲壓級(SPL)的倍頻程噪聲(OBN)持續暴露2小時后,會立即出現明顯的TTS,而聽覺在兩周后幾乎完全恢復(無顯著的PTS)。 當受試鼠暴露于強度為100至112dB SPL的倍頻程噪聲時,這種強度的噪聲暴露會導致TTS 和PTS都呈現出單調遞增的趨勢,但是聽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恢復,即PTS低于TTS。 當倍頻程噪聲強度高于116dB時,可能由于毛細胞網狀層發生區域性破裂等原因,致使PTS 很難恢復。這一能導致網狀層和淋巴管腔發生破裂的噪音強度被稱為“臨界水平點”或“拐點”(Bohne,1976,Wang et al. ,2002 ;Harding and Bohne,2007 ;Ohlemiller 2008)。大多數模式動物的“臨界水平點”通常高于125至130dB的SPL,而對于小鼠來說,這一值可能會有所降低,或是當模式動物暴露于脈沖噪音下,這一值同樣會下降。在另一些動物模型中,類似的現象也會發生(e. g.,Slepecky, 1986 ;Saunders et al.,1991 ;Lawner et al., 1997 ;Ohlemiller et al. ,2000 ;Ohlemiller 2008a)。組織學上,當受試動物暴露于“臨界水平點”以上的噪音時,最明顯的病理變化是網狀層發生破裂,Corti器官/組織與基膜分離,內毛和外毛細胞發生退化(IHCs和OHCs)。當噪音強度低于“臨界水平點”時,耳蝸所受到的傷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Corti器官/組織的受損,螺旋神經節神經元(SGNs) 末端腫脹,血管紋浮腫以及螺旋韌帶的損傷。NIHL與自由基代謝途徑在某些情況下,機械損傷和血流量減少會引起NIHL的產生(Spoendlin, 1971 ;Bohne, 1976 ;Ward et al. , 1981 ;Quirk et al. , 1991 ;Mulroy etal.,1998)。而導致NIHL發病的一個主要機制是由于噪音加快了耳蝸內細胞的新陳代謝活動,從而促進了線粒體內自由基的形成,過多的自由基最終會對耳蝸造成損傷(Lim and Melnick,1971 ;Lynch and Kil,2005 ;Henderson etal. ,2006 ;Campbell et al. ,2007 ; Darrat et al. ,2007 ;Kopke et al,2007 ;Le Prell et al.,2007b)。以下的研究足以表明該代謝/途徑與NIHL的形成密切相關⑴噪音會增加血管紋、OHCs、Corti器官/組織的支持細胞和螺旋神經節中的自由基總量,并且在噪音暴露實驗后的兩周內,這些由自由基所造成的傷害會不斷的加重(Yamashita et al. ,2004) ; (2)內源性抗氧化劑的減少以及過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會增加機體對NIHL的易感性(Ohlemiller et al. , 1999 ;2000 ; McFadden et al.,2001) ; (3)抗氧化劑的增加能減少 NIHL 的發生(Yamasoba et al.,1998 ; Ohinata et al. ,2003 ;Duan et al. ,2004 ;Lynch et al. ,2004 ;Kramer et al. ,2006)。因此,在該領域中已有眾多研究集中在使用抗氧化藥物來預防和治療NIHL (Seidman et al., 1993 ;Hight et al. ;2003 ;McFadden et al.,2005 ;Yamashita et al. ,2005;Bielefeld et al. ,2007 ;Campbell et al. ,2007 ;Kopke et al. ,2007) 由于這些干預措施多數使用單一的化學藥物對NIHL進行預防和治療,其療效很不理想,因此,有些研究針對自由基途徑中多個靶點或將該途徑與其他可能具有協同效應的通路結合起來考慮,設計藥物組合物,來提高其治療效果(Yamasoba et al.,1999 ;Le Prell et al. ,2007a ;2007b) 這些研究表明,在NIHL形成中自由基代謝途徑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另一些研究者指出,其他信號通路的改變也可能導致NIHL的發生。 鈣離子信號通路和糖皮質激素/應激激素激信號通路在NIHL的發病中還涉及一些其他機制,如在NIHL初期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的過量釋放以及在OTHL末期細胞死亡途徑的發生(Puel et al. ,2002 ;Le Prell et al. ,2003 ;Guitton et al. ,2004 ;Zine and Van De Water 2004)。最近,有研究者發現了與NIHL形成相關的兩條新通路,即鈣離子信號通路和糖皮質激素(GC)信號通路。鈣穩態紊亂很有可能會引起創傷性神經元損傷 (Nikonenko et al. ,2005 ;Werling et al. ,2007 ;Park et al. ,2008) 要想維持耳蝸內的鈣穩態,則主要通過對幾種鈣離子通道進行調控,尤其是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VGCCs) (Rodrigues-Contreraz and Yamoah,2001 ;Adamson et al.,2002 ;Fuchs 2002 ;Schnee and Ricci,2003)。這類鈣離子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它能控制鈣離子進入神經細胞及各種鈣離子依賴性的生理活動,包括神經遞質的釋放、基因的表達以及維持突觸可塑性和神經元的興奮性(Mattson 1990 ;Zipfel et al.,2000)。根據通道的藥理學特點及電生理性質,可將其劃分為兩類高電壓門控性鈣通道和低電壓門控性鈣通道(Igelmimd et al.,1996 ;Lacinova et al.,2000 ;Perez-Reyes,2003 ;Yunker and McEnery,2003)。其中,根據所形成通道孔道的三種α亞基(1G、1H和II)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差異,低電壓門控性鈣通道或稱為T型鈣通道(CaU)可進一步被分為三種亞型,即Cav3. 1、Cav3. 2和 Cav3. 3 (Perez-Reyes, 2003 ;Yunker and McEnery,2003)。亞基 IG和 II 在 Corti 器官 /組織的支持細胞和毛細胞內都有表達,同時,有研究表明在小鼠耳蝸的螺旋神經節神經元中亞基IH的表達量較高而亞基IG和II的表達量卻相對較低(Shen et al.,2007)。實驗結果顯示,在小鼠暴露于噪音前后分別給予其抗驚厥藥,用于阻斷T型鈣通道可以預防NIHL的發生。這種對T型鈣通道的抑制作用也能對中風后的神經元起到一定的保護效果(Nikonenko et al.,2005)。因此,通過藥物來調控T型鈣通道的狀態就有可能防止因損傷引起的鈣穩態的改變,從而預防隨后NIHL的發生。另一重要的信號通路,即糖皮質激素信號通路與NIHL的發生也有很大關聯。在臨床上,主要運用甲潑尼龍等人工合成的糖皮質激素藥物來治療的多種神經創傷性疾病,如脊髓損傷(Ahn and Fehlings, 2008 ;Xu et al.,2009)。同樣,該類激素也被用于治療多種耳蝸疾患導致的聽力損害,如自身免疫性內耳病,耳鳴和美尼爾氏病(McCabe,1979,Dodson and Sismanis,2004 ;Dodson et al. ,2004 ;MacArthur et al.,2008)。雖然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噪音損傷的報道,但是已有眾多的證據表明,糖皮質激素信號通道的改變在NIHL形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研究者發現通過對模式動物進行應激性預處理(如應激束縛、熱暴露或低強度的聲音刺激),可以達到預防NIHL的效果(Paz et al.,2004 ;Wang and Liberman, 2002 ;Yoshida et al.,1999)。其次,由于噪音暴露本身是一種應激性事件,因此,用阻滯劑預先阻斷糖皮質激素信號通路會增加動物對NIHL的易感性(Tahera et al.,2006a)。再者,糖皮質激素藥物,如地塞米松和甲潑尼龍,能保護機體免于 NIHL (Canlon et al. , 2007 ;Henry, 1992 ;Lamm andArnold, 1998 ;Sendowski et al., 2006 ;Tabuchi et al. ,2006 ;Tahera et al. ,2006b ;Tahera et al. , 2006c ;Takahashi et al.,1996 ;Takemura et al.,2004)。此外,雖然糖皮質激素與其受體(GR)和鹽皮質激素受體都能相互結合,但鹽皮質激素受體的拮抗劑對NIHL沒有作用(Tahera et al.,2006a)。 然而,一些報道表明GR信號通路在NIHL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Canlon et al.,2007 ; Tahera et al.,2006b ;Tahera et al.,2006c)。另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在耳蝸內存在GR的 mRNA和其翻譯后的蛋白,而前者在螺旋韌帶、螺旋緣及SGNs的細胞中同樣能被檢測到(ten Cate et al.,1993)。ten Cate等進一步研究發現,Corti組織具有GR免疫反應性(ten Cate et al. , 1993 ;Zuo et al.,1995,Shimazaki et al. ,2002) Erichsen 等報道了可以在兩周大小鼠的耳蝸中表達人源性GR(Erichsen et al.,1996),并且其表達量隨著聲音的刺激而相應增加(Tahera et al.,2006b)。與基于自由基代謝途徑理論的治療方法類似,使用單一的T型鈣通道阻滯劑,即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或抗驚厥藥來預防OTHL的效果仍不甚理想(Canton et al.,2007 ;Shen et al. ,2007) 總之,現行治療NIHL方法主要是應用以上所述的三類作用機理不同的化學藥物, 但是由于人們常常使用單一藥物來治療NIHL,使其只能單獨作用于某一條與NIHL相關的分子信號通路,對NIHL的療效相當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自由基清除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自由基清除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糖皮質激素;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自由基清除劑和糖皮質激素。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為已獲FDA批準的能夠阻斷L 型鈣離子通道和/或T型鈣離子通道的抗高血壓或抗癲癇藥物。所述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為惡唑烷二酮的衍生物或丁二酰亞胺的衍生物。所述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為三甲雙酮、地爾硫卓或乙琥胺。所述藥物組合物中的自由基清除劑為一種或一種以上,所述自由基清除劑是已獲 FDA批準的抗氧化劑,其用于清除過多的自由基、阻斷自由基信號傳遞。所述自由基清除劑為依布硒林、親水性的維生素C或疏水性的維生素E。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藥物組合物中的糖皮質激素為一種或一種以上, 所述糖皮質激素是已獲FDA批準的人工合成的皮質激素類藥物,其用于激活糖皮質應激激素信號傳遞,優選地,所述糖皮質激素為甲潑尼龍。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治療有效劑量范圍為1 1000mg/kg ·日,當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同時含有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自由基清除劑時,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與自由基清除劑的質量比為1 5到1 10;當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同時含有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糖皮質激素時,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與糖皮質激素的質量比為1 5到1 10。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藥物組合物在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方面的應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本發明使用三類已獲FDA批準的藥物,即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用于上調應激激素信號通路的糖皮質激素(合成類固醇藥物)以及與自由基代謝途徑相關的自由基清除劑(抗氧化劑),通過將這三類不同的化學藥物以協同作用的方式聯合使用,可提高其治療NIHL的效果并且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本發明的創新之處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本發明將焦點放在11000余種已獲FDA批準的藥物,這些藥物的藥理活性高、副作用小,并且能作用于多條信號通路;(2)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聯合用藥策略不僅是針對已經研究成熟的信號傳導通路,而且更加注重尋找和利用新的信號傳導通路。
圖1為實驗實施例1中的第一實驗組給藥(三甲雙酮)前后的ABR閾移與空白對照組的對比圖。圖2為實驗實施例2中的第二實驗組給藥(地爾硫卓)前后的ABR閾移與空白對照組的對比圖。圖3為實驗實施例3中的第三實驗組給藥(甲潑尼龍)前后的ABR閾移與空白對照組的對比圖。圖4為實驗實施例4中的第四實驗組給藥(依布硒林)前后的ABR閾移與空白對照組的對比圖。圖5為實驗實施例5中的第五實驗組給藥(三甲雙酮+甲潑尼龍)前后的ABR閾移與空白對照組的對比圖。圖6為實驗實施例6中的第六實驗組給藥(地爾硫卓+依布硒林)前后的ABR閾移與空白對照組的對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噪聲暴露實驗設備
與先前所報道的方法相似(Shen et al.,2007),噪聲暴露實驗是在一個含有泡沫夾層的雙層壁的隔音室內進行。噪聲暴露裝置為一個21x 21x 11厘米大小的鐵絲籠,并通過基架將其安裝在一個B&K 3921轉盤上。該鐵絲籠位于一個尺寸為42X42的凸輪金屬框中,并以80秒轉一周的速度勻速旋轉。此外,在金屬框的四邊各安裝有一個摩托羅拉 KSN1020A型壓電陶瓷揚聲器。這些兩兩相對的揚聲器被定位在與鐵絲籠平行的位置,并朝向不同的方位,同時,它們在各自的Crown D150A功率放大器的推動下進行工作。利用與揚聲器相連的兩臺General Radio 1310型發生器產生噪音,并通過Krohn-Hite 3550型過濾器對其進行處理,從而獲得頻率為4. 0-45. OkHz的噪音。最后,再設置好B&K 2231噪聲計的寬頻帶(0.2Hz-70kHz),并將該噪聲計與B&K 4135型四分之一英寸的麥克風相連,就能測量鐵絲籠中心位置的總噪音強度。小鼠的聽性腦干反應(ABR)測試方法小鼠耳蝸通常能感受到2-100千赫頻率范圍內的聲音,而對于5_40kHz頻率區域內的聲音變化最為敏感。測試中主要使用“近場”聲波刺激,并對其進行等級劃分。在此過程中,將揚聲器靠近鐵絲籠中小鼠的耳朵(距離約為7厘米)使鼠耳周圍形成均質聲場。 為了確保向不同動物個體所提供的聲音刺激強度恒定不變,需要在鼠耳附近安置一個預先校準過的B&K 4135型四分之一英寸的麥克風。測試前,先用巴比妥(60mg/kg,i. p.)和硫酸阿托品(0.5mg/kg,i.p.)對全部小鼠進行麻醉并且減輕其呼吸困難的現象。隨后,對小鼠的鼓膜進行耳鏡檢查,以確保其完好無損。同時,使用恒溫控制加熱墊和直腸探頭將小鼠體溫維持在恒定的范圍內(37士 1°C ) (Yellow Springs Instruments Model 73A)。此外, 需要在小鼠右耳后面、頭頂和后背的皮層中分別插入鉬金電極針。然后,將這些電極連接到 Grass P15差分放大器(100-10,000Hz,xlOO)上,再將其與定制的放大器相連,使信號實現 1000倍增益。最后,利用相關軟件使放大后的信號數字化。另外,通過對定制的電子開關的設定可以將Wavetek型號148振蕩器生成的正弦波刺激進一步轉化成周期為5ms的正弦波,其中包括1毫秒的上升/下降時間。再利用Crown D150A功率放大器使該正弦波信號放大,并將放大后的信號輸出至KSW020A型壓電陶瓷揚聲器上。在所設定聲音的各個頻率和強度下,每20秒內,利用以上裝置就會可產生1000次猝發音刺激。在所選定的頻率下, 將最小聲音強度間隔設定為5dB,就能測定對刺激產生響應的最小聲壓強度(短潛伏期負波)。實驗材料實驗動物及分組以8周大的C57BL/6J小鼠(購自The Jackson Laboratory)作為受試對象,取耳廓反射正常的健康C57BL/6J小鼠52只,隨機分為七組,其中第一實驗組8 只,第二實驗組6只,第三實驗組8只,第四實驗組6只,第五實驗組8只,第六實驗組8只和空白對照組8只。實驗藥品三甲雙酮(TMO)、地爾硫卓(diltiazem)、甲潑尼龍 (methlprenisolone)、依布硒林(ebselen),均購自 Sigma-Aldrich 公司。實驗實施例1 三甲雙酮(TMO)對噪音性聽力損傷的預防性作用以第一實驗組中的8只8周大的自交系C57BL/6J小鼠為受試對象,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先使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測定小鼠的聽覺閾值。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兩小時給予三甲雙酮(ΤΜ0),藥物劑量為200mg/kg·日。然后進行噪聲暴露實驗,實驗中所使用的噪音
7SPL的頻率范圍為0. 2 70赫茲,強度為110分貝,持續時間為30分鐘。在噪音暴露實驗兩周后,利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分析檢測小鼠耳朵的聽覺閾值,評定其聽力狀況,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對比圖1中給藥組的ABR閾移(ABR threshold shifts)和空白對照組的ABR閾移可見,三甲雙酮能夠減輕聽力損傷。實驗實施例2 地爾硫卓(diltiazem)對噪音性聽力損傷的預防性作用以第二實驗組中的6只8周大的自交系C57BL/6J小鼠為受試對象,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先使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測定小鼠的聽覺閾值。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兩小時給予地爾硫卓(diltiazem),藥物劑量為150mg/kg ·日。然后進行噪聲暴露實驗,實驗中所使用的噪音SPL的頻率范圍為0. 2 70赫茲,強度為110分貝,持續時間為30分鐘。在噪音暴露實驗兩周后,利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分析檢測小鼠耳朵的聽覺閾值,評定其聽力狀況,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對比圖2中給藥組的ABR閾移(ABR threshold shifts)和空白對照組的ABR閾移可見,地爾硫卓能夠減輕聽力損傷。實驗實施例3 甲潑尼龍(methlprenisolone)對噪音性聽力損傷的預防性作用以第三實驗組中的8只8周大的自交系C57BL/6J小鼠為受試對象,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先使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測定小鼠的聽覺閾值。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兩小時給予甲潑尼龍(methlprenisolone),藥物劑量為10mg/kg ·日。然后進行噪聲暴露實驗,實驗中所使用的噪音SPL的頻率范圍為0. 2 70赫茲,強度為110分貝,持續時間為30分鐘。在噪音暴露實驗兩周后,利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分析檢測小鼠耳朵的聽覺閾值,評定其聽力狀況,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對比圖3中給藥組的ABR閾移(ABR threshold shifts) 和空白對照組的ABR閾移可見,甲潑尼龍能夠減輕聽力損傷。實驗實施例4 依布硒林(ebselen)對噪音性聽力損傷的治療性作用以第四實驗組中的6只8周大的自交系C57BL/6J小鼠為受試對象,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先使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測定小鼠的聽覺閾值。然后進行噪聲暴露實驗,實驗中所使用的噪音SPL的頻率范圍為0. 2 70赫茲,強度為110分貝,持續時間為30分鐘。 在噪音暴露實驗后的12小時給予依布硒林(ebselen),藥物劑量為400mg/kg ·日。在噪音暴露實驗兩周后,利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分析檢測小鼠耳朵的聽覺閾值,評定其聽力狀況,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對比圖4中給藥組的ABR閾移(ABR threshold shifts)和空白對照組的ABR閾移可見,依布硒林(ebselen)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療減輕聽力損傷。實驗實施例5 三甲雙酮(TMO)和甲潑尼龍(methlprenisolone)聯合用藥對噪音性聽力損傷的治療性作用以第五實驗組中的8只以8周大的自交系C57BL/6J小鼠為受試對象,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先使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測定小鼠的聽覺閾值。然后進行噪聲暴露實驗,實驗中所使用的噪音SPL的頻率范圍為0. 2 70赫茲,強度為110分貝,持續時間為30分鐘。 在噪音暴露實驗后的M小時同時給予三甲雙酮(TMO)和甲潑尼龍(methlprenisolone)兩種藥物,其中三甲雙酮的藥物劑量為200mg/kg ·日,甲潑尼龍的藥物劑量為10mg/kg 日。在噪音暴露實驗兩周后,,利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分析檢測小鼠耳朵的聽覺閾值,評定其聽力狀況,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對比圖5中給藥組的ABR閾移(ABR threshold shifts) 和空白對照組的ABR閾移可見,三甲雙酮和甲潑尼龍兩種藥物聯合用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療減輕聽力損傷。
實驗實施例6 地爾硫卓(diltiazem)和依布硒林(ebselen)聯合用藥對噪音性聽力損傷的治療性作用以第六實驗組中的8只以8周大的自交系C57BL/6J小鼠為受試對象,在噪音暴露實驗前先使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測定小鼠的聽覺閾值。然后進行噪聲暴露實驗,實驗中所使用的噪音SPL的頻率范圍為0. 2 70赫茲,強度為110分貝,持續時間為30分鐘。 在噪音暴露實驗后的M小時同時給予地爾硫卓(diltiazem)和依布硒林(ebselen)兩種藥物,其中地爾硫卓的藥物劑量為150mg/kg ·日,依布硒林的藥物劑量為400mg/kg 日。在噪音暴露實驗兩周后,利用聽覺腦干反應(ABR)方法分析檢測小鼠耳朵的聽覺閾值,評定其聽力狀況,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對比圖6中給藥組的ABR閾移(ABR threshold shifts) 和空白對照組的ABR閾移可見,地爾硫卓和依布硒林兩種藥物聯合用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療減輕聽力損傷。在上述的實驗實施例1 6中,所述空白對照組進行噪聲暴露實驗的方法及參數與各實驗組相同,區別僅在于空白對照組中的實驗動物不給任何藥物。在實驗中,我們發現三類不同的化學藥物對小鼠的聽覺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圖 1 圖4所示)。我們還發現聯合使用兩種不同的化學藥物,可以在噪聲暴露之后減低噪音對聽力損傷。(圖5、圖6所示)。本發明中,由于乙琥胺的分子結構與地爾硫卓相似,故不再提供乙琥胺的藥理學實驗數據。
權利要求
1.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自由基清除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自由基清除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糖皮質激素;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自由基清除劑和糖皮質激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為能夠阻斷L型鈣離子通道和/或T型鈣離子通道的抗高血壓或抗癲癇藥物。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為惡唑烷二酮的衍生物或丁二酰亞胺的衍生物。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為三甲雙酮、地爾硫卓或乙琥胺。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組合物中的自由基清除劑為一種或一種以上,所述自由基清除劑是抗氧化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清除劑為依布硒林、親水性的維生素C或疏水性的維生素E。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組合物中的糖皮質激素為一種或一種以上,所述糖皮質激素為甲潑尼龍。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有效劑量范圍為1 1000mg/kg ·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同時含有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自由基清除劑時,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與自由基清除劑的質量比為1 5到1 10;當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同時含有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糖皮質激素時,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與糖皮質激素的質量比為1 5到1 10。
10.權利要求1 9任一項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在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方面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自由基清除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自由基清除劑;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糖皮質激素;或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自由基清除劑和糖皮質激素。本發明使用三類已獲FDA批準的藥物,通過將它們以協同作用的方式聯合使用,可提高其治療NIHL的效果并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創新之處在于這些藥物藥理活性高、副作用小,并能作用于多條信號通路;所用的聯合用藥策略不僅是針對已經研究成熟的信號傳導通路,而且注重尋找利用新信號傳導通路。
文檔編號A61K31/554GK102512682SQ201210009298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王玉豐 申請人:王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