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制備方法及其作為抗病毒藥物的應用。
背景技術:
葉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其性涼、微苦甘,具有平肝、退火、明目、解毒消腫之功效,民間用于治療目赤腫痛、小兒疳積、痢疾、蛇咬傷等。自從印度學者Thyagarajan報道了葉下珠可使59%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后,其抗乙肝病毒作用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研究。目前主要針對葉下珠的研究是其抗腫瘤作用和抗乙肝病毒作用。近來發現葉下珠在抗其他病毒上具有一定療效。山東藥物研究所從葉下珠分離的去氫訶子酸甲酯和短葉蘇木酚酸甲酯具有體外抗單純瘡疹病毒I型的作用(李人久.葉下珠屬植物中的木脂素類成分.國外醫藥(植物藥分冊),1997,12 C3) :99 100),郭衛東等報道了葉下珠具有體外抗單純性皰疹病毒II型的作用(郭衛東,鄧學龍,董伯振.葉下珠屬植物體外單純皰疹病毒II型的作用.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17(1) :54 57), CN1082377C報道了葉下珠具有抗HIV病毒的作用。魏體鰻等報道了葉下珠具有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魏體鰻,郁杰,余四九.葉下珠抗新城疫病毒活性成分的篩選.安徽農業科學, 2009,37(18) 8505 8506)。有關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活性組分制備及其制劑尚無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該方法是提取了葉下珠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并制成微囊,再制成各種藥用劑型。保持了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成分的穩定性,發揮更好的作用效果。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種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向葉下珠中加入其重量5 10倍、質量分數30 80%的乙醇,30 80°C加熱提取1 3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1 2次,過濾,合并濾液,于30 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 2/3,加入大孔樹脂吸附8 M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質量分數50 90%乙醇或丙酮洗脫,洗脫液30 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 2/3時, 用等體積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1 5次,合并萃取液,30 60°C真空濃縮并干燥3 6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2)將囊材用溶劑配制成1 10%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0. 5 5% 質量分數的乳化劑、0. 1 質量分數的抗粘劑、1 20%質量分數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0. 5 2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優選地,步驟(1)所述大孔樹脂為D101、DM130、HPD600、AB-8、XAD-16 或 NkA-9。
優選地,步驟( 所述囊材為丙烯酸樹脂、羥丙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明膠、阿拉伯膠、環狀糊精、殼聚糖中的一種或幾種。優選地,步驟( 所述溶劑為甲醇、乙醇、丙酮、異丙醇、二氯甲烷中的一種或幾種。優選地,步驟( 所述乳化劑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優選地,所述乳化劑為單甘酯、吐溫80、司盤60、蔗糖脂肪酸酯和泊洛沙姆中的一種或幾種。優選地,步驟( 所述抗粘劑為聚乙二醇、滑石、硅膠和硬脂酸鎂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應用,將其制成外用、口服或注射用藥劑型的任何一種,將其制成人用或禽獸用抗流感病毒或消毒防疫品。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1)本發明發現了中藥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并將之分離純化,為葉下珠應用提供了新的用途。(2)本發明的微囊制劑,克服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成分不穩定、短效、弱效的缺點,增加了它被機體利用程度,更好地發揮了葉下珠成分作用效果。(3)該制備方法簡單易行,適合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1)葉下珠1kg,加入^g、30%乙醇,80°C加熱提取3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2次,過濾,合并濾液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2/3,加入DlOl大孔樹脂吸附M 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90%乙醇洗脫,洗脫液5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時,用等體積二氯甲烷萃取1次,合并萃取液,30°C真空濃縮并干燥3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55g。(2)將丙烯酸樹脂IVlOOg,用二氯甲烷配制成5%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質量分數0.5%單甘酯、0. 聚乙二醇、20%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 0. 5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實施例2(1)葉下珠1kg,加入IOkg 80%乙醇30°C加熱提取1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1次,過濾,合并濾液3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加入DM130大孔樹脂吸附 8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50%乙醇洗脫,洗脫液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2/3時,用等體積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50°C真空濃縮并干燥3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102g。(2)將乙基纖維素100g,用丙酮配制成10%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質量分數5%吐溫80、0. 5%滑石、10%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2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實施例3
(1)葉下珠lkg,加入^ig 50%乙醇60°C加熱提取2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1次,過濾,合并濾液5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2/3,加入HPD600大孔樹脂吸附 12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70%乙醇洗脫,洗脫液5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時,用等體積正丁醇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60°C真空濃縮并干燥5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83g。(2)將羥丙基纖維素100g,用乙醇配制成8%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質量分數3%司盤60、1%硅膠、5%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1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實施例4(1)葉下珠lkg,加入^ig 60%乙醇60°C加熱提取2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2次,過濾,合并濾液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2/3,加入AB-8大孔樹脂吸附16 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80%丙酮洗脫,洗脫液4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時,用等體積二氯甲烷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40°C真空濃縮并干燥4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70g。(2)將阿拉伯膠100g,用異丙醇配制成2%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質量分數蔗糖脂肪酸酯、0. 2%硬脂酸鎂、3%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2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實施例5(1)葉下珠lkg,加入Ag 70%乙醇40°C加熱提取3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1次,過濾,合并濾液4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2/3,加入XAD-16大孔樹脂吸附 10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60%丙酮洗脫,洗脫液3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時,用等體積乙酸乙酯萃取5次,合并萃取液,50°C真空濃縮并干燥3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85g。(2)將環狀糊精100g,用甲醇配制成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質量分數1. 5%泊洛沙姆、0. 5%滑石、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1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實施例6(1)葉下珠lkg,加入^ig 40%乙醇70°C加熱提取2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1次,過濾,合并濾液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2/3,加入NKA-9大孔樹脂吸附 20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50%丙酮洗脫,洗脫液3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時,用等體積正丁醇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60°C真空濃縮并干燥4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97g。(2)將殼聚糖100g,用乙醇配制成3%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質量分數2%泊洛沙姆、0.8%硅膠、12%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1.5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實施例7稱取實施例1 6制得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100g,加入藥用微晶纖維素200g,混合均勻,濕法制粒,用水調節,制得顆粒松散過20目篩,晾干。干燥后填充膠囊。即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膠囊劑。
5
實施例8稱取實施例1 6制得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100g,加入200g甘露醇,用滅菌水溶解后,過0. 3 μ m微孔濾膜,罐裝入安培瓶中,-50°C冷凍干燥M小時,即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凍干粉針注射劑。實施例9實施例1-6制得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粒徑和包封率實驗方法采用2000年中國藥典第二部附錄IXE粒度和粒度分布測定方法第三法光散射法測定微囊粒徑;采用丙酮溶解囊材,過濾,稱量揮發丙酮后的物質重量,包封率=(納米囊重量-丙酮揮發后物質重量)/納米囊重量。結果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粒徑范圍在200 2000nm之間,包封率在 81 86%。結果見表一。這表明該采用實施例1 6法制得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粒徑較小,具有較高的包封率。表一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粒徑分布和包封率
權利要求
1.一種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向葉下珠中加入其重量5 10倍、質量分數30 80%的乙醇,30 80°C加熱提取1 3小時,過濾,濾渣再用上述溶劑重復提取1 2次,過濾,合并濾液,于30 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 2/3,加入大孔樹脂吸附8 M小時;取出大孔樹脂,用質量分數 50 90%乙醇或丙酮洗脫,洗脫液30 60°C真空濃縮至原體積的1/3 2/3時,用等體積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1 5次,合并萃取液,30 60°C真空濃縮并干燥3 6 小時,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2)將囊材用溶劑配制成1 10%質量分數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0.5 5%質量分數的乳化劑、0. 1 質量分數的抗粘劑、1 20%質量分數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聲乳化0. 5 2小時,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即制得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 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大孔樹脂為D101、 DM130、HPD600、AB-8、XAD-16 或 NkA-9。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囊材為丙烯酸樹脂、羥丙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明膠、阿拉伯膠、環狀糊精、殼聚糖中的一種或幾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 所述溶劑為甲醇、乙醇、丙酮、異丙醇、二氯甲烷中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 所述乳化劑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劑為單甘酯、吐溫80、司盤 60、蔗糖脂肪酸酯和泊洛沙姆中的一種或幾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抗粘劑為聚乙二醇、滑石、硅膠和硬脂酸鎂中的一種或幾種。
8.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 7任一項所述方法制備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其制成抗流感病毒藥品或消毒防疫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葉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即將葉下珠藥材用30~80%乙醇加熱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通過大孔樹脂吸附,用50~90%乙醇洗脫,回收乙醇后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有效部位;將囊材、乳化劑、抗粘劑、溶劑制成混合液,再將葉下珠有效部位水溶液加入其中,超聲乳化,過微孔濾膜,噴霧干燥,制得微囊。該微囊可殺滅流感病毒,用于人或禽獸用抗流感病毒藥品或消毒防疫用品。該微囊提高葉下珠有效部位的穩定性,顯著提高其作用效果。
文檔編號A61P31/16GK102526168SQ20121003971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1日
發明者葉勇, 郭亞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