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852040閱讀:58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青光眼是一類由許多病因造成的眼病,解剖學上表現為視神經萎縮或視神經乳頭凹陷、增大等異常。有研究報道,人群中平均有3%人為青光眼所累,世界上約有7000萬人患有青光眼,至少有700萬患者因青光眼而雙眼失明,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上升。我國正常人群的原發性青光眼發病率約O. 52%,年齡超過45歲的人群中,患病率高達I. 5%左右。青光眼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是進行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成為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因為青光眼可以致盲,而且迄今為止,還不能再度恢復已經遭到器質性損害的視神經和視功能,具有不可逆性,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研究認為,病理性高眼壓和視網膜中央動脈灌注壓降低是兩大主要高危因素。另外,視網膜及細胞層內神經營養因子減少,視網膜和玻璃體內谷氨酸濃度升高,血流變學異常,一氧化氮和自由基的增加,免疫性損害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視網膜節細胞凋亡。這表明,對于青光眼的治療,在控制眼壓的同時,應重視非眼壓性危險因素對視功能的損害,通過藥物的干預,積極保護視神經,改善視功能,由于青光眼的發病機制復雜,至今未找到一種有效的根治方法。現代醫學治療青光眼包括鈣通道阻滯劑、谷氨酸受體拮抗劑、神經營養因子、抗氧化劑、β_受體阻滯劑、α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熱休克蛋白、基因治療等,但治療效果難以肯定或尚未用于臨床。中藥在青光眼治療中起重要作用,中藥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視神經供血,增強視網膜血管和視神經的耐低氧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軸漿運輸、清除缺血后再灌注產生的氧自由基等作用。中藥除有降壓作用外,還能保護視神經,甚至可能挽救部分瀕臨死亡的神經細胞,擴大視野,從而提高患者的視功能。青光眼類似中醫“五風內障”及“青盲”,屬瞳神疾病,在五輪學說中,瞳神屬水輪, 內應于腎,視神經、視網膜屬足厥陰肝經,肝腎同源,故本病與肝腎關系密切。“五風內障”多由郁、風、火、痰、虛等導致氣血失和,氣滯血瘀,目中玄府閉塞,神水瘀積為病,病久則肝腎兩虧,神光衰微甚至泯滅、不睹三光而成“青盲”,所以肝腎虛損、脈絡瘀滯是青光眼視神經病理改變的主要病機,滋養肝腎、活血化瘀為防治青光眼視神經損害的基本方法。現代藥理研究也顯示許多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的中藥在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改善青光眼視神經軸漿流、視盤微循環狀況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且臨床在青光眼視神經保護方面也或補益肝腎、或活血化瘀,尤其在活血化瘀方面無論是臨床還是實驗研究均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補益肝腎、活血化瘀同用者罕見,系統、 規范研究缺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治療的不足,利用我國傳統的中醫理論,秉承滋養肝腎,活血通絡的中醫治療原則,提供一種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服用方便的降眼壓、保護視神經的中藥組合物,可以很好的治療青光眼。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銀杏葉、紅花、細辛、刺五加、當歸、三七、茜草、蘇木、阿魏、苦參、兒茶、何首烏、木通、地黃、石決明、構藤、山藥、玄參、蘆薈、蒺藜、牛膝、山茱萸、石斛和甘草。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銀杏葉15 25重量份、紅花 45 55重量份、細辛15 25重量份、刺五加15 25重量份、當歸30 40重量份、三七 45 55重量份、菌草45 55重量份、蘇木45 55重量份、阿魏15 25重量份、苦參 15 25重量份、兒茶20 30重量份、何首烏30 40重量份、木通10 20重量份、地黃 10 20重量份、石決明25 35重量份、構藤25 35重量份、山藥30 40重量份、玄參 45 55重量份、蘆薈10 20重量份、蒺藜25 35重量份、牛膝70 80重量份、山茱萸 50 60重量份、石斛70 80重量份和甘草30 40重量份。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銀杏葉20 25重量份、紅花 50 55重量份、細辛20 25重量份、刺五加20 25重量份、當歸35 40重量份、三七 50 55重量份、茜草50 55重量份、蘇木50 55重量份、阿魏20 25重量份、苦參 20 25重量份、兒茶25 30重量份、何首烏35 40重量份、木通15 20重量份、地黃 15 20重量份、石決明30 35重量份、構藤30 35重量份、山藥35 40重量份、玄參 50 55重量份、蘆薈15 20重量份、蒺藜30 35重量份、牛膝75 80重量份、山茱萸 55 60重量份、石斛75 80重量份和甘草35 40重量份。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銀杏葉22重量份、紅花53重量份、細辛22重量份、刺五加23重量份、當歸38重量份、三七52重量份、茜草52重量份、 蘇木53重量份、阿魏22重量份、苦參23重量份、兒茶28重量份、何首烏38重量份、木通18 重量份、地黃16重量份、石決明32重量份、構藤33重量份、山藥38重量份、玄參52重量份、 蘆薈I 8重量份、蒺藜32重量份、牛膝78重量份、山茱萸58重量份、石斛78重量份和甘草 38重量份。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滴眼液、口服液和片劑。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滴眼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 90 %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7I. 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15 25倍量的蒸餾水,
0.01 O. 03倍的硼酸,O. 02 O. 04倍的硼砂,O. 2 O. 4倍的氯化鈉,攪拌,加熱至100°C 并保溫30 40分鐘,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滴眼液。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 90 %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1.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 5倍量的蒸餾水,O. I
O.3倍的蔗糖,O. 01 O. 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 90 %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賦形劑制粒,干燥,加入崩解劑、潤滑劑,壓片,或直接包裝,或包糖衣,或包薄膜衣即得到片劑。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滴眼液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 90 %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15 25倍量的蒸餾水,
O.01 O. 03倍的硼酸,O. 02 O. 04倍的硼砂,O. 2 O. 4倍的氯化鈉,攪拌,加熱至100°C 并保溫30 40分鐘,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滴眼液。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 90 %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 5倍量的蒸餾水,O. I
0.3倍的蔗糖,O. 01 O. 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 90 %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1.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賦形劑制粒,干燥,加入崩解劑、潤滑劑,壓片,或直接包裝,或包糖衣,或包薄膜衣即得到片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藥物,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服用方便的優勢,可以很好的治療青光眼。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組分銀杏葉、紅花、細辛、刺五加、當歸、三七、茜草、蘇木、阿魏、苦參、兒茶、何首烏、木通、地黃、石決明、構藤、山藥、玄參、蘆薈、蒺藜、牛膝、 山茱萸、石斛和甘草。銀杏葉味甘、苦、澀,性平,入心、肺經,具有斂肺平喘,活血養心、澀腸止瀉的功效,用于肺虛咳喘,胸悶心痛,頭暈頭痛,泄瀉,痢疾等證,能通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降低丙二醛水平,清除高眼壓狀態下視網膜組織中產生的自由基的損害,減輕和修復高眼壓狀態下視網膜組織的損傷,對高眼壓導致的視網膜損害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閉經,痛經, 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等癥,紅花通過改善視網膜的血液循環,阻斷慢性高眼壓條件下缺血低氧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損害,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起到保護作用, 可降低視網膜內的自由基,阻斷自由基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膜性結構、亞細胞器及細胞核的損傷,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起到保護作用。細辛味辛,性溫,歸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通竅的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牙痛,風寒溫痹,外感風寒、內停寒飲所致肺寒咳喘,鼻塞鼻淵,風眼目翳,耳閉咽痛,口瘡口臭等證,細辛能夠減少視網膜中NO含量或阻止其過量生成,從而維持或改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生存環境,減少NO對其產生的毒性作用,增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對原發和繼發損害的抵抗力,使已受損但仍存活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部分恢復,或防止周圍正常未損細胞的繼發損傷而阻止神經繼續變性,最終恢復或部分恢復已遭破壞的內在保護機制。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溫,入脾、腎、心經,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祛風除濕的功效,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軟、行動遲緩、體虛羸弱、跌打損傷、骨折、水腫、腳氣、陰下濕癢等證,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刺五加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性、調節機體免疫、抗腫瘤、抗衰老、抗輻射、抗損傷及抗疲勞等作用,刺五加能降低視網膜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明顯上升,谷胱甘肽(GSH)含量亦明顯增加,刺五加能夠抑制視網膜自由基的產生,提高視網膜的抗氧化能力,刺五加可降低視網膜組織間隙的谷氨酸濃度,減少谷氨酸向玻璃體內的彌散,從而使得玻璃體內的谷氨酸濃度降低,起到保護視神經的作用。當歸味甘、辛、苦,性溫,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湯通便的作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等證。三七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經,具有止血,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產后血暈,惡露不下,跌撲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等證,三七能特異性地阻斷受體操縱性的鈣離子通道,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氧化,鈣通道阻滯,抗自由基等藥理作用。三七可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存活,也可促進成年哺乳動物受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再生,可通過抑制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內轉錄因子-KB的活化和減少調亡而減輕視網膜缺血再灌注的損傷。茜草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入血分,能散能斂,可升可降,具有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經閉,產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黃疸,瘡癰痔漏,蟲蛇咬傷等證。蘇木味甘、成,性平,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血淤閉經,痛經,產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骨折,癰腫瘡毒,破傷風等證。阿魏味苦、辛,性溫,歸腎、胃經,具有消積,散痞,殺蟲的功效,用于肉食積滯,瘀血癥瘕,腹中痞塊,蟲積腹痛等證,阿魏能夠抑制氧化劑對細胞氧化修飾導致的細胞損傷,可抑制氧化誘導的細胞一氧化氮釋放,促進細胞增殖,阿魏能有效提高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活性,還能有效降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內游離鈣水平,對于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增殖和保護細胞具有重要作用。苦參味苦,性寒,入肝、腎、大腸、小腸、膀胱、心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作用,主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等證,苦參中的苦參堿在體外可通過抑制白細胞介素(IL)-I、IL-6的作用,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增殖,具有輕度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增殖作用,這種溫和作用配以其能促進脈胳膜視網膜血液循環的作用。兒茶味苦、澀,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收濕生肌斂瘡的功效,用于潰瘍不斂,濕疹, 口瘡,跌撲傷痛,外傷出血等證,兒茶具有非常強的抗氧化活性,能夠保護細胞內DNA等生物大分子抵御氧化性損傷,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劑,兒茶可以明顯減少細胞內外源性活性氧的生成,緩解氧化應激誘導的細胞凋亡作用,恢復外源性活性氧損傷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活性,兒茶能夠有效地防護氧化應激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損傷。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疹瘙癢;瘡癰;瘰疬;痔瘡等證,何首烏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木通味苦、性微寒,入心經、小腸經、膀胱經,具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的功效,用于胸中煩熱,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腫,周身攣痛,經閉乳少等證。石決明味咸,性平,具有平肝熄風、潛陽、除熱明目的功效,主治肝陽上允、頭目眩暈、虛勞骨蒸、吐血、青盲內障等癥。地黃又名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去瘀生新,養陰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熱如營分之身熱口渴等真陰被劫之證;或熱病后期低熱不退;慢性疾病證屬陰虛內熱者;肺胃蘊熱之口渴引飲,消渴心煩,胃陰受傷之口渴少津;血熱妄行之便血、崩漏下血;血熱毒盛之發斑紫黑等證。鉤藤味甘,性微溫,入肝經,有清熱、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的作用,主要用于熱急生風或肝風內動所致之痙攣,抽搐,躁動不安,肝陽上亢或肝經有熱之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癥狀。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 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泄、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癥。玄參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的功效, 主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等證。蒺藜又名白蒺藜,為蒺藜科蒺藜屬植物的果實,味辛、苦,性微溫;有小毒,歸肝經,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的功效,用于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等證,蒺藜能夠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主要活性成分為甾體皂苷、黃酮類、生物堿以及水溶性多糖等,對動脈硬化、心絞痛、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等有明顯療效。從蒺藜提取的粗留體皂苷具有抗心絞痛及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蒺藜多糖可通過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質氧化,對脾細胞DNA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蒺藜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高眼壓狀態下的視網膜腎經細胞凋亡,機制可能與改善視盤供血情況、清除自由基、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等多因素有關。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 利尿通淋的功效,治療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等證。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功效。主治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等證。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主治陰傷津虧, 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等證。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經,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緩急止痛,主要用于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通過加入甘草能起到補氣中和,調和各組分的作用。進一步優選,所述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可優選為銀杏葉15 25重量份、紅花45 55重量份、細辛15 25重量份、刺五加15 25
重量份、當歸30 40重量份、三七45 量份、阿魏15 25重量份、苦參15 量份、木通10 20重量份、地黃10 量份、山藥30 40重量份、玄參45 份、牛膝70 80重量份、山茱萸70
55重量份、菌草45 25重量份、兒茶20 20重量份、石決明25 55重量份、蘆薈10 ' 80重量份、石斛70
55重量份、蘇木45 55重 30重量份、何首烏30 40重 35重量份、構藤25 35重 20重量份、蔡藜25 35重量 ' 80重量份和甘草30 40重量份。所述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也可進一步優選為銀杏葉20 25重量份、紅花50 55重量份、細辛20 25重量份、刺五
40重量份、三七50 25重量份、苦參20,
20重量份、地黃15 ,
40重量份、玄參50廣
加20 25重量份、當歸35 木50 55重量份、阿魏20 烏35 40重量份、木通15 藤30 35重量份、山藥35
80重量份、山茱萸75
55重量份、菌草50 55重量份、蘇 ,25重量份、兒茶25 30重量份、何首 ,20重量份、石決明30 35重量份、構 ,55重量份、蘆薈15 20重量份、蔡藜 80重量份、石斛75 80重量份和甘草
30 35重量份、牛膝75 35 40重量份。所述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也可進一步優選為銀杏葉22重量份、紅花53重量份、細辛22重量份、刺五加23重量份、當歸 38重量份、三七52重量份、茜草52重量份、蘇木53重量份、阿魏22重量份、苦參23重量份、兒茶28重量份、何首烏38重量份、木通18重量份、地黃16重量份、石決明32重量份、 構藤33重量份、山藥38重量份、玄參52重量份、蘆薈18重量份、蒺藜32重量份、牛膝78 重量份、山茱萸78重量份、石斛78重量份和甘草38重量份。所述用于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的劑型可以為滴眼液、口服液、片劑等。
當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滴眼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15 25倍量的蒸餾水,
0.01 O. 03倍的硼酸,O. 02 O. 04倍的硼砂,O. 2 O. 4倍的氯化鈉,攪拌,加熱至100°C 并保溫30 40分鐘,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滴眼液。當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1.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 (70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 5倍量的蒸餾水,O. I
O.3倍的蔗糖,O. 01 O. 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當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4
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 90 %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C )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 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 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賦形劑制粒,干燥,加入崩解劑、潤滑劑,壓片,或直接包裝,或包糖衣,或包薄膜衣即得到片劑。其中,賦形劑為淀粉及其衍生物、糊精、羧甲基淀粉、磷酸氫鈣及其他藥用輔料;所述的崩解劑為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甲纖維素及具有遇水膨脹性的藥用輔料;所述的潤滑劑為聚乙二醇、硬酯酸鎂、滑石粉及具潤滑作用的藥用輔料;所述的包糖衣材料為蔗糖、滑石粉、明膠、色素、川蠟等;所述的薄膜包衣材料為胃溶型的水、醇溶包衣材料。其中賦形劑、 崩解劑、潤滑劑、包糖衣、包薄膜衣材料在藥物中的重量含量分別為5 70%、1 30%、 O. I 10%、35 90%、I. 5 5%。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實施例I急性毒性實驗和長期毒性實驗實驗藥物將78g牛膝、58g山茱萸、78g石斛、38g山藥和38g甘草混合,用醇濃度為85%的乙醇9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5 (700C )的膏體,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1200g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16g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靜止3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32 (70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將53g紅花、38g當歸、52g 三七、52g茜草、53g蘇木、38g何首烏、52g玄參混合,用醇濃度為80%的乙醇10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70°C )的膏體,隨后用500g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32 (70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22g銀杏葉、22g細辛、23g刺五加、22g阿魏、23g苦參、28g兒茶、18g木通、16g 地黃、32g石決明、33g構藤、18g蘆薈、32g蒺藜混合,加2000g的水,煮沸5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300g的水,煮沸3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2 (70°C)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IOOOg淀粉制粒,干燥,加入IOOg羥甲基纖維素鈉、40g滑石粉,壓片得到片劑。I、急性毒性試驗過程應用ICR小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60只,體重在25 30 克,進行急性毒性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給藥組,實驗前禁食12小時,然后給予上述本發明的中藥片劑混懸液(將片劑溶解在水中獲得懸混液)灌胃,對給藥的半數致死量(LD5tl)進行了試驗測定,但未測到LD5tl,因此進行了最大耐受量試驗。結果以最大濃度(60%),最大給藥量(120ml/kg,一日內分四次給完)100g/kg灌胃,相當于生藥量60g/ kg,相當于成人臨床擬日用劑量的300倍(按75kg),七日內小鼠無一死亡,處死小鼠解剖觀察各臟器未發現毒性反應,給藥組與對照組小鼠無任何差異。2、長毒試驗過程應用Wistar大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將實驗藥物設定為高、中、低三個劑量,分別為片劑8g/kg、4g/kg、2g/kg。按人用劑量O. lg/kg/天片計算,為人用有效劑量的80倍、40倍和20倍;另設一對照組,連續灌胃給藥90天、180天和部分動物停藥10天后,觀察對大鼠各項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用不同劑量給大鼠連續口服180天,對大鼠的進食量和體重增長均無影響。對肝腎功能均未發現明顯毒性作用。對血常規、血生化、尿液生化及骨髓片等均未見明顯影響,各組間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實施例2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片劑將78g牛膝、58g山茱萸、78g石斛、38g山藥和38g甘草混合,用醇濃度為85%的乙醇9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5 (700C )的膏體,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1200g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16g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靜止3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32 (70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將53g紅花、38g當歸、52g 三七、52g茜草、53g蘇木、38g何首烏、52g玄參混合,用醇濃度為80%的乙醇10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70°C )的膏體,隨后用500g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22g銀杏葉、22g細辛、23g刺五加、22g阿魏、23g苦參、28g兒茶、18g木通、16g 地黃、32g石決明、33g構藤、18g蘆薈、32g蒺藜混合,加2000g的水,煮沸5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300g的水,煮沸3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2 (70°C)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IOOOg淀粉制粒,干燥,加入IOOg羥甲基纖維素鈉、40g滑石粉,壓片得到片劑,片劑的規格為O. 3g/片。實施例3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滴眼液將78g牛膝、58g山茱萸、78g石斛、38g山藥和38g甘草混合,用醇濃度為85%的乙醇9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5 (700C )的膏體,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1200g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16g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靜止3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32 (70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將53g紅花、38g當歸、52g 三七、52g茜草、53g蘇木、38g何首烏、52g玄參混合,用醇濃度為80%的乙醇10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5 (700C )的膏體,隨后用500g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32 (70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22g銀杏葉、22g細辛、23g刺五加、22g阿魏、23g苦參、28g兒茶、18g木通、16g地黃、32g石決明、33g構藤、18g蘆薈、32g蒺藜混合,加2000g的水,煮沸5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300g的水,煮沸3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2 (70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13. 5kg的蒸餾水,12g的硼酸,20g的硼砂, 270g的氯化鈉,攪拌,加熱至100°C并保溫40分鐘,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滴眼液。實施例4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口服液將78g牛膝、58g山茱萸、78g石斛、38g山藥和38g甘草混合,用醇濃度為85%的乙醇9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5 (700C )的膏體,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粉碎后的粉末加1200g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16g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靜止3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將53g紅花、38g當歸、52g 三七、52g茜草、53g蘇木、38g何首烏、52g玄參混合,用醇濃度為80%的乙醇1050g回流提取3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70°C )的膏體,隨后用500g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將22g銀杏葉、22g細辛、23g刺五加、22g阿魏、23g苦參、28g兒茶、18g木通、16g 地黃、32g石決明、33g構藤、18g蘆薈、32g蒺藜混合,加2000g的水,煮沸5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300g的水,煮沸3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2 (70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加4000g的蒸懼水,180g的鹿糖,15g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 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動物實驗實驗動物清潔級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8 12周齡,體重約160 200g。飼養室溫20 25°C,空氣流通,相對濕度55% 75%,12h光照維持,晝夜循環。自由攝食飲水。納入標準①無外眼疾病;②雙眼瞳孔對光反射正常;③無歪頸。分組及給藥方式動物購回后,適應性喂養3天,連續測量3天大鼠眼壓Ι0Ρ,進行正常IOP區間估計,取平均IOP在I. 20 2. 39kP者,以SPSS統計軟件產生隨機數字,隨機分為3組,空白組不做處理,其余2組采用烙閉上鞏膜靜脈法進行單眼(右眼)造模,造模后成模動物隨機分為模型組,本發明中藥組。本發明中藥組將實施例2制備的中藥組合物片劑溶于蒸餾水中制備成懸液,懸液的生藥濃度2g/mL,按平均每只灌胃3mL的比例配置),模型組、空白組分別予生理鹽水 3mL,每天同一時間灌胃I次,連續灌胃8周。每2周稱體重I次,調整給藥量。眼壓測量選用TONO-PEN筆試眼壓計測量Ι0Ρ,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進行,連續測量術前3天 Ι0Ρ,取平均值作為正常IOP ;術后即刻、術后3天、術后每7天各測I次Ι0Ρ,共8周。病理學組織觀察神經纖維層RNFL和神經細胞層RGCL厚度于造模后8周過量麻醉處死大鼠,12點鐘位縫線標記,立即摘除眼球(包括球后視神經2_),角膜穿通一小切口,浸泡于15 %甲醛組織固定液中。24 h后沿標記縫線,視神經連線對剖眼球,去除眼前節和玻璃體,余下部分逐節脫水、透明、石蠟包埋,于視乳頭顳側旁開1_,做4 μ m切片,烘干備用。蘇木素-伊紅染色(HE染色),觀察測量RNFL和RGCL厚度。神經節細胞RGSs凋亡率采用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生物素標記的脫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TUNEL)標記技術檢測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凋亡。神經節細胞超微結構觀察各組隨機選取I只眼球,摘除后立即灌注并浸泡于3% 戊二醛組織固定液、I %鋨酸后固定,環氧樹脂618包埋,超薄切片,醋酸雙氧鈾和枸櫞酸鉛雙重染色。透射電鏡下觀察RGCs形態、胞膜、核細胞器等。統計方法數據以(X ± s )表示,用SPSS 11. 5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Newman-Keuls法)。P < O. 05為有統計學意義。結果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慢性高眼壓大鼠IOP的影響,結果見表I。表I各組大鼠組間及造模、用藥前后眼壓比較(交土 S; kP)
組別η造模前造模后即可用藥后8周模型組20I. 60±0. 174. 58±1.24#αα4. 40±1.58#αα空白組20I. 70±0. 23I. 65±0. 23I. 72±0. 27本發明中藥組20I. 67±0. 264. 31±0. 59#▲▲3. 63±1.57林注與造模前比較< 0.01 ;與空白組比較“P < 0.01。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慢性高眼壓大鼠RNFL和RGCL的影響,結果見表2。表2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大鼠RNFL和RGCL厚度的影響(pC ± s; μ m)
組別ηRNFL和RGCL厚度模型組2015. 89±2. 65空白組2026. 42±4. 43ΔΔ本發明中藥組2023. 73±2. 77ΔΔ注與造模前比較ΛΛ P < O. OI。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慢性高眼壓大鼠RGCs凋亡的影響,結果見表3。表3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大鼠RGCs凋亡的影響(X±s; %)
18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銀杏葉、紅花、 細辛、刺五加、當歸、三七、茜草、蘇木、阿魏、苦參、兒茶、何首烏、木通、地黃、石決明、構藤、 山藥、玄參、蘆薈、蒺藜、牛膝、山茱萸、石斛和甘草。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銀杏葉15 25重量份、紅花45 55重量份、細辛15 25重量份、刺五加15 25重量份、當歸30 40重量份、三七45 55重量份、茜草45 55重量份、蘇木45 55重量份、阿魏15 重量份、木通10 重量份、山藥30 量份、牛膝70 25重量份、苦參15 ' 20重量份、地黃10 , 40重量份、玄參45 -80重量份、山茱萸5025重量份、兒茶20 30重量份、何首烏30 40 20重量份、石決明25 35重量份、構藤25 35 55重量份、蘆薈10 20重量份、蒺藜25 35重 -60重量份、石斛70 80重量份和甘草30 40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銀杏葉20 25重量份、紅花50 55重量份、細辛20 25重量份、刺五-40重量份、三七50 25重量份、苦參20 20重量份、地黃15 -40重量份、玄參50 -加20 25重量份、當歸35 木50 55重量份、阿魏20 , 烏35 40重量份、木通15 , 藤30 35重量份、山藥35,80重量份、山茱萸55 55重量份、菌草50 55重量份、蘇 -25重量份、兒茶25 30重量份、何首一 20重量份、石決明30 35重量份、構 」55重量份、蘆薈15 20重量份、蔡藜 60重量份、石斛75 80重量份和甘草30 35重量份、牛膝75 35 40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I至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銀杏葉22重量份、紅花53重量份、細辛22重量份、刺五加23重量份、當歸 38重量份、三七52重量份、茜草52重量份、蘇木53重量份、阿魏22重量份、苦參23重量份、兒茶28重量份、何首烏38重量份、木通18重量份、地黃16重量份、石決明32重量份、 構藤33重量份、山藥38重量份、玄參52重量份、蘆薈18重量份、蒺藜32重量份、牛膝78 重量份、山茱萸58重量份、石斛78重量份和甘草38重量份。
5.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滴眼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15 25倍量的蒸餾水,O. 01 .0.03倍的硼酸,O. 02 O. 04倍的硼砂,O. 2 O. 4倍的氯化鈉,攪拌,加熱至100°C并保溫 30 40分鐘,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滴眼液。
6.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1.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 5倍量的蒸餾水,O. I O. 3 倍的蔗糖,O. 01 O. 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
7.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賦形劑制粒,干燥,加入崩解劑、潤滑劑,壓片,或直接包裝,或包糖衣,或包薄膜衣即得到片劑。
8.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滴眼液時,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15 25倍量的蒸餾水,O. 01 .0.03倍的硼酸,O. 02 O. 04倍的硼砂,O. 2 O. 4倍的氯化鈉,攪拌,加熱至100°C并保溫 30 40分鐘,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滴眼液。
9.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1.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 5倍量的蒸餾水,O. I O. 3 倍的蔗糖,O. 01 O. 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
10.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牛膝、山茱萸、石斛、山藥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80% 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 25 (700C )的膏體,其中,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進行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將粉碎后的粉末加相對于其質量3 5倍量的水溶解,攪拌下加入相對于粉末質量5% 10%氫氧化鈉助溶,調節pH值為7 8,過濾,加濃度為10%的硫酸調節pH值為3 4,靜止2 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將紅花、當歸、三七、茜草、蘇木、何首烏、玄參按比例混合,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3 I.25 (700C )的膏體,加入的乙醇的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質量的2 4倍,隨后用相對于第二步的混合物質量的I 2倍的正丁醇提取2次 4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正丁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I. 32(70°C )的膏體,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將余下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的水,煮沸4 6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混合物I 2倍量的水,煮沸2 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29 I. 32(70°C )的膏體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將上述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賦形劑制粒,干燥,加入崩解劑、潤滑劑,壓片,或直接包裝,或包糖衣,或包薄膜衣即得到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銀杏葉、紅花、細辛、刺五加、當歸、三七、茜草、蘇木、阿魏、苦參、兒茶、何首烏、木通、地黃、石決明、構藤、山藥、玄參、蘆薈、蒺藜、牛膝、山茱萸、石斛和甘草。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具有降眼壓、保護視神經功能的藥物,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服用方便的優勢,可以很好的治療青光眼。
文檔編號A61K9/08GK102579840SQ20121008055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明者許梅 申請人:許梅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