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一種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主要包括一蓋體、一活動件及一頸帶固定件,該蓋體具有一容置空間及一缺口,該活動件可扳動地設置結合于該蓋體,并與該蓋體設置結合于該頸帶固定件;本發明是于該頸帶固定件可調整地結合一氣切管,并憑借扳動方式使該活動件作動后迫緊固定該氣切管,使該氣切管固定于該頸帶固定件內,而不易松動或脫落。
【專利說明】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材,尤其是一種具有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2及圖13所示,其是現有的一氣切管裝置80,該氣切管裝置80包括有一頸帶固定件81及一氣切管82,該頸帶固定件81包括有一殼體810及一按壓件811,該殼體810于內部形成一放置空間8101及一貫穿該殼體810兩側并連通該放置空間的兩穿孔8102,該兩穿孔8102互相對正且于周緣具有可固定用的鋸齒,該按壓件811—部分設置于該放置空間8101并以一呈彎曲狀的彈力部8111可彈性作動地抵靠于該殼體810內部的側壁,且該按壓件811以另一部分凸出于該殼體810的外殼,于該按壓件811具有一對應于該兩穿孔8102的夾口 8112,當按壓該按壓件811時,該彈力部8111將會受到壓力而被壓平,使該按壓件811的夾口 8112與該殼體810的兩穿孔8102形成同心的狀態,此時,該氣切管82可穿設該兩穿孔8102及該夾口 8112,當該按壓件811解除按壓狀態回復至原定位時,該夾口 8112與該兩穿孔8102將會產生錯位,而使該按壓件811具有夾制該氣切管82的作用,該氣切管裝置80的頸帶固定件81以按壓的方式解除或固定該氣切管82,避免該氣切管82因作動而造成病患的不適。
[0003]由于在操作該頸帶固定件81時需要以一手按壓該頸帶固定件81的按壓件811,并同時以另一手抽出或插入該氣切管82,使用上較不方便,另外,該頸帶固定件81以該彈力部8111的彈性作動產生夾持的效果,但由于該彈力部8111可能因使用次數較多而產生彈性疲乏,導致夾持 效果較差,使得該頸帶固定件81的夾持力不足,而造成該氣切管82松動或脫落讓病患感到不適,實有改善加強的必要。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現有的頸帶固定件需要以雙手同時操作,使用上較為不方便,且夾持效果較差,容易造成氣切管滑動使病患不適的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以扳動方式使活動件作動產生錯位,進而達到夾制效果,僅需單手操作即能開啟或解除迫緊狀態,并且能提供較佳的夾制效果,使氣切管更不易松動或脫落。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一蓋體,其包括有一蓋合部及一抵合部,該蓋合部中央開設有一插入孔,該抵合部呈管狀且以一端一體連接于該蓋合部內側,該抵合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抵合部側面凹
設一缺口 ;
[0008]—活動件,其設置于該蓋體且包括有一套管部、一連接部及一扳動部,該套管部能夠平移地設置于該容置空間且對應該插入孔,該連接部連接于該套管部并通過該缺口,該扳動部連結于該連接部;[0009]一頸帶固定件,其包括有一置管部,該置管部內部具有一設置空間且開設有一供該連接部通過的開口,該蓋體的抵合部對應設置于該設置空間,該扳動部能夠扳動翻轉并抵靠于該置管部外側,且能夠拉持該套管部產生平移作動。
[0010]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連接部的兩側分別形成一樞轉端,該扳動部的底緣凹設有一呈矩形的樞接槽,該樞接槽兩平行側壁分別凸設有一呈偏心設置的樞接柱,該扳動部以該兩樞接柱偏心樞設于該連接部的樞轉端。
[0011]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活動件的連接部包括有一樞設壁,該樞設壁一端連接于該套管部,另一端水平延伸并且形成隆起的一卡制凸緣,該扳動部的樞接槽異于設有該兩樞接柱的側面凸設一抵緣,該扳動部在扳動時以該抵緣越過該連接部的卡制凸緣,使該扳動部靠置于該連接部及該卡制凸緣的內側而產生卡制效果。
[0012]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套管部的內側壁面形成一凹凸起伏的抵靠面。
[0013]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蓋體的抵合部具有一呈平坦狀的側壁,該置管部的外周一側具有呈平坦狀的一抵靠壁,該抵靠壁能夠對應抵靠于該抵合部的側壁。
[0014]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活動件的扳動部的內側凸設有一扣部,該扣部的下方凸設有一抵緣,扳動該扳動部使該抵緣抵靠于該蓋體的外緣,使該抵緣成為杠桿支點,當該扳動部以扣部扣合于該蓋體時,使該連接部產生杠桿拉力能夠拉動該套管部于該設置空間內平移作動并產生錯位。
[0015]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活動件的連接部具有可撓性并一體連接于該套管部,該扳動部一體連接于該連接部。
[0016]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于該套管部內側壁面于一邊設置有復數個凸塊,該復數個凸塊與該套管部的軸向呈水平設置。
[0017]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蓋體在鄰近該缺口處具有形成環繞狀的一凹槽,該凹槽的兩端與該缺口之間分別形成一凸塊,該蓋體以該兩凸塊分別卡合于該置管部的開口的兩側。
[0018]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中:該置管部包括有一呈圓弧狀的抵靠壁及一沿著于該抵靠壁端面的內緣呈凸出狀的凸緣,該蓋體于該抵合部鄰近該凹槽的抵靠壁面凹陷形成一^^溝,使該蓋體在蓋合至該頸帶固定件時,該蓋體能以該卡溝卡制于該置管部的凸緣。
[0019]本發明利用所提供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可以獲得的功效增進包括:
[0020]1、本發明可扳動翻轉扳動部并拉持套管部,使套管部產生作動,而造成頸帶固定件及蓋體與活動件之間產生錯位,進而迫緊設置于三者之間的氣切管,而可穩固地固定氣切管而使氣切管不易脫落或松動。
[0021]2、本發明能夠以單手扳動使扳動部,使活動件產生位移并呈現開啟狀態后,再將氣切管插入使用,而無需持續對活動件以按壓方式保持開啟狀態,使用上較為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22]圖1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外觀圖;
[0023]圖2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0024]圖3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0025]圖4是本發明閉合卡制狀態的動作示意圖;
[0026]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呈無卡制狀態的側視剖面圖;
[0027]圖6是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呈卡制狀態的側視剖面圖;
[0028]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狀態圖;
[0029]圖8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外觀圖;
[0030]圖9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0031]圖10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呈無卡制狀態的側視剖面圖;
[0032]圖11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呈卡制狀態的側視剖面圖;
[0033]圖12是現有氣切管裝置的外觀圖;
[0034]圖13是現有氣切管裝置的剖面圖。`
[0035]附圖標記說明:10蓋體;11蓋合部;110插入孔;111卡槽;12抵合部;120容置空間;;121側面;122卡緣;123缺口 ;20活動件;21套管部;210內管部;2101抵靠面;211抵面;22連接部;221樞設壁;2211卡制凸緣;222支撐壁;223樞轉端;23扳動部;231樞接槽;232樞接柱;233抵緣;30頸帶固定件;31固定片;311翼部;312穿孔;32該置管部;320設置空間;321抵靠壁;322開口 ;50蓋體;51蓋合部;510插入孔;511扣槽;52抵合部;521缺口 ;522凹槽;523凸塊;524卡溝;60活動件;61套管部;611內側面;612外側面;613凸塊;62連接部;621彎折部;63扳動部;631扣部;632抵緣;70頸帶固定件;71固定片;711翼部;712穿孔;72置管部;721抵靠壁;722凸緣;723開口 ;724設置空間;80氣切管裝置;81頸帶固定件;810殼體;8101放置空間;8102穿孔;811按壓件;8111彈力部;8112夾口 ;82氣切管;A氣切管;B病患。
【具體實施方式】
[0036]為了能夠詳細了解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及實用功效,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施,更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后:
[0037]本發明是一種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請參閱圖1至圖3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其包括一蓋體10、一活動件20及一頸帶固定件30,其中:
[0038]如圖1及圖2所示,該蓋體10包括有一蓋合部11及一抵合部12,該蓋合部11于中央開設有一插入孔110,該抵合部12是呈中空柱狀且以一端一體連接于該蓋合部11的內側部,于該抵合部12的內部是形成一容置空間120,該抵合部12具有一呈平坦狀的側壁121,并于該側壁121之中央位置是凸設有一卡緣122,該卡緣122連接至該蓋合部11,并于該卡緣122異于連接該蓋合部11的一側位置開設有一連通至該容置空間120的缺口 123。
[0039]如圖2及圖3所示,該活動件20可平移地設置于該蓋體10的容置空間120內,并以局部凸出于該蓋體10之外,該活動件20包括有一套管部21、一連接部22及一扳動部23,該套管部21是近似圓管狀且可對應設置于該蓋體10的容置空間120內,該套管部21具有一呈圓形并且對應于該插入孔110的內管部210,并于該內管部210的一側壁面是形成一凹凸起伏的抵靠面2101,于相對該抵靠面2101的側壁外周則是形成一抵面211,該連接部22連接于該抵面211并對應通過該蓋體10的缺口 123,該連接部22包括有一樞設壁221及一支撐壁222,該樞設壁221是一端連接于該抵面211鄰近端緣的位置,另一端是水平延伸并且形成隆起的一卡制凸緣2211后彎曲形成彎鉤狀,該支撐壁222連接于該樞設壁221的內側及該抵面211,并使該連接部22的兩側分別形成一樞轉端223。
[0040]如圖2及圖3所示,該扳動部23可扳動地樞設結合于該連接部22,該扳動部23是呈略具有弧度的板體,于該扳動部23的一側之中央部位是凹設有一呈矩形的樞接槽231,于該樞接槽231的兩平行側壁分別凸設有相對應的樞接柱232,該兩樞接柱232是呈偏心設置,并于該樞接槽231異于設有該兩樞接柱232的側壁是凸設有一抵緣233,該扳動部23是以該兩樞接柱232樞接于該連接部22的樞轉端223,使該扳動部23能夠以該樞接部22作為轉動中心呈偏心樞轉,而該扳動部23能夠在扳動至使該抵緣233越過該連接部22的卡制凸緣2211時,該扳動部23將會靠置于該樞設壁221及該卡制凸緣2211的內側而產生卡制效果。
[0041]如圖2及圖3所示,該頸帶固定件30套設于該蓋體10,其中該蓋體10已結合有該活動件20,該頸帶固定件30包括有一固定片31及一置管部32,該固定片31是于兩側形成互相對稱的長形的翼部311,于該固定片31是于中央部位開設有一對應于該插入孔110及該內管部210的穿孔312,用于穿設氣切管,于該穿孔312的外圍設有該置管部32,該置管部32是于內部具有一設置空間320,該蓋體10是以該抵合部12對應設置于該設置空間320,于該置管部32的外周一側具有呈平坦狀的一抵靠壁321,使該蓋體10能夠以該抵合部12的側壁121互相抵靠,于該抵靠壁321之中央是開設有一呈長形的開口 322,該蓋體10的卡緣122及該活動件20的連接部22是對應穿設于該開口 322,使該扳動部23凸出于該置管部32外側,當該扳動部23扳動至與該抵靠壁321呈平行時,該活動件20將會因該連接部22與扳動部23的偏心轉動而帶動該活動件20的套管部21產生平移作動。
[0042]本發明第一較佳的實施例如圖4至圖6所示:
[0043]如圖4及圖5所 示,其可將一氣切管A由該蓋體10插入后,經由活動件20后于該頸帶固定件30穿出,并且能夠調整至適當的長度以配合病患的需求,隨后再將該氣切管A進行固定。
[0044]如圖5及圖6所示,其是本發明的閉合卡制狀態,將該扳動部23朝向該置管部32的方向扳動,使該扳動部23與該連接部22產生偏心樞轉并拉動該套管部21平移,此時該活動件20將會產生作動并使該抵面211朝向該設置空間320內壁貼靠,如圖5所示,因此造成該蓋體10、活動件20及該頸帶固定件30產生如圖4所示的錯位,進而使該套管部21以該抵靠面2101卡制該氣切管A,當該扳動部23繼續扳動使該抵緣233越過該連接部22的卡制凸緣2211而呈現卡制狀態,在該抵緣233受到該卡制凸緣2211的卡制作用下,只要該扳動部23無任何外力推抵或扳動解除卡制,就能夠持續固定該活動件20于卡制該氣切管A的狀態,并且夾制力道較強,也不會因彈性疲乏而松動,反之,如圖5所示,只需要將該扳動部23朝反方向扳動,使該在該抵緣233脫離該卡制凸緣2211的卡制,即能夠使該活動件20解除卡制呈現松動的狀態,此時即能夠抽拉或調整該氣切管A的位置,無需持續按壓或施力才能夠解除卡制狀態,使用上相當方便。
[0045]如圖7所示,依前述方式將該氣切管A調整至適當長度后,即可置入于一病患B的喉中,并以該頸帶固定件30固定于該病患B的頸部。[0046]本發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是如圖8至圖11所示,其外形及使用方式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包括有一蓋體50、一活動件60及一頸帶固定件70,其中;
[0047]如圖8及圖9所示,該蓋體50是外形類似于該蓋體10,且包括有一蓋合部51及一抵合部52,該蓋合部51于中央開設有一插入孔510,于該蓋合部51的前側具有呈凹陷狀的一扣槽511,該抵合部52是呈中空柱狀且以一端一體連接于該蓋合部51的內側,于該抵合部52的內部是形成一容置空間520,該抵合部52是于側面凹設有一缺口 521,該缺口 521是連通至該容置空間520,并于鄰近該缺口 521處具有形成環繞狀的一凹槽522,使該凹槽522的兩端與該缺口 521之間分別形成一凸塊523,于該抵合部52鄰近該凹槽522的側壁面是凹陷形成一卡溝524。
[0048]如圖9及圖10所示,該活動件60是外形類似于該活動件20及該扳動部23的合成品,且該活動件60為塑料制品并可平移地設置于該蓋體50的容置空間520內,并以局部凸出于該蓋體50之外,該活動件60包括有一套管部61、一連接部62及一扳動部63,該套管部61為圓管狀且對應設置于該蓋體50的容置空間520內,該套管部61具有一內管部611及一外側面612,于該內管部611是對應于該插入孔510,且于一側邊設置有復數個與該套管部61的軸向呈水平設置的凸塊613,該連接部62具有可撓性并以一體連接于該套管部61的外側面612,該連接部62是對應穿出該蓋體50的缺口 521,于該連接部62異于連接該套管部61的一端是形成圓弧狀且具有彈性的一彎折部621,該扳動部63是一體連接于該連接部62鄰近于該彎折部621的一端,該扳動部63為外形略呈弧狀的板體,且該扳動部63以該連接部62可扳動地連接至該套管部61,并可于該扳動部63扳動時,使該連接部62能夠以該彎折部621的所形成的活動空間進行彎折,拉動該套管部61于該容置空間520內平移作動,于該扳動部63的內側凸設有一呈水平狀的扣部631,使該扳動部63扳動至與該套管部61呈平行狀時,能夠以該扣部631扣住該蓋體50的扣槽511,于該扳動部63鄰近底緣處是凸設有一抵緣632。
[0049]如圖9及圖10所示,該頸帶固定件70是外形類似于該頸帶固定件30,該頸帶固定件70套設于該蓋體50,其中該蓋體50已結合有該活動件60,該頸帶固定件70包括有一固定片71及一置管部72,該固定片71與該頸帶固定件30的固定片31相同,均具有兩翼部711及位于該兩翼部711之間的穿孔712,該置管部72設置于該固定片71的穿孔712的周圍,該置管部72包括有一呈圓弧狀的抵靠壁721、一沿著于該抵靠壁721端面的內緣呈凸出狀的凸緣722、一開設于該抵靠壁721的一側的開口 723及于該抵靠壁721的內部包圍形成一設置空間724,該蓋體50是以該抵合部52靠置于該置管部72的抵靠壁721內側,并以該卡溝524卡制于該置管部72的凸緣722,使該活動件60是對應設置于該設置空間724內,且該活動件60的扳動部63由該開口 722凸伸于該蓋體50的外側,并以該蓋體50的兩凸塊523分別卡合于該置管部72的開口 723的兩側,使該蓋體50及該活動件60于結合至該頸帶固定件70后不會產生旋轉作動。
[0050]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實施動作是如圖10及圖11所示,大致上與第一較佳實施例類似,差異在于,當該氣切管A穿入該蓋體50、該活動件60及該頸帶固定件70后,并調整至適當的長度,憑借扳動該活動件60的扳動部63,使該扳動部63的抵緣632靠緊該蓋體50的外周,使該抵緣632成為杠桿支點,再把該活動件60的扣部631扣合于該蓋體50的扣槽511,使該活動件60產生一杠桿拉力拉動該套管部61產生平移錯位,此時,該活動件60的復數個凸塊613將會抵緊該氣切管A的外周面,使該氣切管A保持被迫緊的狀態,如此一來,已調整好的該氣切管A則能夠形成固定狀態而不會隨意滑移。
[0051]反之,扳開該扳動部63使活動件60的扣部631脫離該蓋體50的扣槽511,該活動件60則能夠平移作動,使該氣切管A不被迫緊而能夠隨意調整長度。
[0052]本發明是利用一次扳動的動作使氣切管固定或松動,以進行長度調整,無需持續按壓形成開放狀態才能夠調整長度,使用上夾制力道較強且易于使用。
[0053]以上說明對本發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蓋體,其包括有一蓋合部及一抵合部,該蓋合部中央開設有一插入孔,該抵合部呈管狀且以一端一體連接于該蓋合部內側,該抵合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抵合部側面凹設一缺口 ; 一活動件,其設置于該蓋體且包括有一套管部、一連接部及一扳動部,該套管部能夠平移地設置于該容置空間且對應該插入孔,該連接部連接于該套管部并通過該缺口,該扳動部連結于該連接部; 一頸帶固定件,其包括有一置管部,該置管部內部具有一設置空間且開設有一供該連接部通過的開口,該蓋體的抵合部對應設置于該設置空間,該扳動部能夠扳動翻轉并抵靠于該置管部外側,且能夠拉持該套管部產生平移作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連接部的兩側分別形成一樞轉端,該扳動部的底緣凹設有一呈矩形的樞接槽,該樞接槽兩平行側壁分別凸設有一呈偏心設置的樞接柱,該扳動部以該兩樞接柱偏心樞設于該連接部的樞轉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活動件的連接部包括有一樞設壁,該樞設壁一端連接于該套管部,另一端水平延伸并且形成隆起的一卡制凸緣,該扳動部的樞接槽異于設有該兩樞接柱的側面凸設一抵緣,該扳動部在扳動時以該抵緣越過該連 接部的卡制凸緣,使該扳動部靠置于該連接部及該卡制凸緣的內側而產生卡制效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套管部的內側壁面形成一凹凸起伏的抵靠面。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蓋體的抵合部具有一呈平坦狀的側壁,該置管部的外周一側具有呈平坦狀的一抵靠壁,該抵靠壁能夠對應抵靠于該抵合部的側壁。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活動件的扳動部的內側凸設有一扣部,該扣部的下方凸設有一抵緣,扳動該扳動部使該抵緣抵靠于該蓋體的外緣,使該抵緣成為杠桿支點,當該扳動部以扣部扣合于該蓋體時,使該連接部產生杠桿拉力能夠拉動該套管部于該設置空間內平移作動并產生錯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活動件的連接部具有可撓性并一體連接于該套管部,該扳動部一體連接于該連接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于該套管部內側壁面于一邊設置有復數個凸塊,該復數個凸塊與該套管部的軸向呈水平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蓋體在鄰近該缺口處具有形成環繞狀的一凹槽,該凹槽的兩端與該缺口之間分別形成一凸塊,該蓋體以該兩凸塊分別卡合于該置管部的開口的兩側。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調整頸帶固定件的氣切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置管部包括有一呈圓弧狀的抵靠壁及一沿著于該抵靠壁端面的內緣呈凸出狀的凸緣,該蓋體于該抵合部鄰近該凹槽的抵靠壁面凹陷形成一^^溝,使該蓋體在蓋合至該頸帶固定件時,該蓋體能以該卡溝卡制于該置管部的凸緣。
【文檔編號】A61M16/04GK103706012SQ201210372114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邱勝裕, 張地利 申請人:旭邦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