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其致病因素較多,國內以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最為常見。其病理特征為肝細胞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小結節,造成肝小葉結構和肝血管解剖結構的破壞,使肝臟逐漸變形、變硬,最終發展為肝硬化,中晚期肝硬化還會出現肝腹水并發癥。據文獻報道,慢性乙型肝炎發展成的肝硬化,其年發生率為2. 1%。慢性乙型肝炎,代償期肝硬化和失償期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別為0% — 2%、14% — 20%和70% — 86%。
臨床上治療肝硬化腹水的方法很多,采用西藥治療,療效一般,且其副作用大,會給肝臟功能帶來更大的負擔,甚至會使得肝臟病情加劇,而且很多患者家庭無法承擔起西藥治療的巨額花費。采用中藥治療的話,不僅見效慢,而且效果不顯著,延誤了病情。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效果顯著的用于治療肝硬化腹水中藥組合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黃芪20-100份、人參5-20份、白術10-40份、茯苓皮10-30份、丹參10-30份、醋鱉甲10-40份、大腹皮20-50 份、澤蘭10-20份、澤瀉10-20份、車前子20-40份、豬苓20-40份、防己10-20份和三七5-10 份。
所述的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其制備原料的優選重量份為黃芪80 份、人參15份、白術20份、茯苓皮15份、丹參15份、醋鱉甲20份、大腹皮35份、澤蘭15份、 澤瀉15份、車前子30份、豬苓30份、防己15份和三七8份。
以下是該中藥組合物組分的藥理分析黃芪、人參為君藥、大補元氣、補氣利水。白術、茯苓皮健脾補氣、燥濕利尿。鱉甲 軟肝散結。三七、丹參、澤蘭活血祛瘀,通利血脈。澤瀉、車前子、豬苓、大腹皮、防己利水消腫。組合物功效益氣利尿、軟肝散結、活血化瘀。
所述原料可以按照常規方法制備成藥劑學上的常規劑型。如可將所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成500份水煎劑,每日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250ml即可。也可以將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研制成粉末,每日3次,每次10g,就水沖服。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成本低廉,配方簡單,組分搭配合理有效, 治療和補氣同時進行,療效顯著,提高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取黃芪20份、人參5份、白術10份、茯苓皮10份、丹參10份、醋鱉甲10份、大腹皮20 份、澤蘭10份、澤瀉10份、車前子20份、豬苓20份、防己10份和三七5份,將上述原料制備成500份水煎劑,每日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250ml。
實施例2取黃芪100份、人參20份、白術40份、茯苓皮30份、丹參30份、醋鱉甲40份、大腹皮 50份、澤蘭20份、澤瀉20份、車前子40份、豬苓40份、防己20份和三七10份。將上述原料制備成500份水煎劑,每日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250ml。
實施例3取黃芪80份、人參15份、白術20份、茯苓皮15份、丹參15份、醋鱉甲20份、大腹皮35 份、澤蘭15份、澤瀉15份、車前子30份、豬苓30份、防己15份和三七8份。將上述原料制備成500份水煎劑,每日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250ml。
效果例1.診斷依據1.1初起脘腹作脹,腹膨大,食后尤甚,重則腹部脹滿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臍孔突出,常伴乏力,納呆,尿少,浮腫。
I. 2黃疸、肝掌、蜘蛛痣;叩診呈鼓音,白/球蛋白比值降低或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白細胞及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腹部B超或CT檢查,可見腹腔內大量積液, 肝臟縮小,脾臟增大及門脈增寬。X線食道鋇餐造影及胃鏡檢查可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腹水檢查符合漏出液。
療效標準2.I治愈腹水及全身癥狀緩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2. 2有效腹水及其他癥狀明顯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2. 3無效腹水未見減輕,其他癥狀及肝功能無改善或惡化。
實驗結果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照實施例3所述方法持續治療,以I年為期,治愈者90個,有效者5個,無效者5個,總有效率95%。
典型病例4. I高某,女,27歲,1999年12月6日就診。
患者在剖宮產時發現有大量腹水。經各方面檢查,診斷為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 治療前腹部膨大,按之如囊,雙下肢水腫,小便短少。連續服用實施例I中的中藥組合物水煎劑兩個月后,腹水消退。又服用該水煎劑半年后,經B超檢查,其肝膽脾未見異常;經化驗室檢查,兩對半顯陰性,肝功能正常。此后13年,該患者每年來院體檢一次,結果顯示患者肝硬化腹水從未復發。2012年10月28日,該患者到南樂縣某醫院再次體檢。經B超檢查, 肝脾未見異常;經化驗室檢查,肝功能正常,兩對半全部為陰性。其ALT為24. 7u/L、AST為 31. 6u/L、總膽紅素為12. 9umol/L、直接膽紅素3. 4umol/L。該患者服用實施例I中的中藥組合物約為一年左右,不僅治愈了肝硬化腹水,也徹底治愈了慢性乙肝和肝硬化。
4. 2田某,女,53歲,1993年5月4日就診。
患者因腹部脹大入住濮陽市某醫院治療,前后住院月余,被診斷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隨后轉入南樂縣某醫院治療,治療前患者癥狀為腹部大如鼓,胸腹脹滿作痛,脘脹痞塞,不敢吃過飽,飽后脘腹脹滿難忍,小便短少,雙下肢水腫,按之凹陷,舌質紫暗,舌下脈絡青紫粗大,脈細澀。連續服用實施例2中的中藥組合物水煎劑45天后,經B 超檢查,腹水消退。繼續服用所述中藥組合物水煎劑兩年后,經B超檢查,肝膽脾未見異常; 經化驗室檢查,兩對半顯陰性,肝功正常。患者分別在2006年I月15日、2008年7月16日和10月16日、2010年9月13日、2011年10月18日復檢,經B超檢查,肝膽脾未見異常。 2010年9月13日經化驗室檢查,表面抗體陽性,其他陰性;ALT為12u/L、AST為51u/L、TB 為 5umol/L、DB 為 2umol/L、CHO 為 4. 44mmol/L、TG 為 I. 03mmol/L。2011 年 10 月 18 日經化驗室檢查,表面抗體陽性,其他陰性;ALT為18. 2u/L、AST為28. 8u/L、TB為10. lumol/L、 DB 為 3.6umol/L。
患者經過兩年多服用實施例2中的中藥組合物水煎劑進行治療,其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和肝硬化得到治愈,隨訪18年,病情未復發。
4. 3劉某,女,50歲,1989年3月I日就診。
患者治療前肝區疼痛不適,1988年I月經醫院檢查,發現患有肝硬化腹水。治療前癥狀為腹大如蛙腹,骨瘦如柴,肚臍向外突出約2厘米左右。下肢高度水腫,無法著鞋襪,面色灰暗,目無光彩,肢冷畏寒,小便少,見肝掌,頸兩側及胸前有5— 6個蜘蛛痣,舌淡青紫,舌下脈絡紫暗而粗大。連續服用實施例3中的中藥組合物水煎劑80天后,患者經B超檢查,腹水消退,肝硬化仍存在。繼服上述組合物水煎劑,先后服用近3年,病情明顯好轉。 后將實施例3中的組合物粉碎成粉劑,一日3次,每次10g,就水沖服,共11年。經B超檢查,肝膽脾未見異常。患者至今仍在服用,避免復發。隨訪23年,患者健在,病情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黃芪20-100份、人參5-20份、白術10-40份、茯苓皮10-30份、丹參10-30份、醋鱉甲10-40份、大腹皮20-50份、澤蘭10-20份、澤瀉10-20份、車前子20-40份、豬苓20-40份、防己10-20份和二七5-10份。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黃芪80份、人參15份、白術20份、茯苓皮15份、丹參15份、醋鱉甲20份、大腹皮35份、澤蘭15份、澤瀉15份、車前子30份、豬苓30份、防己15份和三七8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由黃芪、人參、白術、茯苓皮、丹參、醋鱉甲、大腹皮、澤蘭、澤瀉、車前子、豬苓、防己、三七制成。所述原料可以按照常規方法制備成藥劑學上的常規劑型。本發明成本低廉,配方簡單,組分搭配合理有效,治療和補氣同時進行,療效顯著,提高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
文檔編號A61K36/884GK102920862SQ2012104978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張秋懷 申請人:張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