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大黃10-14克,牛膝12-14克,黃芪12-15克,桂枝8-10克,白芍10-12克,生姜2-4克,大棗4-6克,細辛4-6克,川烏4-6克,草烏4-6克。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一種中藥,涉及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
【背景技術】
[0002]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種程度后逐漸緩解,直至最后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癥。發病原因: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感受風、寒、濕邪所致。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多見于體力勞動者,多為慢性發病。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肩部肌肉萎縮,肩前、肩后、肩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出現典型的"外展扛肩現象。X線檢查多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見骨質疏松。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大黃10-14克,牛膝12-14克,黃芪12-15克,桂枝8-10克,白芍10-12克,生姜2-4克,大棗4-6克,細辛4-6克,川烏4-6克,草烏4-6克。
[0005]進一 步,所述原料藥的重量份如下:大黃12克,牛膝13克,黃芪13克,桂枝9克,白芍11克,生姜3克,大棗5克,細辛5克,川烏5克,草烏5克。
[0006]本發明將各原料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6克左右,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
[0007]發病原因
(I)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感受風、寒、濕邪所致。
[0008](2)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多見于體力勞動者,多為慢性發病。
[0009](3)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
[0010](4)肩部肌肉萎縮,肩前、肩后、肩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出現典型的〃外展扛肩現象"。
[0011](5)X線檢查多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見骨質疏松。
[0012]發明中各原料本藥的藥性如下: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0013]牛膝:祛風,利濕,通經,活血。治風濕腰膝疼痛,腳痿筋攣,血淋,尿血,婦女經閉,癥瘕。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0014]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0015]桂枝:發汗解肌,溫經通脈。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酸疼,胸痹痰飲,經閉癥瘕。
[0016]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0017]姜:性熱,味辛,歸脾,胃,心,肺經。溫中,回陽溫肺化飲。
[0018]紅棗:健脾益胃,補氣養血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0019]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解熱、利尿、鎮痛、鎮靜藥。治頭痛,有發汗、祛痰之效。
[0020]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0021]草烏: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下氣,溫腎壯陽,解毒療瘡。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
[0022]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治療肩周炎的中藥,有效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以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大黃14克,牛膝14克,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4克,大棗6克,細辛6克,川烏6克,草烏6克。
[0024]實施例2
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大黃10克,牛膝12克,黃芪12克,桂枝8克,白芍10克,生姜4克,大棗6克,細辛6克,川烏6克,草烏4克。
[0025]實施例3
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大黃14克,牛膝14克,黃芪15克,桂枝8克,白芍12克,生姜4克,大棗4克,細辛4克,川烏6克,草烏6克。
[0026]實施例1-3的中藥在制備是將各原料混合,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6克左右,用溫開水送服。
[0027]診斷依據
(I)40~50歲以上中老年,常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
[0028](2)肩部疼痛及活動痛,夜間加重,可放射到手,但無感覺異常。
[0029](3)肩關節活動尤以上舉、外展、內、外旋受限。
[0030](4)肩周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
[0031](5)肩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
[0032](6) X線及化驗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0033]療效標準
通經絡,改善肩關節周圍筋骨,驅除肌表之邪鎮痛物質滅活,降低末梢神經興奮性,促進血液循環,解痙鎮痛抑菌作用。
[0034]實驗結果
10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本發明所述方法服用本發明中藥,以半年為期,治愈者90個,有效者6個,無效者4個,總有效率96%。
[0035]典型病例
病例1:周某,棗莊市人,23歲,被醫院診斷為肩周炎,服藥8個月治愈。
[0036]病例2:咸某,東營 市人,32歲,被醫院診斷為肩周炎,服藥10個月治愈,至今未復發。
[0037]病例3:蔣某,煙臺市人,45歲,被醫院診斷為肩周炎,服藥10個月治愈,五年過去至今未復發。
[0038]病例4:李某,日照市人,52歲,被醫院診斷為肩周炎,服藥12個月痊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肩周炎的中藥組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大黃10-14克,牛膝12-14克,黃芪12-15克,桂枝8-1 0克,白芍10-12克,生姜2-4克,大棗4-6克,細辛4-6克,川烏4-6克,草烏4-6克。
【文檔編號】A61P19/00GK103893713SQ201210585792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0日
【發明者】戴紹波 申請人:戴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