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室輸液軟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室輸液軟袋,屬于一次性輸液用醫療容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普遍應用的非PVC膜大輸液軟袋一般只有一個內腔,只能裝一種藥液,而在使用時通常需要再另外加注其它一種或者兩種治療藥液,在用注射器通過配藥塞進行配藥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對輸液進行污染,從而產生不利的潛在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三室輸液軟袋,其結構簡單,能在同一軟袋內部實現藥液混合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三室輸液軟袋,包括軟袋袋體,軟袋袋體內并列設置有兩條易開式焊縫,將軟袋袋體分為第一液腔、第二液腔和第三液腔,第一液腔上設置有第一連接軟管,第一連接軟管一端與第一液腔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第一密封塞,第二液腔上設置有第二連接軟管,第二連接軟管一端與第二液腔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密封塞,第三液腔上設置有第三連接軟管,第三連接軟管一端與第三液腔連通,另一端設置有配藥塞,在軟袋袋體上設置有懸掛孔。其中,為了方便本實用新型的懸置,所述懸掛孔為3個,分別對應設置在第一液腔、第二液腔和第三液腔上部。生產時,可將不同的藥液直接灌裝在第一液腔、第二液腔和第三液腔內,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下第二液腔中間位置,用力擠壓,使液體沖開兩條易開式焊縫,使輸液藥液在三個液腔內回流,充分混合;待混合完畢后,通過懸掛孔將本實用新型掛置在輸液架上,從而可以進行下一步工作。在實際應用時,還可以將第三液腔空置下來,如有個別需要配藥時,可通過配藥塞進行配藥,減少了利用注射器配藥的次數,防止輸液污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本實用新型,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在同一軟袋內部實現藥液的混合,減少了利用注射器配藥的次數,防止輸液污染。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三液腔2、懸掛孔3、易開式焊縫4、第二液腔5、第一液腔6、第一連接軟管7、第一密封塞8、第二連接軟管9、第二密封塞10、配藥塞11、第三連接軟管12、軟袋袋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I所示,三室輸液軟袋,包括軟袋袋體12,軟袋袋體12內并列設置有兩條易開式焊縫3,將軟袋袋體12分為第一液腔5、第二液腔4和第三液腔I,第一液腔5上設置有第一連接軟管6,第一連接軟管6 —端與第一液腔5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第一密封塞7,第二液腔4上設置有第二連接軟管8,第二連接軟管8 一端與第二液腔4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密封塞9,第三液腔I上設置有第三連接軟管11,第三連接軟管11 一端與第三液腔I連通,另一端設置有配藥塞10,在軟袋袋體12上設 置有懸掛孔2。本實施例中,所述懸掛孔2為3個,分別對應設置在第一液腔5、第二液腔4和第三液腔I上部。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下第二液腔4中間位置,用力擠壓,使液體沖開兩條易開式焊縫3,使輸液藥液在三個液腔內回流,充分混合;待混合完畢后,通過懸掛孔2將本實用新型掛置在輸液架上,從而可以進行下一步工作。在實際應用時,還可以將第三液腔I空置下來,如有個別需要配藥時,可通過配藥塞10進行配藥。
權利要求1.一種三室輸液軟袋,包括軟袋袋體(12),其特征在于軟袋袋體(12)內并列設置有兩條易開式焊縫(3),將軟袋袋體(12)分為第一液腔(5)、第二液腔(4)和第三液腔(I),第一液腔(5)上設置有第一連接軟管¢),第一連接軟管(6) —端與第一液腔(5)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第一密封塞(7),第二液腔(4)上設置有第二連接軟管(8),第二連接軟管(8) —端與第二液腔(4)連通,另一端設置 有第二密封塞(9),第三液腔(I)上設置有第三連接軟管(11),第三連接軟管(11) 一端與第三液腔(I)連通,另一端設置有配藥塞(10),在軟袋袋體(12)上設置有懸掛孔(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室輸液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掛孔(2)為3個,分別對應設置在第一液腔(5)、第二液腔(4)和第三液腔(I)上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室輸液軟袋,屬于一次性輸液用醫療容器技術領域,包括軟袋袋體,軟袋袋體內并列設置有兩條易開式焊縫,將軟袋袋體分為第一液腔、第二液腔和第三液腔,第一液腔上設置有第一連接軟管,第一連接軟管一端與第一液腔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第一密封塞,第二液腔上設置有第二連接軟管,第二連接軟管一端與第二液腔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密封塞,第三液腔上設置有第三連接軟管,第三連接軟管一端與第三液腔連通,另一端設置有配藥塞,在軟袋袋體上設置有懸掛孔。通過本實用新型,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在同一軟袋內部實現藥液的混合,減少了利用注射器配藥的次數,防止輸液污染。
文檔編號A61J1/10GK202537949SQ20122019342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張禮存, 籍文濤, 袁帥, 韓鳳山, 黃利軍 申請人: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