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45465閱讀:36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
背景技術
腰椎融合術是治療多種腰椎退變性疾病的標準術式,其中以椎間融合術的融合率最高,療效最為確切。腰椎間融合器(Cage)是專門用于腰椎椎間融合的醫用植入物,可以起到支撐椎間隙的作用,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目前常用的腰椎間融合器由PEEK材料或碳纖維材料制成,其矢裝面的形狀一般為長方形或略呈梭形。在臨床應用中腰椎間隙上下椎體骨面并非平行,尤其是在下段腰椎和腰骶椎間隙,這些節段存在固有的張角,且因人而異。目前應用的腰椎間融合器的形狀不能保證與所有患者治療節段上下相鄰椎體的骨面緊密貼合,有造成融合器沉降入椎體的可能,并增加了融合器移位和不融合的風險,影響手術療效。如果手術中為增加貼合面而根據目前應用的椎間融合器的復位椎間隙復位,則會使腰椎曲度出現異常,影響整個軀干的平·衡。此外,各種伴有脊柱畸形的腰椎退變性疾病或創傷也要求有個體化可調節角度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如圖I所示,任意腰骶角的椎間隙都可從幾何關系上分割為一個角度a的三角體和高度為h的柱體。目前外科手術中應用比較成熟的椎間融合器,其最大的不足是不管采用卡槽式,還是齒紋固定式,其所調整的高度和角度是量子化的,即調整所得到的角度必須是預設最小高度和最小角度的整倍數。這樣一來,其應用的普適性受到極大限制,對于腰骶角張角不在其調節范圍內的患者愛莫能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該裝置按照腰椎骨椎體的形狀設計,通過調節裝置內部的元件,使得圓板獲得任意角度的變化,以適應腰椎各節段椎間隙的固有角度、高度及腰椎矯形的需要。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其特點是,包含角度調整部件及與角度調整部件相連的高度調整部件;所述的角度調整部件包含圓板、螺桿及旋轉軸;所述的螺桿插入在圓板內;所述的旋轉軸沿著圓板徑向方向穿過圓板及螺桿。所述的圓板中心部位設有球狀凹面。所述的螺桿一端設為球狀凸面,該球形凸面與所述圓板的球狀凸面相適配,所述螺桿另一端設有外螺紋。所述的角度調整部件還包含第一齒紋,其設置在圓板底部。所述的高度調整部件包含支撐座及設置在支撐座頂部第二齒紋。[0015]所述的支撐座設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內壁上開設有內螺紋,所述的內螺紋與所述的螺桿外螺紋相適配。本實用新型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該裝置按照腰椎骨椎體的形狀設計,通過調節裝置內部的元件,使得圓板獲得任意角度、高度的變化,以適應腰椎各節段椎間隙的固有角度及 腰椎矯形的需要。

圖I為腰椎間隙幾何模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角度調整部件的主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角度調整部件的側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角度調整部件的俯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高度調整部件的主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高度調整部件的側視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角度調整部件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如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包含角度調整部件及與角度調整部件相連的高度調整部件;所述的角度調整部件包含圓板11、螺桿12、旋轉軸13及第一齒紋14 ;所述的螺桿12插入在圓板11內;所述的旋轉軸13沿著圓板11徑向方向穿過圓板11及螺桿12,該旋轉軸13為一根螺釘。所述的圓板11中心部位設有球狀凹面。所述的螺桿12 —端設為球狀凸面,該球形凸面與所述圓板11的球狀凸面相適配,所述螺桿12另一端設有外螺紋;第一齒紋14設置在圓板11底部。如圖6、圖7、圖8所示,所述的高度調整部件包含支撐座21及設置在支撐座21頂部第二齒紋22。所述的支撐座21設有凹槽211,在所述凹槽211內壁上開設有內螺紋,所述的內螺紋與所述的螺桿12外螺紋相適配。本實用新型做臨床應用時,調整圓板11,使圓板11與螺桿12形成的角度與腰椎間隙的固有角度相適配,即與圖I腰椎間隙幾何模型a角相適配,調整好角度后,螺母在螺釘上,固定住圓板11,接著旋轉支撐座21,通過上下部螺距的升降控制腰椎間隙的高度,即圖I腰椎間隙幾何模型高度h,最后通過第一齒紋14、第二齒紋22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上下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角度調整部件及與角度調整部件相連的高度調整部件; 所述的角度調整部件包含圓板(11 )、螺桿(12)及旋轉軸(13);所述的螺桿(12)插入在圓板(11)內; 所述的旋轉軸(13)沿著圓板(11)徑向方向穿過圓板(11)及螺桿(12)。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板(11)中心部位設有球狀凹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桿(12)—端設為球狀凸面,該球形凸面與所述圓板(11)的球狀凸面相適配,所述螺桿(12)另一端設有外螺紋。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調整部件還包含第一齒紋(14),其設置在圓板(11)底部。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調整部件包含支撐座(21)及設置在支撐座(21)頂部第二齒紋(22 )。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座(21)設有凹槽(211),在所述凹槽(211)內壁上開設有內螺紋,所述的內螺紋與所述的螺桿(12)外螺紋相適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角度可調的腰椎間撐開植骨裝置,包含角度調整部件及與角度調整部件相連的高度調整部件;角度調整部件包含圓板、螺桿及旋轉軸;螺桿插入在圓板內;旋轉軸沿著圓板徑向方向穿過圓板及螺桿。該裝置按照腰椎骨椎體的形狀設計,通過調節裝置內部的元件,使得圓板獲得任意角度的變化,以適應腰椎各節段椎間隙的固有角度、高度及腰椎矯形的需要。
文檔編號A61B17/70GK202776643SQ20122044275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明者趙慶華, 張永興, 吳振凱, 祝加學, 田紀偉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